我以我血薦軒轅是哪位偉大革命家的誓言(魯迅在自題小像中寫道的我以我血薦軒轅有何深意?)
我以我血薦軒轅是哪位偉大革命家的誓言文章列表:
- 1、魯迅在自題小像中寫道的我以我血薦軒轅有何深意?
- 2、周總理19歲時寫下一首七絕,展現出了凌云壯志,全詩氣勢無比豪邁
- 3、你熟悉的這些詩歌名句,原來都是魯迅寫的,不服不行
- 4、托尼學說,魏晉文章,魯迅為什么這么欣賞他?
- 5、推薦|10首抗日詩詞,重溫抗日英雄的愛國情懷
魯迅在自題小像中寫道的我以我血薦軒轅有何深意?
自題小像
魯迅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首寫于1903年前后,這個時候是中國處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人民生活異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閉關自守的局面被沖破之后,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日益顯露,不斷進行瘋狂的侵略。富有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則不甘忍受凌辱和壓迫,英勇的抗擊八國聯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1901年,斗爭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運動蓬勃發展。這時革命黨人以日本東京為活動中心,大力宣傳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政治主張和革命思想,愛國的留日學生紛紛響應,出版報紙、雜志、書籍,進行革命宣傳,號召人民決不做“清政府刀頭之餓鬼”,要充當“革命之驍將”。作者魯迅在1902年懷著滿腔愛國熱忱到日本。他一到日本,就積極投入到這一反清愛國革命活動。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發表了《斯巴達之魂》歌頌斯巴達人以生命和鮮血抗擊侵略者,借以抨擊清朝統治者的喪權辱國,喚醒中國人民起來斗爭,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傳統和種族壓迫的辮子,在一張剪掉辮子的照片背面題寫了這首詩送與好友許壽裳,以表達自己為國捐軀、矢志不移的決心。
“靈臺無許逃神失”,一開頭就用希臘神話白虹神箭射心這個形象的比喻,傾訴了作者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思。作者魯迅還在南京求學時,就努力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密切注視當時的政治局勢,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民族命運;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孫中山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響,因而祖國的垂危、人民的苦難,更象神箭一樣射中了他,使他無時無刻不為祖國和人民的命運擔心和憂慮。這句詩展示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把挽救國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職責的革命胸懷,表現了魯迅積極戰斗的人生觀和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義立場。
“風雨如磐暗故園”,是說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侵略和壓迫,猶如磐石壓頂,使祖國暗無天日,景象慘淡,岌岌可危。這句詩,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黑暗悲慘的現狀,是產生“靈臺無計逃神矢”這一強烈感情的客觀原因。作者魯迅這時雖身居異域,遠隔重洋,但萬里海天,并沒有隔斷他同祖國人民息息相通的聯系。他遙念在帝國主義列強宰割蹂躪和清王朝反動統治下的祖國。災難重重,危機四伏,內心的憂憤溢于字面?!鞍怠弊植坏珜懗隽撕诎祫邮幍淖鎳恼涡蝿?,而且寫出魯迅無法遏制的憤慨和深沉的憂慮。
“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國救民的理想?!败酢?,指人民。這里,作者用浪漫主義的想象表達自己拯救祖國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國救民的理想能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國人民覺醒起來。作者魯迅當時對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有一定認識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歷史的局限,魯迅對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還估計不足,因此發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嘆。魯迅慨嘆“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國人民能盡快覺醒,以便擔當起拯救祖國的任務。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對祖國、對人民發出的莊嚴誓言,決心為祖國、為人民而獻身。雖然人民暫時還未覺醒,但他要盡自己的努力,喚醒群眾,和群眾一起參加戰斗,甘灑熱血寫春秋。這一肝膽照人,氣貫長虹的詩句,字字傾注了作者魯迅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心,表現了青年時代的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氣概,將詩的感情升華到了一個激昂慷慨,熱血沸騰的高度。
作者
魯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
魯迅 ,原名周樟壽,后改為 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是20世紀中國重要的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魯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周總理19歲時寫下一首七絕,展現出了凌云壯志,全詩氣勢無比豪邁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周總理素來被視為一位“文武雙全”的大才子。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周總理在南開大學求學,尚未畢業之時,就已經當上了《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的記者,并通過撰寫文章,成功發動、組織了天津地區的學生運動。
1920年,周總理曾經在天津的《新民意報》上,連載過一篇長達7萬字的回憶錄《檢廳日錄》。留學日本后,他學習的方向也是文科。
新中國成立以后,周總理出版過文集,但是并沒有像毛主席一樣,留下大量的詩詞歌賦。長于理性思維的周總理,一生中最出名的詩歌,還是他在19歲時寫下的《大江歌罷掉頭東》。
一、《大江歌罷掉頭東》賞析
《大江歌罷掉頭東》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白話譯文(僅供參考):
吟誦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我毅然決定東渡日本。這些年來,為尋找濟世良方,我也曾經深入地、細致地,遍研各門科學。在中國面壁十年,一直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現在,我要像南北朝那位畫家筆下的飛龍一樣,打破認知的壁壘,飛到域外去尋求真理。哪怕壯志難酬,像陳天華一樣蹈海而死,也不失為一位真正的英雄。
蘇軾寫《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首詞激勵著少年時代的周總理,一定要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哪怕是血薦軒轅也在所不惜。
“掉頭東”在大部分的辭典里解釋為:表示毅然決然地東渡日本。不過這里的“掉”字的解釋,是有一些讓人疑惑的。有人認為它是出自杜甫詩中“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
但是,這句詩里的“掉頭”是搖頭的意思。周總理這首詩里,顯然不能解釋為“搖頭”。于是又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錯字,周總理本來寫的是“棹”。棹是船漿的意思,這里引申為船。
按照這種理解,周總理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一開始人就在船上。他當時站在“棹”的東頭,吟誦《念奴嬌·赤壁懷古》,然后開始回溯過往,顯得非常自然。
但是由于權威的詞典和文獻當中都寫為“掉”,所以我們在此處只按照“掉”來理解。即作者是受到了《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啟發后,才決定要東渡日本。
不過,蘇軾的詞作,只是激勵周總理東渡求學的一個引子。那么,他東渡背后真實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詩的第二句中就解釋了,是因為“邃密群科濟世窮”。
周總理曾經深入鉆研當時的社會科學,想要找到挽救國家的辦法,可是一直找不到。辛亥革命前后,中國的社會科學就叫“群學”,所以說是“群科”。
詩的第三句,周總理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自己十年以來的求知狀態。他說,自己好像在面壁一樣,獨處一間密室,苦苦思索答案,而不能得。
“破壁”的典故,出自于《歷代名畫記》。說的是在南北朝的時候,著名畫家張僧繇在一個寺廟的墻壁上畫了一條龍,但是卻沒有畫眼睛。
張僧繇說,只要一畫上龍的眼睛,這條龍馬上就會飛走。別的人都不信,于是他就點上了龍的眼睛,結果龍突然就騰云駕霧地飛走了。
“破壁”這個典故用到這里就是說,周總理應該是得到了某種提示,決心要打破這個壁壘,到外面去,睜開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是,出去以后到底會怎么樣?周總理也不知道,因此他在詩的最后才會說,就算是壯志難酬,就像陳天華一樣投海而死,也是有價值的。
陳天華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他留學日本的時候,為喚起民眾意識,就在日本投海自盡了,死前留下了《絕命書》。
二、“棹”還是“掉”
周總理這首詩,上個世紀70年代在香港的雜志上刊出來的時候,里面的“掉頭東”,曾經印為了“棹頭東”。
因為有學者認為,如果詩里寫的是“掉頭東”的話,詩意會顯得非常費解。本來第一句就說“大江東去”了,為什么還要“掉”頭向東?難道周總理一開始的時候,是背著江水站立的嗎?
即使周總理當時是背向東方站立,也沒有必要浪費筆墨,去刻畫這種毫無意義的動作。至于有人認為,猛然“掉頭”會顯得態度堅決的看法,也不能被全部的學者接受。
據說,當初周總理寫這首詩是為了自我激勵。后來他的同學張鴻誥,請周總理給自己題字的時候,周總理才把這首詩給寫出來了。
因為周總理是使用“行書”題字的,所以導致他筆下的“棹”字,看上去就更像是“掉”字了,于是產生了誤會。“棹”的本義是指船槳,在這里代指“船”。
所以如果詩中寫的是“棹頭東”,那么詩的意思就成了:作者唱罷了蘇軾的名詞后,受到了啟發,當即決定東渡。但是這種說法,并未得到主流的支持。
不過,即便是存在“掉”、“棹”的爭議,但是周總理的這首詩,依然因為詩中展現出的志氣與風骨,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一般長于理性思維的人,其實很難把詩寫好。就像宋代的很多文人寫詩一樣,由于理性壓制了情感,寫詩總是偏向議論,不夠抒情。
周總理參加革命以后,長期都負責處理復雜的事務,又指揮地下斗爭。因此他理性思考的時間,非常非常多,不可能花太多的時間去寫感性的詩歌。
不過,這一首詩卻不一樣。因為這首詩確實寫得文情并茂、無比豪邁,令人讀來感到熱血沸騰。
結語
普通人印象當中的周總理,總是溫文爾雅、面帶微笑。不過,周總理在南開求學的時候,曾經跟隨八卦掌大師韓慕俠學過武功。所以,周總理是真正的文武全才。
如今,看到周總理在少年時代寫的詩,更見識到了他血性、執著的一面。周總理19歲時,就立志為經世濟國的理想而讀書。后來遠涉重洋,甚至立下“蹈?!钡氖难?,讓人敬佩不已!
你熟悉的這些詩歌名句,原來都是魯迅寫的,不服不行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寫小說寫雜文比較厲害,像匕首一樣,直刺敵人心臟。但魯迅先生的古體詩也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甚至于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文名句就是出自先生手筆,今天特選幾首與諸君共賞。
1.《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這是一首人們熟知并傳誦的名詩。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于無論什么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極其精當地闡述了詩中這一聯的正面意蘊,也畫龍點睛地揭示了全詩的主題。
2.《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一句"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對祖國、對人民發出的莊嚴誓言,決心為祖國、為人民而獻身。雖然人民暫時還未覺醒,但他要盡自己的努力,喚醒群眾,和群眾一起參加戰斗,甘灑熱血寫春秋。這一肝膽照人,氣貫長虹的詩句,字字傾注了作者魯迅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心,表現了青年時代的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氣概,將詩的感情升華到了一個激昂慷慨,熱血沸騰的高度。
3.《答客誚》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堅實有力,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是流傳較廣的名句。作者沒有多用筆墨去鋪敘事情的原委,一開始就用哲理性的詩句,雄辯地提出那種"無情"之輩未必是真正的豪杰,而"憐子"者倒完全可以是大丈夫。詩句有力地回擊了那些抽象地玩弄"有情""無情"的論客,嚴正指出,以"無情"自噓的人并不就是英雄,用攻擊別人的"憐子",以顯示自己的"無情"更是卑鄙可笑。
4. 《題三義塔》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斗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的這兩句寫得可謂大義凜然、義薄云天,讓人看了豪情頓起、俠意迸發,只可惜當時是寫給日本人的。盡管日本人有好人也有壞人,無奈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罪孽太重,中國人心腸再好,也很難過了這道坎。能"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必然要是兄弟,能稱為兄弟的,必然是二者之間的矛盾不觸犯原則、可以原諒的。比如殺了親人,這樣的仇恨就永遠不能原則,更別提日后稱"兄弟"了。
5.《慣于長夜過春時v》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民國軍閥混戰,"長夜"氣氛下,人民的深重苦難。城頭變幻大王旗,成為該聯的樞紐。既概括了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生活,又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根本原因。成為時局的精準概括。
6.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于無聲處聽驚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詩人對時局發展的響亮回答。它準確地概括了局勢的一個方面——壓迫越來越深,黑暗越來越濃,但郁結著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終究要爆發出來。"驚雷"象征人民革命的風暴,抗擊日本侵略的怒吼,它形象地揭示了局勢的另一方面——"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來,中國處在新的全國大革命的前夜"。
托尼學說,魏晉文章,魯迅為什么這么欣賞他?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而尼采是19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著有《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論道德的譜系》等有巨大影響力的作品。
尼采與魯迅
這樣兩位影響著人類思想進程的哲學家,在思想上也多有碰撞,淵源不淺。據統計,魯迅一生在自己的創作中直接或間接提及尼采的名字、觀點或語句至少有22次,
因此有人說,“初期的魯迅是以尼采思想為血肉?!蹦敲?,為什么尼采的思想能引起魯迅這么大的興趣呢?
尼采
“中國的尼采”
在日本留學時,魯迅開始接觸到尼采的思想。1918年時,魯迅翻譯了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序言部分,是中國最早出版尼采著作翻譯的人。
“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句眾所周知的話出自魯迅的小說《故鄉》,其實尼采早有過相似的表達,他說:“有一千條道路無人走過;有一千種健康和一千個隱蔽的生命之島,同樣還不曾被人踐踏過?!薄拔乙圆煌姆绞?、走不同的道路而到達我的真理;我并非只從一個梯子登上了那個使我能游目騁望的高處。我常常不愿向別人打聽我的路,——問路總是不合乎我的口味!我寧愿去探索各種道路?!驗槁凡⒉淮嬖冢 ?/p>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魯迅在《渡河與引路》中說:“耶穌說,見車要翻了,扶它一下。尼采說,見車要翻了,推它一下”。尼采并未直接說過“車要翻了,推它一下”之類的話,魯迅在這里是化用尼采的主張。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宣稱:“噢,兄弟們,我殘酷嗎?可我還是要說:墻倒眾人推,就是要推!當今的一切都坍塌了,衰敗了,誰想維護它呢?我卻要推它!”
魯迅在自己的雜文集《熱風》中,多次引用尼采的話,因此魯迅也被稱作“中國的尼采”。劉半農說魯迅是“托尼學說,魏晉文章”,托是指托爾斯泰,尼自然就是尼采了。
魯迅與尼采,如此相似
魯迅和尼采,一個生在20世紀的中國,一個生在19世紀的德國,雖然異代不同時,但他們面臨著相同的社會背景。尼采面對19世紀整個歐洲社會精神消極沉悶的氣氛,倡導“重新估價一切””;而魯迅也在中國當時面臨的危機面前重新審視傳統文化,開始對其表示懷疑。
他們毫不留情地批判舊的文化制度,都大膽地堅信要摧毀原有腐朽的文化體系,文化才能向前發展。
作為舊世界的破壞者,尼采發出“上帝死了”的呼喚,批判當時社會上存在的愚昧、麻木、自私冷漠、虛偽欺編、奴性等弊病。魯迅則指出幾千年封建禮教實質是“吃人”,他也深刻批判了舊中國人際關系中的愚昧落后、冷漠麻木、欺騙虛偽、奴性等弊病。
魯迅欣賞尼采,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第一,魯迅欣賞尼采主張的“超人”精神。尼采認為超人具有“不竭的創造性的生命意志”,像負重的駱駝忙著奔向沙漠一樣,敢于承擔一切艱難和重擔。魯迅看重這種實干精神,他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救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第二,魯迅欣賞尼采的“斗爭”精神。尼采稱自己為一個斗士,魯迅也多次宣稱自己是個戰士。
第三,魯迅欣賞尼采“成為你自己”的個性。 尼采反對人云亦云,唯唯諾諾,主張:“成為你自己?!濒斞肝×四岵蛇@一思想,希望推崇尼采的“個性”學說,能夠沖破當時死氣沉沉的氛圍,使民眾真正有屬于自己的思想。
當然,魯迅先生與尼采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尼采說過:“我愛人類”,可他又說:“做為一個哲學家,我必須擺脫職業、女人、孩子、祖國、信仰等等而獲得自由。這種愛是空乏而抽象的。而魯迅則說:“無論愛什么——飯、異性、祖國、民族、人類等等,——只有糾纏如蛇,執著如冤鬼。”這種對周圍事物以及祖國人民的愛,深沉而熱烈。
面對當時苦難深重的社會和人民,魯迅立下“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尋著尼采的精神,盡可能地改變落后的社會。
“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就是魯迅先生一生的使命,偉大而不朽。
推薦|10首抗日詩詞,重溫抗日英雄的愛國情懷
10首抗日詩詞,重溫抗日英雄的愛國情懷
8月15日,
72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矣!
歷史有多殘酷,
記憶就有多沉重。
無數中華兒女血薦軒轅,
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與驕傲。
今天,
品讀英雄詩詞,
感受英雄保家衛國的壯志,
感受英雄視死如歸的豪情!
沁園春
楊靖宇
雪漫殘陽,冰著寒山,鐵骨傲風。
笑倭奴癡妄,徒施伎倆;
丈夫矢志,為復國興。
南滿煙云,松江烽火,鐵騎狂飚正縱橫。
須來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黃紅。
白山昂首蒼穹,望林莽,蔥蔥是古松。
問英靈安在,后生可記:
當年壯烈,那日從容?
再度回眸,詩篇血就,當教中華矚目中。
還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濃。
楊靖宇,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2009年9月,楊靖宇將軍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沁園春
趙一曼
衛我河山,浴血紅顏,百煉成鋼。
想珠河鐵北,縱橫馳騁;
暴風驟雨,白馬紅槍。
劍陣橫眉,刀叢冷對,烈烈英風正氣揚!
尤難忘,將紅旗高唱,生命華章!
難書母愛慈祥,怎忍見,行行是斷腸。
幸故國已復,家園正旺,
白山黑水,鳥唱花香。
處處豐碑,英雄回首,無悔人生短亦長。
春風里,看寧兒代代,正沐陽光。
趙一曼,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義。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水調歌頭
左權
血照淥江水,氣壯太行山。
才華橫溢誰屬,更膽赤心丹。
九路圍攻化解,
敵寇詭謀又滅,捷報四方傳。
名利置身外,論戰有新篇。
戰遼縣,炮火烈,斗兇頑。
將星忽殞,飛雨如淚晉東南。
多少青春換取,
華夏全新天地,青史記左權。
但愿藍天下,春燦百花妍。
左權,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就義詩
吉鴻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抗日英雄,愛國將領。1933年5月26日與馮玉祥、方振武、佟麟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日作戰。1933年11月,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水調歌頭
彭雪楓
戰跡壯山色,風雨慰忠魂。
氣吞萬里如虎,叱咤皖南云。
左右揮戈沙場,南北驅馳驍將,
功績兩淮聞。
一師制十萬,巧力打千鈞。
戰芒碭,攻夏邑,史詩存。
三十七載,別樣精彩耀星辰。
有報曾名《拂曉》,探索人間正道,
今日憶何人?
但看新紅日,正照滿園春。
彭雪楓,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彭雪楓投身革命20年,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水調歌頭
趙尚志
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槍。
任憑幾度風起,獵獵大旗揚。
不悔征程坎坷,無憾年華舛錯,
默默對松江。
忍辱淡生死,負重衛家邦。
百余戰,仇未泯,恨猶長。
拋頭灑血,澆我國土不彷徨。
江水悲歌未沒,甲子匆匆已過,
小丑又跳梁。
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
趙尚志,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谷諔馉幈l后,趙尚志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1942年2月,趙尚志在戰斗中身負重傷后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沁園春
佟麟閣
曉月盧溝,怎忘當年,戰火曳空!
惹英雄奮起,旗風所向,
悲歌吼處,氣貫長虹。
永定河邊,南苑巷內,多少男兒浴血中。
一腔恨,俱凝刀槍上,怒向頑兇!
天公竟妒豪英,彈飛處,焦石濺血濃。
憾壯懷難已,山河未復;
民崩倚恃,國損干城!
浩氣長風。喚起大眾,衛我中華一脈同。
西山上,有松濤夜吼,霜葉殷紅。
佟麟閣,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苑,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與日軍從拂曉戰至中午,壯烈殉國。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第一位高級將領。2014年9月,佟麟閣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沁園春
趙登禹
滾滾狼煙,悲泣山河,恨聚怒潮。
聽皇姑屯里,驚魂劈靂,
喜峰口上,殺寇聲高。
原野山川,長城內外,奮起男兒唱大刀!
宛平后,喚英雄叱咤,壯士驍驍。
南苑激戰晨宵,彈雨瀉,黃亭土熾焦!
痛荒郊碧血,故園凄淚;
千秋肝膽,百戰魂消。
彈指春秋,縱目寰宇,幾處狂徒又叫噐。
雄碑下,教子孫長記,一代英豪!
趙登禹,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14年趙登禹加入馮玉祥的部隊,1937年7月28日,對日作戰時壯烈殉國,時年39歲,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2009年9月,趙登禹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滿江紅
張自忠
我死國生,從容去,國殤民慟。
回首處,家山還遠,高堂難奉!
一縷忠魂行去緩,十萬百姓沿江送。
誰堪比,榮辱一肩擔,國為重。
蘆溝血,宛平痛。肥水烈,臨沂勇!
憑軍魂赤膽,阻敵狂縱。
身后幾回燃戰火,碑前數度梅花冷。
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張自忠,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參與臨沂向城戰斗、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2014年9月, 張自忠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滿江紅
郁達夫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
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傳烈。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云手指天心月。
到于今,遺餅紀東征,民懷切。
會稽恥,終須雪。
楚三戶,教秦滅。
愿英靈,永保金甌無缺。
臺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
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郁達夫,中國現代愛國主義作家、革命烈士。郁達夫在文學創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8月29日,被日軍殺害于蘇門答臘叢林。
一寸河山一寸血,
歷史,
不能忘,不敢忘!
今天,
向抗日英雄們致敬!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策劃:軍報微博微信@軍報記者;
文案:王旭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