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前沿資訊

藍手指安卓模擬器(Kindle黯然退場,是因為中國人不讀書嗎?)

導讀藍手指安卓模擬器文章列表:1、Kindle黯然退場,是因為中國人不讀書嗎?2、華為和他的備胎大軍們3、魂斗羅4難度勸退了多少人,其實只需稍微調試就可以為所欲為4、多模全尺寸,全場景

藍手指安卓模擬器文章列表:

藍手指安卓模擬器(Kindle黯然退場,是因為中國人不讀書嗎?)

Kindle黯然退場,是因為中國人不讀書嗎?

董牧杭

雖然亞馬遜中國已經辟謠,但Kindle退出中國的消息還是傳得沸沸揚揚。曾經風光無限的Kindle和亞馬遜這個美國超級巨頭,似乎只有在發生類似事件時,才能再次進入中國大眾的視野了。

網絡上層出不窮的Kindle梗

Kindle多種機型在大陸出現大面積缺貨,即使真的只是因為“芯片產能不足”,也無法掩蓋它在中國的落寞處境——亞馬遜近年來中國電商業務在持續調整、裁撤,團隊在“優化”,以及Kindle已經淪落為“蓋泡面神器”。

“為什么只有中國人不愛讀書”之類的聲音也再次甚囂塵上,在部分網友哀嘆以后還能到哪去找破解版電子書之余,還有很多人痛心疾首, “Kindle為什么只有在這里活不下去”,“我們這里果然就是文化荒漠”……

或許國人的整體文化消費還遠遠達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但這與Kindle是否退出中國,恐怕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恰恰相反,Kindle在中國出版物電子書與電子閱讀器市場上從來都是一家獨大,一直占據著最高份額。

可是Kindle自身軟硬件問題多多不說,與用戶基數更大、使用場景更多的下沉數字閱讀市場相比,市場空間極為有限,以Kindle硬件為基礎的出版物電子書業務與生態,在中國又無法復制歐美硬件讓利、知識服務盈利的商業模式,這才是Kindle在中國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原因。

拋開情懷成分,Kindle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可能只是早晚的事。

Kindle真的不好用,如果它還能算得上有用的話

去年閑魚評選出的2021年年度十大無用商品中,“一種比較昂貴的泡面周邊”高居掃雷榜第三,只有空氣炸鍋和跑步機比它更不受用戶待見。

“一種比較昂貴的泡面周邊” 高居掃雷榜第三

部分Kindle的擁護者在感慨世風日下之余,可能在有意無意間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

Kindle真的不好用,如果說它還能算得上有用的話。

人手一部、功能多樣的智能手機同樣可以作為閱讀終端。亞馬遜在研發Kindle之初,就曾考慮如何面對智能手機的挑戰。

續航時間曾經是Kindle的一大特色,但這點優勢在今天可以說已經蕩然無存。作為這個時代“人體器官的延伸”,沒有人可以容許手機沒電哪怕片刻。

所以在硬件方面,Kindle的唯一優勢就是號稱模擬真實紙張上顯示效果、長時間看書眼睛不累、更適合戶外環境的墨水屏。

但對于已經選擇了電子屏幕閱讀的人群來說,眼睛不累顯然不是一個廣泛的強需求。適合戶外閱讀的場景也本就不多,可代替選項卻非常多,如果讀者希望在旅途或咖啡館中深度、認真閱讀一本書,為何不直接帶著那本書呢?

如今的平板電腦,尤其是智能移動設備,價格已經下探到千元區間,除閱讀外,又能夠提供社交、拍照、視頻等其他剛需功能,功能單一的Kindle劣勢明顯。

貝索斯并非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在他看來,智能手機主要會被應用于碎片化的閱讀,而能夠提供給讀者的沉浸式長時間深度閱讀服務,才應是Kindle的主打特色。“模擬真實紙張顯示效果” “眼睛不累”,包括“不被干擾的專心閱讀體驗”,都是沉浸式深度閱讀體驗的組成部分。但這個Kindle的核心定位——手機沒有的、獨一無二的擬真與深度閱讀體驗,實際上是它根本無法提供的。

且不說墨水屏本身幾乎無法承受磕碰,極易損壞,而且僅能實現黑白灰呈色效果,面對眾多彩色書籍,便已無能為力;Kindle系統也導致了電子書的讀取速度、翻頁速度等都堪稱災難。

除了特制的mobi格式,Kindle 對于市面上各類主流的電子書格式,如epub等也均無法支持。

更重要的是,電子書是在另一種信息媒介中重構的閱讀方式。因為媒介的改變,紙書的文字信息被編碼與重排,所以電子書具有與傳統紙書不同的特性,比如在形式層面,讀者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調整字號、版式等。

但也由于屏幕這種媒介的限制,導致了電子書注定具有諸多糟糕的閱讀體驗。比如因為紙書便于來回翻頁、定位,腳注與尾注這種傳統形式相當適合于紙書,但在電子書上就顯得閱讀體驗相當不友好。

如今制作精良的電子書已經做出針對性改進,能夠實現點擊章節、注釋標號,即可在正文與注釋位置來回跳轉的雙向鏈接。但類似上述技術的發展,并非是電子書變得更擬真的結果。恰恰相反,因為紙書的傳統、Kindle內容提供方的紙書制作在前,電子化在后,所以電子書必須要解決一些因為無法擬真而導致的,在紙書既有的內容編排形式中、自己的閱讀體驗遠遜于紙書的痼疾。

而我們日常經常在PC上閱讀的另一種以PDF、PDG等格式為主的“電子書”,雖然也是數字化,但這類紙書逐頁掃描出的電子書,其實與Kindle電子書其實存在著本質性的不同。這類掃描版紙質書,很有可能才是屏幕出版物深度閱讀的剛性需求,也才是屏幕擬真更為適當與有意義的內容形式。

所以Kindle最著力宣傳的口號“重回紙質閱讀”,也是亞馬遜認為墨水屏對電腦、手機LED屏幕的最大優勢,實際上完全是南轅北轍,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則謊言。

Kindle真的被國產閱讀器比下去了嗎?

即使是在Kindle最為推重的閱讀體驗上,現在人們似乎也普遍認為,它與國產閱讀器相比,也已經沒有優勢可言了。時下市面各個價位上,都已經有了閱讀體驗完全不弱于Kindle的電子閱讀器,如高端的文石、訊飛,低端的掌閱、小米等。它們多是開放式安卓系統,能夠支持多種格式,系統比Kindle好用不要太多,甚至還有彩色屏幕顯示的產品。而且它們的墨水屏技術與Kindle也幾乎沒有區別,因為全世界的墨水屏幕都是一樣的,只有臺灣元太有能力進行成熟的研發與量產。

該知乎網友對Kindle閱讀體驗的評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當下的普遍看法。

但吊詭的是,哪怕是在中國,Kindle也依然常年占據著電子閱讀器的最高市場份額,在價格、閱讀體驗上可能比Kindle只有優勢的各路閱讀器,其實在Kindle眼中根本算不上競爭對手,其銷量與市占率壓根不值一提。

這絕非僅僅是因為Kindle的先發品牌優勢。其實大多數讀者完全搞錯了Kindle的主要銷售形式與對象,所以才會臆想出Kindle完敗于國產閱讀器品牌,從而狼狽退出中國市場的荒謬結論。

雖然無法從官方信源準確查考Kindle銷量,但根據一些官方公開消息,可以確知Kindle自2013年進入中國以來,累積銷售數百萬臺,2016年中國已成為Kindle硬件第一大銷售市場,合理推測Kindle中國的年銷售應有數十萬至百萬臺量級的數字。

然而僅僅是在咸魚上的在售二手Kindle數量,就有四十萬臺。Kindle是工業量產的電子設備,絕非是類似盲盒那樣需要依靠場外市場炒作的商品,或者能夠保值的收藏品。

這似乎表明了有相當一部分曾經的用戶放棄了Kindle,轉投入其他閱讀設備或重回了紙書的懷抱。但還有些更關鍵的秘密,是簡單的數據完全無法反映出來的。

即使是Kindle的工程師,也“并不理解這個閱讀器的功能定位”和價格策略。

Kindle數量不低的銷售數字,其實根本不是一般的閱讀愛好者,或是那些自己真的想要使用Kindle閱讀的個體消費者貢獻的。

與大眾的認知截然相反,在大陸Kindle切入與苦心經營的,其實是空間無限廣闊的禮品市場。Kindle最主要的客源,則是各類企業、機關大客戶,他們的批量定制采購,才是Kindle的主要銷路。

因為Kindle被定為禮品,所以更加不能降低售價,反而需要維持自己的高價禮品形象,這可能也是二手市場Kindle存量如此巨大的根本原因。

那么,一半以上的Kindle在售出后,就再也沒有被打開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它怎么能不會成為一種“蓋泡面神器”呢?

了解到這個悲傷的事實,再去看咸魚的數據的話,我們可能就會得到一個更加悲傷的結論,亦即Kindle,或者說電子閱讀器,是一種僅靠二手市場的存量供給就幾乎已經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了。

Kindle真的是被盜版環境擊敗的嗎?

無論東西方,古登堡印刷術與雕版印刷都是人類步入近世文明的最重要技術之一。在它們開始大規模應用后的近千年歲月里,紙張都是人類交互信息最主要的物料載體。

自上世紀末數字化與互聯網時代開啟以來,紙張與紙書在信息載體方面的最重要地位,首次受到了挑戰。電子書不受空間與物料限制,可以無成本無限復制,其前景空間好似無垠廣闊。

然而2004年,當貝索斯雄心壯志籌劃著電子書閱讀器的開發計劃時,卻遭到了內外界一致的反對與群嘲。

反對者中甚至包括了亞馬遜的多位高管,他們認為電子書閱讀器會影響到亞馬遜賴以發家的紙質圖書零售生意,純屬自己革自己的命。而在外人們的眼光中,比如喬布斯就認為Kindle是種乏味而功能單一的電子產品。此前索尼、谷歌研發電子閱讀器的失敗,也證明了電子閱讀器的生意恐怕沒那么好做。

但柯達之鑒在前,貝索斯明白亞馬遜不能重蹈膠卷之于數碼相機的覆轍,他給研發團隊下達的指示是:你的目標是“讓所有賣紙質書的人都失業”。亞馬遜作為當時世界第一的圖書音像零售商,大概也是最適合改造傳統紙書市場的公司了。

而蘋果依靠iPod與iTunes創造的數字生態,更是讓貝索斯堅定了自己的Kindle戰略。其實早在一百年前,著名的剃須刀公司吉列就已經在玩這一套了。

傳統的剃須刀與刀片的組合產品價格較高,很少有人愿意購買,于是他們將剃須刀本身單獨虧本售賣,但一把刀架一年平均要換25把刀片,于是刀片銷量與整體利潤都節節攀升。

吉列依靠這種把戲,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剃須護理品牌。這種“刀架 刀片”的商業模式可以大為降低消費者的首次投入成本,然后迅速擴大消費群體。越來越多的人被圈養起來后,再依靠其他附加服務,就可以賺錢了。

世嘉、索尼、任天堂微軟用同樣的手段,已經不知打了多少精彩戰役了。在1995年第一屆E3展會上,299$四個字幫助索尼引爆會場、打贏主機戰爭的瞬間,早已定格為了游戲史與商業史上的經典時刻。

硬件幾乎沒有利潤的Kindle也肩負著構筑亞馬遜數字閱讀生態的重任。用戶只有在購買了Kindle后,后續才會在Kindle商城中進行一系列消費。這就是亞馬遜在歐美的硬件讓利 知識服務盈利的商業模式。

而且僅僅把目光鎖定在用戶端是不夠的。貝索斯的雄心是要對傳統出版業進行從生產到發行體系的全面改造。作者不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簽約出版公司,亞馬遜直接就可以與作者談版稅,圖書也不再需要陳列到書店的貨架上,Kindle本身就是最大的,連接作者與讀者的橋梁。不僅人們的書房時間將被Kindle占據,傳統的圖書出版、發行渠道也將通通被亞馬遜取而代之。

正因如此,Kindle的系統必須是排它的、封閉的,亞馬遜以此盈利,也以此構筑了自己的生態閉環與商業帝國。

但是中國的情況與歐美非常不同。知識產權意識較為薄弱,各種內容產品長久以來均是深受盜版之害,法律保護的長期滯后也使得盜版成本低,維權成本高,所以Kindle后續的知識服務盈利將舉步維艱。

可是在Library Genesis等網站以及各種英語封閉性圖書論壇上,也有著大量版權期內英文圖書的可免費獲取資源。

其實除了電子書,在中國的網文、知識付費等數字閱讀領域里,同樣長期存在大量的盜版情況,只要你愿意動手,無論是在某寶,還是利用一些搜索工具,都可以相當輕松就能繞過版權方的付費墻,獲得低價或免費的版權內容產品。但是有些行業并沒有死于盜版之手,相反還一直有新玩家擠破頭也想要進來分一杯羹。

而且數字電子書本身就具備可以無成本無限復制的特點,與正版相比,盜版在內容體驗上幾乎沒有區別等特性。消費者購買(實際上是租借)Kindle數字內容制品后,并不能產生如購買實體書籍般能夠得到的實體占有感。

所以盜版環境其實不是亞馬遜中國難以構筑數字閱讀生態的主要原因。

用手機看網文,能配得上叫讀書嗎?

當下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大約是一千億碼洋,七八百億實洋的規模,而且在最近幾年和可預見的未來內,可能很難再有顯著增長了。與之相比,出版物電子書市場其實小得可憐,大概只有紙書二十分之一還不到的規模。

而且出版物電子書具有比紙質書強得多的馬太效應,銷售更加集中于少數頭部爆品,但即使如此,市面上一些以通俗文學為主要品類的出版機構,其電子書營收可能也僅僅占到總營收的 5% 左右,遑論其他。

但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的體量已經直逼圖書市場的一半。初看之下似乎令人詫異,為什么出版物電子書市場這么小,數字閱讀市場卻那么大呢?

實際上,數字閱讀市場的主要內容品類是網文。自PC時代的起點、縱橫,到移動時代的閱文、掌閱、書旗,這些傳統訂閱制網文平臺在2018年以前的市場份額一直都在高速增長。

2018年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大量搶奪了原有數字閱讀用戶,尤其是中小學生的時間,傳統網文平臺增長開始顯著放緩,而網文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以米讀、番茄、七貓等為代表的免費網文平臺開始迅猛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知乎鹽選因為知乎“知識社區”的名號,使得市場往往把其看做知識付費服務。但實際上,知乎鹽選與“知識”基本八竿子都打不著,其主體內容是有別于傳統動輒成百上千萬字網文的各類短篇小說,以言情、懸疑類為主,內容分發形態頗為類似于若干年的百度貼吧。

這些網文公司其實才是大陸數字閱讀的主力軍,他們中多數也都有出版物電子書業務,但此項營收基本只能占到公司整體收入的5%左右的水平上。

與出版物電子書乃至前陣子大行其道的知識付費相比,網文才是一種被市場證明過能夠盈利的數字閱讀業務。

免費網文廣告折算的方式較為復雜,亦非本文重點,有興趣的讀者可參看青十五《免費小說市場群雄逐鹿,誰能問鼎中原?》一文。

晚近免費網文平臺看似沒有內容銷售收入,但實際上他們在靠內容和投放吸引用戶后,可以在自己的平臺上高價賣出第三方的投放廣告,本質上也是一個倒賣流量,賺取廣告收入差額的生意。

網文公司的成本營收結構與成本模型都經歷過精密測算。免費網文平臺可能基本能夠做到等同于傳統的訂閱制或會員制網文平臺的收入,他們能夠給創作者分成到的收益也與傳統訂閱制網文基本相當。

除卻訂閱、會員、廣告外,他們采買的內容還可以做版權的衍生開發,如影視、周邊等,相關營收大體上已經普遍能夠占到現在平臺總體營收的30%以上。

這些內容質量可能不堪卒讀、對準下沉市場的網文,在屏幕上能夠給讀者提供的“沉浸感”,實際上可要遠強于Kindle。

以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歷略作說明。我曾不小心上了一艘在大眾認知中“相當有知識”、看起來是個知識付費業務、實則是個網文機構的賊船,工作任務是提報制作歷史軍事類內容。

熟讀言情小說的同事在粗略翻閱我提供的參考《古代的戰爭》一書后,只尷尬地連連感慨“看來手機閱讀的用戶和紙質書的讀者還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的主體用戶是中學生,你要想想他們能讀懂什么”。我后來恍然大悟,他們其實是站在網文的視角上,所以對歷史類知識內容的理解,其實就是有歷史背景的網文故事罷了。

袁庭棟《古代的戰爭》一書質量頗佳,在紙書中,是一本偏向科普、通識的歷史讀物,絕非高深莫測、只能供研究者閱覽的純專業學術研究著述。

讀者的數字閱讀場景與紙質書閱讀,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當讀者選擇打開一本紙書的時候,就已經被確切的封閉性內容圈定住了,我們會處于需要把自己選定的封閉內容持續閱讀完畢的心流狀態。

但數字閱讀是開放的。在這種閱讀場景中,往往是一屏手機屏幕內有幾段文字內容不能持續激發讀者強烈往下閱讀的興趣,讀者只需手指輕輕一劃,便已經跳出,劃向了下一個內容。網文平臺賴以盈利的訂閱、會員轉化或者廣告費用,也就隨之打了水漂。

正因如此,主流網文基本都有著一類寫作套路,如三段話交代完背景,一千字一個小轉折,不允許出現復雜的人物關系、知識鋪墊,否則讀者就會停下來思考等等。

以這種寫作方式生產出的網文內容,雖然內容質量往往極為低下,對有一定閱讀素養的讀者來說,基本都不堪卒讀,但對更廣大的中小學生群體、下沉市場用戶來說,這些內容天然能夠提供更高的沉浸感,甚至是成癮性。網文對他們造成的閱讀沉浸感,可比Kindle電子化的、本是用于紙書出版的紙書出版物內容強多了。

本質上,閱讀沉浸感的高低其實主要與內容的生產邏輯有關,而與終端設備是不是有多余的功能打擾讀者閱讀關系不大。

而且在國內,做出干掉傳統出版業、給作者更高的版稅之類美麗許諾的,則是知識付費公司。

知識付費與數字閱讀的主要區別在于內容形態,因為時下知識付費的分發渠道喜馬拉雅、蜻蜓、B站,包括得到等均為音視頻平臺,所以知識付費產品的主流均是音頻形式。

在嚴格的審核機制下,網文與知識付費這些內容形式,雖然已經受到了一定的監管影響,比如以民俗、迷信為背景的網文已經被有關部門明令禁止,但與紙質書出版相比,其監管力度還是非常寬松的。

所以在歐美,亞馬遜某種程度上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上游內容、版權側,但在中國則很難。中國的上游出版方往往對內容電子化也不積極。

它們有相當一部分本就并非純粹的市場導向,而且即使是市場導向,也存在出版物電子書本就與紙書銷售互相影響、營收非常有限的情況,自然也就更無意于深耕這一領域了。

亞馬遜中國在多年前就有過這樣的論斷:相較中國本土電商,其整個自營品類沒有成本和效率優勢。所以它的業務重點一直是全球購,紙書銷售業務更是早就已經關停。

雖然Kindle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上從來都是一家獨大,但與網文相比,出版物電子書并不是一個好生意。沒有能夠盈利的服務付費模式,Kindle又因各種原因必須要在中國保持較高的硬件價格,又難以進入數字閱讀的下沉市場與產業上游,這簡直是一個它歐美硬件讓利、知識服務盈利,創造生態的反向“飛輪效應”,業務只會越來越難做。

所以,Kindle退出中國市場,可能是必然的,只是早晚的問題罷了。

而對于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的糟糕現狀與泥沙俱下,我們也盡可不那么悲觀。其實紙書中又何嘗沒有很多價值極低的“廢紙”呢,我們只要堅信我們自己具備判別內容好壞的能力,并愿意去追尋那些真正好的內容,就足夠了。至于閱讀的是紙書,是Kindle,還是手機,或許沒那么重要。

責任編輯:彭珊珊

校對:劉威

華為和他的備胎大軍們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賬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出品| 虎嗅科技組

作者| 張雪

編輯|宇多田

封面| IC photo

有人說,2019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壞的一年,卻也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在波譎云詭的外部環境裹挾下,這樣的說法對華為同樣適用。

疫情帶來的陰霾還未消散,美國又宣布將“實體清單”限制進一步升級。

在過去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一年里,華為在外經歷了部分西方國家的5G封鎖、熬過了合作伙伴的猶豫不決,在內也進行了一系列密集的調整,包括海思“備胎計劃”一夜轉正、加大信息的公開透明、成立哈勃投資公司等。

而這之中,成立哈勃投資公司的動作看似低調,但卻為華為筑起了抗住未來風險的新防線。

從華為的營收和架構說起

在具體分析哈勃投資布局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華為的組織架構。在華為官網,有這樣一張清晰的架構圖:

整體來看,除了職能部門,華為業務主要分為ICT業務和消費者業務,其中,ICT業務涵蓋了運營商BG、企業BG和Cloud & AI BG,分別對應運營商客戶、政企客戶和云與計算產業,這幾大業務也支撐起了華為的龐大營收。

以2019年為例,華為全年銷售收入為人民幣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在這一年,消費者業務占總營收比例首次超50%,而2018年以前,運營商業務才是華為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

不過有分析認為,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業務的營收占比將在2020年重回軌道,主要原因則是通信行業周期變化和手機行業下行。

一方面,隨著5G部署速度加快,華為的運營商業務收入將隨之提高。比如今年開年,中國三大運營商就拋出了總價高達700億人民幣招標項目,其中華為中標份額均過半。在海外市場,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對華為解禁,華為正在或即將收獲更多的5G合同,在2020年營收中會有體現。

另一方面,IDC報告顯示智能手機行業出貨量在持續下降,雖然華為有逆勢增長之勢,但銷量再想實現大規模增長幾無可能,所以華為消費者業務也在開辟筆記本電腦、智慧屏等多品類開辟新增長點,目前手機業務仍然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基本盤。

這一漲一落之間,似乎可以預判至少2020年,將是華為在5G網絡建設上的收獲季節。

為何被華為選中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占據華為營收近90%份額的業務開展都離不開芯片,而國內芯片行業的通病華為也沒能逃過——對美企依賴程度高。

有人可能會生疑:華為很多業務不是已經全面采用海思芯片了?

事實雖如此,但從芯片運作模式來看,華為屬于Fabless(無晶圓制造設計)類別,該類芯片企業只負責芯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其他的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都是外包的。

也就是說,華為海思處于芯片供應鏈中游,對產業上下游需求較大。尤其在EDA軟件、芯片制程等方面,華為自身并不具備自產自銷能力。

在當前的中美大國關系背景下,我們可以得出華為未來的重點和掘金市場,再來看哈勃的投資標的,這因果關系就顯而易見了。

公開資料顯示,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其經營范圍只有一項:創業投資業務。

該公司的成立也在投資圈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并被看做是華為深入投資,重構供應鏈的重要信號。

多位行業人士談到,過去華為是全球供應鏈,在國內半導體企業采購并不多。

華為長期的策略是,避免單一來源供應商的風險,對關鍵部件優選有多產地制造的供應資源,同時對關鍵部件,力求有備份解決方案,減少由于單一供應商的供應中斷或者產品質量問題對產品供應和交付造成的影響。

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華為發布的《2019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中找到答案,據募集說明書披露,華為2018年采購金額760億美元,覆蓋2300多個采購品類、13000家供應商,擁有超過2700名采購員工,采購業務分布在140多個國家。

數據顯示,2018年前五大供應商合計采購金額占比約24.52%,2019年1-6月,前五大供應商合計采購金額占比進一步下降,約為22.99%,采購商品主要為電子器件、計算機系統和部件、多媒體設備和附件等。

所以,即使是這樣的千防萬防,華為在供應鏈中依舊沒有美國的大幅依賴。

在華為2020年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進入實體清單對華為的業務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華為去年其實并沒有實現我們的業務計劃,大概差了120億美金。去年四個季度的增長也在不斷地下滑。”

但在遭遇“實體清單”之后,華為對供應鏈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為了不使自己的地位變得更加被動,這一年多以來,哈勃投資在國內動作激進,頻頻出手,這樣的節奏足以見得華為在芯片供應鏈布局的焦急和迫切。

目前,哈勃所投資的企業已經覆蓋了第三代半導體、晶圓級光芯片、電源管理芯片、時鐘芯片、射頻濾波器等多個領域。

以下為虎嗅梳理的哈勃投資的投資標的:

另外,華為官網還曾披露了美國的主要供應鏈廠商。

對比來看,哈勃投資的大部分企業都是與芯片相關、具有獨角獸潛力的國內企業,且多個企業與華為供應鏈廠商有直接的競爭關系。

舉個例子,山東天岳主要以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材料為主,其核心產品—碳化硅材料,是制造高溫、高頻、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理想襯底材料,綜合性能較硅材料可提升上千倍,推動著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光電器件等市場的快速增長。

2019年,其對標公司美國Cree宣布投資10億美元打造碳化硅超級制造工廠,將碳化硅晶圓制造能力提高30倍,以滿足2024年的預期市場增長。

據悉,碳化硅材料技術難度極高,同時具備了導電型和高純半絕緣兩種工藝,尺寸覆蓋2-6英寸的廠商全球范圍只有四家,而山東天岳是其中一家。

此外,杰華特在業界被稱為“小矽力杰”,其團隊核心人員來自美國德州儀器和美國芯源公司等,杰華特產品廣泛應用在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端電子設備上,直接與德州儀器競爭,如今杰華特已經替代了部分德州儀器的產品,成為了華為相關產品的供應商。

再比如,好達電子生產的聲表面濾波器件產品,主要應用在手機和基站領域,正好涉及華為的兩大主營業務。

有報道稱,要實現5G+4G全球通,可能需要支持90多個頻段,而一個頻段通常需要兩個濾波器,這也意味著未來一部5G手機可能需要上百個濾波器,當前一款4G手機需要用到的濾波器數量大約為30多個。

據了解,好達電子的競爭對手Skyworks是華為射頻的主要提供商,其第二大營收來源是中國大陸,2018財年占比25.4%,2019財年上半年為22.1%。

不過,好達電子能夠替代Skyworks的能力非常有限,目前只能做中低端的聲波面濾波器,在高端產品上還與Skyworks存在較大差距。此外由于中低端聲表面濾波器型號較多,好達電子的替代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還不能預估。

關于這些被投企業對華為的意義,有芯片行業觀察者對虎嗅稱,雖然華為依靠被投企業一下子實現全面的國產替代有些天方夜譚,但現在這些企業的存在至少能夠華為實現“活下去”,換言之,華為如果沒有在2019年及時積極推進芯片行業的投資,很有可能已經撐不到現在了。

大公司要做大生意

2019年,華為雖然開始了在芯片領域里的“買買買”,但絲毫沒有停下自己布局芯片的腳步。

截止目前,華為旗下的海思已經推出了多類芯片產品,覆蓋了手機SoC、基帶芯片、基站芯片、AI芯片、服務器芯片、視頻監控芯片、NB-IoT芯片等眾多產品線。

數據顯示,2019年海思不僅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營收增速位列第一。在今年第一季度,麒麟芯片更是首超高通驍龍居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

可是說到底,華為再強大也只是一家“有所長,有所短”的公司,不可能在每個產品線的每個環節都做到事必躬親。

那華為是如何在投資公司與自身業務之間做平衡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芯片行業從業者稱,哈勃投資的這些企業都有這樣的共同之處:

一所涉及的領域市場規模非常小,卻也是芯片行業的不可或缺的;


二都掌握著自己領域中的關鍵技術或能夠替代國外廠商提供的技術;


三所涉及領域都是華為自己不愿意做的,而這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以光器件為例,光器件是芯片當中的核心部件,光學產品的性能限制通常也是網絡和交換設備創新的障礙。

如今,光器件正成為光學傳輸設備、交換機和路由器的材料清單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光器件和模塊行業的主要問題是,它只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里的一小部分。

而好達電子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在技術和產品上實現部分替代Skyworks的企業。

關于第三點,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稱,一直以來華為做事的標準就是要做大的市場,大的生意。比如在芯片領域的垂直場景中,手機,服務器和安防對芯片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場空間也極具潛力。

另外,前文中已經談到,哈勃投資的大部分企業都會拿到華為的訂單,可以說,如果這些企業發展起來,前期是靠華為一手扶持的。

有時候背靠大樹也不完全是一種優勢,因為這樣的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即華為能給的,也能隨時拿走,寒武紀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

但被投企業與寒武紀所不同的是,華為目前所布局的芯片產品線與他們并不存在沖突,而寒武紀的IP芯片是可以被海思芯片所替代的。其實從這一點也能看出為什么華為之前只是給寒武紀訂單,而沒有對其進行投資。

所以,更深層次來講,哈勃投資的領域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華為不碰的業務。

“狼性”投資:目標明確,下手果斷

毫不夸張地講,哈勃投資的每一次出手都牽動著半導體行業與投資機構對的心。

但當虎嗅問及哈勃投資成立一年給投資行業或者半導體行業帶來的改變時,多個投資機構選擇了拒絕,或者只是回復“不好說”或者“不想說”。

后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虎嗅,“從事半導體領域的投資者應該沒有誰沒研究過華為的投資標的,原因很簡單,如果被投企業不出現大變動,未來一定會發展很好,甚至上市。”

為什么如此相信華為的選擇和判斷?該人士進一步解釋稱,不同于普通的投資機構,華為投資企業,不光給錢,更重要的是給訂單,給人才。

以即將上市的思瑞浦為例,在其招股書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客戶A”2019年為思瑞浦貢獻了1.7億元的銷售額,占總營收的57.13%。

此外,客戶A從2018年開始向思瑞浦采購,2019年開始放量,采購的產品主要是信號鏈模擬芯片,這是5G基站的關鍵部件。

即便招股書中未明確客戶A為華為,但聰明人都能看出,能有如此大規模需求和大體量采購的,只有華為。

有業內人士稱,在哈勃投資的公司中,這種情況并非個例,保守來講,至少有90%的被投企業是接了華為訂單的。

人才方面,在哈勃投資最近一次出手的項目—新港海岸中,資料顯示,哈勃入股后,新港海岸新增了兩位董事吳昆紅、楊昉,而前者為華為全球采購高級副總裁。

這樣的做法也與投資機構在半導體領域的原有規則不大相同,而是跟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大廠相似。

一般來講,投資機構找硬科技的投資項目主要會關注兩點:一是創始人背景;二是核心技術優勢。其次再根據行業發展和資本情況進行判斷。而BAT在投資時除了考慮上述幾點,還會跟自身的業務拓展和技術短板相結合。

據投中網報道,一般情況下華為對外投資的過程是:業務部門發現某家公司掌握的技術對其業務有幫助之后,將標的提報給企業發展部,由企業發展部考察評估后提交給常務董事會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華為的投資前期做法還是后續“補給”,都在印證華為高管多次提到的“不做純財務投資”。

這樣的投資方式也被外界看做是華為的“金手指”,通俗來講就是點到誰,誰就能被“點石成金”。

其實,在成立哈勃之前,華為內部一直有這樣一個原則:下不碰數據、上不碰應用,中不做投資。所以成立哈勃投資的舉動,代表華為在殘酷的現實正在打破著原則,不僅是自己的,也有行業的,畢竟不破不立。

還需要承認的是,哈勃投資積極在芯片行業出手,對國內芯片的發展也有著不容小覷的推動作用。

如果說一些基金和投資機構的資本注入,讓國內芯片企業上了公路,那哈勃投資給錢,給訂單的粗暴做法則帶領這些企業跑上了高速。

當然,華為在半導體行業,在芯片技術上能做的也是非常有限的。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在其最新簡報中提出,除非發生突變,否則到2025年,中國國產集成電路產業規模恐只相當于2025目標的三分之一。這樣的產業發展速度,不足以保證信息技術產業的自主可控。

一直以來,半導體一直是大國之間的必爭要塞,當前,芯片行業正在面臨摩爾定律的極限,誰能率先攻破壁壘,誰將為國際半導體行業帶來變數。除了美國之外,各國都在期盼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發生改變。

毫無疑問,美國“實體清單”升級的壓力,正在逼迫華為的成長,但國產芯片究竟何時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沒人知道答案。

來源:新華號 虎嗅

魂斗羅4難度勸退了多少人,其實只需稍微調試就可以為所欲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呢?無論下載的是什么游戲,都要先看看能不能作弊,一旦不能作弊那就感到索然無味?

是啊!如今的我們在體驗老游戲時,已經很難靜下心來認真玩完一款游戲。即使是早年的那些流程比較長的RPG游戲也是如此,下載了之后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使用修改器作弊,然后將當年沒走完的流程再走一次。

雖然現在的玩家們都有了購買正版的意識,但是想再次體驗一下早年的游戲也比較麻煩的。因此有不少玩家都是在模擬器上面回味這些經典游戲的,然后有了后續版本再補票。

說實話,游戲的模擬器也算比較“貼心”了,雖然無法百分之百還原主機上面的味道,但也最大程度保留了游戲的質量,甚至還加入了了一些作弊代碼供玩家們選擇。那些本來已經對游戲失去興趣的玩家,會因為這些作弊器重新上手玩玩,體驗一下當年沒有體驗過的另類樂趣。

《魂斗羅》系列在國內的人氣一直都是比較高的,但對于大部分玩家來說,該系列就只有紅白機和街機上面的兩代。直到很多年之后才知道,3代就在SFC平臺,4代必須在NDS平臺,其他很多平臺都發行過《魂斗羅》相關作品,像是MD、WII和PS2平臺發行的《魂斗羅-鐵血戰士》《魂斗羅-重生》《真魂斗羅》也是非常經典的。

然而當我們在模擬器上面玩這些游戲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難度已經不是紅白機時期一命通關玩家可以承受的了。當年不知道多少玩家被《魂斗羅3》《魂斗羅4》的難度勸退了,至今都沒有見過最終BOSS什么樣子。

其實只要我們學會使用作弊代碼,那么一切都會變得非常輕松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魂斗羅4》中的作弊方法,痛痛快快通一次關,讓童年不再有遺憾。

《魂斗羅4》的難度極大,雖然我們可以選擇簡單模式,連后面兩關都見不到,而且子彈無法發揮真正的威力。要是選困難模式的話,又會發現自己好像連站起來的機會都沒有。《魂斗羅4》延續了最經典的一碰就死模式,加上游戲的節奏太快,要是不花心思連半個月,怕是很難見到四關BOSS吧!

其實這就是主機玩家和模擬器玩家的區別。主機玩家對游戲比較愛護,買了游戲就一定想辦法通關。而模擬器玩家沒有成本,就不會特別在意,也不會刻意去練習。

不過我們在模擬器上面作弊,那就可以輕松過關了。在熟悉的游戲節奏和敵兵位置之后,再好好玩玩,或許就會發現自己的技術提升了。

現在NDS的模擬器,最好用的就是DeSmuME。如下圖:找到金手指的列表

然后我們再點點擊“Action Replay”,就可以進入輸入作弊代碼的環節了。

這里小編輸入了無敵的代碼,完成之后保存,直接進入游戲看看。(代碼有現成的,百度一下很多很多。)

無敵之后的效果,只要不掉懸崖就不會有危險。這種置身事外的感覺是不是非常棒?

游戲的難度有多高,我們在作弊之后就能獲得多少的快感。

《魂斗羅4》的挑戰模式和隱藏模式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才能實現。這也是很多新手玩家們都沒有接觸過的。我們通過代碼:

921D8340 00000004

1226A196 0000FFFF

D0000000 00000000

就可以直接實現,選用游戲中最厲害的女性角色,是多少玩家一直期待的啊!而挑戰模式有四十關,而且一關比一關難,有不少新鮮的東西在里面。在沒有作弊幫助的情況下,玩家想要將這款游戲徹底玩透至少的十天半個月,還不一定能堅持下來呢!

《魂斗羅4》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初代的關卡,通過3D高清的方式再次重現昔日的經典場景。每當熟悉的音樂響起時,都會有一種回到童年的錯覺。似乎小伙伴們都還在背后為我吶喊助威。

小編的圖文主要專注于街機游戲和紅白機,希望可以喚起這代人的美好回憶。

喜歡懷舊游戲的朋友別忘記關注哦!每天可以第一時間查看內容更新。

文章都是經過長時間整理和創作,純手工打字,絕無水貼。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

多模全尺寸,全場景雷柏E9550G無線鍵盤評測

不知不覺中觸摸屏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輸入方式,但實際到商務辦公、內容創作上,用手指點按屏幕的方式仍然效率低下,而鍵盤則仍舊處于不可撼動的地位。相比起試圖通過震動的方式模擬實體鍵盤的觸感以提升處理速度,倒不如用上一塊輕薄便攜的鍵盤。

為了打破人們對于鍵盤厚重、連接速度慢的刻板印象,國內知名外設大廠雷柏推出了新刀鋒系列辦公鍵盤,其中包括了適合差旅的E9350G、更加便攜的E9050G以及適合全場景使用的E9550G款式。今天我們拿到的是輕巧、多模且擁有全尺寸110鍵布局的雷柏E9550G,其重量僅為456g;如此靈巧的鍵盤真能滿足提升我們在日常辦公、學習中的效率嗎?不如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外觀與設計:布局夠全、重量夠輕

對于商務辦公來說,簡約的設計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實際使用上,都更加讓人感到舒適。雷柏E9550G在顏色方面有經典的黑白兩種配色可供選擇,兩種顏色采用鋁合金進行一體化底殼與精制細磨砂處理。為保持一體性,鍵帽也同樣選用了細磨砂的處理方式,還帶有符合人體工學的下陷設計,讓手指更貼合按鍵,從而提升打字手感。按鍵之間間距為2mm,打字手感不會因為過近或過遠的間距而感到不適。

為了提升使用體驗,雷柏E9550G并未像傳統鍵盤一樣采用純平底殼,而是進行了一定的傾角設計處理,最薄處僅為5mm,利用厚度差做出了前后的傾角設計,使用戶在打字等操作時更加舒適,降低了長時間使用后的疲勞感。同時,底座還做了橡膠防滑設計,在辦公桌上不易滑動,避免了因此引起的誤操作。

輸入與功能:輕巧且飛快的體驗

雷柏E9550G配備了110鍵的鍵盤布局,按鍵為巧克力鍵盤,采用剪刀腳結構設計,鍵程1.5mm,回彈力度適中,在輸入中可以感受到按鍵清脆的手感:與傳統的104大尺寸鍵盤不同,E9550G在全鍵布局外額外增加了6枚功能鍵,通過功能鍵可快速實現相應的功能,例如復制、粘貼、保存、打開設置、打開計算器等操作。

對于無線鍵盤來說,用戶最擔心的始終是連接的問題。雷柏E9550G作為一款多模無線藍牙鍵盤,支持藍牙5.0/3.0/無線2.4G連接,通過藍牙與自帶的2.4G接收器,最多可同時連接4臺設備,使用鍵盤Fn+數字1~4按鍵可以對正在使用的多個設備間進行快速切換;假如你在多個設備中都有使用鍵盤的需求,E9550G在不同設備間切換時也沒有明顯的延遲情況發生,提升工作效率的效果還是十分顯著的。

對于多設備的兼容性,雷柏E9550G也下足了功夫。它完美兼容Win/MAC雙系統,并且也能按照對應的系統實現不同的功能映射,例如在Win系統中,F1~F12提供了多媒體功能的鍵入,如控制音樂播放/暫停,下一首、上一首等,在實際體驗中,即使是新加入的計算器功能的喚醒鍵在Win系統中也能正常使用,兼容性還是不錯的。

充電與續航:持久辦公更有效

無線設備的續航力一直都是用戶最關心的部分,假如續航太差,難免會從無線設備手動變成“有線”設備才能滿足使用需求,在這一點上雷柏E9550G給足了用戶信心。它配備了300毫安大容量可充電式鋰電池,有效續航力達到60-96小時,基本上可以做到每兩周的工作日進行一次充電,在日常辦公不會因續航力不足而拖后腿。

此外,E9550G還采用了現階段比較流行的USB-C接口,普適性更強,則無需特備專屬充電線,隨時可以為其補充電量,方便且快捷,辦公效率自然提高不少。

總結

鍵盤在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始終承擔著重要的任務,無論是對于內容創作者還是上班族來說,一款輕便好用的無線鍵盤是提升辦公效率的絕佳利器。雷柏新刀鋒系列的三款辦公鍵盤里,以全場景適用為主打的E9550G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打字手感與快捷的多設備切換,同時以110鍵的鍵盤布局讓人眼前一亮,新增的功能鍵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辦公學習使用頻率都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使用;作為一款功能齊全、設計時尚且續航力強的無線鍵盤,雷柏E9550G確實能做到在全場景使用下提升我們的效率。

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體驗:13英寸輕薄本進入2K觸控屏時代

華為MateBook 13初代在2018年年底發布,當時就以其輕薄精致的設計和3:2的2K分辨率屏幕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時隔一年,華為MateBook 13的2020款現已推出,整體的設計不變,擁有2K觸控全面屏,支持多屏協同,升級了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和16G大內存,華為再次為主流的輕薄本提高了標準。

現在,IT之家已經拿到了一款皓月銀色的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筆記本,配置為i7-10510U 16GB內存 MX 250的高配版,筆者孤城現已體驗了兩個星期,本篇本章將詳細討論一下這款筆記本的各項特性,為消費者選購提供參考。

一、外觀設計

目前主流的高端筆記本都已有自己的家族式樣的設計語言,如輕薄簡約的蘋果MacBook系列和時尚科技風的微軟Surface系列。華為MateBook系列也逐漸形成了標志性的設計語言,那就是輕薄雅致的機身設計加3:2比例的高分辨率全面屏。

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的整體設計在今年來看依然是高端的水平,輕薄機身、四邊窄邊框屏幕、指紋解鎖、大面積觸控板、雙USB-C接口等等都是高端設計的代名詞。

從細節來看,華為MateBook 13的各處邊框、指紋/電源按鈕以及觸控板的邊緣都采用了鉆石切割工藝,精致感十足,讓人不禁想上手把玩。

筆記本屏幕是其顏值的主要體現,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采用的是13英寸3:2比例屏幕,相比16:9的傳統屏幕更加方正一些,視覺觀感更加協調。窄邊框設計已經是當前筆記本設計的主流,華為進一步將MateBook 13 2020款的邊框收窄至左右4.4mm,整體的屏占比達到了88%,在實際體驗中,確實如官方所說“工作更加投入,影音娛樂更顯沉浸逼真”。

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采用了航空級鋁合金機身設計,重量只有1.3kg。筆記本的D面也是金屬材料,四角為四個橡膠墊腳,下面是一排點陣狀的進風口,再往下就是兩個揚聲器了。14.9mm超輕薄金屬機身已經容不下傳統的USB-A以及HDMI等接口,為此華為MateBook 13配備了兩個USB-C接口。

機身左側的有一個USB-C接口和一個耳麥接口,這個USB-C接口具備充電功能,一側還有充電指示燈;右側則只有一個USB-C接口。

總的來看,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的設計已經接近完美,未來幾年的主流輕薄本都會呈現出類似的設計。

二、2K觸控屏 多屏協同使用體驗

對于MateBook 13 2020款來說,這塊3:2的2K觸控屏是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根據魯大師的檢測結果,IT之家拿到的這款MateBook 13 2020搭載了奇美的屏幕,具體的分辨率為2160×1440,像素數為3110400,比1080p屏幕多了50%的像素數,不管是碼字還是還是看視頻,畫面十分銳利,賞心悅目。

這塊屏幕的素質也很優秀,300nit的亮度,還有100% sRGB的色域,滿足日常使用之余,一些修圖設計之類的工作也能應對。這次華為還為MateBook 13 2020升級了十點觸控的功能,實測觸控靈敏跟手,由于是IPS硬屏,手指接觸屏幕時也不會出現波紋光暈等現象。

觸控屏加入之后,我們就可以像用手機一樣操作筆記本了。首先拿看視頻來說,原來我們調音量,拉進度條都要用鍵盤鼠標完成,現在只需要“上滑下滑”與“左滑右滑”的觸控操作即可完成。

目前,愛奇藝UWP端已經支持了觸控操作,像手機一樣左滑右滑可調節進度,上下滑動則可以調節音量。

除了看視頻之外,看電子書的時候也可以用手左右翻頁了。

以Kindle PC版為例,手指在屏幕上往左滑動即可向前翻頁,往右滑動即可向后翻頁,更有看紙質書的感覺。由于觸控屏的加入,做筆記也變得更加簡單,用手指拖動即可進行復制、添加筆記等操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屏幕比例為3:2,看書時左右兩側的比例就變成了4:3,與常規紙張的比例相同,看起來也更加協調。

在硬件上升級之后,華為還在軟件進行了優化,現在三指截屏更在PC上呈現。

華為三指截屏的邏輯是這樣的,首先用三指下滑選中當前的整個屏幕,接下你的下一步操作將決定截圖的范圍:

    輕點屏幕,截取全屏。

    手指畫窗體的對角線,截取所選窗體。

    手指畫出一道斜線,截取以此斜線為對角線的部分。

    手指畫出一塊封閉的圖形,截取該不規則圖形內的部分。

    手指亂畫一通或點擊ESC,退出截圖

不得不說,從手機上借鑒來的三指截圖在電腦依然好用,截圖成功后還會出現圖中的文字識別結果,正確率很高,非常適合新媒體編輯行業,省去安裝圖片轉文字插件了。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多屏協調會與2K觸控屏摩擦出怎樣的火花。

華為在手機與電腦交互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效果也是有目共睹,這無疑是目前最為成熟的一套多屏交互方案之一。

操作上,多屏協同只需要將支持該功能的華為手機與筆記本掌托上的NFC貼紙接觸,進行配對后就會出現上圖中效果。此時用戶便可用手在PC上觸控操作手機了,PC屏幕與手機幾乎沒有肉眼可感知的時延,用PC刷IT之家,用實體鍵盤回復微信消息,用電腦打電話,這些功能通通可以實現。

多屏協同的加入是為了實現手機與電腦數據互通,2K觸控屏的加入更是實現了操作邏輯的互通。現在,打開手機的圖庫和文件管理器即可用手將圖片或文件拖到PC桌面上。傳輸速度方面,依靠華為專利WLAN技術,在這種無線傳輸狀態下,文件的傳送速度能達到30MB/s,傳送1000張照片(3GB左右)也只用不到2分鐘的時間,1GB視頻大約是35秒。也就是說,我們平時在手機上拍的視頻和圖片再也不需要用數據線導入PC進行了修圖或剪輯了,無線時代已經到來。

觸控屏與多屏協調帶來的有趣功能還不止這些,現在觸屏操作的手機游戲也能在PC上玩了。

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現在用屏幕也能玩《王者榮耀》了,當然不能指望用它來上分,13英寸大屏也給操作了帶來了難度。如果華為能在日后為部分游戲加入鍵盤映射功能,不用安裝模擬器即可用PC玩手游大作了。需要補充一點,用多屏協同玩手游的時候,手機的屏幕會處于熄滅狀態,聲音通過華為MateBook 13的音響系統進行播放,這就使得手機的耗電量和發熱量大大減少。

三、配置參數

CPU

核心配置方面,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采用了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具體來說是Comet Lake-U系列,顯卡為英偉達的MX 250滿血版。

IT之家拿到的這款是4核8線程的i7-10510U,主頻1.80 GHz,睿頻4.90 GHz,8MB三級緩存,核顯為UHD 620。

內存方面,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搭載了16GB雙通道板載內存,頻率為LPDDR3-2133,品牌為美光。這里需要說明一下,英特爾在發布其Comet-Lake-U處理器時號稱其支持LPDDR4內存,但是一直沒有筆記本搭載LPDDR4內存,對此英特爾方面表示今年新步進的Comet-Lake-U才會支持LPDDR4內存,因此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搭載LPDDR3-2133內存并不是舍不得用料,而是處理器本身不支持。

用AIDA64測試,這款內存的延遲為81.6ns,英特爾i7-10510U的L1到L3緩存的延遲分別為0.9ns、2.8ns和11.4ns。

我們用CineBench R20對i7-10510U進行了多輪跑分,最終平均成績大致為多核1250分左右,單核420分左右。對比知名筆記本外媒NoteBookcheck統計的數據,MateBook 13 2020款搭載的i7-10510U的單核和多核跑分均符合15W TDP下的正常水平。

顯卡

顯卡方面,華為MateBook 13仍然采用了英偉達的MX 250獨顯的25W滿血版本,搭載2GB GDDR5顯存。IT之家用3DMark進行了跑分測試,DX 12下的TimeSpy的顯卡跑分為1130分,綜合得分為1234分;DX11下的FireStrike顯卡跑分為3651分,綜合得分為3295分。跑分在25W滿血版MX 250的正常區間內。

在實際游戲中,MX 250滿血版要比核顯的游戲性能高一個檔次。在未添加其散熱輔助措施的情況下,《英雄聯盟》中畫質2160×1440分辨率下,最高158fps,最低71fps,平均108fps。此時筆記本風扇有些許的響聲,掌托處也可感知到明顯的熱感,建議開啟垂直同步,并鎖定60fps,此時游戲可以流暢運行,并且風扇噪音和熱感都明顯減弱。

總的來說,MateBook 13在輕薄本的限制下盡可能釋放出了更多的性能,電子競技游戲《英雄聯盟》2K分辨率下,流暢運行無壓力;《巫師3》這類大作也可30fps“輕游戲“,體驗游戲精彩的劇情也是沒有問題的。

SSD

IT之家拿到的這款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采用了西數的SN 720 M. 2 SSD,容量為512GB,我們用CristalDisk Mark進行了測試。

測試數據顯示,MateBook 13 2020款搭載的西數SN 720 Q8T1順序讀取可達3.5GB/s,順序寫入可達2.6GB/s。Q32T16 4K隨機讀取速度可達1523MB/s,隨機寫入速度為1173MB/s,與西數的官方數據相吻合。

散熱

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采用了雙風扇雙熱管的散熱模組,華為鯊魚鰭風扇2.0扇葉采用仿鯊魚鰭設計,轉速可達8000轉/分鐘以上。軟件層面,搭載智能濾波技術,通過七顆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控整機溫度,雙風扇可以智能聯動。

首先用甜甜圈烤GPU,我們發現此時MX250的GPU頻率為1379MHz,溫度墻為70攝氏度。

在AIDA 64的穩定性測試中可以發現CPU的TDP定為了15W,滿載時頻率2.4GHz,睿頻最高時單核頻率達到了4.9GHz,CPU的溫度墻也為70攝氏度。此時華為自帶的電腦管家也可顯示功耗為15W。

用AIDA 64對CPU和顯卡進行雙烤時,我們發現CPU的功率穩定在了10W,CPU全核心頻率此時為1.2GHz,溫度在65攝氏度。當然實際使用中,CPU和GPU均滿載的情況很少見,CPU平時的睿頻頻率都可維持在3-4GHz,英特爾處理器的高頻對于應用來說還是非常有利的。

電池與續航

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采用了41.7Wh電池,考慮到這是一款13英寸14.9mm厚的產品,41.7Wh的容量也不算小。官方稱,在屏幕亮度150nit時,可以連續播放11.6小時的1080p本地視頻。我們用PCMark 8模擬了現實使用的場景:

PCMARK 8的續航測試包括了網頁瀏覽、碼字、做表格、視頻聊天等常規應用,最后的續航時間為4小時53分鐘。當然,PCMARK 8的負載相比普通人的正常使用還是要重一些,大體來看這款筆記本的續航會在4小時53分鐘到官方標稱的11.6小時之間。

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采用了65W的口袋式充電器,重量為160g,除了可以為筆記本進行快充外,實測還可為華為手機Mate 30 Pro進行“超級快充”,小編孤城的Pixel 3也能開啟18W的快充模式,這說明這款充電器兼容的充電模式很多,出差的話就可以不用帶手機充電器了。

充電速度方面,將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用到沒電自動關機之后進行充電,18分鐘即可充至30%,31分鐘充至50%,55分鐘充到80%,之后電池會進行慢速充電保護電池。

總結:

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依靠2K觸控屏再次異軍突起,相比之下市面上更多的輕薄本產品還停留在16:9比例的1080p屏幕。

性能方面,MateBook 13 2020款搭載了十代酷睿Comet Lake-U處理器,可選4核8線程的i5-10210U和i7-10510U,睿頻可高可達4.9GHz,相比10nm工藝的Ice Lake-U主頻更高。16GB內存現已成為了標配,即使內存不可升級也充足夠用了。MX 250滿血版則提供了不錯的圖形性能,既可修圖剪視頻,還能流暢玩網游。

最后在價格方面,MateBook 13 2020款i5 16GB內存 512GB SSD MX 250 2K觸控屏的首發價僅為5899元,也就是主流輕薄本的價格。由此可以預見,華為MateBook 13 2020款上市后還會復現MateBook 13初代首發時全民搶購的盛況。畢竟,好的產品配上良心的價格,想不成功都難。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