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勝利者是t幾(一句話,讓這位考生火了:心態好了,事就成了)
固執勝利者是t幾文章列表:
- 1、一句話,讓這位考生火了:心態好了,事就成了
- 2、福柯、本雅明與阿甘本——什么是當代?
- 3、漢朝最腹黑的皇帝,為了保住江山,把老師騙到菜市場腰斬加滅門
- 4、柴犬和玩偶打架,一秒就分出了勝負,柴柴一口就咬在了玩偶的身上
- 5、1953-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資本家的命運轉折
一句話,讓這位考生火了:心態好了,事就成了
這兩天抖音上的一條視頻火了。
記者采訪一名高考考生,問他考試感覺如何,小伙子邊笑邊指著考場的大門對記者說:
感覺不行!可能明年還在這,明年你還能采訪到我。
我們留個聯系方式,明年你還能來這里找我!
小伙子的幽默和樂觀瞬間引來周圍一片笑聲。
不管你考的怎么樣,小伙子,你已經贏了。
每年的高考月,還有一個稱呼:高考自殺月。
2010年6月7日,廣水市高考男生跳樓自殺
2012年6月9日,湖北高考首日兩名考生自殺身亡
2013年6月12日,19歲男孩兩次復讀失敗,從自家15樓縱身跳下
2014年6月24日,查詢高考成績的日子,合肥高三復讀女生高考失利跳樓身亡
2015年6月24日,??诟呷樵兂煽兒蟛粷M意而跳樓自殺
2016年6月7日,烏拉特前旗有一名女生考完語文后跳樓自殺
2017年6月7日,遼寧朝陽市喀左縣大城子鎮一男生跳樓自殺
2018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早上,河北平泉一考生不堪壓力跳樓墜亡
……
這一串串數字后,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本應該展開一段新的人生,淋漓盡致的享受這個假期,但卻倉促的給自己的生命畫了一個句號。
誠然,高考的壓力毋庸置疑,在人生的道路上,它確實有著濃重的一筆。但它絕不是、也不應該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桿,也永遠不是衡量生死的砝碼。
高考的壓力,對于每一個學子都不例外,可是有的人能笑著去自嘲,有的人卻從高樓縱身躍下結束自己的生命。
歸根結底,壓力本身并不會殺人,而是壓力加上壞心態導致他們看不到未來。
1、心態好了,事就成了
《別讓心態毀了你》的書中提到一個觀點:
愛因斯坦曾說成功=1%的天賦 99%的汗水。
雖然成功需要一定的天賦,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占99%的“汗水”。
而99%的汗水,就是100%的心態。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種傾向:我們想象自己是什么樣子,就真的會成為什么樣子。
天堂還是地獄,關鍵在于心態。
兩個秀才相約一同去趕考,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
當他們看到前面那口大棺材時,其中一個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立馬涼了半截,心想:這可完了,真觸霉頭,趕考的日子居然碰到個倒霉的棺材。
心情一落千丈,走進考場,那個“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揮之不去,結果可想而知,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孫山。
另一個秀才也同時看到了棺材,一開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他轉念一想:棺材,這個好??!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財”嗎?好好好,真是好兆頭,看來今天我要鴻運當頭了,一定高中。
于是他心里十分興奮,情緒高漲,走進考場,文思泉涌,果然一舉高中。
兩位秀才,一樣的棺材,一樣的試題,一個名落孫三,一個金榜題名。
一杯茶,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什么。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你心里是什么樣子,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樣子。
是樂觀面對還是消極懈怠,全在于你的心態。
2、心態好了,身處逆境也能逆風翻盤
有一個人總是心浮氣躁、郁郁寡歡,于是他去拜訪禪師,想得到人生的指點。
他問禪師:我這輩子就注定這么過嗎?您說真有命運嗎?
禪師說:有的。
禪師讓他伸出手,指著他的手說:你看清楚了么,這條斜線叫事業線,這條橫線叫作愛情線,這條豎線叫作生命線。
然后禪師又讓他把手慢慢地握緊,問他:你說這幾條線現在在哪里?
那人答:在我的手里呀。
禪師說:對,命運就在你的手里,靜下心來,調整好你的情緒和心態吧。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心態,就注定會有什么樣的命運。
作家周國平曾說:在逆境中要這樣想:這就是我的生活,我怎么把它過得有意義?如果你的心態平靜又積極,逆境的確也是一種生活。
勾踐和項羽是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
在項羽突圍取得東城勝利后,他決定東渡烏江,回到自己的家鄉,東山再起。
烏江亭長的一番話卻徹底擊潰了他的內心防線:“江東雖小,但還有幾千里土地,幾十萬人口,足夠大王稱王?!?/p>
項羽想自己昔日榮光,如今要屈居于此,茍且度日,以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于烏江,
享年三十一歲,一代梟雄的大起大落,就此落幕。
詩人杜牧曾作詩感慨:“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p>
對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可惜溢于言表。
而勾踐卻知恥后勇,臥薪嘗膽,用一種樂觀心態度過幾年仆役生涯,最終雪恥復國。
人活一世,活的都是心態。
心態崩了,困境會被主觀地、無限地夸大,成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心態調整好了,再大的困難在你面前,也不會被打倒。
你的心態才是你真正的主人。
3、心態好,生活才能照進陽光
法國作家大仲馬說:“人生是一串用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樂觀的人是笑著數完這串念珠的?!?/p>
對世界經濟史和社會變革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卡爾·馬克思,在寫《資本論》時家里已經窮的揭不開鍋。
1856年,馬克思和妻子燕妮剛剛經歷巨大的悲痛:他們的兩個孩子因饑寒交迫先后夭折。
圣誕之夜,他們還不得不面對一堆催賬的賬單,而圣誕晚餐也僅僅是一小塊硬面包。
即便在這種環境中,馬克思還樂觀的回復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信件:
“圣誕快樂!俾斯麥首相。
來信所談交換條件已知。感謝您的關照,我榮幸地成了對你們有威脅的人。
不錯,我的生活處境的確夠糟糕的,不過,我寧愿歡迎貧困與病魔的光顧,也不習慣住進您所慷慨給予的寧靜安逸的別墅;我的稿費相當少,甚至連我寫稿時抽煙的錢都不夠。
不過,一個人的寫作愛好是不會因錢少而改變的……我固執地堅信,我們將是勝利者!”
在這種樂觀的心態下,《資本論》才得以面世。
財經專家洪榕校長曾說過一句話:“好心情是一時的,好心態是一輩子的?!?/p>
同樣一件事情,心態不同,發展也就不同。
要改變自己,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不論身處高處,還是人生低谷,調整好心態,從容面對所有。
對于心態好的人,在他們眼中,日子沒有挫折和坎坷,僅僅是多了另一條路的風景。
————————
Hi,你們好呀,我是佳壹,能得到你的喜歡,是我最大的快樂,愿以文會友,一起進步!
如果你還喜歡我,請關注我奧@看世界的佳壹 ,小女子這廂有禮啦~
福柯、本雅明與阿甘本——什么是當代?
一
波德萊爾將繪制現代生活的畫家稱為英雄。這是因為當時的畫家主要是畫古代生活,而且推崇的也是古代畫家。波德萊爾肯定畫家居伊,就是因為后者與眾不同,他將目光投向“現在”,即全面的現代生活。為什么要駐足于此刻,像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那樣在街頭充滿激情地到處搜尋全社會的激情?這是因為現代生活也充滿著美,充滿著短暫的瞬間之美。對波德萊爾來說,這種短暫性、偶然性和瞬間性是新近才涌現的生活特征,是現時代獨一無二的現象,它和古代的生活迥然不同。波德萊爾將美定義為永恒和瞬間的雙重構成?!懊烙肋h是,必然是一種雙重的構成——構成美的一種成分是永恒的,不變的,其多少極難加以確定,另一種成分是相對的,暫時的,可以說它是時代、風尚、道德、情欲。永恒性部分是藝術的靈魂,可變部分是它的軀體。”按照這一定義,現代生活的這種瞬間性特征毫無疑問也是一種美,而且是美的軀體。因此,繪制這種現代生活之美,就成為無法回避的必須之事。也就是說,“你無權蔑視現在!”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
受波德萊爾的啟發,當然更主要地受到康德的啟發,??略凇逗螢閱⒚伞分刑岢隽送瑯拥膯栴}。他分析了康德的《何為啟蒙》,指出康德在他的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是指出了哲學和時代的關系。康德將啟蒙確定為這樣一個時刻:一個運用自己的理性而不服從任何外在權威的時刻。也就是說,“時刻”是康德思考的一個對象??档略谠S多著作中提到了時間問題,而且,這些討論時間和歷史的大多數文章,都試圖確定歷史的合目的性和歷史終點,即時間總是通向終點的一個時間,但是,“在關于‘啟蒙’的那篇文章里,問題則涉及純粹的現時性。他并不設法從總體上或從未來的終極角度來理解現在。他尋找差別:今天相對于昨天,帶來了怎樣的差別?”也就是說,“現在”擺脫了過去和未來的糾纏,擺脫了歷史合目的性的宰制,而成為思考的單一而純粹的核心。思考僅僅就是對“現在”的思考??档逻@篇文章,思考的就是寫作這篇文章的時代,寫作就是對作者所置身其中的時代的寫作。這是這篇文章的新意所在?!爱斂档略?784年問‘什么是啟蒙’的時候,他真正要問的意思是,‘現在在發生什么?我們身上發生了什么?我們正生活在其中的這個世界,這個階段,這個時刻是什么?’”??轮赋?,對現在所作的分析,這一由康德所開創的哲學的特殊使命,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或許,一切哲學問題中最確定無疑的是現時代的問題,是此時此刻我們是什么的問題。”因此,真正的問題是“現在的本體論”。為了將康德這一問題的新穎之處說得更清楚,福柯還將康德和笛卡兒作了對比。對笛卡兒來說,哲學思考的是普遍的人,“‘我’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任何人。但是康德問的是另外一些東西:‘在歷史的某個特定時刻,我們是什么?’”而現在只能是我們自身的現在,不可能是古人或者將來人的現在。因此,關注現在,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關注我們本身,探索我們本身,探索我們自身的秘密——我們知道,從《瘋癲史》開始,??虏痪氲靥剿鞯木褪墙裉斓娜藗兊拿孛埽蛘吒‘數卣f,是他自身的秘密。這是??滤兄鞯墓餐黝}。
勒內·笛卡爾
本雅明從另一個角度談論“現在”的問題。對本雅明來說,“現在不是某種過渡,現在意味著時間的停頓和靜止,這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必備的觀點”。這意味著現在并不是通向未來的必經之路,現在和未來并沒有特殊的關聯。如果說,“現在意味著時間的停頓和靜止”,那么,也許并沒有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本雅明之所以看重現在,就是為了確保對未來的抗拒,“我們知道猶太人是不準研究未來的”。就本雅明而言,未來這一概念內在于進步主義信念中,未來就意味著進步。本雅明《歷史哲學論綱》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對進步概念和進步信仰著手批判。對本雅明來說,進步論持有三個論斷:進步乃是人類本身的進步;進步是無限制的進步;進步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呈直線或者螺旋進程的進步。一旦信奉這樣的進步觀,那么,現在不過是通向未來進步的一個過渡,因而無論現在如何地緊迫和反常,它實際上也不過是一種常態,因為注定會有一個天堂般的未來在后面等待著它。就此,即便是反法西斯主義者,也會將法西斯主義看作是歷史常態,因為他們相信法西斯主義者不可能破壞進步的未來這一大勢,因此,人們沒有將它看作是真正的緊急狀態。一旦我們拋棄了這種進步論,我們就應該將法西斯主義當作是例外狀態從而對其進行干預。果斷地放棄未來,執著于現在,并將現在看作是一個緊急狀態,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在另一方面,本雅明也駁斥了信奉進步論的所謂專家治國論。在此,人們習慣將進步看作勞動能力和技術的進步,人們認為技術的進步能夠帶來財富的巨大增長。但是,這種技術的進步不過意味著對自然進行敲詐的進步。而且,技術進步導致的財富落在誰的手上?這技術的進步,不過是一場新的剝奪:對自然的剝奪和對無產階級的剝奪遙相呼應。單一的技術進步導致了財富分配的巨大不公。技術的進步或者財富的進步,恰恰可能意味著社會的全面倒退:道德的倒退,文化的倒退和藝術的倒退。對進步主義者而言,進步論許諾了一個未來的天堂。這也是現代性深信不疑的東西。但是,本雅明試圖抵制這個進步的風暴,在進步論者眼中所展現出來的現代成就不斷疊加之處,他看到的卻是越堆越高直逼天際的殘垣斷壁。在別人眼中的進步現實,在本雅明這里不過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災難。
瓦爾特·本雅明
就此,我們看到關注“現在”有這樣幾個原因:對波德萊爾來說,關注現在是因為要關注現代生活。現代生活展現了一個全新的風俗,也即一種全新之“美”,一種同古代文化和古代生活截然不同的美。因此,關注現在,就是要關注現代生活本身特殊之美。對??聛碚f,關注現在,是因為哲學不再關注抽象的普遍人性,而是要關注此時此刻的具體的我們自身,最終,哲學要思考和孜孜不倦地探索的是自我的秘密;對本雅明來說,關注現在是要抵制進步主義制造的幻象,從而戳穿一個未來的天堂所許諾的謊言,最終激發人們對現在和當下的敏感,進而在當下毫不拖延地展開行動,最終當下的目標不是未來,而是過去,是起源。
二
那么,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關注現在?人們在福柯的著作中幾乎沒有看到現在,沒有看到對當代的討論和書寫(他真正認真考察過的當代只有20世紀的自由主義)。相反,福柯通常是以歷史學家的形象出現,他的視野貫穿了整個西方歷史:從古代希臘一直到19世紀。那么,福柯所要思考的當代在哪里?他在什么意義上強調“現在的本體論”?他如何思考當代人?
這正是??伦V系學的出發點所在。他的譜系學植根于現在。譜系學將目光投向歷史,但其終點和意圖卻是在現在。這就和那種沉浸于歷史而不能自拔的嗜古癖截然區分開來。同樣,這種植根于現在的歷史探討,應該和另外幾種同樣宣稱植根于現在的歷史主義區分開來:譜系學并不意味著探索歷史是在尋找歷史的規律和真相從而為現在服務(所謂的“以史為鑒”);也不意味著歷史的寫作是由于現在的眼光對歷史的投射從而讓歷史的面孔不斷地發生變化(所謂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它也不同于歷史決定論,即固執地相信現在是歷史必然的無可避免的結果;最后,它也不同于所謂的后現代歷史學,即歷史是一種類似于文學敘事一樣被敘述出來以適應現在要求的虛構。對于歷史相對論者而言,??麓_信,歷史并不是一種主觀想象之物,相反,歷史是真實的。對于歷史必然論者而言,??麓_信,歷史充滿著偶然性,尼采式的力的較量和競技是歷史的充滿激情的偶然動力。
米歇爾·???/p>
但是,歷史龐雜無比,泥沙俱下,眼花繚亂,我們要打開歷史的哪一面?對福柯來說,主體是歷史的產物,也就是說,人或者人性,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被歷史之手一步步地鍛造而成。并沒有一個普遍的超歷史的人性概念。因此,今天的人和以前的人,到底有何差別?今天的人到底是由怎樣的歷史機制鍛造而成?之所以呈現現在這個面貌,到底是由怎樣的歷史力量所造就?現在和歷史的差異何在?探討歷史,完全是為了了解現在。但是,這些問題的成因并非遵循某些確定的規律,并不存在著一個歷史的必然論,相反,它們是力的偶然爭斗的產物。斗爭,是福柯的譜系學的探討方式;現在,則是它的最終目標。因此,這種譜系學是關于權力的譜系學,同時也是關于現在的譜系學。它最終要探討的是這樣的一個歷史過程:今天的人是如何被塑造而成,也就是說,今天的人的秘密何在?用??伦约旱脑拋碚f,就是“創建出一種歷史,這種歷史有多種不同的模式,通過這些模式,在我們的文化中,人被塑造成各種主體。我的工作就是分析將人變成主體的三種客體化模式”。我們正是在這里看到了他對瘋癲史、知識史、監獄史、性史所作的譜系學探討的意圖所在。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面,來探究今天的人的塑形歷史。也只有這樣,才能理解福柯為什么不斷地談論權力,談論各種各樣的權力——正是權力塑造了主體。對??露?,他探討的對象是歷史,但探討的目的是現在;他反復地思考權力,但其目標是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就是說,為了探討現在,我們必須去探究歷史。
本雅明對現在的關注,同樣也將歷史召回。但是,他召回歷史的方式同福柯不一樣。對本雅明來說,關注現在,就是為了打破進步主義的歷史觀,但是,進步主義遵從什么樣的歷史觀?“人類歷史的進步概念無法與一種雷同的、空泛的時間中的進步概念分開。對后一種進步概念的批判必須成為對進步本身的批判的基礎。”因此,真正要批判的對象是“雷同的、空泛的時間”。本雅明將之稱為“一串念珠式”的時間。這種時間是線性的,它前后貫穿在一起從而成為一個歷史的連續統一體。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現在就是一個歷史線索中的過渡點,它和歷史展開的是一種前后相續的線索關系。而本雅明強調的是一個結構性的時間和歷史概念,即現在和過去并非一種時間上的串聯關系,而是一種空間上的并置關系,進而形成一個結構化的歷史星座,“這個星座是他自己的時代與一個確定的過去時代一道形成的。這樣,它就建立了一個‘當下’的現在概念”?,F在和過去并置在一起,使得當下和此刻充滿飽和的非空泛狀態,這也是一種非同質化狀態。歷史不是現在的過去,而就置身于現在之內。反過來也是如此:“古羅馬是一個被現在的時間所充滿的過去。它喚回羅馬的方式就像喚回舊日的時尚?!爆F在與其說是未來的一個過渡,毋寧說是向過去的回眺。“現在”,“希望保持住一種過去的意象”,“現在”希望去捕獲記憶?!艾F在”就因為過去的涌來而就此自我滯留。“這并不是過去闡明了現在或現在闡明了過去,而是,意象是這樣一種東西:在意象中,曾經(das Gewesene)與當下(das Jetzt)在一閃現中聚合成了一個星叢表征?!?/p>
吉奧喬·阿甘本
這是本雅明在《歷史哲學論綱》中的一個核心觀點。但是,這個觀點是從哪里來的?據阿甘本的考察,圣保羅的文本隱藏在《論綱》中。《論綱》的時間觀念深受保羅的影響。保羅怎樣談論時間?根據阿甘本的看法,保羅用了兩個概念來談論彌賽亞時間。一個是預兆,一個是統攝。所謂預兆,指的是“在過去時間內的每個事件與‘今時’即彌賽亞時間之間建立了一種關系”。這即是預示論關系。而彌賽亞事件中,“過去錯位到現在,現在延伸到過去”。這是一個充滿張力的時間重疊地帶。而所謂統攝,即“一種將天地間一切事物——從創世之初散發到彌賽亞之‘今時’的全部事物,意味著過去是一個整體——都囊括在一起的東西。彌賽亞時間是對過去的即時統攝”。正是因為這種囊括過去一切的統攝,末世論才會顯得飽和,才會有一種強烈的豐滿的空間感。預兆和統攝也正是在這里建立起不可分的關系,它們都是將過去和今時聯系在一起:過去是當下的預示,當下是過去的統攝。整個過去都包含在當下之中。在圣保羅看來,當下“還具備獨特的能力:把過去的每一時刻與自身直接聯系起來,讓圣經記載的歷史上的每一時刻或事件成為當下的某種預言或預示(保羅喜好的術語是typos,即形象)——因此,亞當(人類因他而承擔了死和罪)就是給人類帶來救贖與生命的彌賽亞的‘范型’或形象”。這正是本雅明在兩千年后所回應的,“現代作為彌賽亞時間的典范,以一種高度的省略包容了整個人類歷史”。就此,不同的時代之間有一種準統一性原則,有一個共同的格局,有一種空間的整體感。它們重疊交織在一起,打亂了歷史的空疏的線性流向。時間因此而滯留。在此,未來就被剔除出了視野,因為“我們決定性的時刻,必須償還過去的債務”。因此,真正的目標,不是未來而是起源。這種過去和當下的結合,或者說,這種囊括了過去和現在一切事物的統攝,就是本雅明所說的“意象”。
不僅將“過去”作為一個異質性要素喚醒并將它置于現在的時間結構中,而且,還要將歷史每時每刻中被壓抑的要素解救出來,從而使之獲得另一種飽滿的內容。線性主義之所以是同質性和空泛的,就是因為它掏空了許多內容,像丟棄垃圾一樣不斷地壓抑和抹去了異質性要素。這些異質性要素通常是失敗者、被蹂躪者、被壓迫階級。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他們記載的是他們自身的輝煌歷史,但所謂的文明豐碑不過是“野蠻暴力的實錄”:既是對那些失敗者歷史的野蠻刪除,也是對失敗者受到壓迫這一野蠻歷史的刪除。
圣·保羅
但是,“任何發生過的事情都不應該視為歷史的棄物”,這些被壓抑的歷史主體應該被拯救出來。新的歷史寫作必須是同勝利者的歷史寫作格格不入的。本雅明試圖將這些異質性要素喚醒,讓它填充時間的空洞,進而在另一個意義上讓歷史和現在充滿豐富的內容。也就是說,現在的時刻打開了自己的門洞,不僅讓歷史、讓過去的意象側身進入,同樣也讓現在所發生但被排斥掉的異質性要素也密密麻麻地擠進來,讓同時代那些被排斥被壓制的異己者也擠進來?!艾F在”被這樣的多重性所塞滿從而成為一個充滿張力和沖突的結構。就此,時間不意味著流動,而是意味著梗阻。這樣一個如同星座般的時刻,既包含了過去的歷史意象,也將此刻、將同時代所排斥掉的意象囊括其中。因此,它是一個多重的并置,時間得以被空間化地處置。它從歷史和現在兩個方面打破了時間的同質化和空泛感。這些異質性要素頑強地存在于歷史的此時此刻,沒有被這個此刻所勾除而是成為它的一部分。不僅如此,它同樣頑強地不被這個此刻所同化和吞并,絕不成為此刻的同質化客體。也就是說,它既屬于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不可抹去的一部分,但又是這個時代的他者,和這個時代的主流刻意保持張力:它既屬于這個時代,又不屬于這個時代。它是時代的特別的“剩余”之物。這樣,才可能“把一個特別的時代從同質的歷史進程中剝離出來,把一種特別的生活從那個時代中剝離出來,把一篇特別的作品從一生的著述中剝離出來。這種方法的結果是,他一生的著述在那一篇作品中既被保存下來又被勾除掉了,而在那個時代中,整個歷史流程既被保存下來又被勾除掉了”。
三
到底誰是這樣的人物:他既歸屬于一個時代,同時又是這個時代的異己者和陌生人?本雅明選擇了游蕩者作為這樣一個時代的異己者。這些人無所事事,身份不明,邁著烏龜一樣的步伐在大街上終日閑逛。他們現身于19世紀興起的現代都城巴黎,但是,他們和整個現代的分工要求和市場法則相抗衡。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在巴黎的街道上:“這里既有被人群推來搡去的行人,也有要求保留一臂間隔的空間、不愿放棄悠閑紳士生活的閑逛者。讓多數人去關心他們的日常事物吧!悠閑的人能沉溺于那種閑逛者的漫游,只要他本身已經無所歸依。他在徹底悠閑的環境中如同在城市的喧囂躁動中一樣無所歸依。”這些游蕩者在人群之中,但又和人群保持間距。他和人群格格不入——一切都不是他的歸屬。如果說街道上的人大多有具體的關心和目標(未來),因此沿著一種線性(同質性和空泛的)的方式前行的話,那么這個游蕩者行走在街道上,毫無目標,不知所終,不時轉身,他沉迷于閑逛和觀看。此刻因此無限期地滯留——它并不包孕著一個明確的未來。
這個游蕩者顯然是從波德萊爾那里獲取的靈感意象。波德萊爾筆下的畫家居伊是這樣一個閑逛者的形象:“如天空之于鳥,水之于魚,人群是他的領域。他的激情和他的事業,就是和群眾結為一體。對一個十足的漫游者、熱情的觀察者來說,生活在蕓蕓眾生之中,生活在反復無常、變動不居、短暫和永恒之中,是一種巨大的快樂。離家外出,卻總感到是在自己家里;看看世界,身居世界的中心,卻又為世界所不知,這是這些獨立、熱情、不偏不倚的人的幾樁小小的快樂,語言只能笨拙地確定其特點。觀察者是一位處處得享微行之便的君王?!碑嫾乙苍诘教幮凶?,到處游逛,但是,他不是和群眾保持距離,而是“和群眾結為一體”。他是閑逛者,但他并不冷漠,而是充滿激情,他不僅有“巨大的快樂”,也還有“小小的快樂”。
貝爾托·布萊希特
顯然,波德萊爾的閑逛者和本雅明的閑逛者有所不同。盡管都是閑逛,但二者有一個重要的差異,即游逛者是否在保持“距離”地觀看,或者說,是否格格不入地觀看。都是現代生活的熱衷觀察者,本雅明的游逛者置身于街頭,但他是街頭的一個外人,他對街道人群態度冷漠,和他們背道而馳——他在細看他們的同時也和他們保持距離,發生抵觸。而波德萊爾的游逛者充滿激情,非常投入,興趣盎然,他欣賞他們。本雅明借用了波德萊爾的這個游逛者形象,但是他又偏離了這個形象。本雅明為什么會采用這種保持距離的觀看?這種偏離來自何處?這是布萊希特給他的啟發。布萊希特這樣談到他的間離戲?。骸拔以噲D在這篇短文里闡述德國劇院使用的一種使觀眾跟舞臺上表現的事件保持距離的表演技術。這種‘間離’技術的目的,是使觀眾對舞臺事件采取一種尋根究底的態度。至于它所采用的手段則是藝術的——大家都知道,舞臺與觀眾之間的聯系通常是通過移情作用而產生的。在今天,墨守成規的演員總把心力集中在創造移情作用這一點上,以致人們可以說:‘在他看來,這就是他的藝術的主要目標?!缟纤?,與通過移情作用而產生的效果,正如水與火,是絕不相容的。‘間離效果’的技術實際上是為了防止演員去創造移情作用——至少是防止演員去創造通常程度的移情作用?!?/p>
布萊希特談論的是表演技術,但是,表演的目的是為了觀看,其最終目的是讓觀眾不要“移情”地觀看,不要全身心投入地觀看。也就是說,讓觀眾保持距離地觀看。布萊希特的戲劇理想是,觀眾在看戲劇,但并不沉浸在戲劇之中進而被戲劇所吞沒,相反,他們應該和戲劇和舞臺保持距離,并時時意識到自己是在看戲。這是一個自覺的觀眾角色。事實上,也只有和舞臺拉開距離,才能真正地對舞臺洞若觀火。本雅明的游蕩者,就是波德萊爾的游蕩者和布萊希特的觀眾的一種奇妙結合:一個不移情的游蕩者,一個四處閑逛的觀眾。對本雅明來說,布萊希特的舞臺換成了19世紀中期的波德萊爾的巴黎;波德萊爾街頭的熱情游蕩者帶上了布萊希特式的冷靜眼鏡。這個獨特的將街道當作自己居所的閑逛者,邁著閑散的步伐在街頭四處打量,但又和這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都城格格不入。他是19世紀中期現代性的產物,但又是這個現代性的對抗者。他生活在他的時代,一刻不停地觀看他的時代,他如此地熟知他的時代,但是,他也是這個時代的陌生人。他和他的時代彼此陌生。
四
這樣正在觀看他的時代的游蕩者是什么人呢?我們正是在這里切入當代(當代人)的概念。什么是當代?用阿甘本的話:“當代性就是指一種與自己時代的奇特關系,這種關系既依附于時代,同時又與它保持距離。更確切而言,這種與時代的關系是通過脫節或時代錯誤而依附于時代的那種關系。過于契合時代的人,在所有方面與時代完全聯系在一起的人,并非當代人,之所以如此,確切的原因在于,他們無法審視它;他們不能死死地凝視它?!痹诖?,阿甘本表明了保持距離的重要性。只有保持距離,才能“死死地凝視它”。也只有保持距離,才不會被時代所吞沒所席卷,才不會變成時尚人。對于阿甘本來說,真正的當代人,就是類似于本雅明的游蕩者或者布萊希特的觀眾那樣同觀看對象發生斷裂關系的人。用尼采的術語說,就是不合時宜的人。只有和自己的時代發生斷裂或者脫節,才能“死死的凝視”自己的時代。這是布萊希特和本雅明的延伸:從布萊希特的格格不入地看戲到本雅明的格格不入地看城市,最后到阿甘本的格格不入地看時代。阿甘本將這樣觀看自己的時代、觀看現在的人,稱為當代人。
當代人必須死死地凝視他的時代,那么,他到底要在時代中看到什么?他是要像波德萊爾筆下的人那樣緊緊地凝視如同充滿電流的沸騰生活嗎?“當代人是緊緊凝視自己時代的人,以便感知時代的黑暗而不是其光芒的人。對于那些經歷過當代性的人來說,所有時代都是黯淡的。當代人就是那些知道如何觀察這種黯淡的人,他能夠用筆探究當下的晦暗,從而進行書寫?!币簿褪钦f,當代人并非被時代之光所蒙蔽的人,而是在時代之光中搜尋陰影的人。他和時代保持距離,就是為了觀看時代的晦暗,是主動地觀看這種晦暗。因為,“當代人”天生就是被這種晦暗所吸引的人?!八麑⑦@種黑暗視為與己相關之物,視為永遠吸引自己的某種事物。與任何光相比,黑暗更是直接而異乎尋常地指向他的某種事物。當代人是那些雙眸被源自他們生活時代的黑暗光束吸引的人?!?/p>
但是,到底什么是時代的晦暗?它是時代之光的對立面嗎?對阿甘本來說,晦暗和光密切相關。晦暗并不意味著絕望的深淵。相反,晦暗也是一種光,它是試圖抵達我們但從未抵達我們的光。所謂的黑暗,不過是光的未曾抵達的臨近,是光的黑暗閃現,就像宇宙中有一些“最遠的星系以巨大的速度遠離我們,因此,它們發出的光也就永遠無法抵達地球。我們感知到的天空的黑暗,就是這種盡管奔我們而來但無法抵達我們的光,因為發光的星系以超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而去”。因此,這些黑暗不過是我們看不到的光,無法抵達我們的光。光并非同黑暗一刀兩斷,而是被黑暗所包裹而難以掙脫它的晨曦。這是光和黑暗的辯證關系。就此,我們感知黑暗,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去感知光,感知無法進入到我們眼簾中的光。時代的晦暗深處,還是有光在臨近,即便是遙遙無期的臨近。感知和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或許就是當代人。做一個當代人,就是要調動自己的全部敏銳去感知,感知時代的黑暗,感知那些無法感知到的光,也就是說,感知那些注定要錯過的光,感知注定要被黑暗所吞噬的光。在此,當代人,用本雅明的說法,正是因為絕望,才充滿希望。在這個意義上,當代人就是脫節之人:與時代的脫節,與時代之光的脫節。他對時代的光芒不敏感,而對時代的痛苦、時代脊骨的斷裂異常敏感。
這是當代人的特征。但是,還有另一種當代性。與時代保持距離,既指的是生活在這個時代但又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狀況;同時,它也可以指人們將自身的目光投向古代和過去。古代和當代有一種顯而易見的距離,但是,“在最近和晚近時代中感知到古老的標志和印記的人,才可能是當代的”。阿甘本這是對保羅和本雅明時間概念的呼應:當代是對過去的統攝,過去總是潛入到當代中。就此,起源也總是活在當代中,并在當代成為強勁有力的要素,它們不屈不撓地存在于當代,就如同兒童特性總是在成年人內心中持久而頑固地活躍一樣。與此相似的一個例子是,先鋒派總是在原始藝術中尋找素材。一個當代人不僅要在空間上拉開他和自己的時代的距離,他還要在時間上不斷地援引過去:“當代人不僅僅是指那些感知當下黑暗、領會那注定無法抵達之光的人,同時也是劃分和植入時間、有能力改變時間并把它與其他時間聯系起來的人。他能夠以出乎意料的方式閱讀歷史,并且根據某種必要性來‘引證它’,這種必要性無論如何都不是來自他的意志,而是來自他不得不做出回應的某種緊迫性?!币簿褪钦f,做一個當代人,總是要在某一個迫切的關頭,自覺不知覺地向過去回眺。
正是由此,保羅被阿甘本稱為具有當代性的人。因為正是他特有的彌賽亞的時間觀念,讓現在將過去統攝起來,現在不斷地引證過去,不斷地追溯過去,以至于時間流逝的線性進程被終止,被打斷,時間不得不停滯下來。時代也因此出現了一個斷裂和凝固。也正是因為這個時間的斷裂,我們才有機會凝視這個凝固的時代,凝視這個斷裂地帶涌現出來的晦暗。這就是阿甘本所說的當代性的意義。就此,保羅具有當代性,對阿甘本而言,就意味著保羅的時間概念具有當代性,保羅對歷史和時間的思考具有當代性?;蛘哒f,我們必須領悟保羅和本雅明這樣的歷史概念和歷史哲學,才可能成為當代人,才可能真正地思考什么是當代。
阿蘭·巴迪歐
保羅確立了當代性的概念,但這并不意味著保羅本人就是我們的同代人。這也是阿甘本和巴迪歐的差異。在巴迪歐論保羅的書中,他明確地宣稱,保羅是我們的同代人。對巴迪歐來說,保羅是當代的,并不是因為他對歷史和時間概念的特殊思考,并不是他對當代性的思考,而是因為保羅為普遍主義奠定了基礎,或者說,保羅提出了一種特殊的普遍主義,一種真理的普遍的獨一性(universal singularity)。更具體地說,保羅有關耶穌復活的寓言展現了一種獨特的思考,一種在今天仍舊具有緊迫性的思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巴迪歐稱保羅是我們的同代人。
為什么保羅對今天而言具有緊迫性?“在普遍化流通的時刻,在瞬間文化交流的幻影中,禁止人流通的法律和規則正在到處繁殖?!狈▏绕淙绱?,右翼的勒龐黨要求一種純正的法國人身份,他們信奉一種封閉的同一性,一種純粹的身份原則,一種拒絕普遍性的獨一性原則。巴迪歐認為這種身份同一性原則和資本主義達成了密謀,因為資本出于自己的目的對主體和身份進行創造和發明,爾后對其進行空間分類和同質化,進行德勒茲意義上的再轄域化。結果就是,一種同質化原則和絕對的單一的身份原則建立起來。就法國而言,將外國人,將一切非法國人拒絕在法國大門之外就變得自然而然。但是,我們看看保羅是如何地對此提出反駁的:“并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保羅將好消息(福音)從嚴格的封閉中拉將出來,從嚴格限制它的猶太人群落中拉將出來?!备R艉蜕系凼轻槍λ械娜?,上帝不偏待任何人。這正是耶穌復活的寓言所表明的東西——上帝成為所有人的上帝,而不再是猶太人的上帝。所有的人都會不受限制地得到承認。2000年前保羅的教誨對今天的排外主義和特殊主義仍舊是必要和迫切的回應——就此而言,保羅并沒有遠離我們。
汪民安
就此,對阿甘本而言,保羅的當代性,意味著保羅提出了什么是當代性:一種特殊的時間觀念,也即將現在和過去統攝在一起的時間觀念。對于巴迪歐而言,保羅的當代性,是因為他所持的普遍主義原則在今天仍舊具有當代意義。而且,他開啟的普遍獨一性原則,對于巴迪歐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啟示意義。他不僅是我們的同代人,我們甚至要說,他更主要的是巴迪歐本人的同代人:正是從保羅這里開始,一種特殊的真理概念,一種普遍獨一性的真理概念,播下了種子,而巴迪歐則將這粒種子培育成了一顆哲學大樹:一種有關事件和真理的哲學大樹。就此,巴迪歐,作為一個現在的時間,在向保羅——一個過去的時間——回眺。本雅明和阿甘本的破除空泛的線性時間原則,在巴迪歐這里得到了活生生的實踐。
來源:作者汪民安,原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6期
漢朝最腹黑的皇帝,為了保住江山,把老師騙到菜市場腰斬加滅門
公元前154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大漢的御史大夫晁錯穿上朝服,整理好衣冠,準備朝見天子。
門外,是等待他的中尉陳嘉。
皇帝親自派中尉前來迎接,必然有重大的事情。而此時,最大的事情莫過起兵為亂的七國藩王。
也許皇帝還在搖擺不定,所以特別召見自己,以便做出最后的定奪。
在皇帝搖擺的時候,總是需要自己的意見,今天亦會是如此。
晁錯邁出家門。
馬車在出街道后,拐了一個彎,直接開到了長安的東市。晁錯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拉下馬車,隨后,中尉陳嘉宣讀了他的罪狀:罪臣晁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
漢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漢文帝為了選拔人才,搞了一次大考試,漢文帝親自出題,讓大家談談對建議大漢帝國有什么好的建議。
在這場考試中,晁錯名列第一。
晁錯,潁川人,青年時期順風順水,少年時學習法家,以文學特長進入漢朝禮儀機構太常寺工作,官居太常掌故。
很快,他就獲得了一個學習機會。
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很多書籍都失傳。秦朝有一位博士叫伏生,他在家中的墻壁里隱藏了一套《尚書》。
漢文帝時期,晁錯被指定為官派學員,到伏生那里學習《尚書》,等于是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學成歸來,晁錯的感覺不一般,畢竟受過名師指點,學過絕世經書,淡吐的檔次一下上來了,很快就引起了上級領導部門的重視 ,被漢文帝送到兒子劉啟那里上班。官居太子家令,相當于太子的老師。
史書記載,因為善于出計,深受劉啟喜歡,人稱智囊。
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了他的另一個特點:峭直刻深。
成為太子家令,晁錯“峭直刻深”的特點終于顯露出來了。
除了干好太子家教這份工作,還特別喜歡寫研究報告,給漢文帝提各種大漢改造意見,比如建議漢文帝對匈奴人不要太客氣,咱選良將精兵,懟他。
漢文帝看了一下,點名表揚了一下晁錯。
接下來,接下來就沒有了。
漢文帝對這個主動出擊的方案是點贊不行動。
過了兩天,晁錯又提了一個建議,大漢的法令過了這么久了,已經不合時宜了,是不是可以改一下?
同樣,漢文帝又點了一個贊,隨后刪除了他的帖子。
晁錯沒有放棄,過一段時間,又琢磨出一個東西:那些諸侯是時候該削一削了。
漢文帝依然給他一個紅心,然后拉黑了他的建議。
搞得久了,晁錯也有點不服氣,要是我提的建議不行,你就直說啊,你一直說行,又不按我說的做,這是幾個意思呢?
一沖動,晁錯給漢文帝打了一個報告,里面有一句話: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
看上去,晁錯是在謙虛,表示自己的意見是狂夫之言,但實際上卻在暗示,自己的意見行不行,就看領導明不明吧。
連皇帝都敢叫板,可見晁錯確實有點狂。因為這個,他在當太子家令這個冷門職務時,就得罪了一大批人,他在朝中幾乎沒有什么朋友。這其中,有一位跟他意見最大的,就是漢文帝相當器重的大臣袁盎。
這兩人不知道鬧了什么意見,反正達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兩人同朝為官多年,沒有說過一句話,兩人只要看到這個地方有另一個人的存在,立馬掉頭就走,絕對的有你沒我,有我沒你。
漢文帝是好說話的,他當然聽出了晁錯的弦外之音,但他沒有打擊晁錯,而是很誠懇的寫了一封回信,表示部下提的意見沒有狂不狂的,大家可以隨便提意見,我不會區分什么是狂的,什么是不狂。真正有區別的是做決策的人是否英明。如果我做決策不英明,那就是國家的禍患了。
言下之意,你再狂,也得經過我這一關,你再狂,能狂出我的手心?
方案你隨便提,決策我做,責任我負。
晁錯有才,漢文帝是知道的,但是,像這樣的年輕人,一定要磨磨性子,不然遲早要闖出大禍。
可惜,漢文帝沒多少功夫來磨他了,去世之后,晁錯這位被他壓了五百年的孫猴子終于蹦了出來。
漢景帝繼位后,立刻把晁錯提拔為內史,每天跟他討論國家大事,越聽越覺得晁錯有才啊,你說得都對,我馬上照辦。
晁錯官升得快,活也得干利落,為了對得起皇帝開的這份工資,晁錯很快提了一個大方案:削藩。
削藩這件事情貫穿了半個西漢,其實這個事情劉邦在干,呂后在干,漢文帝也在干,但都干得小心翼翼,生怕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不該扯的東西。
晁錯覺得過了這么多年,再這么小心有點趕不上大漢帝國快速發展的形勢,建議漢景帝加快步仗,大干三年大變樣。
而晁錯給的理由簡單又粗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徊幌?,反遲,禍大。
你削他們,他們會反,不削他們,他們也會反。削了,他們不過現在反,準備不充分,反而禍害少。稍遲了,他們有準備了,反而不好處理。所以,千言萬語換成一個字:削!
這個理由太簡單太粗暴,聽起來甚至不像是正兒八經討論國家大事的態度。但是,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年賈誼給漢文帝提過無數次削藩的意思,晁錯也提過,但基本上都是被領導打了回來,表示你們提的這個意見很好,我們再商量商量,一商量就沒了消息。
直到晁錯提出這個削亦反,不削亦反的理由后,漢景帝腦子一熱,終于拍板:削他丫的。
楚王來長安拜碼子,晁錯報告,薄太后去世那一年,這家伙在自己家里搞娛樂活動,與女孩睡覺了,請誅之!
我就不知道,人家楚王在家里跟誰睡覺,晁錯是怎么知道的。
漢景帝沒有殺楚王,但用這個借口把人家的東海郡給削了。
沒過多久,又抓住趙王的一個鞭子,把人家的常山郡給沒收了。
又過一會,發現膠西王在買賣官爵時搞了暗箱操作,把人家六個縣給削了。
削完這些二線諸侯,終于削到硬骨頭了:吳王。
事實上,朝中還在討論怎么削吳王時,吳王就已經要反了。
說實話,晁錯說的削之反之,不削亦反,不是指別人,就是指吳王他老人家。這是當年劉邦就已經看出有反骨的人。而且漢景帝打死了人家的兒子,這種仇豈是說忘就忘的。
這些年,吳王在自己的封國異動頻繁。
比如他封國的百姓不用交賦稅,甚至連政府攤派的徭役也不用去,吳王全包了。逢年過節有各種福利。不但如此,一些在別的地方混不下去的人,包括一些流竄犯,到了吳國就等于進了和平飯店。
吳王太有錢了,他的封國本就是富庶之地,國內還有銅山,能夠自己制造錢幣,吳國的錢幣跟鄧通的錢幣是漢朝的兩大通貨。而且吳國還能制鹽。
當然,越是有錢越不能任性,做為一個封國,你沒事收買人心是什么意思?
對這些事,漢文帝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等這位彪悍的大哥壽終正寢??蓻]想到,吳王挺能活的,熬過了會玩太極的漢文帝。
到漢景帝一上臺,這位新司機把大漢這輛剛做了保養的二手車開上了削藩的快車道。
按晁錯的說法,削之反,不削亦反。而吳王劉濞自己也覺得,我不想反,人家會認為我會反,我想反,人家也會認為我會反,那就反他丫的。
為了提高造反成功率,團結大多數諸侯。吳王熱情邀請大家一起共識盛舉。
劉濞先是拉擾了剛被削掉六個縣的膠西王劉昂,表示打下天下,兩人一起平分天下。
這個建議提出來時,劉昂的部下表示,這個估計是劉濞忽悠我們的,現在一個皇帝就把我們折騰得夠嗆,天下怎么可能有兩個皇帝而不鬧事的呢?
這個道理劉昂也懂,但他依然決定投入到造反大業中。原因很簡單,打下了天下,大家再重新競爭嘛,當年高祖皇帝不也是跟項羽平分天下,然后決勝出最后的勝利者嗎?
很快,同一個漢朝,同一個夢想,許多的藩王加入到造反大業中,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加上吳王劉濞,一共七個六伙伴。
大漢建立后,最大的內斗七國之亂拉開了序幕。
一發動,陣勢有點大,劉濞表示自己今年六十二了,廉頗不老尚能飯,將親自擔主帥,自己的小兒子十四歲,也將上戰場。想起來也是有點心酸,自己的兒子當年要是沒被漢景帝打死,哪里需要老父幼子上場操練。
吳楚兩國國大縣多,實力雄厚,是造反的主力,兩國一發兵就盯住了另一個藩國:梁國。
梁國的梁王是漢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國地大物博,是漢文帝在賈誼的建議下特意設立的大國,專門用來制衡吳楚兩國的。要想挺進長安,就必須拿下梁國。
在吳楚夾擊下,梁國屢戰屢敗,最后只能縮到都城睢陽防守。
諸侯的用兵之神速,完全出乎長安的意外。這一點上,晁錯同學要負起責任來,他提出削藩的建議,就應該有一整套方案,不能只靠漢景帝下文件去辦。至少,他得有緊急預案。
怎么削?如果削不動,怎么辦?削了人家要反,又怎么調兵?誰來當統帥?怎么打敗反兵?
對于這一些,晁錯并沒有提出具體的計劃。
好在這一切,死去的漢文景想到了。
在去世之前,漢文帝找到兒子,告訴他一句話:有事找周哥。(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周哥,漢朝二代名將之首周亞夫。
找周哥是對的,當年細柳營,已經讓大漢看到了這位將軍的帶兵之道。
可在周亞夫出兵后不久,晁錯提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建議。他建議漢景帝到前線督戰,自己留守長安。
很多人認為,晁錯大概是腦子進水了,怎么會提這種荒唐的建議。皇帝在前面拼命,你在大后方歌照唱,舞照跳?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并非沒有先例。比如劉邦跟項羽爭天下時,就是劉邦在前面打仗,蕭何在后面負責糧草包郵。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照搬經營模式是會吃大虧的。劉邦那會是創業,創業當然是老板沖在最前面。而漢景帝是守業,守業當然要守在家里。何況,你晁錯能達到蕭何這樣的水平嗎?就是蕭何在鎮守后方時也是提心吊膽,擔心老板不相信他,把自己家的年輕人全送到前線,給劉邦當人質。
晁錯呢?什么都沒給,就要坐鎮后面了。
很多人認為,這是晁錯后面倒霉的主要原因。但是,晁錯的這個建議背后隱藏著漢朝政局變遷的真正秘密。
晁錯為什么請求漢景帝親征?難道漢景帝不能跟著晁錯一起坐鎮后面嗎?
原因是,晁錯意識到,漢景帝如果不親征,可能還真調動不了漢朝的將軍們。
這些大將不是別人,正是周亞夫們。
周亞夫不是別人,正是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是軍功集團第二代的領軍人物,而削藩這種事情,是軍功集團不愿意看到的。
劉邦建立漢朝,外封同姓王,內用功臣,大漢集團形了皇帝、諸侯、功臣的三角架。
什么樣的人會希望進行調整呢?當然是這個權力架構之外的人,也就是草根文官集團。
如果你仔細閱讀削藩這段歷史,你就會發現,積極建議削藩的賈誼也好,晁錯也好,他們都不是軍功集團的成員,他們是皇帝發掘出來的漢朝新興政治力量。
從劉邦到漢文帝,丞相都被軍功集團所壟斷,那些沒有軍功背影的人,就算能力再高,頂天也就混個九卿當當,而且還特別費勁,動不動就被軍功集團的人集體攻擊。賈誼就是這樣被郁悶成了屈原。
賈誼也好、晁錯也好,他們只有寄希望削藩打破漢朝的政治壁壘,從而躋身到官場的最高級。
那問題來了,晁錯們要將軍功集團擠下去,為什么盯著的是外面的藩王呢?
答案很簡單,諸侯、軍功集團、皇帝是漢朝的三個支架。軍功集團跟諸侯雖然并不相干,但其實相互依存,皇帝用諸侯防止軍功集團逆襲,也用軍功集團壓制諸侯。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被破掉,另一個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這些東西,軍功集團當然是了解的,所以他們明知道這些諸侯可能會鬧出亂子,但他們從來不提削藩的事情。
現在,晁錯捅了蔞子,還讓軍功集團去平叛?這不是讓人家賣自己包數錢嗎?
在史書中,并沒有記載漢朝平叛大軍的進展情況,但可以猜測,這些軍功集團子弟率領的大軍必定出現了磨洋工的情況。晁錯這才提出讓皇帝親征的事情。
提議皇帝親征,自己坐守后方,晁錯犯下了第一個錯誤,但緊接著他犯下了第二個大錯。
他要弄死袁盎。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晁錯跟袁盎兩個原本沒什么交集的人成了死敵,同朝為官十多年,兩人一句話也沒說過,進了一個辦公室,只要發現里面有對方的存在,立馬甩袖就走。絕對的有你沒我,有我沒他。
晁錯一直想收拾袁盎,但無奈一直沒機會。吳王一反,晁錯覺得機會來了。
因為袁盎曾經當過吳國的國相。
晁錯跟屬下商量,袁盎在當吳國國相的時候,一直報告說吳王不會反,結果現在卻反了,袁盎一定是收了吳王的賄賂。
說實話,這就是公報私仇了。人家袁盎去吳國當國相,也不是自己要求的,是組織上安排的,而且吳王一向跋扈,漢文帝時候就已經這樣了,跟袁盎有什么關系?更何況人家在吳國的時候,吳王確實沒有反。吳王反的時候,袁盎早已經退休回長安。而說袁盎收受吳王的賄賂,那倒不是冤枉袁盎,不過,這個事情已經追究過了,袁盎正因為收了吳王的錢才提前退休,回到長安當了一個老百姓。一罪不能二罰,這時候再痛打落水狗有點不合適吧。
大概是覺得自己的理由有點牽強,所以晁錯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在他猶豫的一瞬間,晁錯的生命就開始倒計時了。
政治場上,公報私仇是常見操作,順手處理個把對手,政治家們經常這樣干,但問題在于,你不能猶豫。要么不要起心,起心就要做到底。
在晁錯猶豫的時候,袁盎收到了消息??墒牵趺刺舆^這一劫呢?
晁錯是當紅炸子雞,漢景帝正天天跟他商量削藩的大事,為了把這個事情辦順,為了能夠讓晁錯集中精力,漢景帝是不會在乎殺不殺一個袁盎的。
想了半天,袁盎終于想到了一個人。如果說眼下還有一個人能夠救他的話,非這個人莫屬。
這個人叫竇嬰。
之所以找上竇嬰,是因為竇嬰的身份特殊。
一,竇嬰是漢文帝竇皇后堂兄的兒子,也就是說他屬于外戚集團,能跟皇帝說得上話。更重要的是,要對付晁錯,千萬不能找軍功集團的人,因為找軍功集團的人會讓漢景帝認為這是政治攻擊。
二,竇嬰一向反對晁錯削藩。那天晁錯提出不削會反,削之亦反時,舉朝上下沒人敢反對,只有竇嬰站出來說不。
三,最重要的一點,竇嬰也擔任過吳國的國相,如果說擔任吳國的國相就有罪的話,那竇嬰也有罪嘛。
竇嬰很快明白,救袁盎其實就是救自己,他連夜進宮向漢景帝報告,說袁盎從吳國回來,他對吳國的情況了解,不如讓他進宮說說看。
想了一下,漢景帝同意了。
袁盎進宮了,進宮時,漢景帝正在跟晁錯商議調運糧草的事情。
看到袁盎來了,漢景帝示意他坐下,問了他最關心的事情:吳楚造反,你怎么看?
袁盎一開口就給漢景帝吃了一顆定心丸:“不足憂也!”
漢景帝來了興致:“吳王即山鑄錢,煮海為鹽,誘天下豪杰;白頭舉事,此其計不百全,豈發乎!何以言其無能為也?”
吳王這么強大,要錢有錢,要豪杰有豪杰,你怎么說他們沒什么作為呢?
袁盎正色答道:“吳國確實有銅鹽之利,但哪里有什么豪杰啊,要真有豪杰,應該安心輔助吳王,就不會造反了?,F在吳王招攬的那些人不過是一些無賴之徒亡命之人,他們能成什么大事?”
這一頓話,不但讓漢景帝心花怒放,就連晁錯都聽了連連點頭。
“袁盎說得很對!”晁錯禁不住說道,他甚至有些抱歉,他原本以為袁盎這次來會夸大吳楚的實力,阻止皇帝用兵,沒想到袁盎是來打氣的。
就在晁錯放松的時候,漢景帝問了一句:“那現在怎么辦?”
袁盎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左右看了一下,然后說道:“請陛下屏退左右?!?/p>
隨從退下去了,只有一位老兄穩如磐石,一般沒有挪屁股的意思。
這當然是晁錯,我是皇帝大秘,我當然不用走。
袁盎上前了一步,“臣說的話,人臣不能聽?!?/p>
晁錯露出了錯愕的表情,他現在終于回過神來,今天袁盎一定是來對付自己的。說實話,他不想走,可是想賴著不動也不合適,皇帝的眼光已經掃了過來。
晁錯只好行禮退下,他不情愿的邁著小碎步走到東廂房,臉上已經難抑恨意。
從這一刻,他的命運就已經不在自己的手里。
“現在應該怎么辦?”漢景帝又問了一次。
袁盎這才說出了自己的計劃:殺晁錯!
袁盎的理由如下,吳楚等國造反,就是因為晁錯要削藩,他們打的旗號也是殺晁錯,清君側!把晁錯殺了,再把那些削去的地盤還藩王,他們自然就退兵了。
漢文帝陷入了沉默,良久,他說出了決定晁錯命運的一句話:“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p>
十多天后,正在家里的晁錯接到消息,皇帝召他去巡查一下街市。
晁錯如同往常一樣穿好朝服,他還希望巡察完街市能夠再見一見皇帝。他心中有無數的事情要跟皇帝商議,削藩之后,還有大漢律法的改革,還有對匈奴的用兵。在他心中,早就規劃好了一切大漢的未來。
可惜,政治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了。
開到東市,車子停了下來,車簾拉開時,晁錯看到了全副武裝的士兵。
晁錯被拉扯了下來,史書中沒有記載晁錯的反應,甚至連一句話也沒有留下來。但晁錯大概也曾經想到過這樣的結局。
建議削藩時,他的父親從家鄉潁川趕來,逮住他就罵:“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為也?”
晁錯的父親也許沒有什么治理國家的大智慧,但他卻懂得人情世故?;实鄄艅偫^位,根基不穩,一上來就要削藩,這是得罪人的事情。
晁錯固執的說道:“我做得沒錯,不這樣做,天子就沒有尊嚴,宗廟就不能安寧?!?/p>
父親盯著兒子,他知道自己如何也勸阻不了,只好氣得甩手離去,“你這樣搞,姓劉的是安全了,我們姓晁的呢?”
離開之后,父親服毒自盡,留下了一句預言也是遺言:“我不忍心看到族滅的那一天?!?/p>
在東市,晁錯聽到了他對他宣判,他的罪名是莫須有的,甚至是東拼西湊的。
“不稱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p>
罩你的時候,你拆了太廟的墻,也是我的指使,不罩你的時候,你連呼吸都是犯罪。
晁錯被處以最為嚴厲的懲罰:腰斬。
從腰部斬下的人,通常不會立刻死去。歷史上最后一位被腰斬的人叫俞鴻圖,因為科場舞弊,被處以腰斬。被腰斬后,俞鴻圖痛得在地上連寫了七個慘字。這件事情傳到雍正皇帝的耳里,這才廢除了腰斬這項酷刑。
這是西漢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幕。自古以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至少也要給一句話,光明正大的處死臣子,而晁錯卻是穿著朝服被騙到刑場腰斬。這不得不說是漢景帝的一個洗不掉的污點。史書不會忘記這一幕,在記錄這件事情時,他們永遠會寫清楚: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晁錯啊,他是穿著朝衣被騙到東市處死的啊。
那么,晁錯的死能夠換來吳楚等國的罷兵嗎?
晁錯被斬后,袁盎出發了,前往面見吳王劉濞。算起來,袁盎跟劉濞也是老朋友了。當年袁盎在劉濞手下當國相時,基本上是道系國相,一天不管事,也不打劉濞的小報告,專心當三陪,陪吃陪喝陪吹牛皮,所以關系還是不錯的。
看到袁盎求見,劉濞當然明白這是來勸自己撤兵的。劉濞笑了,“我都已經做了東方的皇帝了,不好意思,我的膝蓋彎不下去,沒辦法向人跪拜了。”
連劉濞的面袁盎都沒見著,就直接被扔到營賬關了起來。
晁錯的死,誰也不關心,史書壓根都沒有記載袁盎有沒有匯報晁錯的死,也沒有記載劉濞對晁錯之死的評價。仿佛這只是一個打醬油的配角,在東市領了自己的盒飯后,再也沒有人記起他。
七國反不反跟晁錯有關系,但跟晁錯死不死沒有關系。晁錯不死,反!死,也要反。
說話劉濞原本想讓袁盎給他打工,袁盎誓死不從。得不到你的心,那就得到你的人頭吧。劉濞決定殺死袁盎??烧斣坏人赖臅r候,救難求難的兄弟來了。
來人是一位校尉。當年袁盎在吳國工作的時候,這位校尉是他的從史,卻跟他家的婢女發生了一些不好描述的關系。校尉害怕袁盎找他麻煩,所以私自逃跑了。
我比較關心校尉逃跑時有沒有帶上婢女,可惜史書沒有記載,只記載袁盎追上之后,不但沒有責怪處罰他,反而把婢女送給了他。
校尉知恩圖報,變賣自己的財物,花錢買酒灌醉了守城的士兵,又潛入營賬,將袁盎救了出來。
袁盎算是漢朝的著名杠精了,上懟皇帝,下杠群臣,但這位哥們的情商并不低,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堅持原則,什么時候可以變通。比如他懟了一輩子周勃,可等周勃入獄后,他卻跳出來替周勃說話,在周勃最后的兩年里跟周勃成為了朋友。
所以,一跟袁盎談公事,不少人狠他牙恨發癢,但一談到私情,都說這小子其實人不錯。
袁盎活著從吳軍大營里逃了出來,但他出使的任務失敗了,他并沒有用晁錯的死換來劉濞的退兵。
而不用袁盎回報,漢景帝就已經知道了結果。
一位叫鄧公的校尉從前面回來匯報軍情,漢景帝特地問他:“你看吳國和楚國退兵了沒有?”
這位老校尉苦笑了。
“吳王準備叛亂已經幾十年了,殺晃錯只是他的借口,他原本的目標就不是晁錯,殺了晁錯怎么可能退兵呢?現在我只擔心以后沒有人跟陛下你說實話了。”
漢景帝愣住了。
“為什么!”他問道,我只是殺了一個晁錯,后果就這么嚴重嗎?
鄧公指出了其中的關鍵,“晁錯是擔心諸侯的力量太過強大,朝廷不能制服,所以才提出削藩。這本來就是造福萬世的好事,計劃剛開始,他卻突然被殺。這不是對內堵眾人的口,對外替諸侯報私仇?”老校尉直率得說道,“陛下真的不應該這么做啊?!?/p>
漢景帝沉默了,良久,他長嘆了一口氣,“你說得對,我也很后悔?!?/p>
這是一段很奇怪的對話。一個來匯報軍情的校尉怎么具有直接向漢景帝匯報的資格呢?
這一段對話,無非是讓我們加深了一個印象,漢景帝是被袁盎給欺騙了,是為了平息七國的怒火而殺了晁錯。
那么真相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真相當然不是這樣。因為是個正常人都知道清君側不過是反王的一個借口,沒有人會真正指望殺了自己的大臣,能夠讓人家退兵。
而且袁盎如果真的是忽悠漢景帝殺了晁錯,為什么吳楚不退兵,袁盎也沒有被治罪,反而被判有功,重新得到任用呢?
那么,漢景帝為什么要殺晁錯?
真相是,漢景帝殺晁錯,并不是殺給七國看,而是殺給另一群看。這就是軍功集團。
史書里記載了奇怪的一刻。在袁盎建議漢景帝殺晁錯后,漢景帝等了十天才開始安排誅晁事宜。這很不合常理的。因為如果要殺晁錯給諸侯看,應該越快越好,讓這些反王及早退兵。
漢景帝為什么要等十天呢?他到底在等什么呢?反叛的諸侯正加急用兵,他們是不需要觀望的。
真正在觀望的是軍功集團。
這十天里,漢景帝在等軍功集團的反應。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晁錯提出了不合理的請求,讓漢景帝到前線親征,其原因就是前線出現了怠工的跡象。
這在漢朝的歷史上已經不是第一次。當年齊王劉襄也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誅諸呂。開國元勛的灌嬰帶著兵馬去平定齊王的叛亂,結果走到萊陽就按兵不動,跟劉襄達成了秘密協定。
現在前線的那些開國元勛的二代們,這些手握兵權的將軍們,會不會重演呂氏時代的一幕?
這十天,是漢景帝密切觀察形勢的十天。平心而論,他也不想殺死自己的老師,晁錯是從太子時期就輔佐他的人。因為晁錯的智慧,漢景帝才能夠一帆風順的成為皇帝。但當袁盎跟漢景帝提出誅殺晁錯時。
漢景帝的回答是:“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p>
我愛我的老師,但我,還是更愛這個天下。
漢景帝走出棄卒保帥的一步。他示意彈劾晁錯的三個人,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不是別人,正是代表著軍功集團的軍功二代們。
陶青,開國功臣開封侯陶舍之子。
陳嘉,功臣復陽侯陳胥之子。
張歐,功臣安丘侯張說之子。
這些人的父親原本就不是什么顯赫的功臣,他們自身也資質平庸,一生毫無作為。比如這位廷尉張歐,后面當了御史大夫,主管刑法。可是一年到頭,什么雷霆手段都沒有,一副以和為貴的樣子。有什么罪犯落到他手上,一律打回票,實在打不了,連案卷都不忍心看,有時候還會替犯罪份子流眼淚。
說得好聽是黃老之道。說得不好聽就是爛好人嘛。
這三人這輩子干得最大的事情就是誅殺了晁錯。
他們自身沒有什么才能,卻憑借著父親的功勛牢牢的把持著高位,排擠著有才華卻沒有根基的人。
這些東西,漢文帝知道,漢景帝也知道,他們不是不想改變,只是無力改變。因為這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從劉邦創業打天下起,這天下就是一群人的天下。
要把這群人從帝國的體系中請出去,談何容易。
劉邦不過完成了誅異姓王的部分。
呂后不過安排點外戚,為大漢注入了一點不光彩的裙帶新血液,就被連鍋端了。
漢文帝不過提拔了一些人,還不敢太高調。
漢景帝、漢武帝……或許大漢滅亡的那一刻,大漢的殘磚斷瓦,還有他們的身影。
這就是晁錯的故事,一個記載在《資治通鑒》里的故事。
這些故事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往往需要多看兩遍,多琢磨兩遍才能看出來。
有人將它看了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峙卢F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啰?!?/p>
一部《資治通鑒》,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中國有兩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又不得意的境遇中編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
有人問我讀什么書好,我總是建議他去讀《資治通鑒》,你不知道干什么了,迷茫的時候,去讀《資治通鑒》,想了解社會里的各種關系,去讀《資治通鑒》,甚至想了解權術,也可以去讀《資治通鑒》。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也許,這就是我們讀《資治通鑒》的意義,讓自己變得大氣一些。
當然,《資治通鑒》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沒有古文功底,可以選擇白話文,但白話文就存在一個翻譯的問題,如果版本不好,翻譯出來的東西就不準確。
我一般給大家建議入手《白話資治通鑒》十套裝,這本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大家知道,臺灣地區出了很多有名的詞人,比如寫出《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的方文山。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國文功底很扎實。
原因就是他們成長的年代,正是臺灣地區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的時候。
當時臺灣地區有一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專門負責推行國學。
工作之一,就是出版大量的古籍,《周易》、《老子》、《詩經》等等。
而為了讓普通學生和讀者也能看懂史記、資治通鑒,他們就組織專家編寫了《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鑒》。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鑒》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里面有重要人物畫像
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出來后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的推薦。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劃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愛好歷史,家里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
不需要像看十七遍,能夠全部看一遍,重點的部分看上三四遍,就非常不錯了。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總共是一千套,賣完就沒有了庫存了:
柴犬和玩偶打架,一秒就分出了勝負,柴柴一口就咬在了玩偶的身上
在眾多汪星人中,大家覺得最神經質的是什么犬種呢?哈士奇可能會在大家的腦海里面閃過,二哈可是出了名的偏執,總會無端端地給你“驚喜”。一旦讓它們陷入一個游戲或者怪圈,想要它們跳出來可不是那么容易呢~說到神經質,柴犬也絕對值得有姓名!天性固執、獨立的它們總會給鏟屎官帶來煩惱。
雖然看起來非常可愛,個性也非常獨立,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但是它們在家里可是要當主子的!如果家里突然出現了新的寵物,那么它們的領土保護意識就會暴露無遺。就算是一個動物模樣的寵物,柴犬也是不能忍的!
最近,一只柴犬又為社交平臺上的各位看官貢獻了一次名場面,讓自己迅速圈粉。鏟屎官飼養了一只柴犬“味增”,像大多數汪星人一樣,它有著慵懶的個性和豐滿的身材。這天,“味增”又開始展現自己一家之主的地位。鏟屎官買了一只蟒蛇玩偶,并操控它與“味增”來了一場“大戰”。直接蟒蛇面對著“味增”,兇狠地張開大嘴、吐出舌頭,一副向“味增”宣戰的樣子!“味增”也是見慣大場面的汪,它露出自己的牙齒,用兇狠的表情還以顏色。說時遲,說時遲,那時快,“味增”先手出招,撲過來試探著咬著蟒蛇。蟒蛇也沒有絲毫畏懼,立即反擊。最好,好戰的“味增”一口咬住了蟒蛇的舌頭,強行分出了勝負。
除了蟒蛇玩具之外,家里有好多玩具都是“味增”的手下敗將,只要被“味增”看上了,不拿下對方肯定是不罷休的。但“味增”也不是欺軟怕硬的汪星人,家里的一只小老鼠玩具就是它的心頭好,到哪里都要把它帶上,從來都沒有見過“味增”咬它。與蟒蛇大戰之后,“味增”也以勝利者的姿態趴在地上休息,而后面的老鼠和蟒蛇則緊跟其后,大家一直排成“食物鏈的順序”。
柴柴雖然非常固執、獨立,但是它們還是非常善良滴~
1953-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資本家的命運轉折
信息來源: 民建中央網站 |
1956年上海資本家接受公私合營(圖片來源:央視網)
【前言】 “我們不但要善于打破一個舊世界,還要善于創造一個新世界?!碑斨袊伯a黨脫下征衣,以勝利者和領導者的姿態“進京趕考”時,一個重大的考題迎面而來——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礎上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制度。 繼1950年開國大土改后,1953年,中央全面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數億農民來不及細品剛剛分田立命的喜悅,便投身農業合作化的大潮之中;手工業則第一次不再由單個手工藝人獨自傳承、發展,一些千年工藝因而趨于鼎盛;而當年那些積極響應公私合營的“紅色資本家”,如榮毅仁等,他們的命運沉浮更是見證了那段轟轟烈烈的歷史。 榮家的選擇 “不得了,不得了,解放軍進來了,全部睡在馬路人行道上呢!”徐令嫻家的花園洋房在高安路1弄11號,1949年5月25日早上,出門買菜的廚師回來叫嚷開了。頭天晚上,徐家人站在四樓的大露臺上,看見遠方的天空有紅色火星飛來飛去,晚上朦朧聽見“噼啪噼啪”的響聲,沒想到解放軍已經悄無聲息地到了自家馬路邊。 徐令嫻的父親徐美峰是南京中國水泥廠的經理,南京工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因產業龐大、為人威望高而被稱為“南京的劉靖基”。他在上海高安路的家人住在1948年剛剛搬進的大花園洋房里,這座四層高的建筑相當時尚,院子里有荷花池,一樓有酒吧,二樓玻璃花房,四樓有個1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做水泥生意的徐美峰從南京運來最好的水泥,窗戶的銅和鐵全是英國名牌,木地板用側面拼接,因此厚度有好幾寸,十分耐磨。浴室里的進口大理石浴缸,能夠充分滿足徐家人“全是又大又胖的身形”。 解放軍這一進城,如今88歲的徐令嫻向本刊記者回憶說:“不恐慌是不可能的,若是個窮光蛋也就無所謂了。”有產階級不知道自己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從徐家出來,穿過高安路小學的弄堂,就來到榮毅仁家的公館——康平路71號,榮毅仁的姐姐榮漱仁則住在不遠處的高安路18弄。徐匯區的這一帶核心地段,聚集了工商界的不少名流。新中國成立后因為工商界的各種活動,徐令嫻成了榮家的朋友。 “榮毅仁在家排行老四,原本地位并不高,為人非常謙虛。榮太太楊鑒清是個特別柔軟的人,內向寡言,非常善良。新中國成立后參加活動,一般都是我先去接她,然后送她回去,她膽子比較小?!睒s氏家族在上海工商界是第一大戶,榮宗敬1938年病逝后兩房分開,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榮家子侄多數離開上海,帶走了大量資金,留下33歲的榮毅仁挑起申新的一副大擔子,申新紗廠和福新、茂新面粉廠由他總負責。 如今94歲的孫更舵是接管上海的干部,當時作為上海人民銀行副行長的孫更舵,主管私營企業的貸款,因此和榮毅仁成為好友,甚至被戲稱為“榮毅仁的財神爺”。他在華東醫院的病床上接受了本刊記者采訪。孫更舵是上海浦東人,與榮毅仁只差兩歲,因此非常談得來。他說榮毅仁一口無錫話,為人隨和而有禮。本來以榮毅仁的資歷和年紀,在上海工商界應屬晚輩。但是由于榮氏資產大,共產黨特別希望他能在工商界起到榜樣作用,因此十分重視榮毅仁?!皹s毅仁是個比較爽氣的人,他敢于發表意見,善于言辭,非常容易與人打交道。” 孫更舵說,上海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工商業,其中包括大力扶植民族資本的棉紡織工業,比如鼓勵他們進口外棉,免征進口關稅。榮氏家族的申新總管理處成立后,約定其業務款項存儲于人民銀行,由人民銀行給以專項貸款。新政府愿意貸款給申新各廠恢復生產,消息傳到香港后,使得資本家很受感動,好幾位股東從香港匯回資金或運來原棉。 對于榮氏企業的發展,孫更舵說,其實新中國成立初期多數私營企業都生存困難,資產原料被大批卷走,榮毅仁的申新也不例外。“好多資本家來找我訴苦,講企業發展困難,希望政府多給資金幫助。我也不能完全信他們的話,有些資本家海外還有存款,但是開口向政府要錢。所以我們都要一一經過考察,決定如何貸款給他們。” 與老派資本家比較,孫更舵覺得榮毅仁是個積極的人,有相對單純的一面?!?958年我和他一起下鄉到嘉定,我負責他的改造過關,與他同吃同住3個月,我說自己這是陪公子讀書。”榮毅仁開著一輛吉普車和孫更舵下鄉考察,有個叫外岡的地方沒法走汽車,孫更舵便打個背包決定走進去?!八匆娢掖蛄吮嘲?,他也打個背包,這個大公子以前完全不知道鄉下的生活,所以處處感到新鮮。”榮毅仁從來不用操心家務事,因此不會照顧自己,“穿著一身的棉毛衫,走到汗濕透了也不知道脫下來,晚上看見稻草堆就躺上去睡著了”。此時的榮毅仁處在“小開派”挨整的階段,但他并沒有什么怨氣,“真心想跟上形勢,積極進步”。 在同住的3個月里,榮毅仁談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懊褡遒Y本家在新中國成立前過得也很艱難啊,我父親和伯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放松侵略中國時發展起來。我父親一輩子辦工業,救國圖強,父輩曾經把希望寄托到國民黨身上。但是蔣介石上臺后第一手竟是無端通緝我的伯父榮宗敬,敲詐了10萬銀元。宋子文又想吃掉我們的企業。抗戰勝利后我父親榮德生又被淞滬警備司令部特務綁架,敲去了不少美元。我本來不關心政治,但是國家不強盛,企業發展很艱難。共產黨來的時候,本來我的流動資金已經枯竭,政府讓申新恢復了生產,我真是很感激?!?/p> 觀望 而當年解放時,隨著解放軍的步步逼近,上海時局日緊,各人自打算盤。上海市工商聯研究員王昌范說,當時上海的大戶資本家,有“兩會”作為市級工商業組織聯系大家——舊時的上海市工業會和上海市商會。上海市工業會的理事長是杜月笙,商會理事長是浙江興業銀行董事長徐寄庼。這些工業會或商會以及各種同業公會,基本上是商家們為了維護政治利益、經濟利益的一種媒介。 在變化的政治時局前,上海的民族資產階級大戶們,各自有不同的前途主張,并不會形成統一的政治力量,觀望心理甚重。 1950年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的孫更舵對本刊記者說,對于更加洋派的民族資本家劉鴻生來說,他的觀望情緒更重。1888年出生的劉鴻生早年肄業于圣約翰大學,因為精通英文又頭腦靈活,21歲就成為英商開平礦務公司在上海的第一號買辦。劉鴻生辦起了蘇州鴻生火柴公司、水泥廠,獨占上海水泥市場;之后他開設中國企業銀行、建碼頭、創辦煤礦,是上海有名的“企業大王”。讓這些有影響力的資本家為新中國服務,成為共產黨恢復工商界生產的重點。 上海解放前夕,劉氏是一個復雜的大家庭,這里面的成員有各種政治傾向,是當時中國政治舞臺的一個縮影。劉鴻生的六兒子劉公誠是秘密中共黨員,老二劉念義和老三劉念禮為了看管劉氏企業,在上海淪陷區留下未走,同敵偽難免有些牽連。 劉鴻生后來曾對朋友們講:“我以前認為中國永遠不會獨立,總要有外國人來管?!彼簧詾楹赖膬蓚€投資,“一個是工礦企業,一個是子女教育”。他把子女11人分別送到英、美、日三國留學,4人留英,4人留美,3人留日。劉鴻生的想法是,將來無論哪一國來管中國,他家都有留學生出面周旋以維護劉家企業。 國民黨撤離前也極力拉攏有影響力的大資本家,劉鴻生被迫去了廣州,又轉道去了香港。徐令嫻老人與劉鴻生的兒子劉念義交情較深,她對本刊記者說:上海解放后,第一艘從上海到香港的輪船上,劉念義等前來動員工商業者回家。隨后黃炎培、章士釗、黃紹竑等也到香港介紹共產黨的新政策,吸引了劉鴻生、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等一批工商界和金融界有影響力的人回到上海。這些大資本家非常惦記自己幾十年創下的企業,又不愿意留在外面做“白華”,既然共產黨扶植企業發展,國家又非常安定,為什么不回去繼續發展呢? 接納 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前在上海做的秘密工作,超出了上海人的意料。徐令嫻回憶起解放時還對共產黨的形象一無所知,自家開的廣大藥房突然接到電話,說盧緒章讓他們送飯給金門飯店的共產黨人。徐家這才知道,“盧緒章、楊延修居然是共產黨!他們成了接收大員”。 原來新中國成立前聞名上海的廣大華行,正是共產黨員盧緒章、楊延修裝扮成大資本家經營的產業,他們將賺來的錢用于中共活動,被稱為中共的第三條秘密戰線。而徐令嫻的父親與盧緒章等合資開辦了廣大藥房,在徐令嫻心目中,盧緒章是比自家還有錢的大資本家,“我結婚時的汽車就是找盧緒章借的,新婚后去他家的大宅子吃飯,那么多傭人、奶媽,家里開著大派對,我怎么會想到他是共產黨呢?”新中國成立前,盧緒章突然提出撤股,去了香港。當他以共產黨身份回來接收上海時,給所有熟悉他的資本家一個特別大的震驚。不過徐令嫻說:“正是因為盧緒章,我家對共產黨的印象一下子特別好,他那么一個和藹正派的人,居然是個共產黨?!?/p> 陳毅和潘漢年給上海工商界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孫更舵說,陳毅說話有魄力,道理講得非常清楚。潘漢年在共產黨內是有些“小開”氣質的人,與工商界打交道非常合適,贏得了很高的威信。胡實聲說,潘漢年對于上海的歷史、經濟、政治等各方面了如指掌,他做工作大家很服氣。 孫更舵記得,剛解放時由于美蔣對上海實行武裝封鎖,美棉進不來,棉花供應十分緊張。申新廠子大,幾百擔棉花只夠一天。由于申新各廠紗的存量還比較多,榮毅仁向市紡織工業局、華東軍政委員會貿易部、花紗公司等提出,干脆你供應棉花,我加工棉紗,工廠賺工繳費,實行加工訂貨。這一做法很快推廣到全市紡織行業。在1950年北京召開的七大城市工商局長會議上,榮毅仁建議的加工訂貨辦法,適應當時國家調整經濟政策的需要,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盛丕華說:“這下我們都是‘股東’,共產黨是‘經理’了。這個‘經理’是可以相信的,他沒有吃過敗仗。這種做法叫做共產黨保你賺錢?!?/p> 1951年1月,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頒布了《關于統購棉紗的決定》,私營棉紡廠就完全納入了國家計劃軌道。加工訂貨被看做“把私營工業的生產,間接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的國家資本主義的低級形式。 這一段時間,徐令嫻告訴本刊記者:“共產黨來了,資本家的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國家安定人民齊心,因此解放時留下來的資本家感到十分滿足?!毙旒以诟甙猜返幕▓@洋房,成了上海市政府接待外賓的一個“樣板房”,每當有國外的高級官員前來訪問,上海市統戰部部長領導便會來徐家細致地檢查一遍,“乒乓球拍換換新的,荷花池的水弄干凈些”。外賓來之前,徐令嫻便脫下列寧裝,換上最好的衣料做的旗袍,從高級飯店訂來飯菜招待外賓。外賓們談話的主題無一例外的是:“你們資本家怎么會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徐令嫻便用自己展示出來的生活給外賓最好的回答。 1956年1月30日,工商界報喜隊代表榮毅仁向毛澤東主席報喜。新華社發 1957年,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榮毅仁在辦公室處理公務。新華社發 新中國成立前,位于上海及江浙一帶的民族工商業的商人,又開始了大規模的對于出路的抉擇。當時的“十大資本家”,有9家舉家遷徙,有的出國赴美或者赴歐,有的則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 榮氏家族的大部分人也選擇了離開,唯獨榮德生執意留下來。他對此是有考量的,當年他在無錫創辦的公益小學,在無錫解放前的兩年里,一直是中共無錫工作委員會機關所在地。 1948年底,中共無錫工委書記高山,通過地下黨轉告榮德生,“搞好生產,不要外遷”。而榮德生對于共產黨的“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十分重視,曾經反復研究。 榮毅仁的家眷,此時已經先期去了香港。對于榮毅仁的留下,如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決定與父親共進退而自愿留下;一種是他那時在上海還有一起官司需要出庭,正好趕在上海解放那天,陰差陽錯地留下了。 留下的榮毅仁接手了上海的榮氏企業。而此時的榮氏工廠,已經是個爛攤子。被其他榮姓家族抽走海外的資金,據上海市紡織工業局一份史料記載,高達1000多萬美金。 1949年6月2日,上海工商界人士在上海外灘中國銀行大樓4層舉行座談會。榮毅仁第一次見到了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和副市長潘漢年。 陳毅一句“共產黨鼓勵工商業者在新上海的建設中起積極作用”,終于讓榮毅仁心中的石頭落了地。 之后,陳毅還帶著家人公開到榮毅仁家里做客,表示要與榮毅仁交朋友。這些做法,在人心還不穩的上海迅速傳開,有人稱,這是“共產黨團結工商界的一次感人動作”。 “團結”很快就真的有了動作。 1950年2月,國民黨的飛機再次轟炸上海,導致了上海工商業的突然崩潰:工廠停工,資金短缺,銷路不振。那時正處在春節前夕,申新紡織幾乎發不出工資。 一些申新六廠的女工直接找到榮毅仁家,堵在榮家的客廳,大有“不拿到工資不出榮家門的架勢”。陳毅很快得知了此事,馬上找總工會的負責人前去疏通工作。并幫廠里申請了貸款,讓他們暫渡難關。 1950年,榮毅仁從申新自身的生存出發,思考出關于“加工訂貨”的想法。這是針對很多工廠商品賣不出而想到的法子。當時的中央財委主任陳云對此高度重視,很快就在全國推行。 所有這些,都讓榮毅仁興奮不已。只是他沒想到,后面的轉變比預料得更快。 下半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這對商人們來說又是一次發財的機會。許多商人不愿再接受加工訂貨,而想把商品拿到市場上賣高價。但為了完成政策,有些商人開始在商品里以次充好。最嚴重的是,解放軍攻打舟山群島,需要白棕繩,而次品使得在戰斗中繩索繃裂,造成11艘船沉沒,80人犧牲。 陳毅對此大怒不已,1951年底開始了三反五反運動,在上海,讓工人當面揭發“資本家”。有文章記錄,那段時間,經常能看榮毅仁在8樓會場外眉頭緊鎖,兜圈子,踱方步,可見他思想斗爭激烈。 1952年底,榮毅仁父親榮德生去世, 直到死榮德生仍不能理解“工廠全歸工人主政”等違背企業運營模式的做法。 1954年,榮毅仁帶頭拉開申新紡織與政府公私合營的大幕。許多股東都不能理解,擔心財產全部被充公。榮毅仁卻說,“社會主義是大勢所趨,不走也得走。只要接受改造,大家都會有飯吃有工作,而且可以保留消費財產。” 由此,榮家發展了半個世紀的產業,變為國家所有。當年,申新集團成立,榮毅仁成為總經理。 而榮毅仁也因此舉獲得了共產黨的尊重。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毅稱榮毅仁率先接受改造,并以上海市前市長身份,為他助選上海副市長。榮毅仁在最輝煌時,成為中國國家副主席。 一張59年前的照片,攝于上海虹口區保定路2號,主角是名噪一時的新中廠 1950:一家上海工廠的早晨 交出自己半生心血的工廠,這個決心魏如下得不輕松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龍婧 | 上海報道 一張59年前的照片,攝于上海虹口區保定路2號,主角是名噪一時的新中廠。 幾間尚算高大的廠房,屋角卻露出了木頭椽子。總面積不過200平方米,約略容得下歷經遷徙的幾十臺機器遮風擋雨。 這看來確實只是暫時的落腳之地。年過半百的公司總經理魏如沒有料到,他開創的事業從此會在這里著落,并與新時代同步前行。 赫赫有名的公司只能借款苦捱 上海解放前半個月,魏如和他的新中公司面臨絕境。 1925年,新中廠在泗涇路6號的一座小樓上掛牌,最初以生產抽水機、小型柴油機起步,在壯大之際迎來抗戰。8年間,新中廠帶著設備,一路遷徙到武漢、湖南、貴陽、重慶,為軍隊生產炮彈引信、江上船用發動機。 1947年,抗戰勝利后,新中廠遷徙回上海,買下虹口區保定路2號重新開業。一年后,新中公司擁有了各種機床設備153臺,生產各種引擎、柴油煤氣發動機,還從美國引進“密烘鑄鐵”,改進和提高了鑄鐵技術。 在當時的上海乃至全國,新中公司赫赫有名。 盛名之下,新中公司卻已舉步維艱。8年的遷徙生涯,多次遭受日軍轟炸,損失慘重,再受1948年金圓券風波、貨幣貶值的影響,當年年終結賬,僅盈余金圓券2.7萬元,折合銀元200元。 1949年,新中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到4月份時,只能全靠借款和變賣材料支付員工薪水。當年5月8日,時任新中公司代總經理的魏如,在第十五屆股東大會上作業務報告時說:“回憶去年股東會議時,本公司業務尚可?,F受時局影響,營業蕭條,門可羅雀,不勝感慨。公司從去年11月以來,每況愈下,全靠借款度日,前已借款約700銀元,近為應付工資,又借美金2000元?!?/p> 四處告貸之余,獨坐時聞炮聲,對于新中的存亡,魏如此時可謂失其方寸,只是勉力支撐。 下決心公私合營 1949年5月27日,紅旗插滿了上海的各個角落。這并沒有立時卸下魏如心頭的重負。作為資本家的他,對于新社會心存一絲本能的惶惑。 幾天后,陳毅市長在中國銀行大樓接見上海各界人士,魏如也在其中。陳毅談到了新政權的經濟政策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凡是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民族工商企業,黨和政府是保護的。 這讓一干企業家們心安了些。 作為國民經濟恢復的基礎,新政府給新中公司大力扶持,政府訂單相繼遞來,有淮南煤礦定制的抽水機、航運處定制的75匹、150匹馬力蒸汽引擎、工業部門定制的鼓風機、鋼珠軸承以及密烘鑄鐵?? 新中一改窘迫景象,當年底,不但全部償還了拖欠員工的工資和借款,還盈余人民幣9100萬元(舊)。在舊時代苦辛備嘗的魏如,此時對于新政權的好感,自是不言而喻。 19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里提出了“公私合營”的口號。1950年12月,政務院頒發《私營企業管理條例》,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公私合營,并指定分紅方式---私方企業主占企業盈利分紅的60%。 好友胡厥文的影響,對魏如接受公私合營多有推動。胡厥文是魏如所在民主建國會的創辦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后,胡厥文主動領導和主持夏令學習會、新時代工商學習會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帶頭將自己的新民工廠轉為公私合營。 也是因為胡厥文的態度,在1952年以前,參加公私合營的民族資本家,清一色都是民建的成員。 還有一個原因,也促使魏如考慮公私合營方案。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他所在的新中廠,已經開始為解放軍試制各種軍需裝備,比如在1950年8月,新中公私就為解放一江山島承接了人民解放軍所交辦的“海格拉斯 ”汽缸頭的試制任務。 交出自己傾注半生心血的工廠,這個決心魏如下得不輕松。連當時被譽為“紅色資本家”的榮毅仁,在談起自己那些轉為合營的家族企業時,也不禁落淚。 1950年末,魏如代表公司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公私合營的申請。一年后,新中公司與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機械工業管理局簽訂協議書,決定成立公私合營新中機器廠。 從協議到實現公私合營,新中又等待了將近一年,其間因“三反”運動,一直到1952年11月1日才正式實現。1952年8月“三反”結束,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潘漢年宣布303家私營企業“五反”定案結果,新中公司被定為基本守法戶。11月1日,華東財經委員會批準,新中公司正式實行公私合營,更名為公私合營新中機器廠。 魏如被任命為廠長。 當家做主人 1953年的魏如,大部分精力投入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他作為第三批慰問團代表赴朝鮮慰問,新中也為前線生產了無數的汽車等物資。 這時,他所屬的階級贏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公私合營運動。 1953年6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了中共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也是這一年,明確提出了對民族資產階級“利用、限制、改造”的六字政策。公私合營的速度開始加快。 華東局統戰部和上海市委統戰部召開了一次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會上,統戰部的領導們要求民族企業家開始實行公私合營。 與倉促應對的同行們相比,較早接受了公私合營的魏如,這時充當了大家的精神導師和與政府溝通的信使。他被工商聯安排與資本家們座談,向他們講述公私合營的好處,推行愛國主義教育。1954年,魏如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據好友胡厥文的回憶文章,隨著時間流逝,魏如對公私合營越來越認同。畢竟,新中廠在公私合營后,工人的勞動效率上去了,廠區也開始擴展。 “當時都說當家做主人。”已經80歲的徐貴16歲時開始在上海一家機械工廠做工,他說,以前只是拿錢走人,到了公私合營后,他開始真的把廠當成了家。 無論私方、公方的人,在最初的幾年里,都表現得很敬業,企業井井有條。上海工商聯的資料記載,公私合營后,由于公方進行擴建、技術投資等,公私合營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比起同期的私營企業,增長了1倍多。 不過,依然有一些小私營業主并不愿意合營。周南的父親就是一個。 現在已經去世的老人當時開著一間不大的雜貨鋪,他固執地認為,這是他的祖業,不能為外人所用。堅持到了1955年底,終于寫下檢查,主動申請公私合營。 1955年12月,毛澤東在一次座談會上再次提出:“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應當爭取提早一些去完成。” 全國掀起了公私合營的高潮。私人企業主的利潤分紅被取消,改為根據股份每年發放相當于股價5%的利息。10年后,這些私有資產全部收歸國有。 1955年末,上海工商聯召開了15場大會,由榮毅仁、魏如和胡厥文等15位參加了全國工商聯大會的委員,向大家傳達中央指示。 1956年1月20日,上海市工商聯在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中心)正門前廣場上召開“上海市資本主義工商業申請公私合營大會”,上海剩下的私營業主,都在這一天提交了公私合營申請書。 又過了10年,私人工商業收歸國有的期限來臨,新中正式與魏如脫離聯系。也在這一年10月,魏如患膀胱癌去世。按照他的遺囑,家人將他的遺體捐給華山醫院做醫學用途。 1980年,國有的新中機器廠遷至共和新路。今日,原地已是一片居民區,沒有人知道,50多年前這里是鱗次櫛比的私營廠房。 改制后的新中機器廠,人員換過幾茬,跟魏氏后人失去了聯系。這位曾負盛名的企業家和他的機器廠在新中國產業史上留下的轍印,只能從書籍和檔案資料中搜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