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2021開學第一課在線觀看(開學第一課引熱議:不負青春 不負韶華 不負時代)
央視2021開學第一課在線觀看文章列表:
- 1、開學第一課引熱議:不負青春 不負韶華 不負時代
- 2、立足新征程,今年開學第一課突出理想照亮未來主題
- 3、初一數學老師與央視的開學第一課
- 4、2021年開學第一課:總有一種力量,會讓我們的少年變得更強
- 5、收藏!2021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完整筆記和視頻來咯~
開學第一課引熱議:不負青春 不負韶華 不負時代
不知不覺中,《開學第一課》節目已經成為學生們新學年的必修課。有了它,每次的開學都多了幾分儀式感。
2021年《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節目由中宣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于9月1日晚8點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央視頻同步播出,學習強國、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等多個平臺可以在線觀看。
堅守理想
恰逢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今年《開學第一課》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通過真摯動人的故事,抒寫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畫卷: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李大釗、毛澤東、陳望道,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藍蒂裕;從立志用知識建設祖國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到三代傳承為國守邊的拉齊尼一家;從踐行初心的閩寧第一批移民謝興昌,到用教育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以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航天員、飛行員、奧運健兒等新時代奮進者群體,一個又一個故事,無不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著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發奮圖強。
回首百年前,國難當頭,先輩們懷著“救國”的理想,為舊中國摸索出了新出路。
“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這是李大釗在105年前的9月1日發表在《新青年》上《青春》一文的內容。節目不僅講述了李大釗用生命捍衛共產主義理想的故事,還特地邀請李大釗之孫李宏塔、李亞中分享祖父的事跡。
“李大釗每月有200多塊大洋的月薪,本可以衣食無憂地過自己的幸福生活,但他胸懷‘為全中國人民造幸福’的理想,把畢生投入到革命事業中,為尋求一條拯救中國的道路而上下求索、披肝瀝膽,為捍衛共產主義理想獻出生命。”北師大三帆中學朝陽學校學生陶櫟程從先輩們的身上,看到每個遠大理想的實現都需要腳踏實地的精神和敢為人先的擔當。
江西省蘆溪縣宣風鎮中心學校科學教師李學戰表示,正在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非常生動,有很強的教育和引領作用。《開學第一課》展示了革命先輩的夢想,奮斗者為祖國、為人民的感人事跡和榜樣,生動形象地告訴了孩子們為了實現理想,心里要裝著祖國,為祖國的需要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必須勤奮刻苦,不怕困難。
照亮未來
拉齊尼·巴依卡又一次一筆一畫地將那抹鮮紅撫上界碑,正如他的祖輩們的期愿。蒼茫大地間,宋體書寫的“中國”二字在燃燒跳躍,融化了千年的積雪。為國守邊,是拉齊尼一家三代人守護了72年的共同理想。這個理想也將繼續傳承下去,因為他們心中時刻銘記著一句話:“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隔著屏幕,北師大大連普蘭店區附屬學校學生王思緹看到小“雛鷹”都爾汗·拉齊尼和拉迪爾·拉齊尼站在臺上,在父親熟悉的歌聲中向祖國和黨許諾“考上大學,接過守邊的接力棒。”
王思緹的內心也燃起一股熱火,萌生了對未來的規劃。“十年后,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軍醫,像解放軍戰士一樣,奔波在祖國的邊防前線,戍守邊疆,救死扶傷。與邊防戰士拉著手、圍成圈,屹立在茫茫大地的邊緣,用血肉之軀和敢為人先的精神擋住覆壓千年的嚴寒。”
追尋夢想
2021年是中國航天大年,我國航天事業進入了“空間站時代”。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通過“天地連線”的方式,請天和核心艙中的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為同學們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
“看!你的偶像!”當楊利偉出現在節目現場的那一刻,蘭州市新區方家坡學校學生張欣非常激動,連忙對身旁一同觀看的弟弟說。
“黨和國家為我們鋪就了‘飛天之路’,十四億中國人民托起了我們,把我們送入浩瀚的太空。”在節目中,楊利偉倍感自豪地說,“如今,我國的航天事業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未來中國空間站也將成為全人類在外太空共同的家。”
“航天員們在登上太空之前要接受許多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訓練、克服重重困難,他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奮斗不已的精神光芒,時刻照耀著追尋夢想之路。”張欣感慨。
張桂梅站在華坪女高的操場上,講述了一堂既生動又感人的“開學第一課”,而這堂課的題目就是“我的理想”。“張桂梅校長以言行告訴我,不必等候炬火,自己先去做微弱的燭光。我將如前輩們一樣,成為教育的點燈人,讓青春綻放在祖國需要我的地方。”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學生方敏說。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03日 09版)
立足新征程,今年開學第一課突出理想照亮未來主題
又是一年開學季,2021年《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節目由中宣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于9月1日晚八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央視頻同步播出,學習強國、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等多個平臺可以在線觀看。
恰逢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今年《開學第一課》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通過一個又一個真摯動人的故事,抒寫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畫卷: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李大釗、毛澤東、陳望道,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藍蒂裕;從立志用知識建設祖國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到三代傳承為國守邊的拉齊尼一家;從踐行初心的閩寧第一批移民謝興昌,到用教育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以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航天員、飛行員、奧運健兒等新時代奮進者群像,無不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著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發憤圖強。
九位“七一勛章”獲得者從祖國各地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來了開學寄語,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毛澤東在英文版《共產黨宣言》上
留下密密麻麻的學習筆記
2021年《開學第一課》第一篇章以“理想是火,點燃革命熱血”為主題,從一本距今已有101年歷史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展開故事講述。正是這本已經微微泛黃,僅有56頁的小冊子,指引著李大釗、毛澤東、陳望道等早期共產黨人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更點燃了百年來無數革命志士追求理想與信仰之火。
曾在多部歷史題材電視劇中飾演毛澤東的青年演員侯京健作為主講人,講述了《共產黨宣言》使青年毛澤東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陪伴他一生的故事。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1954年秋天起,毛澤東同志重新開始學英語,第一個讀本就是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都是密密麻麻的閱讀筆記。
李宏塔深情講述祖父的故事
李大釗犧牲后僅給家里留下一塊大洋
“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這是李大釗在105年前的9月1日發表在《新青年》上《青春》一文的內容。節目中不僅講述了李大釗用生命捍衛共產主義理想的故事,還特地邀請到李大釗之孫李宏塔、李亞中分享祖父的革命事跡。李大釗生前每月收入有200多塊大洋,他卻把大部分經費投入到革命事業中,李大釗犧牲后,只給家里留下了一塊大洋。李宏塔表示祖父留給他們最珍貴的是精神財富,“我們最大的權力,就是要為人民服務!”作為“七一勛章”獲得者,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紅色信仰的傳承。
把課堂搬上太空,天地共打“巡天太極”
2021年是中國航天大年,我國航天事業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今年《開學第一課》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通過“天地連線”的方式,請天和核心艙中的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為同學們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并饒有興致地示范了一套“巡天太極”。這堂課不僅是為了激發孩子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更是希望培養他們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優良品質。
劉伯明:我們的征途一直是星辰大海
被網友親切稱為“太空導游”的航天員劉伯明,這次用Vlog的形式,帶著同學們漫游空間站,展示他們在太空中的家。太空廚房、熱風裝置、微波加熱裝置、一日三餐、飲水系統、冰箱等設施一一展現在同學們眼前。在他的專屬空間里有一幅即興創作的繪畫作品“鳳凰傳奇”,描繪的是他在首次出艙時站在機械臂上看到的渤海灣。接著他把鏡頭對準舷窗,展現了令孩子們驚嘆的一幕。面對這個場景,劉伯明感慨道:“我一飛到這上空,想到有億萬國人在支持著我們,是他們托舉我們越飛越高。”
聶海勝:我們把藍色穿在身上,紅色繡在胸口
聶海勝給孩子們展示了他帶到空間站的中國傳統樂器笛子,還帶來了一幅特別的全家福——全體現役航天員合影。他說:“空間站的建設和運行,是我們全體航天員的責任和任務。”此外,為了讓同學們了解航天員平時如何鍛煉強健體魄,聶海勝還帶來了一堂有趣的“太空體育課”,三位航天員帶領現場的孩子們天地共打“巡天太極”,并寄語廣大青少年: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刻苦鍛煉。
湯洪波:我們隨時披上飛天戰袍為國出征
湯洪波給同學們準備的是兩個科學實驗,一個是挑戰“用筷子喝茶”,還有一個是“種太空紅薯”。我們看到了伴隨湯洪波從老家一路飛上太空的“愛旅行的小紅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已經發芽。他還邀約同學們一起種紅薯,跟太空紅薯比比哪個長得快。最后,湯洪波在節目中寄語兒子的同時,也向全國青少年學生送上開學寄語:“人生之路很長,不要因為艱難險阻而放棄夢想。人生需要不斷地進步,而未來也總是充滿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相見時,一定都會是更好的自己。”
楊利偉: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除了三位正在執行任務的航天員,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也來到節目現場,除了同學們都讀過的《太空一日》,他還回憶了2003年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時的驕傲與自豪,“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黨和國家為我們鋪就了‘飛天之路’,十四億中國人民托起了我們,把我們送入浩瀚的太空。”在節目中,楊利偉倍感自豪地說道:“如今,我國的航天事業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未來中國空間站也將成為全人類在外太空共同的家。”
華坪女高“開學第一課”收到了一面特殊的國旗
“我們會用生命來保衛我們的國旗,我們會用生命來保衛我們的祖國!”在今年華坪女高的開學典禮上,張桂梅和學生們面對國旗莊嚴宣誓。而這面國旗是華坪女高收到的一份特殊的禮物——由天安門管委會贈送的,2008年9月1日在天安門?場上升起的國旗。就在這面旗升起的同一天,由張桂梅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學了。這面具有特殊意義的國旗對張桂梅和孩子們來說珍貴無比。
張桂梅站在華坪女高的操場上,講述了一堂既生動又感人的“開學第一課”,而這堂課的題目就是“我的理想”。她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作為老師的“第一課”。當年,全班同學看到她寫的黑板字笑成一鍋粥,“老師你的字像高射炮”,孩子們的話讓張桂梅無地自容,但下課后這群孩子們卻追著她說:“老師你行,你真行。我們要老師上課,我們想請老師給我們上課。”看著一雙雙對老師、對知識渴望的眼睛,張桂梅堅定了當老師的理想,更立志帶領孩子們走出大山。
張桂梅:我們女高的學生,會頂起一片天來!
自2008年建校以來,華坪女高已幫助近 2000 位女孩圓夢大學,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孩子們的追夢人生。如今女高的畢業生,有的當兵駐扎在西藏,有的是在一線的警務人員,有的又回到山區當大學生村官,有的像張桂梅一樣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為國家培養出了一批批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她自豪地說:“我們女高的學生,會頂起一片天來!”
77歲的“孩子”與革命先烈父親
穿越生死的隔空對話
“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這是革命先烈藍蒂裕在犧牲前給年僅5歲的兒子寫下的一段文字。藍蒂裕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1948年,他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1949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對獄中共產黨人進行了最后的瘋狂屠殺,藍蒂裕用盡生命最后的力量給兒子留下了這段字字千鈞的囑托。這一幕,在2021年《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通過戲劇化演繹的方式,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青年演員真摯、動人地還原出來。
“親愛的爸爸,如今遍地的荊棘已被鏟除,再也沒有滿街的狼犬,請你們放心吧,今天的祖國,地更綠,天更藍。”
藍蒂裕烈士之子藍耕荒看到父親生前的場景再現,飽含熱淚地向父親和革命先烈們回了一封信。這封跨越了72年的回信,穿越了生與死,更見證了國家的巨變。節目中,藍蒂裕烈士與他77歲的“孩子”隔空相視,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露出了“微笑”。烈士們所期盼的可愛的中國,如今都已成為現實,而我們更要銘記先烈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
康輝兩次“穿越時空”,看百年巨變,千年夢圓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通過創新技術手段,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了“穿越時空”的表現手法。
在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康輝就通過一臺“時光放映機”穿越到百年前的中國。極具視覺沖擊力的今昔場景對比,展現了百年中國的滄桑巨變。當康輝置身于1937年的上海火車南站中時,廢墟中硝煙彌漫,嬰兒的啼哭仿佛就在耳邊。但伴隨著一列列高鐵列車呼嘯而過,我們又瞬間置身于新時代,共同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百年穿越”之后,康輝化身“小康”再次穿越兩千多年,和課代表彭友馨一起走進一個漢代學堂,探尋“小康”一詞在文獻記載中的最早出處:“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經·大雅·民勞》)他們在與古代學者和學童們的時空對話中了解了古人的“小康理想”,更向古人描述了如今涵蓋富足的生活、繁榮的文化、健全的法制、綠水青山的環境等方方面面的小康內涵。節目展現了當今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在時間的縱向打通、場景的橫向勾連中,讓同學們切身體驗到一個更加立體、難忘的課堂。
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拉齊尼·巴依卡是紅其拉甫執勤點的護邊員。2021年1月4日,他為了救落入冰窟的兒童而英勇犧牲。當人們把拉齊尼從冰冷的湖水中抬出來時,他的手仍保持著托舉的姿勢,這是英雄留給世界最后的定格。如今,英雄長眠在帕米爾高原,守護著他魂牽夢繞的邊防線。
2021年《開學第一課》中,“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兒女,14歲的都爾汗·拉齊尼和12歲的拉迪爾·拉齊尼來到了現場。當女兒都爾汗看到父親生前的影像時,哽咽地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軍醫!” “回到紅其拉甫,守護我們的家,守護我們的祖國!”12歲的拉迪爾也擲地有聲地承諾:“爸爸請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考上大學,長大當兵,退伍后當一名優秀的護邊員。”為國守邊,是拉齊尼一家三代人守護了72年的共同理想。這個理想也將繼續傳承下去,因為他們心中時刻銘記著一句話:“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從小孤兒到大科學家
彭士祿:我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
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祿曾自謙說,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這兩件事,每一件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在為百姓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從核潛艇到核電站,彭士祿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未曾走過的路,因此他也被稱為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拓荒牛”。然而這位核動力領域的大科學家,卻有一個顛沛流離的童年。小小年紀就成為孤兒的他,曾經是國民黨反動派懸賞的通緝犯,在逃難途中被幾十位百姓自發保護,當過放牛娃、干過繡花工,甚至還做過小乞丐。這樣一個小孤兒,是怎么成為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在《2021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彭士祿的女兒彭潔與同學們分享了父親彭士祿從“小孤兒”成長為“大科學家”的故事。
節目現場,彭潔還帶來一份珍藏多年的手稿,里面短短幾十個字,既是彭士祿對自己一生經歷的總括,也傳遞出他對祖國的赤誠,對人民的感恩。其中寫道: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幾十位“母親”給我的愛撫,感染了我熱愛百姓的本能。父母把家產無私分給了農民,直至不惜生命,給了我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熱血。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艱苦拼搏、直率坦誠的習性。總之,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
跨越25年的閩寧山海情
讓干沙灘變成了綠油油的金沙灘
“看到閩寧的第一眼,我就形容這里是‘天空無飛鳥,地面不長草,沙灘無人煙,風吹沙礫跑’。”閩寧第一批移民謝興昌談到家鄉的發展變化,臉上洋溢著幸福與自豪,“經過西海固移民群眾勤勞致富雙手的改造,把過去一眼望不到頭的一個干沙灘,建設成今天綠樹成蔭、葡萄萬頃、百姓富裕、市場繁榮的一個綠油油的金沙灘。”閩寧的發展、西海固的蛻變,可以說是奇跡。這個奇跡得益于寧夏人民水滴石穿的韌勁,也得益于福建人民二十多年的守望相助。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戰略決策。25年來,懷著同樣的理想與信念,福建與寧夏兩地的山海情義從未間斷,11批180余名福建掛職干部接續奮斗,2000余名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院士專家、志愿者與當地人民一起灑下汗水、種下希望,共同邁向小康新生活。
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從1999年至今,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共派出323名隊員,在貧瘠的西海固地區持續不斷地進行著“智志雙扶”的接力,用知識守護著孩子們的理想。20多年前,當地因為辦學條件緊張,晚自習之后就斷電了,學生們需要點蠟燭學習,許多孩子甚至會借著教師宿舍的燈光讀書。第一屆支教團的張秀麗老師回憶起當時的畫面,依然眼含熱淚。而如今,西海固的自然環境和教學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節目中,撒貝寧與廈門、閩寧兩地同時連線,三地共同演唱了一首《歌聲與微笑》,繼續傳遞這份延續23年的幫扶情誼和愛心接力棒。
何曉莉:時刻準備,聽黨召喚!
在今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飛行員駕駛十架殲-10戰機組成“71”的隊形,飛越天安門上空,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向黨的百年華誕致敬。《開學第一課》邀請到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飛行一大隊副大隊長何曉莉,為大家講述她在7月1日這一天駕駛戰機飛越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的經歷。談到自己的理想和經歷,何曉莉始終銘記著自己“作為一名飛行員,時刻準備著聽黨召喚”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鞏立姣:只要祖國需要我,
我就會一直練下去!
楊倩: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付出!
在這個夏天,追逐夢想的還有一群中國年輕人。他們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們就是中國的奧運健兒。《開學第一課》通過云連線的方式,把奧運健兒請到節目中:以9秒83刷新男子100米亞洲紀錄的蘇炳添,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東京奧運會首金得主楊倩,東京奧運會競技體操男子全能亞軍肖若騰,以及“00后”奧運健兒陳芋汐、張家齊、孫穎莎等,他們生動地講述了夢想的力量,為同學們送上真摯樸實的開學寄語。
曾寫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的她
如今成為了奧運冠軍
在新一代的奧運健兒中,許多曾經也是《開學第一課》的忠實觀眾。2015年,10歲的陳芋汐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之后深受鼓舞,寫下了一篇觀后感:“不朽的英雄是我學習的榜樣,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向著我的目標努力、勇敢地前進。”那一期《開學第一課》“英雄不朽”的主題以及貫穿其中的愛國、勇敢、團結和自強等中華傳統美德深深扎根在陳芋汐心中。不論是面對運動還是學習,陳芋汐都堅定不移地將這些美德牢記于心并付諸于實踐,終于在2021年東京奧運賽場上實現了為國爭光的理想。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寄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讓我們相約2021年《開學第一課》,一起追尋百年光輝足跡,聆聽那些關于理想的故事,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來源:開學第一課微信公眾號
初一數學老師與央視的開學第一課
隨著開學報名的結束,新學期已平安順利的結束。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如約而至的新學期迎來了一批新面孔,看著他們開心而又充滿期待的面孔,初中學習之旅正式開啟,數學老師“開學第一課”順利進行。
成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
從現在開始,你們就要逐漸學會:
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不要動不動就夸大自己的痛苦或困難,每天進步一點點,進步就是好學生。
如何學好數學?
學習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
學習蜜蜂那樣的工作方法:既會采蜜,又會釀蜜。
學習數學要細心、有耐心、有信心。
一、數學學習
從初中三年學習的全局來看,初一年級的學習是一個基礎性的階段。在我看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初一時期要打好學習內容的基礎;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一數學知識點的總量最大,初二難點最多,初三考點最多.
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拋棄“差不多”心理,要緊跟老師,全面學習,扎實掌握,打下知識的良好基礎。
2、形成好習慣,掌握好方法:
預習:
先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結構體系。再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
聽課:(包括三個方面“聽、思、記)
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
①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
②知識點的引入及形成過程;
③聽懂重點、難點(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
④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⑤聽好課后小結。
作筆記時要注意: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那么如何記筆記呢?
1.記歸納總結;
2.記補充的知識要點或例題;
3.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
4.記自己疑惑不懂的地方;
5.記體會感受;
6.記錯誤反思.
如何做作業?
先復習再做作業一不打無準備之仗
摸著石頭過河——有想法就寫出來書寫簡潔明了過繁過簡都不當注重獨立思考——行成于思毀于隨
不懂就問,不把今天的問題遺留到明天。
初一時期需要具備的心態
直面挫折:學習難度增加,學習的挫折增多,必須適時降低預期、調整心態,換言之,必須從初一開始就提高自己的“抗擊打”能力。
放眼長遠:有些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認為所學的知識毫無用處,學了也是白學,等于浪費寶貴的生命時光,產生出消極的學習心態,不想再學的念頭。
其實,知識是有其作用、意義和價值的,不然,就不會出現知識。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同學們,努力吧!你一定會成功!
新學期已經來了,2021年央視《開學第一課》即將如約而至。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主題為“理想照亮未來”,將于9月1日(星期三)20:00準時播出。
2021年《開學第一課》聚焦慶祝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請“七一勛章”獲得者、脫貧攻堅模范、抗疫先進人物、時代楷模、英雄航天員、空中梯隊代表、“00后”奧運健兒、中青年藝術工作者和青少年代表走上講臺,通過“云課堂”方式和各地中小學生共上一堂課,生動講好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故事。
開學第一課歷屆主題
2008首屆《開學第一課》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的背景下,以“知識守護生命”為主題,對全國孩子們進行應急避險教育和生命意識教育。
2009第二屆《開學第一課》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背景下,以“我愛你,中國”為主題,為全國中小學生展示了一臺愛的主題班會。
2010第三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夢,中國夢”,節目分為“我的夢”、“堅持夢想”、“探索夢想”、“中國夢”4個篇章。
2011第四屆《開學第一課》,以“幸福”為主題,在由孩子、家長、學校、社會構成的全景視野中,討論“如何讓中國孩子擁有幸福”。
2012第五屆《開學第一課》,以“美在你身邊”為主題,通過運動美、堅持美、夢想美和自然美向大家介紹身邊美。
2013第六屆《開學第一課》,以“乘著夢想的翅膀”為主題。
2014第七屆《開學第一課》,以“父母教會我”為主題。
2015第八屆《開學第一課》,以“英雄不朽”為主題。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通過一個個英雄的故事,共同緬懷這段歷史。
2016第九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圍繞“長征精神”,為同學們講述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
2017第十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
2018第十一屆《開學第一課》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為全國中小學生獻上一堂生動而有重大意義的教育課。
2019第十二屆《開學第一課》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以點帶面、以小見大地展現新中國70年的發展變化。
2020第十四屆《開學第一課》鐘南山攜手“抗疫英雄”開講“少年強,中國強”。
2021第十五屆《開學第一課》建黨百年之際以“理想照亮未來”
2021年開學第一課:總有一種力量,會讓我們的少年變得更強
1
在帕米爾高原,有這么一家祖孫三代護邊員。
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守護祖國邊陲23年,后來再也走不動了,將擔子交給了兒子巴依卡。
巴依卡守護了32年,又將重擔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拉齊尼。
拉齊尼說,我要再為祖國護邊40年。
在第17年的時候,也就是2021年1月,拉齊尼為了救一個掉入冰窟的孩子,英勇犧牲,遺體被撈出來之時,還保持著雙手往上托舉的姿勢。
他留下了一雙兒女,姐姐叫都爾汗,弟弟叫拉迪爾。姐弟倆在《開學第一課》中,面對鏡頭,彈著熱瓦普,唱起了《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姐姐很美,弟弟很帥,顏值和氣質,完全不輸于明星和網紅。
可是姐姐的理想是,長大后當一名軍醫;弟弟的理想是,繼承老一輩的遺志,繼續守護祖國的邊防。
是沒有比護邊員更好的職業了嗎?
不是。
——因為有一種最珍貴的東西,叫忠誠。
2
李大釗同志犧牲的時候,反動派抄家僅僅抄出一元大洋。
這不是編造出來的故事,而是來自于反動媒體的報道。
當時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館長,工資這么低?
不,他一個月的薪水,有兩百多大洋。
關于民國時期大洋的購買力,大家可自行搜索。粗略估算一下,他一年的薪水,買下一個小四合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是在他就義之時,留給孤兒寡母的現金財產是1元。
絕大部分的收入,被他用于資助革命,以及幫助有困難的人。
拋下優渥的生活,寧愿成為一個窮人;拋下自己的小家庭,努力去改變這個大世界。
這樣的情懷,也許有的人不會懂。
——但是有一種最珍貴的東西,叫理想。
3
還有一個名叫藍蒂裕的人,在即將迎來黎明的黑暗中,從容不迫地走向了反動派的刑場。
在預感時日無多的時刻,他想著要對自己的孩子說點什么。
于是,他揮筆寫下了一首叫作《示兒》的詩。
沒有交代遺產,沒有交代后事,只是殷切地提出了一個期望。
“你——耕荒,
我親愛的孩子;
從荒沙中來,
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與你永別了。
滿街狼犬,
遍地荊棘。
給你什么遺囑呢?
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
把祖國的荒沙,
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現在,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遺志,這個愿望也已經在祖國大地實現了。
在藍蒂裕英勇就義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一定會實現的。
——因為有一種最珍貴的東西,叫信仰。
4
在觀看《開學第一課》的時候,女兒在旁邊一度泣不成聲。
到底是什么,讓這一堂課有著如此的感染力,這樣的不同尋常?
——是忠誠,是理想,是信仰。
是這些我們亟需補充的精神營養。
少年強,則國強。
我們堅信,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的少年在陽光與精神的養分中,茁壯成長,變得更強。
收藏!2021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完整筆記和視頻來咯~
2021北京市中小學生《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于8月31日在北京衛視、北京新聞頻道以及北京應急微博抖音、學習強國、北京時間矩陣、北京發布矩陣、北京日報矩陣、北京交通廣播矩陣、中國網矩陣等40余個網絡視頻平臺與大家正式見面啦!
《北京市中小學生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是由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北京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我們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的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國家汽車質檢中心副主任胡芳芳、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中心機電二室檢驗師張宏梁分別作為電動車和電梯專家代表參與節目錄制,針對電動自行車和電梯安全,通過互動教學、模擬實驗給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安全開學第一課。
節目受到廣大公眾的熱情歡迎,電視臺首播收視率1.83,市場占有率28.77%,全國約 3800萬人次 收看電視節目,網絡觀看量1100萬人次,更是收獲了來自學生、家長、老師的點贊和肯定。抖音#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和#抖音開學季#話題總計播放量超過53.9萬次!#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更是在播出當天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位,話題閱讀量超過4528.8萬人次!
小編注意到,很多小伙伴直呼不過癮,還想再看一遍!咱們先來通過文字、圖片再感受一下這堂“開學第一課”~
一、電動自行車安全攻略
電動自行車怎么用才安全?這些操作可能致命!
電動自行車為什么火災頻發?電動自行車還能不能騎?怎么選、怎么用才安全?聽聽“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的權威解答!
電動車專家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國家汽車質檢中心副主任胡芳芳建議:
1、購買具有3C認證的合格認證產品;
2、切不可對電池進行任何改造;
3、電池在一年半到兩年半之間進行檢查、保養、更換;
4、切勿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室內,嚴禁室內充電。
消防專家明確警示:電動自行車不能入戶、禁止在室內充電,一旦在室內發生火災,逃生希望渺茫。
那么電動自行車應該到哪里充電呢?“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這樣說:
1、社區安裝充電樁,配套消火栓和滅火器等必要的消防設施;
2、社區安裝充電柜,進行集中充電,充電異常自動斷電;
3、電梯設置電動自行車攔截報警裝置。
二、電梯安全攻略
被困電梯怎么辦?不用怕,你可以這樣做
13歲男童被困電梯,私自破拆電梯門,因自救方式不當而墜落身亡。血的教訓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警示?電梯專家走進“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通過現場對電梯模型進行操作演示,教會大家正確的自救方式。
電梯專家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中心機電二室檢驗師張宏梁建議被困電梯應做到三點——
1、迅速報警
2、冷靜待援
3、嚴禁任何破壞電梯的行為。
電梯安全事故很多是日常使用不當導致的,應在日常乘坐時善待電梯、正確乘坐,杜絕錯誤的使用電梯行為,防患未然。
錯誤使用電梯行為——
1、用身體遮擋電梯門
2、長時間或反復按電梯開關
3、向電梯縫隙遺漏物品
4、重物撞擊電梯
5、任何破壞電梯的行為
三、井蓋安全提示 AED急救教程來了
井蓋危險如何預防? “救命神器”AED怎么用?
汛期路面積水,為什么一定不能涉水?水中旋渦之下危險重重!
井蓋多種多樣,用途各不相同,破壞井蓋會導致什么樣的危險?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卡通代言人安小虎提示:
1、嚴禁破壞性踩踏井蓋,一旦墜落會受到傷害;
2、禁止私自進入井下空間,井下有毒有害氣體易導致中毒或缺氧;
3、有人被困井下時,切勿盲目入井施救,容易導致更多傷亡,應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4、嚴禁向井蓋中投放異物,尤其不可投放易燃易爆物品,會引發爆炸。
一旦有人溺水,該如何施救?AED是什么?為什么被稱作“救命神器”?AED怎么用?中小學生可以操作嗎?
醫療急救專家手把手教你:
1、AED 全名體外除顫儀,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在心跳驟停時,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
2、中小學生可以操作AED 。北京市教委近日已下發通知,要求全市大中小學校均應配備AED。
3、發現心臟驟停病人,第一時間做心臟按壓。頻率每分鐘100到120次,按壓深度5到6厘米。
4、按壓的同時打開AED,將電極片貼在前胸,身體擦干切勿有水,貼好后繼續按壓,同時按AED語音指示操作,進行除顫急救。
四、未成年人網絡安全貼士
如何防范青少年網絡侵害?家長可以這樣做
神秘嘉賓現身“開學第一課”,磁性聲音、婀娜剪影,卻是男扮女裝。便裝民警現身說法,提醒家長和老師:青少年網絡安全不容忽視!
楊警官提示:
1、避免讓孩子獨自上網,家長應盡量予以陪伴;
2、未成年人上網須采用青少年模式,合理規劃上網時間和瀏覽內容;
3、遇到人身侵害立即報警。
爸媽對孩子的了解有多少?一組同樣的問題,父子母女答案迥異。教育專家發出警示:父母對孩子缺乏了解、親子關系冷漠更容易讓孩子沉迷網絡、遭受網上侵害。心理專家提出“高質量陪伴”的家庭教育理念。
相信還有想看視頻的小伙伴。沒問題!安排:
1. 重播時間:9月4日15:00 北京電視臺BRTV新聞頻道;9月4日18:00 北京電視臺BRTV科教頻道。
2. 關注“北京市場監管”“北京應急”官方微博,觀看直播回放。
3. 直接打開以下鏈接觀看:
【央視頻】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2&vid=2011269801&pid=600091572&ptag=4_2.2.1.23071_wxf
【北京日報】
https://ie.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App/5d6cd816e4b06c510424cb1a/AP612704ade4b0637be8b2dac3?isshare=1&app=6108df75e4b09e2bc84fed16&contentType=11&isBjh=0
【愛奇藝】
https://live.iqiyi.com/s/kbbj5wxd1nO4r60dp9wprg.html?social_platform=wechat_friend&p1=2_22_221&_psc=0fae8102c895477c86102467046cd6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