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英雄無雙英雄(到黃埔去)
蔣子龍 郭紅松繪
黃埔村一角。 圖片來自百度
圖為黃埔區廣州科學城。 李劍鋒攝
一
“到黃埔去”——是一百多年前流行的一句口號。
是誰第一個喊出來的不得而知,或許就是發自社會的“時代強音”。但第一個響應并身體力行的人是孫中山,他這一去,首先創立黃埔軍校,繼而“北伐”“東征”……“平岡之石齒齒兮,黃埔之水淙淙;屹豐碑以萬世兮,將以垂紀于無窮”。其校門上的楹聯至今振聾發聵:“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庇谑牵S埔軍校不僅成為聞名世界的“將帥搖籃”,還吸引了眾多仁人志士。廣東也成為“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為什么是黃埔?黃埔位于珠江東西兩翼的交匯處,是保護廣州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晚清重臣張之洞總督兩廣時,曾在此修建了較為完備的軍事設施,這也是孫中山選擇在這兒建軍校的一個原因。一千多年前,作為“古港”“良港”的黃埔,曾以槳聲帆影連接起中國和世界,見證了古時“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
明萬歷二十六年,朝廷在黃埔港修建了海鱉塔:“九級浮圖,屹峙海中,壯廣形勝……”明代中期,海禁有所松動,朝廷頒令:“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到清乾隆二十二年,政府下令關閉福建、浙江的所有海關,規定廣州為“夷人貿易唯一之商埠”,而且夷商來粵,“市舶皆聚于黃埔”。
如此,黃埔港竟維持了近百年的“一口通商”的輝煌,并開啟了中美通航的歷史。著名的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歷時188天,從紐約到達黃埔港。1785年5月11日,“中國皇后號”滿載絲綢、牙雕、漆器等中國貨物回到紐約,被眾人采購一空。當此船將第二次遠航中國時,收到了美國總統華盛頓的訂單,要為他的夫人采購“中國白色大瓷盤、白色小瓷碗和好看的薄棉布……”“中國皇后號”一個來回,雖歷時一年多,“其利潤卻高達1500%”。當時在美國,“廣州是成功與繁榮的代名詞,令沒有到過中國的人艷羨不已,在美國23個州里,都有不少城鎮或鄉村以廣州(Canton)命名?!?/p>
一時間,“到黃埔去”——似乎成了一句國際流行語。
二
100多年過去,黃埔依舊是流行的代名詞。
1984年,作為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廣州開發區在黃埔誕生,處于珠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這很快便成就了一個佳話:“流行”的本質是短暫,流動、流過、像一陣風,刮過去就完了。然而,“到黃埔去”,流行了一個多世紀,于今竟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勢頭愈加強勁,內涵愈加深廣,也更具號召力。
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各地科技領軍人物以及企業精英,陸陸續續到黃埔來了,開始是一個個,后來是幾個、幾十個、幾百個,一批批……他們中有許多人放棄海外優厚的待遇,來到黃埔重新組建科研團隊或創業。第一個落戶黃埔的海外學人是王文明,在倫敦完成博士學位的他,利用回國探親的機會在廣州、深圳、珠海等幾個珠三角城市走了一遭,受到震撼,也得到啟發,隨之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蜂窩紙芯生產項目。1995年,王文明在黃埔創建“荷力勝(廣州)蜂窩制品有限公司”。目前,荷力勝的產品廣泛用于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等領域。
另一位是分析化學和應用物理學博士周振,他先后任職于德國、美國的質譜儀器研究部門,全職回到黃埔創立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什么是質譜儀?只在這一個領域就先后誕生了數位諾貝爾獎得主,可見其地位的重要。10年來,禾信公司制造出了第三臺質譜儀,“打破了發達國家的封禁,在核工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可用于大氣層的實時在線監測?!耙幻腌娍梢詸z測到空氣中幾百種污染物質及其源頭,目前全國有100多個城市在應用”。
“自遇一何高,獨立迥無雙”,黃埔的廣州開發區,給自己設定的功能就是“創新樞紐的主引擎”。黃埔發力,就是集中在“卡脖子的關鍵領域”。
三
美國凱普無線通訊公司高級研究員、技術總監賈鵬程到黃埔來了,創立廣州程星通訊科技有限公司。
答案式搜索引擎的主要發明者石忠民也回來了,創立了廣州索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主持國家和省市區多項科技項目的研發與產業化。
密蘇里大學終身教授兼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實驗室主任、無人駕駛研發和應用的先導者韓旭,2017年4月在美國硅谷創建文遠知行WeRide智能出行公司,但他卻將全球總部設在廣州黃埔,并成立了國內第一支可運營的無人車隊。筆者有幸乘坐過無人駕駛出租車,就在黃埔,車內熒屏清晰顯示著車外環境的變化,準確及時,變道、超車、讓路似乎比人類駕駛更精準。
1994年,在柏林自由大學攻讀醫學博士的尹良紅發現,在德國購買一臺血液透析機的價格僅是國內同類型進口機的1/10。后來,她組建團隊,從零部件做起,經歷一次次失敗,畫了8000多張圖紙,終于制造出中國第一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血液透析機。中國也成為繼德國、日本、意大利、瑞典外第五個掌握此類技術的國家。
熙熙浩浩,卓卓一時,在30多年的時間里,廣州開發區吸引了3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海外留學歸國人員。曾是“古港”“良港”的黃埔,正在成為現代“國際人才港”。
《人才學通論》上講,經濟結構的升級,本質上是技術結構的升級,而技術結構的升級又取決于人才結構的升級。眾多奇思崢嶸、超軼絕倫之輩來到黃埔,創造出許多科研奇跡,也帶來了神話般的經濟效果,建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及生物制藥三大產業集群。廣州開發區從1984年的2萬元起家,發展為2017年全國首家財稅總收入超千億的效益之區。此外還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科技創新、營商環境、知識產權保護、上市企業總數在全國219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中均排名第一”。
于是,“到黃埔去”的口號,有了新的注釋:“創新到黃埔,創業到黃埔,創造到黃埔”。前賢有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看見什么樣的世界,不相信世界的美好,就不可能擁有美好的世界。古老而年輕的黃埔,休休有容,俊采星馳,正一派大千氣象。
(蔣子龍,中國改革文學的開拓者,以1979年的《喬廠長上任記》、1980年的《一個工廠的秘書日記》、1982年的《百年》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以1980年的《開拓者》、1981年的《赤橙黃綠青藍紫》、1984年的《燕趙悲歌》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著有長篇小說《蛇神》《子午流注》《人氣》《空洞》《農民帝國》等。曾任天津作家協會主席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