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巨星mtv2002(卡塔爾世界杯|感謝姆巴佩 成就一場偉大決賽)

導讀巨星mtv2002文章列表:1、卡塔爾世界杯|感謝姆巴佩 成就一場偉大決賽2、專訪丨虹影:我所有的小說都可以用私生女來解釋3、名和利,救不了華語樂壇!這10位頂流歌手的出走,細扒我一

巨星mtv2002文章列表:

巨星mtv2002(卡塔爾世界杯|感謝姆巴佩 成就一場偉大決賽)

卡塔爾世界杯|感謝姆巴佩 成就一場偉大決賽

新華社多哈12月19日電題:感謝姆巴佩 成就一場偉大決賽

新華社記者肖亞卓、董意行

四年前的俄羅斯,19歲的姆巴佩在與阿根廷隊的八分之一決賽中先成功造點,再獨中兩元,送走梅西的同時一戰揚名。

如今的卡塔爾,已是俱樂部隊友的倆人在決賽中相遇,姆巴佩的個人表現更勝昔日,但卻成了對手親吻金杯的苦澀背景板。

盧賽爾體育場的決賽夜,姆巴佩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常規時間最后階段連進兩球將比賽拖入加時;加時賽尾聲上演“帽子戲法”將懸念留到點球大戰;即便是在點球大戰中,他也代表法國隊第一個登場將球穩穩罰進。

這位將滿24歲的年輕人在一場比賽里進了“4”個球,卻依然沒能帶領法國隊實現衛冕夢想。在全場占據絕對多數的阿根廷球迷們制造的漫天噓聲中,隊友連續罰丟點球。那一刻,姆巴佩或許已經意識到,這個夜晚終將不屬于自己和他的法國隊。

隨著阿根廷隊的蒙鐵爾在第四輪主罰命中,姆巴佩在貢獻了極致的個人表演后,只能眼睜睜看著阿根廷人在隊服上繡上第三顆世界杯冠軍星。

12月18日,法國隊主教練德尚(右)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這場決賽前,似乎所有人都在期待梅西帶領他的阿根廷隊圓夢世界杯。畢竟,球王加冕的故事并不常有,童話故事般的圓滿結局總是被大多數人喜愛。就連法國隊主教練德尚也在賽前承認,甚至有些法國人都站在阿根廷隊這邊,因為大家都在支持梅西。

比賽的前半段似乎正按著這樣的“劇本”發展——重回首發的迪瑪利亞老當益壯,德保羅與麥卡利斯特在中場對格列茲曼和拉比奧進行瘋狂阻截,阿根廷人三軍用命,誓要用一場摧枯拉朽的勝利送梅西登上王座。反觀法國隊,全隊上下渾渾噩噩,全然失了衛冕冠軍的風采,不到半場就以兩球落后。

隨著格列茲曼在第70分鐘被換下場,姆巴佩成為這屆世界杯法國隊中前場常規主力中,唯一一名還留在場上的隊員。

這也正是他個人表演的開始——

第80分鐘點球破門,不到2分鐘后,禁區左側右腳怒射扳平比分;阿根廷人已經要開啟的香檳,被姆巴佩打翻了。

即便是梅西在加時賽中再度破門,將這場決賽的故事已經書寫得足夠精彩,姆巴佩還是不肯放手。他自己造點,又將點球罰進,給了自己和全隊在點球大戰做最后一搏的機會。

可惜,他的表現有多完美,就讓最后的結局顯得有多悲壯。

12月18日,法國隊球員姆巴佩(左)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整屆賽事,姆巴佩完成了從四年前的超級新星到如今的超級巨星的蛻變。算上決賽的3個進球,姆巴佩在本屆世界杯一共打進8個進球,上一位在單屆世界杯打入如此多進球的還是2002年的羅納爾多。而上一位在世界杯決賽舞臺上演“帽子戲法”的,還是1966年的赫斯特。兩屆世界杯,姆巴佩共打進了12個進球,已經追平了貝利,距離克洛澤的16球紀錄也只剩4球。

這一晚,阿根廷人和梅西贏得了比賽,但姆巴佩可以昂首離開。

感謝姆巴佩,讓一場原本似乎要平淡收場的球王加冕禮,變得如此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感謝姆巴佩,讓足球世界里一切令人著迷的精彩劇情,在世界杯決賽的舞臺得以上演,留下一場波瀾壯闊、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對決。

感謝姆巴佩,讓球迷們在送別一代球星的這個卡塔爾的溫熱冬天,還能看到未來的足球世界里,故事未完待續。

還有一天,姆巴佩就將迎來自己的24歲生日。他還年輕,不是嗎?

專訪丨虹影:我所有的小說都可以用私生女來解釋

采寫 | 新京報特約記者 聶麗平

男主是地產“總裁”。女主與男主偶遇于飛往羅馬的航班上。在種種巧合下,兩人多次在羅馬偶遇,并愛上彼此。而故事的另一位女主是一位同樣來自重慶的模特、演員,在故事的結局,她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這些元素疊加在一起會讓你覺得是“瑪麗蘇”嗎?

這些情節來自作家虹影今年10月出版的《羅馬》,由小說《燕燕的羅馬婚禮》與幾篇散文組成。虹影解釋,即便被誤讀為“瑪麗蘇”,那也只是小說的外殼,小說依然書寫了女性的命運、情感與歷史。

虹影的小說一向書寫命運與個人意志之間的關系——在外部歷史和原生家庭之下,個體的命運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自己決定的。這個母題也是虹影作為個體所追尋的問題,面對著饑荒年代之后出生的“私生女”這一命運,她的自我意識在抗爭中生長,因此,她的小說大多帶有自傳意味,對她而言,每一次寫作都是重新審視自我與所處的世界。

那么,虹影是“女性主義者”嗎?她在我們的專訪中提到,很多人問她為什么不再說自己是女性主義者,“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女性主義者,或者你認為我是不是一個女性主義者,這對我都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我關心女性生活,我關心女性的命運,關心女性的題材。”

虹影,1981年開始寫詩,1988年開始發表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孔雀的叫喊》《饑餓的女兒》《女子有行》,以及詩集《魚教會魚歌唱》等。攝影:伊娃女子。

“饑餓的女兒過上富足生活后的瑪麗蘇幻想。”這是豆瓣上一位網友對虹影作品《羅馬》的評價。《饑餓的女兒》是作家虹影的代表作。

1962年,虹影出生于重慶長江南岸,貧窮、孤獨構成虹影的成長底色。18歲時,虹影獲知自己的“私生女”身份,隨后逃離家鄉,開啟尋找自我之路。1997年,正是女性自傳寫作的高潮時期,虹影將自己的身世與成長,寫進了自傳體小說《饑餓的女兒》。因小說直面女性欲望、生存與歷史,這部作品受到國內外關注。“饑餓的女兒”,從此成為虹影身上最大的標簽。

今年10月出版的《羅馬》是虹影的最新作品,由小說《燕燕的羅馬婚禮》與幾篇散文組成。小說部分散發著天真的浪漫氣質。男主人公王侖出身于遭受打壓的知識分子家庭,現在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房地產商——十足的“總裁”。而女主人公燕燕來自重慶,與王侖偶遇于飛往羅馬的航班上。在種種巧合下,兩人多次在羅馬偶遇,并愛上彼此。而故事的另一位女主人公露露,是一位同樣來自重慶的模特、演員,在故事的結局,她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這些元素,確實很容易讓人想到“瑪麗蘇”。

對此,虹影認為“這是一種誤讀”,做出這樣評價的讀者“根本沒看懂王侖,也沒看懂王侖跟燕燕的這一段感情”。她解釋,“瑪麗蘇”只是小說的外殼,小說依然書寫了女性的命運、情感與歷史。譬如,她書寫了女主人公燕燕的家庭背景,她的父母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詩歌熱潮下共同熱愛詩歌而相識,而父親之后下海經商,她的家庭“正好表現了改革開放的歷史”。

小說采用雙線敘事,副線敘寫了重慶長江南岸貧民窟的幾位女性的成長:貧窮,暴力,性騷擾,孤獨,這些虹影小說中常見的生存困境,仍在糾纏著這些女性。虹影說,“副線里的那些瞬間、片段,組成了這部小說真正的核心。”而這些瞬間、片段所指向的對女性命運與歷史的關注,也使讀者能更迅速將虹影從所謂的“瑪麗蘇”寫作中辨認、區隔出來。

虹影曾表示,“私生女”可以用來解釋她所有的作品,無論是《饑餓的女兒》《好兒女花》這樣的自傳體小說,還是“上海三部曲”這樣的純虛構類作品,都與“私生女”這個身份有關。《燕燕的羅馬婚禮》,依然與“私生女”身份有著隱秘的聯系。兩位女主人公燕燕、露露的父親雙雙缺位,而逃離中國男性也構成燕燕離開中國,去往羅馬與意大利男性皮埃羅結婚的最大動因。

在作品附錄的對談中,虹影更是直接將“燕燕”指認為自己。她說,“寫女性的內在世界,那種孤獨,比如里面的女主人公,她一直以看電影為驅趕孤獨的武器。她每次看電影時,必放一張喜歡的電影里的男子的照片在旁邊的椅子上。那是她,也是我。”無論是燕燕的重慶出身,還是燕燕對意大利電影,尤其是對費里尼的熱愛,都與虹影產生重合。

費里尼執導電影《阿瑪柯德》劇照,虹影稱這是費里尼的電影中對她影響最大的一部。

正如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蒂所說,從某種角度看,一個作家寫的一切都是具有自傳性的。但相比于卡波蒂和普利策小說獎得主珍妮弗·伊根等拒絕在小說中寫自己的作家,虹影顯然是那類自傳性更強的作家。即便是童書“少年桑桑系列”,她也將十二歲的少年桑桑指認為小時候的自己,并在寫作過程中調用了很多小時候的記憶與想象。

虹影表示,很多作家在寫作中都會調用自身的經驗與對世界的認知。而作家與一般人的不同在于,作家能將自身的經驗化為共同的經驗。她每次創作,都是在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我認為寫小說是重新認識自我,作家每一次創造都是在重新審視所擁有的世界。”

《羅馬》不是“瑪麗蘇”

新京報:你的小說有殺父情結,“父親”在作品中是缺失或者很弱的。在《燕燕的羅馬婚禮》里,兩位女性的父親形象可以說都是缺失的,王侖的父親卻對他有著相當深的影響,這是你有意為之的嗎?

虹影:對,刻意的。皮埃羅也是如此,父親對他很重要。王侖這種知識分子家庭,是我小時候特別羨慕的。他的家庭溫暖,父親可以教育他,在知識方面可以指導他。而皮埃羅,父親完全是他精神上的引導,他其實根本不想結婚,他想完成父親的心愿。

對孩子來說,父親就是整個世界。所以,很多人在失去父親的那一刻,會覺得整個天都塌了。一個女孩子如果沒有父親,她的成長跟有父親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她對這個世界的渴望和抵抗是非常劇烈的,她會把所有的失敗、痛苦或絕望都歸為她的家庭不幸,歸為父親的缺失,所以她更需要尋找另外的精神支柱。

新京報:你在后面的散文里也寫,“我們夢中出現的一切都跟童年有關,也跟DNA有關,我想表達什么,似乎都跟眼前的江水有關”,這也是在說童年和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會非常深刻。作為一個寫作者,你的童年和成長經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的創作?你說過你所有的小說都可以用“私生女”來解釋。

虹影:“私生女”這個身份,就是我對這個世界最先的認識。人把人分為很多等級,我這種是最下等、最不合法的,可以任人踐踏。這個階層的人對這個世界會帶有一種抵觸心,或者是一種反抗心。

一般像我這種身份的人,都是被自己毀掉了,因為她帶著仇恨。進監牢、犯罪的,都是我這種原生家庭特別不幸,或者被拋棄,被社會擠壓、打擊的人。這種人容易犯罪,而且無法進行更知識性的工作。即使不進監牢,也會成為社會邊緣人,對整個社會和世界充滿仇恨。

江水是流動性的,好像可以去遠方。遠方是什么,就是夢想的一個地方。江水給人一種不要在原地,不要停止你的思想的感覺。從這個層面來說,如果我是在深山里面生長,那我可能早就完了,要么我自己結束生命,要么我成為我剛剛所說的那種人。在長江邊的成長經歷幫助了我。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文學幫了我。它一點一點地驅散心里的黑暗,我用文學來解救自己。所以,像我這樣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會成為一個作家。閱讀使我跟文字產生關系,我又用文字來還原我思考過、我創造過的故事。這是一種福分。

《羅馬》,虹影著,重慶出版社 2019年10月。

新京報:你是什么時候有意識地想要成為一名作家的?

虹影:在我13歲的時候。那時候出現了“反標”事件,所有老師都警覺著每個人在寫什么。我所在的那條街再往上走,有一座小學和中學。“文革”停課的時候,紅衛兵來抓的都是這些學校的老師,很多人甚至就是老師的家屬,會把他們的日記交出來。

我寫日記,但從一開始我就知道寫日記不行,所以我就用第三人稱寫。別人去做課間操、鍛煉,或者上體育課,我都不去,就在本子上寫東西。所以,有同學注意到我,去告訴老師。他們要我把日記交出來,我不交他們就搜我的書包,讓我留下來當著班上所有人念這些日記。

我念,沒有一個人聽得懂,沒有一個人明白我寫的是什么東西。雖然我不承認錯誤,他們懲罰我做一個星期的教室清潔。但讓我當眾念我寫的文字,給了我一種刺激。從來別人都是不理你、欺負你,不會把你當成一個中心,你不會引起注意。雖然是一個被審查的時刻,但大家在聽我的文字時很安靜,這給我帶來了特別大的沖擊。

從那個時候——13歲之后,我就覺得文字真有意思。文字可以組合成那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而且可以完成你內心世界渴望跟人交流,需要對話的工作。

新京報:但你一開始寫作是從寫詩開始的,這跟當時的文學創作環境有關嗎?你說自己是對故事非常著迷的人。

虹影:我對故事比較著迷,但用詩歌的形式創作。因為那個年代,從朦朧詩開始,掀起了詩歌熱潮。就像我寫的燕燕的爸爸媽媽,在重慶,在四川,在大街小巷上,只要說寫詩的跟我來,身后會有一個隊伍跟著你。

新京報:你說過早年特別喜歡自殺的詩人和作家,是他們的作品吸引了你,還是說他們的死亡也增添了他們對你的吸引力?

虹影:我認為,這種詩人是真正的詩人。他要是不死,寫不出這樣的作品。詩人是神經跟正常人不太一樣的人,可以說是思維到了一個極致,他才會寫出那樣的作品,比如茨維塔耶娃、保羅·策蘭。像他們這種詩人,對生命的體驗到了極端的程度,才會寫出那么優秀的詩歌。

像艾米莉·狄金森,我也很喜歡,她沒有自殺,是因為她詩歌本來的特質就不像保羅·策蘭。保羅·策蘭是個猶太人,在“二戰”那種狀態,又很貧困。貧困已經給一個詩人加了另外一個走向死亡的枷鎖。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來自中產階級,她和保羅·策蘭作為一個猶太人的那種孤獨,與精神上的絕望,是兩碼事兒。

保羅·策蘭的詩歌跟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如果去掉他們的名字,選兩首放到我面前,我會選擇哪一首?我都不用選擇,我可以從他們的語言讀出他的氣息,隨便怎么盲放,我都能知道誰是保羅·策蘭,誰是艾米莉·狄金森。

新京報:講到詩人的身份,貧窮或中產階級,以及保羅·策蘭所處的“二戰”背景,在你的小說里面也會寫人物的階層和歷史背景,歷史對你小說人物有多大的影響?

虹影:歷史影響我所有的寫作,我對歷史特別感興趣。豆瓣上有兩批人,一批人特別喜歡我,一批人罵我,給我差評,打一星,他們說《羅馬》是瑪麗蘇,不是女性主義。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讀。《羅馬》不是瑪麗蘇,它看似是瑪麗蘇,看似是寫一個有錢人王侖,但他根本沒看懂王侖,也沒看懂王侖跟燕燕的這一段感情。

這本書寫的是燕燕的家庭,它是從整個改革開放過來的。她的父親下海,她的母親支持他,以及他們同樣喜歡詩歌,因為文學而在一起。燕燕的背景跟我完全不一樣,她是在一個有錢人的家庭,父親是不缺錢的,所以才會有那么多女人來找他。燕燕的家庭,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窗口。我把這個背景放進去,但沒有過多地說它。

我主要寫家庭里三者之間的關系:她父親是缺位的,她父親跟她母親是冷戰的,燕燕跟她的母親也是冷戰的,因為她母親關心的只是她父親跟她之間的關系。燕燕的媽媽是我這個年代出生的,60年代出生,80年代已經工作了,她的女兒在80年代末出生,正好表現了改革開放那一段歷史。

同時,我塑造了另外一個人——王侖,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的成長背景。他在鄉村長大,有一個很悲慘的童年,同時有一個很溫暖的家庭。王侖就像馮侖(記者注:萬通地產董事長)一樣走過來的,但我不要寫馮侖這樣一個人,我要寫王侖,尤其是他對待女性的情感時是怎樣的。

《午夜巴塞羅那》劇照。

新京報:《羅馬》采用的是多線敘事,在副線會寫道一些女性的成長經歷,歷史感更重,為什么會采用這樣一種敘述方式?

虹影:我以往的小說不這樣寫。好像有一些短篇有這樣寫過,比如《近年余虹研究》是雙線,其他小說都沒有采用雙線。

我想突破自己以往的寫作。我是一個特別不幽默的人。我現在所有的幽默,都是因為我女兒逼著我講笑話,要把她逗笑。但我在看莎士比亞喜劇時,覺得它比悲劇更有力量。所以,我想嘗試一下最難的寫作,嘗試喜劇。比如王侖,現在的形象很光亮,但他有那么悲慘的家庭悲劇。而這些東西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他今天的態度。他能夠把那些消化掉,轉變成一種幽默,或者是一種向上的東西。

副線基本上是三個人的,露露跟燕燕,露露寫得更多;當然也有燕燕母親的,但跟王侖一點都沒關系。從這個方面來說,這部書就是兩個女人的故事。我選的這個封面,很有意象感,好像她們在打撈什么。這不是一個人的手,是兩個女孩的手,她們在把心中不可以對別人訴說的東西呈現出來。所以,副線里的那些瞬間、片段,組成了這部小說真正的核心。如果你讀得很仔細的話,你會知道這個瞬間跟那個瞬間是有聯系的,這個瞬間跟正在發生的羅馬的故事也是相連的。

露露和燕燕,就像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塞羅那》:兩個美國女孩到巴塞羅那去,有一個保守,想要結婚;另一個才跟男朋友分手,她要在巴塞羅那找一個帥哥花心一下,解脫她的失戀。結果,兩個女孩到了巴塞羅那,幾天后有了翻轉,原來特別保守的女孩完全變了,而另一個變得特別保守。

燕燕跟露露也有轉變。最開始,露露是一個根本不在乎家庭和生小孩的人,也不太想安定下來。雖然她也期待王侖對她的求婚,但這不是生活的重心,她一心想要成名、成功。燕燕很希望從原生家庭逃離出來,她希望有一個家庭,有孩子,找到一個很愛她的人。但最后的結局是燕燕想要自由,她成為露露最先的自由狀態,而露露懷孕了,她知道她會生很多小孩,她會養很多狗。

寫小說就是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審視所擁有的世界

新京報:你在《燕燕的羅馬婚禮》里寫到,燕燕最喜歡的作家虹影也來自重慶,并寫了虹影,也就是你本人小時候沒錢看電影的經歷,為什么會想用這種方式把自己寫進小說里?

虹影:其實我在兩個地方寫了自己——調侃我自己。一個是這個,還有一個是穿紅風衣的女人,全寫的是我家庭的事情。我有點學希區柯克,希區柯克在他所有的電影里都要出現一下,正好我也是一個喜歡電影的人。燕燕那么喜歡讀書,她肯定會讀我的書,所以就調侃了一下自己。

新京報:有位作家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女性寫作者與文本的關系會比較微妙,天然要避免把自己投射到小說里,要避免自戀和自憐的東西,你怎么看待她的這種說法?

虹影:要看是什么書。《K-英國情人》跟我自己完全沒關系,但也有人讀出,書里不是K跟裘利安的詩歌,那都是虹影的詩歌,我說對了,所以我把它放到最后附錄。《好兒女花》和《饑餓的女兒》,是寫我自己的生活,其他像寫上海的那些小說都沒有寫自己。

新京報:但你也說過,燕燕就是你自己,感覺還是有一些自我投射。

虹影:她內心的那份孤獨跟我很接近,但我的成長背景比她更慘,就像剛才你問到的那一點,她是有錢看電影的,我是沒有錢看電影的。她有一個很愛她的媽媽,我的媽媽當然也很愛我,但是我媽媽不能跟我進行靈魂、精神上的對話。

新京報:包括在“神奇少年桑桑”系列,你也說雖然桑桑是個男孩,但他其實就是你自己。好像你的作品里會有很多對自我經驗的調用和自傳成分。

虹影:世界上有很多作家調用自身的成長經歷和閱讀經驗,或是他對人生的認識。作家跟別的人不一樣的是,他把自身的經驗化為共同的經驗。比如我寫桑桑這樣一個男孩子,他幾乎和我同歲,他1972年出生,我寫的是他12歲。他的成長背景幾乎和我一樣,我用自己觀察到的、接觸到的我小時候的那一部分經歷來寫,有一種魅力。

但我真的對12歲的記憶那么深嗎?沒有。我對六七歲的記憶那么深嗎?沒有。我其實是用大量的技巧或者說作為一個作家的創造力,重造了那一部分記憶。

作為作家,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司湯達,他們在小說里都調用了自己的記憶、經驗或者對世界的認識。

新京報:可能在你看來,對于所有小說家來說,小說都是指向自我的?

虹影:寫小說是重新認識自我,作家每一次創造都是在重新審視所擁有的世界。就好像有一個球包裹著一個人,有的作家沒法再繼續寫作,因為他把這個球的資源全部用完了,沒有新的東西進來。而有的作家的球,就像黑洞一樣,把所有的能源都吸進來了,這個球又煥發成一個新的球。

虹影作品《饑餓的女兒》重版(版本: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6年3月)書封。

新京報:燕燕、王侖,乃至王侖的父親,羅馬對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著特殊意義,這些人物對羅馬的感情,是不是部分是從你自己身上移植過去的?

虹影:不完全是。我寫“上海三部曲”之前,1989年到1991年,我在復旦大學,做了大量筆記,采訪了大量人,來體會殘留下來的老上海的余韻,但那個時候我沒有想過要寫。在2002年,我從英國回到中國兩年了,覺得好像我應該寫一部特別女權主義的小說,也就是《上海王》,我寫了一個女上海王。

《羅馬》也是這樣。我在意大利生活了13年,馬上14年了。我最開始想寫一個女孩子特別孤獨,以及她對電影的熱愛。她每次看電影,都會放一張照片在旁邊。我就想寫這么一個孤獨,無助,很渴望跟人交流,但又沒有任何人可以跟她進行心靈對話。然后慢慢發展成你所看到的《羅馬》小說部分的樣子,是一步一步的。

如果把故事寫在倫敦,它就不成立。因為倫敦不是一個浪漫的,有激情的城市,它跟重慶一樣,非常灰暗,非常陰霾,老在下雨。每個人臉上好像都蒙了一層灰和霧,英國人跟你說話,永遠像我們中間桌子的這個距離。

但意大利人是什么,羅馬人是什么?陽光、燦爛、激情、熱愛,不管他是真心假心,他走了就擁抱你。英國人永遠給你伸出一只手,而且伸出一只手的時候,好像身體都要后退半步。區別是那么大。

新京報:你是2014年開始寫的,其實跟你寫童書的時間是重合的?

虹影:對,是重合的。我寫童書有兩條線,一條是12歲以下,一條是12歲以上,也就是“神奇少年桑桑”系列和《米米朵拉》,這兩部幾乎是并行在寫作的。同時我也在寫《羅馬》。所以有人說,我在寫童書的時候,悄悄藏了一部成人小說。

新京報:你覺得成人小說跟童書,區別是什么?

虹影:第一個就是關于性的問題。在童書、少兒書里你不能寫性,寫了編輯也會給你刪掉。還有暴力。對于暴力,我認為西方的尺度要大得多。迪士尼,DC,漫威,尺度都很大。但是在中國絕對不允許這樣。我認為只有這兩點,其他沒有什么不一樣的。

新京報:你覺得你的創作是自由的嗎?

虹影:我的狀態是自由的。但是我寫出來的東西沒有限制是因為我可以在臺灣出版,也可以在西方出版。其實我的作品在大陸出版的時候有一些不一樣,我已經默認了,我也很遺憾。

我最關注的永遠是人的命運,人的經驗,以及個人跟歷史的關系

新京報:你剛剛講你覺得《羅馬》和《上海王》都是女權主義的,女權主義小說跟一般的小說有什么不同嗎?

虹影:那是非常直接的,刀子就在這里。《羅馬》更厲害,這個刀子是看不見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片段,一個男人到一個女人房間來,對她進行精神折磨,但有一天,她讓這個男人走了。然后她回到自己的房間,躺下來四面都是密封的,她對一個木雕男人說,“明天我可以把你燒了,父親,我不再需要你。”這時又鉆出另一個木雕男人,說我也不再需要你,我可以靠自己活。

這里面很多人都是這種思想,包括露露也是。她最后想到,她跟馬可可能在25年之后就分開了,這種想法太女權主義了。如果你跟我在一個頻道上,就繼續前進,如果不是,就get out。這跟筱月桂、于堇不一樣,她們是要改變世界的,直露的。

新京報:她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那你個人的女性意識覺醒是在什么時候?

虹影:曾經我說過我是天生的,我生下來就看見女人不如男人,女人在這個世界上遭受到的一切。最典型的就是我院子里有個妓女,她被人用兩塊大洋領回家之后,天天被丈夫用皮鞋踢。還有女人在家里的地位,我們那里很多女孩子從來都上不了桌子吃飯,哪怕這個桌子有空位,她也是坐在一個小凳子上。

最近很多人說,虹影你為什么不再說你是女性主義,我說女性主義也都是別人說的。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女性主義者,或者你認為我是不是一個女性主義者,這對我都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我關心女性生活,我關心女性的命運,關心女性的題材。我會繼續關注她們。

《蘭心大劇院》劇照,電影根據虹影《上海之死》及橫光利一《上海》改編。

新京報:在《羅馬》附錄的對談中,你還談到,女性的書寫已發生深刻變化,我們為自己寫作,或是為人類世界、為未來、我們的孩子寫作,已不是一個問題。對異文化的興趣,讓你回看自己的生活和寫作,你認識到,要寫女性的內在世界,寫女性的孤獨。所以,你的意思是,女性書寫的變化是從為誰而寫作轉向了書寫女性的內心與情感?異文化具體又是如何影響你的這一認知的?

虹影:應該是這樣。第一階段,我在英國生活的時候,我可以看到別的女性作家是怎樣寫作。比如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比如南非的納丁·戈迪默。她們的寫作是非常旗幟鮮明的,這也影響了我早期的寫作,比如我為什么會寫《K-英國情人》這樣一部非常女性中心主義,而不是男性中心主義的小說。

第二階段我回到中國后,我去了意大利生活。這一段時期,因為我孩子的來臨,我會思考得更多。作為一個母親,我跟孩子讀,比如說安吉拉·卡特,號稱英國最女性主義的作家,她編的那些神話傳奇,她寫的小紅帽最后是要把獵人殺死的。她連編這種神怪故事都帶有女性主義,那就更不用說她其他的一些作品。還有寫《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珍妮特·溫特森,也號稱是英國特別女性主義的一個作家。我重新再看她們的作品,發現我早年的時候特別偏執。

對我來說有一個過程,現在我更注重的是呈現女性的內心世界。這經過了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前后差不多快20年。

新京報:你還說,女性寫作應進入一個新領域,我們中國作家需要革自己的命,可不可以具體談談,什么樣的新領域,如何革自己的命?

虹影:文學發展到今天,很多作品還是在走特別老的路,包括塑造的人物也好像是按部就班的,比如知識分子是怎樣的形象,瑪麗蘇是怎樣的形象,好像有一個模式在那里。我認為作家應該打破這些框子來塑造一些新的人,而并不只是你們習慣的那些人。

新京報:你從《饑餓的女兒》這樣的自傳體寫作轉向了“上海三部曲”這樣的歷史虛構類小說,原因是什么?

虹影:最明顯的原因就是《K》這本書被法院禁。所以在《上海王》,我說我寫的全部是真的,請你對號入座。我認為一個作家,當她的創作自由被限制、被懲罰,甚至是有罪的時候,她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她的文字來進行反抗。

新京報:你在創作這三部曲的過程中,你寫作的問題意識,或者說對文學的理解有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虹影:我在寫“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的時候,我有一個新的想法。不管你寫的是哪種類型的書,比如說黑幫小說,還是像《饑餓的女兒》這樣的,無論是比較傳統性的還是像《女子有行》這樣寫未來的,或者像你說的歷史感比較重的,比如《孔雀的叫喊》《走出印度》,不管外在的東西是怎樣的,我一向比較關注的是在瓶子里的東西,也就是人的命運,人的經驗,在我們中國這片土地上,個人跟歷史的關系。這是我永遠沒變的,哪怕寫《米米朵拉》這樣的童書,也是沒變的。

新京報:你是一位職業小說家,你什么時候有明確的寫作意識,或者說,你覺得自己什么時候可以被稱為一個成熟的作家了?

虹影:寫《饑餓的女兒》,1996年的時候。在這之前我寫了兩部長篇,一部是現在大陸一直都看不到的,叫《背叛之夏》,那也是我在西方出版的第一部小說。第二部就是《女子有行》,寫未來的三座城市,上海、紐約、布拉格,這三座城市面臨三種問題,性別問題、宗教問題和資本問題。

其實我每次寫書都是在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因為我自己的生活就是跟這個時代連在一起的。女性的生活其實就是每個人自己,這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們的成長背景和你們的成長背景不同,你們有“自己”,我們沒有。可是你們受到的約束并不比我們那個時候少。你們從一開始受教育,就知道什么東西能碰,什么東西不能碰。其實對你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幸,對吧?因為你們生下就知道。

應該在八十年代,我18歲的時候寫《饑餓的女兒》。那個時候我特別想跟人傾訴,特別想寫,但我沒有寫。1996年,我到了英國之后,我已經寫了很多的中短篇,也寫了兩部長篇,好像也可以遠距離地看重慶,看我的成長,我覺得那個時候我可以寫,因為不再帶情緒,不再帶感情,不再帶怨恨。所以那個時候寫出來的文字,是一步到位。基本上我的寫作風格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形成了。

新京報:怎么判斷一個作家是否成熟了?

虹影:我認為第一,他要講什么。一個作家要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他講到了嗎?第二,他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講這個故事。每個作家都不一樣,有的人是很矯情的。

為什么《饑餓的女兒》具有這么大的影響力?我認為不是因為它寫了我,而是它寫了那個時代,寫了那個時代最普通的女性。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有一種懺悔精神在里面,沒有埋怨別人。

這本書在國外的影響比中國還厲害,英國的大使吳百納(Barbara Woodward)到中國來,他們推薦給她的就是這本書。這本書跟她讀過的關于中國的書都不一樣,中國的個人回憶錄或寫那個時代和歷史的書都寫的是別人的錯,比如說“文革”都是別人的錯,整到他的家庭,使他的家庭不幸。《饑餓的女兒》整個故事沒寫這個。

我認為一個災難的形成,不是一件事、一個人造成的。如果不是全民性地參與,悲劇怎么可能范圍那么大?

我讀網絡小說有愉悅感和挑戰感

新京報:你覺得什么樣的語言是好的語言?

虹影:我認為要根據小說本身來看。今天早晨我還回答了豆瓣上的一個人。他給我的書打了一個差評,我看他不是一個水軍,所以我想問他為什么你會說我這本書是你今年讀過的書里最差的一本。他就給我寫下來了,他分了三個點,第一個點是說這里面的人物機能化,比較機械,比如皮埃羅和他的妹妹。第二點是有翻譯腔。第三點是上輩人和80年代的人的關系的問題,他說沒有什么新鮮的感覺。

我回答他,機能化和人物的設置是這樣的,其實皮埃羅的家庭我已經寫得很仔細了,但這部小說是寫燕燕到羅馬,皮埃羅對燕燕本來就是一個很淡的形象。就像皮埃羅把她放到了小旅館里,皮埃羅很善良,很單純,他沒有研究這是怎樣的一個酒店,只是看網上的照片覺得這個酒店,第一離他們家不是特別遠,第二是在城中心,所以他訂了這個,這并不是他的錯。但是酒店的事情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人的關系,這兩個人的靈魂沒有相交。他妹妹就更加隔離,他妹妹很嫉妒燕燕,是在一個隔離的狀態。這是我有意為之。一個女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正因為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后才會出走。

第二個問題我也回答他,也是回答你的問題,我一向喜歡的語言是直接、簡潔。為什么會有翻譯腔?因為《羅馬》使用了三種語言,意大利語,漢語,英語。如果我用原文,我就必須打一個括號寫上英文,那更麻煩。所以帶有翻譯腔是正常的。

最后一個問題是關于年代性的問題,我說每個人的看法也不一樣,你可以讀一下紙皮書,一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再讀一遍,看一下效果怎樣。

新京報:你的作品翻譯到了很多國家,他們會比較青睞哪一類的中國文學作品?

虹影:我認為好的故事、好的書,他們就會青睞。30年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們需要大量的傳記式的書,比如宋慶齡傳,蔣介石傳,但現在已經過了那個時代,他們需要好的小說,中國好的作家的作品。

新京報:你應該也讀中國當代作家的小說,有沒有誰對你的寫作產生過影響,或者是你印象比較深刻的?

虹影:我比較喜歡的,最早的時候當然是莫言、余華,因為在魯迅文學院的時候,他們就住在我的樓上。還有馬原、格非,我一直看他們的作品。

電影《上海王》劇照,根據虹影同名小說改編。

新京報:比較年輕一些的作家,比如說80后90后呢?

虹影:都看。我閱讀量嚇人,而且我看網文。從韓寒、郭敬明到九夜茴、張悅然、笛安,都看。最新的這些也看,包括韓松,還有寫科幻的。

我提到的都是我喜歡的。我看東西特別廣是為什么呢?就像我剛剛說的,就像一個球,這個球特別饑餓。而且我讀書特別快,拿一個手機,可能兩個小時我就讀完了。

我現在已經讀過三個上千萬字的網文,現在我在讀一個網文,已經讀了979章,每一章大概1萬字,我還沒讀完。我不告訴你

(叫什么)

,每天晚上12點我等著它更新。

新京報:你在閱讀網文的時候會有愉悅感?

虹影:對,我有愉悅感,而且有挑戰感。比如說今天晚上12點,我知道它要更新了,我打開看,大半情節我都能猜到,但有時候沒猜著的時候就好興奮。

新京報:你有沒有什么想挑戰的技術上的問題?

虹影:我可能會涉足到科幻類,這是我還沒有去寫的。

封面題圖來自《天才捕手》(2016)劇照。

作者丨聶麗平

編輯丨西西 安也

校對丨翟永軍

名和利,救不了華語樂壇!這10位頂流歌手的出走,細扒我一言難盡

2020年,阿朵站上了真人秀《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舞臺。

她的出現,倒不是為了翻紅,而是為了讓大眾看到她的新民族音樂。

阿朵曾分享過自己的心路歷程:

“大家都說你要去上綜藝節目,才會被大家看到,知道你現在的作品。于是我想了很久,過去我上綜藝,肯定是為了我自己,但是這次是為了一群人。”

阿朵的困境和妥協,就是當下華語樂壇最真實的寫照。

認真做音樂的人被遺忘在角落,反而輾轉在綜藝才能獲得出頭之日。

在綜藝里賣人設、唱著熱門歌曲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誰還愿意沉下心用幾年的時間來打磨一張專輯呢。

因此,音樂人想要在圈子里走下去,只有隨波逐流一條路。

如果不愿意迎合潮流,你就只能被市場拋棄。

這樣使得整個華語樂壇失去活力,從而變得烏煙瘴氣。

名和利,救不了華語樂壇!10位頂流歌手的出走,細扒讓我一言難盡。

第一位:陳楚生

2007年的夏天,是屬于《快樂男聲》的。

原本在酒吧駐唱的陳楚生,請假參加了比賽,沒想到一路殺進決賽,登頂冠軍席位。

在比賽期間,陳楚生就已經感受到大紅大紫的力量。

他回家鄉海口拉選票,本來預計觀眾只有四五千人,結果來了四五萬人,各種歡呼聲和吶喊聲,人聲鼎沸,擁擠不堪,讓他不得不提前結束活動。

同年11月,陳楚生出了第一張專輯,里面那首他原創的歌曲《有沒有人告訴你》,唱紅大江南北,拿獎拿到手軟。

2008年的春晚小品上,還出現了這首歌的歌詞。

但陳楚生沒有想到,比賽的光環,讓他迅速淪為經紀公司的“暢銷品”。

各種代言、廣告、商業演出紛紛砸到了他的頭上,擠占了他全部的時間,讓他沒有心力再去創作音樂。

于是,陳楚生單方面宣布和天娛解約,用一種決絕的方式爭取屬于音樂人的尊嚴。

這種反抗的代價是巨大的。

天娛將陳楚生冷藏了8個多月,讓他瞬間失去所有的機會,同時還開出兩三千萬的天價解約費。

2012年,陳楚生和天娛在對簿公堂后選擇庭外和解,但沒人再關心這場鬧劇了。

在陳楚生沉寂的幾年里,天娛捧紅了張杰。

原本天娛對陳楚生的規劃是和張杰一樣的,可是陳楚生不愿意娛樂自己的私生活,他只是想單純的做音樂。

但現實是殘酷的,此后多年,陳楚生都成了《快樂男聲》的笑話,籍籍無名,資源暴跌。

時過境遷,人到中年的陳楚生,為了謀生,也只能妥協。

參加《我就是演員第三季》;

參加《蒙面唱將》、《誰是寶藏歌手》等綜藝。

2022年,陳楚生再次被看見了,不是因為他的音樂,而是因為一檔真人秀《快樂再出發》。

節目里的陳楚生抱著吉他,音樂夢想依然熾熱,但時也,命也,他不再是當初的自己,樂壇也不是當初的樂壇。

第二位:沙寶亮

2003年,《金粉世家》捧紅了陳坤和董潔,也讓沙寶亮分了一杯羹。

那首《暗香》用沙寶亮充滿磁性的聲音唱出來,格外有故事感。

在這之前,沙寶亮已經專注音樂十年了。

他一開始和現代人樂隊合作創作歌曲,后又成了這個樂隊的主唱。

他創作的音樂曾被歌手戴嬈和葉蓓收入專輯中。

作為一個不知名歌手,沙寶亮本沒有機會演唱《暗香》。

當時創作這首歌的三寶,原意是讓齊秦演唱,結果和齊秦的合約遲遲談不下來。

偶然一次機會,他聽到沙寶亮的歌聲,瞬間被擊中了,便把這個機會給了沙寶亮。

這首歌過后,沙寶亮的音樂事業蒸蒸日上。

不過好景不長,那時候的華語樂壇一邊被網絡歌曲沖擊,一邊被選秀歌手占領,對沙寶亮這種土生土長的音樂人來說并沒有很強的競爭力。

后來的沙寶亮演過音樂劇,參加過綜藝,始終不溫不火。

從2019年開始,沙寶亮跨界成為一名演員。

他參演了《古董局中局》、《革命者》、《女士的法則》、《星漢燦爛》等。

在影視劇中,沙寶亮大都出演一些無關緊要的配角,但也算能掙一份糊口的錢。

把一個在樂壇馳騁二三十年的歌手逼著去做演員,可見華語樂壇的大環境已經糟糕成什么樣了。

第三位:樸樹

1996年,樸樹簽約麥田音樂,正式開啟了音樂之路。

他是為音樂而生的,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寫出了《火車開往冬天》、《那些花兒》、《生如夏花》、《火車開往冬天》等歌曲。

大眾喜歡聽樸樹的歌,喜歡他歌聲里的干凈質樸,喜歡他詞曲中的緩慢憂傷。

人紅了,機會多了,對樸樹來說,困擾也多了。

2000年,央視春晚向樸樹發出邀請函。

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只要站上這個舞臺,就意味著國民度暴漲。

樸樹猶猶豫豫去排練了,最后發現要假唱,他二話不說溜走了。

最后在公司和節目組的壓力下,他妥協了。

那年的春晚,所有人都歡呼雀躍,只有樸樹穿著簡單,面色暗淡。

那幾年,樸樹紅得一塌糊涂,各種邀約、采訪、代言,他統統拒絕了。

他厭倦娛樂圈的浮華和虛偽,在巔峰時期,他選擇把自己藏起來,那是他保護自己的方式。

后來的他十年才出一張專輯,十五年才開一場演唱會,他腳步緩慢。

他說:

“我是一個不勉強自己的人,沒有狀態我寧愿不出聲,有了感覺我就會寫出來。我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我應該按照自己的直覺去做每一件事情,包括新專輯。”

前幾年,樸樹罕見地出現在綜藝上,他坦言自己需要錢。

一個曾經的頂流歌手,落魄至此,這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悲哀。

第四位:田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田震靠著嘹亮的嗓子,把“西北風”的歌曲唱響全國。

《我熱戀的故鄉》、《黃土高坡》、《干杯朋友》等歌曲都曾紅極一時。

那時候的田震和毛阿敏、那英、韋唯被稱為“歌壇四大天后”。

誰也沒想到,一場頒獎典禮風波會改變田震的命運。

2001年,中央廣播電臺評選的“年度最受歡迎女歌手”落到了田震身上,頒獎典禮之前,她就被通知當天要去領獎。

為了去領獎,田震還推掉了演出,并且和組委會多次溝通頒獎典禮的流程。

結果,當田震到了頒獎典禮時,卻被告知自己被第二名替換掉了,而第二名是那英。

在這之前,沒有任何人告知田震獎項有變動。

田震上臺后直接公開了這件事,并且直指獎項的評選有內幕,她還說:“對于中國流行歌曲榜主辦方這種極不嚴肅的做法,令我最痛恨!”

話音剛落,田震轉身下了領獎臺,并且拒絕了主辦方給她的獎杯。

當然,那英依然如愿以償地拿到了大獎,還演唱了一首《一笑而過》。

第二年,這個獎杯再次落到那英的頭上,臺下田震的歌迷舉著“愛震之家”的海報全場跑。

這場風波,被很多人解讀為田震和那英的過節。

后來田震解釋道:“我對抗的并不是哪個歌手,而是這個時代,時代在變,歌手也在變,跟不上時代很快會被遺忘。但是我不怕被遺忘,我不想妥協。”

誠然如是,一個專業的獎項,隨意更改,足以說明整個華語樂壇走上了墮落之路。

更諷刺的是,后來的田震遭受到各大平臺的封殺。

可是,她又做錯了什么呢?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究竟在打誰的臉。

在音樂之路下墜的過程中,田震又被查出嚴重的血液病,她只能淡出歌壇。

一代天后,被歌壇驅逐,被命運捉弄,真是令人惋惜。

第五位:刀郎

2004年,刀郎的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面世。

神奇的是,這張專輯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卻從新疆火到了全國。

專輯中的《情人》、《沖動的懲罰》、《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歌曲在大街小巷唱響。

最終,這張專輯光正版的就賣出270萬張,要是算上盜版的,銷量至少超過千萬。

要知道,當年周杰倫的專輯銷售量不過才350萬張。

刀郎的歌曲風格很明顯,通俗又接地氣,以至于在民間傳唱度極高。

因此,刀郎的爆紅,深深地刺痛了主流音樂圈。

當年很多粉絲都高呼刀郎值得上春晚,結果很多音樂圈的人都嗤之以鼻。

在很長一段時間,批判刀郎,成了主流音樂人展現自身藝術修養的方式。

面對歌壇的紛紛擾擾,刀郎從來沒有正面回應過。

同時,刀郎被名氣困擾著,不管他走到哪里,都有人會認出他。

那種感覺就像把他整個人扒光了一樣,這不是刀郎想要的。

為了逃離這一切,刀郎又回到了新疆一個小村莊,認真感受生活,認真做音樂。

可是爭議從來沒有放過刀郎。

2010年,在評選“十大影響力歌手”時,刀郎的名字赫然在列。

作為評審的那英公開表示,刀郎的歌曲不具備音樂審美,那是給農民工聽的。

但彼時的刀郎早已淡出樂壇。

所謂的主流音樂,所謂的音樂審美,又該是誰來定義的呢?

華語樂壇容不下刀郎,也容不下千千萬萬懷揣音樂理想的人。

第六位:王杰

1987年,王杰加盟臺灣的飛碟唱片,自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這一年,他錄制了個人專輯《一場游戲一場夢》,還請來了張曼玉當MV的女主角。

這張專輯誰也不看好,沒想到,卻在亞洲賣出了1800萬張。

王杰并沒有被名利沖昏頭腦,而是用最快的速度出專輯,開演唱會,鞏固人氣。

上世紀九十年代,王杰的名氣蓋過了四大天王,成為唱片公司商業價值最高的歌手。

1993年,王杰登上了春晚,一曲《回家》開辟了內地市場。

順風順水的星途,讓王杰成為利益集團的眼中釘。

為了把王杰拉下神壇,媒體給他戴上了四頂帽子:賭博、酗酒、抑郁癥、燥狂癥。

正是因為這些流言,讓王杰失去了孩子的撫養權。

后來的王杰痛批香港媒體:

“我以前在香港住在一個到處是洋人的房子,曾經有位記者跟我說希望我能抱住一個洋妞從住處走出來,讓他們寫點緋聞。當時我拒絕了,對香港的媒體真的很失望。”

不愿意同流合污,成了王杰身上最大的罪過。

2007年,王杰拒絕和英皇續約,也是這一年,他喝下了一杯別人遞給他的飲料,讓他的聲帶嚴重受損。

聲帶壞了,嗓子啞了,這對一個歌手來說是滅頂之災。

后來的王杰通過練習肌肉發聲勉強還能唱歌,但是聲音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2018年,王杰發布新專輯《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光專輯的名字就寫盡了一個歌手的無奈與不甘。

第七位:李佳薇

2010年,李佳薇參加比賽《超級星光大道》,以冠軍身份出道。

第二年,她就有了那首成名曲《煎熬》。

2015年,李佳薇帶著這首歌踢館《我是歌手》,雖然踢館失敗,但是她精彩的演繹,被觀眾稱為“鐵肺歌手”。

優秀的唱功,與生俱來的天賦,并沒有給予李佳薇太多機會。

2021年,李佳薇再次出現在觀眾視野時,她已經轉行成一名房產銷售中介。

大家紛紛嘲諷她過氣了,墮落了。

可是讓一個歌手不得不去上班養活自己,那就證明音樂養活不了歌手了。

李佳薇的回應真誠又樂觀,可是歌手背后的心酸又有誰能知曉呢。

第八位:丁當

2009年,丁當發行了第三張音樂專輯《夜貓》,其中一首《我愛他》成了偶像劇《下一站,幸福》的主題曲。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首歌成了KTV的必點曲目。

后來的丁當還有了《猜不透》、《一個人不可能》、《不是你的錯》等人呢歌曲。

丁當的個人風格很明顯,渾厚有力的聲線,唱著女兒心的憂傷與卑微,代入感十足。

這么一個實力派歌手,在綜藝里卻成了失敗者。

2020年,丁當站上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的舞臺。

在初舞臺時,她演唱了一首《我是一只小小鳥》,唱功一如既往的好。

專業評委趙兆給他打出了23分的高分(滿分25分),而杜華在個人特質和成團潛力的打分分別是17分、15分。

如此低的分數,引來一片嘩然。

杜華給出的理由是,丁當唱得太好了,要是成團的話,就會顯得別的團員太弱了。

這番言論,實在令人不敢茍同。

為此,丁當大膽放話:“如果杜華堅持要選半吊子成團,那就趕緊把我淘汰了吧。”

到了第二期,丁當眾望所歸成了隊長。

結果在團隊中,丁當因為追求舞臺的完美,卻遭受到黃圣依、劉蕓等人的排擠。

二公表演完后,她果然被淘汰了。

很多人把丁當的出局歸結為她觀眾緣太差,情商太低。

是啊,在當下的大環境中,觀眾都把藝人的相貌、情商、性格放在重要的位置。

但正是這種約定俗成的認可,讓整個娛樂圈陷入一種畸形的狀態。

正如杜華所說,唱功好并不是優勢,是否符合女團成員的氣質和外形更重要。

于是,很多藝人不提高專業能力,反而想著如何打造人設。

說到底,在市場標準下的歌手或女團都只是一個包裝好看的商品,撕掉包裝后統統露出原形。

對像丁當這樣的歌手來說,專業能力過硬,但是學不會迎合流量,最終只能被市場淘汰。

這是丁當面臨的困境,又何嘗不是萬千歌手的現狀呢。

第九位:鄭鈞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鄭鈞的搖滾樂肆虐著無數人的青春。

他的《赤裸裸》、《回到拉薩》、《灰姑娘》等歌曲,紅遍大江南北。

那時候的鄭鈞一襲長發,在舞臺上揮汗如雨,臺下和他呼應的是一群搖曳吶喊的姑娘。

1999年末,鄭鈞為高曉松的電影《那時花開》制作主題曲《花兒為什么那樣紅》,這首歌完成后,他徹底消失在樂壇。

他逃離的原因,依然是適應不了名利浮華的歌壇。

那段時間,他就像一個工具,不斷滿足歌迷和唱片公司的期待。

離開歌壇后,鄭鈞用打坐、獨行、禪修來找回最初的自己。

這一離開就是20年。

這兩三年,他又通過各種綜藝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

2022年,是鄭鈞最為活躍的一年,參加《披襟斬棘的哥哥》,還有婚戀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

看著鄭鈞在舞臺上唱著流行歌,在真人秀里和妻子秀恩愛,想起曾經的搖滾青年,恍如隔世。

是鄭鈞變了嗎?

也許是這個時代變了,沒有人再為搖滾瘋狂了,做搖滾樂的歌手沒飯吃了,想要生存,只能在真人秀里嬉笑怒罵。

第十位:周曉鷗

周曉鷗和鄭鈞一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搖滾圈子里的風云人物。

他的身后有一支樂隊叫做零點樂隊,他們唱的那首《愛不愛我》拿下過無數大獎。

可是2005年出完第五張專輯《風雷動》后,零點樂隊就分崩離析了。

在網絡歌曲和選秀歌手的沖擊下,周曉鷗選擇了轉型,他成了一名演員。

這么多年,他演過的角色很多,幾乎都是配角。

比如《奮斗》中的“豬頭”一角。

《天下無賊》中的萬金油。

2013年,周曉鷗在《我是歌手》的舞臺再次唱響了那首《你愛不愛我》,拿下了第三名。

短暫的熱度并沒有讓他重拾音樂夢,他揮一揮衣袖再次投身到劇組。

在演藝圈,周曉鷗是不知名的演員,但至少能讓自己養家糊口。

搖滾樂的時代早已遠去,搖滾歌手都成了時代的眼淚,他們要么吃老本,要么迎合流量,要么轉型,除了這些,還有什么路可走呢。

愈姑娘說

這些頂流歌手的出走,讓華語樂壇失去生機和活力。

縱觀華語樂壇的現狀,老一輩的歌手想要混音樂圈,只能在各種音綜中徘徊,她們的成名曲還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就算出專輯、寫新歌,聽眾也寥寥無幾。

而那些通過各種節目涌現出來的新人,依然在快節奏的綜藝中逐漸失去音樂靈氣,在舞臺上呈現的也只是迎合流量的熱門歌曲。

有些新人歌手剛入行不久,就被公司安排去拍戲,資本逐利,容不下專注音樂的歌手。

華語樂壇走到如此地步,歸根結底是整個制度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幕后有創作才華的人不管再努力得到的回報都不如臺前演唱者的十分之一。

此外,大眾的音樂審美被網絡帶偏了,大家樂于聽朗朗上口的歌詞,卻對那些真正有藝術性的音樂缺乏品鑒能力。

希望華語樂壇有朝一日能覺醒、改變,讓懷揣音樂理想的人能靠音樂吃飽飯。(完)

【愈姑娘】記錄娛樂圈的風云驟變,感謝大家的點贊和關注!

王家衛最受歡迎的5部電影:王菲主演的第一,張國榮主演的墊底

2020年8月底,由胡歌主演,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開機。

是的,你沒聽錯!電影大導演不僅轉戰小熒幕,還表示希望半年內完成30集的劇集。

消息一出,引發網友集體吐槽:“不信,以他的龜速三年都算快的,半年聽聽就算了!”

王家衛拍片出了名的慢。

三十多年的電影導演生涯中,他的鏡頭下僅誕生十部作品,平均三年一部,而最長的一部花費了13年。

但在豆瓣熱評榜單上,這部耗時最長的影片卻并非王家衛最受歡迎的作品。

那么究竟哪部影片熱度排名第一呢?今天柴叔帶大家一探究竟。

第五名:《阿飛正傳》

上映時間:1990年

豆瓣評分/人數:8.5分/38.9萬

主演:張國榮 / 張曼玉 / 劉嘉玲 / 劉德華 / 張學友 / 梁朝偉

雖說是榜單上最后一名,《阿飛正傳》卻是王家衛電影生涯中最不可略過的一部。而提到王家衛的電影,一定少不了張國榮,二人的首次合作可謂天作之合。

片中有一個段落堪稱經典,張國榮穿著白色背心短褲對鏡自視,嘴唇輕抿嘴角上揚,帶著優雅的媚態和些許自憐的意味,和著拉丁舞曲的節拍跳了一段恰恰,身姿曼妙,舞態輕盈,至今仍被許多人模仿,無人超越。

這樣迷惘又脆弱的張國榮是致命的誘惑,用三言兩語讓張曼玉死心塌地,用一只耳環令劉嘉玲淪陷,在他面前,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都黯然失色淪為了配角。

張國榮傾注大量心力投入影片,成功塑造了一個孤傲叛逆的浪子,這個角色為他贏得了人生中唯一的一座影帝桂冠。

于王家衛而言,這部他第二次執導的電影真正確立了他獨特的影像風格,為他贏得從影生涯第一座最佳導演獎杯,奠定了其頂尖文藝片導演的地位。

2004年9月,王家衛做客央視《藝術人生》,錄制現場播放了一段影片剪輯,當看到《阿飛正傳》中張國榮對鏡獨舞的鏡頭時,王家衛潸然淚下,引來導播室內眾人呼聲一片—“王家衛哭了!”。

三十年過去,斯人已逝,張國榮不僅成了王家衛心底的白月光,也是眾多影迷心頭一抹朱砂痣。

第四名:《花樣年華》

上映時間:2000年

豆瓣評分/人數:8.7分/44.8萬

主演:梁朝偉 / 張曼玉 / 潘迪華

王家衛的御用演員,除了張國榮,還有梁朝偉和張曼玉。

曾有記者問劉嘉玲:對張曼玉和梁朝偉的緋聞怎么看,劉嘉玲回答說就像一個美麗的夢。這個夢,就是熱度榜排名第四的《花樣年華》。

千禧之年,王家衛集齊御用班底,奉獻了這部真正可謂視聽盛宴的電影《花樣年華》。

這個故事美麗的外表下其實是一部懸疑片,各自的配偶沒有在戲中露面,但總提供一些線索,推動情節發展,是典型的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風格。

影片背景是1962年的香港,已婚的梁朝偉和張曼玉,由于另一半的出軌接近彼此,從陌生到熟悉又再度疏離,二人之間的火花在光影間流動,在旗袍變換中逐漸深入,又點到為止,意猶未盡。

電影中每一幀畫面都精美如同明信片,這離不開演員在鏡頭后的辛苦付出。

為了配合華麗的旗袍張曼玉每天要5點起床做3小時頭發;梁朝偉的油頭雖然精致復古,洗頭卻是個難題,最后連洗潔精都用上了;有一場戲梁朝偉連吃了26碗云吞面,吃到最后聞到味道就想吐,完美呈現了食不知味難以下咽的痛苦心境。

影片上映后獲得巨大成功,拿遍了法國、德國、歐洲等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張曼玉五度金馬封后,梁朝偉也終于問鼎戛納,“帝后CP”實至名歸。

2001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梁朝偉和張曼玉攜手獻唱電影同名主題曲“花樣年華”,舞臺上才子佳人十指緊扣,眼神交錯,目光熾熱閃爍,所有的欲言又止都藏在歌聲里。

花樣年華太美麗,美得連梁朝偉都表示,如果能把時光停住,最想停留在拍《花樣年華》那個時候。

第三名:《東邪西毒》

上映時間:1994年

豆瓣評分/人數:8.6分/46.7萬

主演:張國榮 / 林青霞 / 梁朝偉 / 張學友 / 張曼玉 / 劉嘉玲 / 梁家輝 / 楊采妮

這部熱度榜單排名第三的《東邪西毒》集結八大巨星,豪華卡司可謂空前絕后。

1992年被冠上“票房毒藥”之稱的王家衛和好友劉鎮偉一起成立電影公司,投拍的第一部戲便是《東邪西毒》。

王家衛拿著投資人的錢,歡歡喜喜去了榆林,在片場我行我素,演員們卻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光是梁朝偉一場打斗的戲,就拍了一個月;一時興起角色大洗牌,張國榮辛辛苦苦拍了三十天的菲林就被“一剪沒”;更慘的是王祖賢,戲份全遭廢棄,一個鏡頭都沒有留下。

時間一天天過去,錢耗光了,片子遲遲拍不出來,投資人不愿意再砸錢,逼得好基友劉鎮偉不得不出馬,用原班人馬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搞了一個喜劇版的《東成西就》,想要趕在賀歲檔上映賺上一票。

于是一眾巨星在兩個劇組來回切換,上午跟著王家衛死氣沉沉,下午跟著劉鎮偉瘋瘋癲癲,差點精神分裂。

結果這部全程只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救場影片《東成西就》,在93年賀歲檔取得了2300萬港幣的票房,拯救了差點胎死腹中的《東邪西毒》,不得不說這招是真牛!

1994年9月,歷時兩年的《東邪西毒》終于上映。由于情節晦澀,故事散亂,張曼玉看得一頭霧水,林青霞也直言不好看,觀眾更是大呼“看不懂”!最終票房慘敗,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二十多年時光如洗,大浪淘沙,這部當年被嚴重低估的影片早已成為公認的華語武俠經典之作。

第二名:《一代宗師》

上映時間:2003年

豆瓣評分/人數:8.0分/48.5萬

主演:梁朝偉 / 章子怡 / 張震 / 宋慧喬/ 張晉 / 趙本山 / 小沈陽

熱度榜單的第二名《一代宗師》曾被網友調侃:差點變成“一代失蹤”。

從1999年取得葉問拍攝版權,到2002年公布片名和主演名單,2009年底開拍,直至2013年初內地上映,這部電影歷經十三年才與觀眾見面。

故事發生在政局動蕩的民國,北方武林宮家遇到南拳葉問,一南一北的較量與傳承,促進了南北武術大融合,也串起了這個國家半個世紀的巨變與恩仇。

為了拍出中華武林之美,王家衛花費大量時間搜集資料,遍訪高師,并安排一眾主角拜師學習各大門派的真功夫,諸派拳法得以在片中真正斗艷爭絕。

梁朝偉自不必說,王家衛請來葉問的親授門徒,美軍部隊教官梁紹泓先生親自教授他傳統詠春拳的拳理拳法,一招一式,經年累月,年過半百的梁朝偉打掉了自己身上所有東西,慢慢進入葉問的靈魂,真正表現出了民國武林一代宗師的風范。

章子怡則拜師學習比較陰柔的程式八卦掌,一練就是三年,舊傷撕裂,痛苦難當,無數次想要放棄也無數次回轉,終成一代女宗師宮二絕世無雙的魅力。

張震練的是剛猛暴烈的八極拳,他為了這個出場不到十分鐘的角色專門拜師習武兩年多,每天清晨開始訓練,風雨無阻,最終不僅在電影中驚艷出場,影片殺青后他還參加了專業武術比賽贏得全國冠軍,更被請到春晚現場表演武術節目《江山如畫》,硬核操作吸粉無數。

十三年磨一劍,《一代宗師》的難產正是源于王家衛對電影的極致追求。

電影上映后不負眾望,取得3億票房,打破了王家衛歷來的票房紀錄。先后獲得亞洲電影、香港金像、金雞百花最佳影片等多項榮譽,章子怡更是橫掃各大電影節,拿獎拿到手軟。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一代宗師是葉問,亦是王家衛;更是梁朝偉、章子怡和張震等一眾“真”演員。

第一名:《重慶森林》

上映時間:1994年

豆瓣評分/人數:8.7分/61.7萬

主演:林青霞 / 金城武 / 梁朝偉 / 王菲

王家衛出了名的墨跡,有趣的是,這部熱度最高的電影卻是個特例,僅用一個多月就拍完了。

《東邪西毒》漫長的拍攝結束后,王家衛又陷入了漫長的剪輯期,這個讓李安嫉妒的任性導演也終于崩潰了。

他想,如果能拍一部輕松愉快的電影緩和一下就好了,于是《重慶森林》誕生了。

除了一直合作的梁朝偉、林青霞和金城武,王家衛還請來不食人間煙火的歌壇天后王菲加盟,演繹一個精靈般我行我素的鬼馬女孩。

她在小吃店聽著加州夢想一邊跳舞,一邊漫不經心準備食物,如竊賊般潛入梁朝偉的住所一邊打掃,一邊肆意玩耍,這個謎一樣的女孩與角色渾然一體,舉手投足間都在本色出演。

《重慶森林》是王菲的電影處女作,首次觸電就獲得金馬金像雙雙提名,斬獲斯德哥爾摩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讓人不得不感嘆王家衛的獨特眼光。

曾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導演昆汀,更是淪為該片的迷弟,認為王菲得獎當之無愧,并稱如果以后看不到王菲雀躍的舞姿,他是無法欣賞加州夢想這首歌的。

值得一提的是,豆瓣熱評中出現最多的除了王菲,還有那些耳熟能詳的臺詞。

例如電影《大話西游》中至尊寶對紫霞仙子表白的那句“我愛你,我希望是一萬年”,就是脫胎于《重慶森林》里金城武的喃喃自語: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的話,我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日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不只《重慶森林》,王家衛電影中的臺詞大多優美如詩,言淺意深,總有那么幾句能讓你淚流滿面,久久無語。

在他的電影江湖里,每一個人物都鮮活如初,令人難忘。

無論是《阿飛正傳》里的不停飛翔的張國榮,還是《花樣年華》里為情所困的梁朝偉,抑或是《東邪西毒》里一眾害怕被傷害的江湖俠士……他們時代不同,角色不同,卻有著真實的悲喜和相似的困境。在他們身上,你或許能夠照見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青春、愛戀,甚至人生。

三十余年光陰,王家衛走過荒瘠,也走過草原,最后帶著根深蒂固的上海情節回到故鄉,為新劇建馬路、籌舊物,精雕細琢始終如一。

這份初心不變的堅守,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等來繁花終至的那天。

-END-

【文 | 南風 】

【編輯 | 枇杷 】

關注@柴叔帶你看電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從艷星到尼姑再到欠千萬爛債,這個娛樂圈“瘋妞”如今怎么樣了?

“蜜桃女孩”煉成記:換男友如衣服,如今年過半百卻孤身一人

娛樂圈?至今不婚的8位男星,各有各的故事,年齡最大者已68歲

娛樂圈夫妻分分合合已成家常便飯,但也有人堅持“不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8位“不婚”的男星,以及他們選擇不婚背后的故事,最大的如今已經68歲,最小的也已42歲了。

01、尊龍:68歲

尊龍原名吳國良,1952年出生在香港是個棄兒,一個身有殘疾的上海婦女憐憫尊龍,也為了得到政府發放的收養補貼,收養了他。

雖然得到了補貼,但生活還是很難,能有碗飯吃,有半個咸鴨蛋,有睡覺的地方,就滿足得不得了。

但尊龍相當爭氣,小時候刻苦學戲,17歲時得到資助,半工半讀考取了美國戲劇學院,24歲憑借《金剛:傳奇重生》順利出道,此后一步步“封神”成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兩次提名金球獎的華裔演員。

1990年,尊龍被《人物》評選為“50全球最美的人”,但感情世界中尊龍仿佛拿定了“天煞孤星”的劇本。

20歲時尊龍和大學同學妮娜“英年早婚”,但不懂得如何經營讓這段婚姻以離婚收場。

離婚后,身為“亞洲洲草”的尊龍卻很少有緋聞傳出,直到拍攝《末代皇帝》與陳沖相見如故,可無奈陳沖最后還是嫁給了別人。尊龍曾毫不掩飾地說:“ 是自己沒用讓陳沖跑掉了。”

此后即使追求尊龍的名媛、貴婦、大腕明星“排到巴黎”,他也始終不為所動,一直侍奉養母到去世,如今68歲沒再婚,連戀愛都不談。

尊龍曾說:

“從小就沒有人來保護,必須要自我保護,就這樣我關閉了心門”。無法敞開心門,更不想將就和不負責任,或許就是他不婚的原因吧。

02、費玉清:66歲

比起有過一段婚姻的尊龍,費玉清“不婚”得更徹底。

1955年7月17日,費玉,,出生在臺灣省臺北市一個公務員家庭,童年也經歷了父母離異。

18歲時在《星對星》比賽中,費玉清勇奪第四,進入“迪斯角夜總會”,并考取陸光藝工隊入伍服兵役。

退伍后費玉清重回“迪斯角”,1977年得到劉家昌賞識開始“走花路”,包攬了《日落北京城》、《深秋》等著名影視作品的主題曲演唱,還出了專輯當起了主持,各種資源接到手軟。正是在一次大型演出中,費玉清結識了日本女孩安井千惠,并且逐漸認定彼此。

1981年費玉清成功入圍金鐘獎,他牽著千惠的手高調官宣:“我和她在一起了!”誰曾想半路殺出個老丈人,要求費玉清“入贅”放棄臺灣的事業到日本發展。

費玉清無法接受這個過分的要求,千惠也是父命難違,愛情最終以遺憾收場。雖然此生無緣,但千惠對他來說早已是刻骨銘心。

費玉清雖然有大把機會“脫單”,圈中好友江蕙就曾深情向他表白,但費玉清的回答卻是:“不是隨便一個女子便能將就半生、恩愛承歡。”

千惠和費玉清成了“精神摯友”,每年都會發舊照為費玉清慶生,他的演唱會也場場不落。

2007年費玉清52歲慶生演唱會上,兩人留下合影一張,這一幕像極了30年前,一切卻早已物是人非。

站在臺上費玉清是“歌王”也是“污王”,在臺下他卻是堅定不婚的“純情”小哥。66歲的費玉清早已退圈,那句“送你離開千里之外,或許不該太遙遠的相愛”,就是他對自己一生摯愛深情無奈的告白吧。

03、費翔:61歲

1986年費玉清唱著《一剪梅》火成“頂流”,費翔也即將唱著《冬天里的一把火》成為“萬眾情人”,在婚姻問題上兩人竟也走出相似的節奏。

費翔1960年12月24日出生于中國臺灣,父親是美國大兵耶魯高材生,母親是播音員十足“白富美”。費翔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是妥妥的學霸。

1978年18歲的費翔順利考入名校斯坦福念醫科,一年后卻逐漸“跑偏”轉入戲劇系,專攻舞臺表演。

1981年回臺灣發展的費翔被張艾嘉看中正式出道,此后演戲、歌唱全面開花,《冬天里的一把火》直接讓他火上巔峰。

工作關系費翔認識了初入歌壇的葉倩文,兩人在臺上深情對視讓人直呼“嗑到了”,走下臺也擦出火花,卻遭到費翔父母的反對。

叛逆費翔為愛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但隨著葉倩文事業的發展使得愛情最終停滯,費翔連辦了65場巡回演唱會后宣布退圈。

機緣巧合認識了他與赴美進修的“迷妹”楊瀾相識,時間久了兩人談起了戀愛,但理智楊瀾逐漸發現,自己愛的不是費翔,而是對偶像費翔的癡迷,就這樣和平分手,還是朋友。

此后費翔與多年好友胡茵夢傳出在一起的消息,但兩人最終發現做戀人不如朋友自在,戀情由此告吹。

關費翔的緋聞名單還出現,合作伙伴“朱樺”“靈魂之交”劉文正,但費翔只是淡定回應:"都是據說,都是傳說。真不知道該氣還是該笑?"

不過費翔也坦誠自己和劉文正的關系確實不錯,80年代劉文正忽然宣布退圈,只有費翔和他一直保持著聯系。費翔也曾說,自己做過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劉文正一起去巴黎。

如今61歲的費翔蓄起胡子,依然孤身一人,無論外界如何評價,他始終滿意自得:“我很喜歡現在的年齡,也很享受現在的狀態,因為我過去沒有浪費時間。”

04、周星馳:59歲

費玉清感嘆自己“愛得太遠”,周星馳則是唱著“一生所愛”卻演繹了“注孤生”的劇本。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出生在中國香港九龍貧民窟,小時候父母離異,中學畢業后就成了“打工人”。

因為迷上李小龍,周星馳對演戲產生濃厚興趣。雖然早早就投考無線藝員訓練班,但運氣并不好。

直到1988年出演了李修賢的《霹靂先鋒》,拿下金馬獎最佳男配,才終于翻身。隨后一連拍了兩部劇《阿德也瘋狂》和《蓋世豪俠》,也遇到了生命中的“美人魚”羅慧娟。

1990年周星馳和劉鎮偉聊天時說:“我很想和這個女孩子結婚。”劉鎮偉卻勸他理智拼事業,結婚的事就這樣沒了下文。

事業上“爆款頻出”周星馳成了“蓋世英雄”,而渴望家庭的羅慧娟卻終究沒等來那片“七彩祥云”,只能無奈分手。

在拍《逃學威龍》時周星馳和朱茵“來了電”,1995年至尊寶和紫霞在《大話西游》里上演“一萬年”,戲外周星馳卻和莫文蔚傳出緋聞。

朱茵心碎離場,此后多年耿耿于懷,周星馳和莫文蔚卻成了知己。1998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周星馳認識了“迷妹”余文鳳,上演感情中“最長的電影”。

若不是2010年余文鳳將周星馳送上公堂,大家還以為他們會一直這么走下去,哪怕并不是真愛。

前不久星爺又傳出游船約會美女,正在大家想感嘆“自古才子多風流”時,一紙律師函粉碎了大家對星爺戀情的猜想。

猶記得當年在訪談中,面對主持人對婚姻的提問,戴著帽子仍蓋不住白發的星爺,無助而又滄桑地回答:“你看,還有機會嗎?”

屬于星爺的“機會”是錯過,是遲到,還是他只愛自己,這個答案只有他自己清楚,他留下的無數佳作和業界神話,或許就是他真正的“一生所愛”吧!

05、張信哲:54歲

90年代,香港有四大天王,臺灣就有張信哲,誰曾想這位“情歌王子”也是“不婚”至今。

張信哲1967年3月26日生于中國臺灣省云林縣西螺鎮,生長在教會是牧師之子,很早就接受了音樂啟蒙。

1987年20歲的張信哲,在歌唱比賽中成為“雙冠”王簽約巨石,第一張專輯《說謊》就賣爆了。93-95年張信哲連打“王炸”,《愛如潮水》、《別怕我傷心》、《過火》至今都是KTV金曲。

事業上張信哲名聲在外,感情問題卻一直成謎,承認過的只有一段。1993年來到香港做宣傳的張信哲,受到粉絲“朱小妹”的熱情招待,臨別之時一本“迷妹日記”更是打動感性的張信哲,兩人“雙向奔赴”墜入愛河。

但戀情卻遭到“朱小妹”父母的反對,在家庭與外界雙重壓力下,“朱小妹”提出分手跟著家人遠走他鄉。重情之人張信哲,很久都走不出失戀的傷痛。

情斷“朱小妹”之后,無論是蕭淑慎還是“音樂教母”黃韻玲,張信哲的感情世界一直只有緋聞沒有實錘。

張信哲不婚的原因,從“情感受傷”、“照顧母親”、“沒人敢嫁”到“性取向”出現了好幾個版本,張信哲自己倒是坦誠曾與小20歲女孩交往。

如今54歲的張信哲很少露面,也早就從“情歌王子”變身“投資大咖”,在兩岸四地持有豪宅、農場、古董,資產早已過億。

或許就像他唱的那樣,“愛是一種信仰”,張信哲信仰著自己的哲學,享受著一切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單身生活。

06、古天樂:51歲

當年張信哲唱著《愛如潮水》火爆全網,給他拍過MV的古天樂,卻和“潮水一哥”有著相似的婚姻現狀。

1970年10月21日古天樂出生在香港一個四口之家,雖然家境尚可,但從小就受盡了母親的“高壓政策”。

古天樂一個叛逆成了“古惑仔”,上學時經常打架逃學,中學畢業后就開始打工、混社會、談戀愛,還特別講義氣,別人搶劫他負責“望風”,1990年只有18歲的古天樂“犯了事”被判入獄。

出獄后,古天樂發現女朋友居然和好朋友“跑了”,內心崩潰之下決定發憤圖強,先是做星探,后來又被發掘,給劉德華、黎明、張信哲都拍過MV。

1993年古天樂成為無線旁聽生,在哥哥張國榮的幫助下,一直“龍套的”古天樂迎來事業上的轉機。

1995年《神雕俠侶》讓古天樂得了“一見楊過誤終身”的業內外高贊。在拍攝《餐餐有宋家》時,古天樂認識了自己唯一的“正牌”女友黃紀瑩,一談就是7年,但最終因為成長差異遺憾分手。

告別黃紀瑩古天樂又和宣萱、李若彤、陳喬恩、郭采潔傳出緋聞,但即使吃瓜群眾再意難平,古天樂也承認只是朋友。

女友只有一個,但古天樂卻是佳作不斷,也日漸從當年的奶油小生“白古”,變成了“朱古力”。

“黑化”之后,古天樂默默建百所希望小學的事,才被他的好朋友不小心透露了“風聲”,卓偉知道后“氣哭在廁所”:“捐那么多學校,竟然不是我第一個知道。”

“只有太陽才能黑的男人”古天樂,50歲依舊孑然一身,他犯過錯卻懂得迷途知返,這樣的古天樂應當最明白自己要什么,就像他演過的“過兒”一樣,一顆心只為一人癡,而那個人還未出現吧。

07、陳坤:45歲

娛樂圈不婚的男星中,不婚有娃的陳坤恐怕是獨一份了。

1976年2月4日陳坤出生在《火鍋英雄》的取景地之一重慶江北區,幼年時就遭遇父母離異的變故。小時候的陳坤就像“留守兒童”一直和外婆生活,直到11歲才被母親接過去。

家庭的現實讓陳坤早早就有了憂患意識,高中時陳坤就半工半讀,做過打字員、酒吧服務員、駐唱歌手。

興許是歌手的身份讓陳坤找到了人生的靈感,他拜名師學聲樂,1995年考入著名的東方歌舞團成為獨唱歌手。

在擁有多國巡演經歷后,陳坤又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北影,成為“三劍客”之一。

1999年還在上大三的陳坤主演電影《國歌》,正式步入影壇。第二年一部《像霧像雨又像風》讓陳坤一下子被記住,還認識了靈魂摯友周迅。

2003年《金粉世家》讓陳坤登上“國民小生”的寶座,緋聞卻是始于未成名之前。

陳坤第一位“緋聞”女友,是大學同學何琳,但無奈遭到何琳家人的反對,只能告吹。此后陳坤和董潔、林心如、倪妮都傳出緋聞,不過更多的只是工作關系和私交不錯。

面對緋聞陳坤總是淡定告訴粉絲“假的就是假的”,但對于孩子的問題他是大方承認。陳坤的兒子大名陳尊佑,小名優優,2002年2月14日出生,正是陳坤爆火之前。

于是人們從猜陳坤女朋友,開始轉為猜孩子媽究竟是誰,“初代”緋聞何琳,甚至他家的“小保姆”都成了“重點懷疑對象”,十幾年過去了,即使陳坤早就坦然表明了自己“喜當爹”,但孩子媽的身份依然是謎。

如今45歲的陳坤有自己的事業,在別人忙著追逐資本的時候,他沉下心來做公益,甚至按下暫停鍵去徒步、旅行感受人生,婚姻的事他決口不提,卻活得安安穩穩,活成了粉絲眼中的“菩薩”。

08、吳克群:42歲

不婚的人各有各的“主義”,但吳克群就顯得有點“不太厚道”了。

1979年10月18日吳克群出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市鳳山區,雖然爸爸有點錢,但“私生子”吳克群卻沒太“沾上光”。

六歲那年媽媽帶著吳克群漂洋過海到了阿根廷,他才真正有了關于“父親”的印象,但無奈父母并不融洽,一次大吵一架后,母親直接帶著他回了“娘家”。

回到臺灣后的吳克群沒朋友連家鄉話都不會說,卻一點點逆襲到國語全班第一、數學100分。

2000年,報名參加選秀節目《新聲斗陣賽》的吳克群受到姚謙賞識,順利簽約維京 ,《將軍令》、《老子說》等熱門作品,讓吳克群成為敢放話“超過周杰倫”的“狂人”。

但嘴上唱著“為你靜止”的吳克群在情感的路上卻是躁動不已的。簽約維京那一年,吳克群認識了“第二眼美女”江美琪。

同屬創作型歌手的兩人,心也漸漸聊到了一起,當時江美琪已經拿了金曲獎,吳克群便被扣上“吃軟飯”的帽子。

2006年也拿了金曲獎的吳克群,其實表示過,自己有喜歡的人但最后江美琪卻嫁給了別人。此后吳克群和王心凌、阿嬌、徐若瑄緋聞不斷,但都只是揮揮衣袖,沒留下一片云彩。

吳克群最出名的女友,便是賭王女兒何超蓮了,這一次吳克群罕見大方承認,結果2015年何超蓮一篇“控訴帖”,曝出分手實錘以及吳克群和多位女子的不軌行為。

周揚清爆料羅志祥時,何超蓮的“我也經歷過”,讓吳克群在“涼”了很久之后,獲封“時間管理副主席”。

但早在2018年,吳克群就收獲了自己的“第N春”,和90后小女友陳語安愛得熾熱,自信小陳還表示過30歲要結婚,但終究還是傳出“情變”的消息。

如今42歲的吳克群還在“瘋狂采花”中,他曾說:“小時候家庭生活很緊張,做夢都被嚇死,陰影很深,從那一刻我就不想結婚了”,這“大病”想治好難,想嫁給吳克群終究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吧!

-END-

【文 | 王小炸 】

【編輯 | 語非年 】

關注@柴叔帶你看電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傅彪離世16年,那個葛優幫養兒的張秋芳,如今怎樣了?

連登21年春晚,從“央視名嘴”到“無人問津”,他經歷了什么?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