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風云排行榜(昨天有搜索,明天有人工智能,百度到底有沒有今天?)
文丨AI財經社 韓姜
編輯丨張澤
百度在香港二次上市已經越來越近。說到百度,人們并不陌生。16年前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時,它是國內搜索老大,如今則以“AI生態公司”的新身份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很多人說,百度有昨天、有明天、但唯獨沒有今天。而今,這個搜索巨頭在經歷過一個掉隊、低潮彷徨和奮起反擊的過程后,正在努力地把明天變成今天。
正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全國兩會上說的那樣:“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10年、20年都不會真正完全成熟,需要長期地、持續地投入。要耐得住寂寞?!?
那么,“耐得住”寂寞的百度,到底有沒有今天呢?
移動,反擊,再反擊
2010年5月,百度第五屆中國站長年會在北京舉辦。
會議邀請來李開復做演講。這位一向走在時代潮頭的導師對與會者預言:安卓手機就要降至千元以下了,大家正處在移動互聯網的前夜。那一年,臺下的站長們聽得云里霧里。
到了2012年底,算法給手機用戶定向推薦內容開始流行。移動端的新網民并不像PC端那些技藝高超的資深網民一樣,善于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那一年,百度不得不經常面對媒體關于"掉隊"的拷問。
在內憂外患中,2017年,百度內部統一了共識:手機百度應該是百度的超級入口,要采用"搜索 信息流"雙引擎模式。
根據媒體報道,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5月的半年時間,李彥宏每天早晨8點半準時和百度信息流團隊開晨會,每天上午兩個小時,連續6個月。
李彥宏上一次這樣親力親為,還是2002年與谷歌之戰。那次對戰后,搜索、百度貼吧、百度地圖、百度百科......百度進化成了一個豐富多元的平臺。2003年開始推出的百度風云搜索榜也成為了中文互聯網時代的記錄者。翻閱這些榜單,像是在看一塊凝結著無數隱秘好奇心和時代記憶的琥珀。這些讓百度實現了PC互聯網時代的輝煌。
2017年開始,百度開始了一場場反擊戰。"信息流就是場硬仗。"一位百度員工回憶說。在信息流之上,2017年短視頻崛起時,百度推出好看視頻。另一個利器出現在2018年,百度落地了小程序。
由于搜索是用完就走的應用,百度之前被認為"不行了",就是因為不能像騰訊、阿里那樣沉淀下來自己的賬號體系,無法形成商業閉環,但智能小程序成了破解這道難題的鑰匙。就拿購物來說,以前你在百度搜索完某個產品,可能跳轉到其他App上去下單了,但現在可以直接在小程序里面付款,完成服務一體化的體驗。
截至去年Q3,百度App引入了42萬個小程序,讓超過1/3的搜索在百度App內直接完成了服務,省去了跳轉其他大大小小的App、下載注冊下單等繁瑣的步驟。百度去年Q4財報披露,百度智能小程序月活躍用戶數達4.14億。
一面是產品的轉型和打磨,一面還要與客戶和合作伙伴溝通。移動互聯網的時機轉瞬即逝。"幾年前,我們的幾億元是投放在百度上的,現在沒有那么多了,我希望有一天能重新與百度有這么大規模的合作。"一位旅游平臺企業CEO在百度一個大會上直言。百度需要讓他們看到產品平臺的轉變,實際轉化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對內,戰勝自己也是一場艱難的仗。
業務的轉型和重啟,要依靠人和組織的活力。2018年底,在“七劍客”之一崔珊珊的帶領下,百度開始全面去"KPI",引入了OKR(目標和可衡量的關鍵結果),李彥宏也公布了自己的OKR。而戰功一旦確認,馬上兌現獎勵。百度App、信息流、短視頻、智能音箱的一批人才都體會到了改革帶來的激勵。
2019年初,百度“走入”央視春晚,在這個中國互聯網巨頭的必爭之地上,百度移動端以208億次紅包互動,帶動百度App日活直接沖上3億,為如今百度App月活躍用戶數5.44億奠定了基礎。
2019年5月,百度將搜索公司調整為移動生態事業群組。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帶隊,用"人格化"和"服務化"這兩大戰略向移動時代全面發力。“比如我們搜索某外省的天氣,以前只能得到干巴巴的晴雨表,但現在,百度就會預判你可能要去那邊旅游,順帶提供一些當地相關的旅游資訊和服務?!?
經過4年多的艱苦追趕,百度終于守住了自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地位。打響移動反擊戰的同時,百度也一直在押注另一個“未來”。
耐了8年之久的“寂寞”
百度做AI,一做就是十幾年,過程中,被質疑過、也被唱衰過。
但百度耐得住寂寞,熬了下來,其中,自動駕駛就是一個典型樣板,這一熬就是8年。
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學習實驗室(IDL),李彥宏親自擔任院長,招攬了一幫技術大拿加入,大步跨入人工智能的新戰場。其中一個秘密項目就是無人車。
直到2014年夏天,百度舉辦了一場技術研討會,眾人才得以在西二旗窺見了這些頭頂雷達和攝像頭的科技尤物。
2017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坐著自動駕駛車抵達會場,雖然在五環上吃了全國第一張無人車罰單,但是卻讓這個新物種在國內得到了最大的曝光度。那一年,百度正式開放自動駕駛平臺Apollo。它被視作是汽車工業的安卓系統,能幫助汽車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伙伴,快速搭建一套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從開上北京五環,10款車型集結雄安,到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大放異彩,再到2018年春晚舞臺表演高難度的“8”字交叉跑,百度無人車在AI大道上高速奔跑著。
2016年,資本開始極力追捧自動駕駛,全球范圍內都掀起了一股熱潮,拼的就是誰喊出的自動駕駛Level高,誰能在xx年前實現落地,貼出的商業運營表更是一家比一家快。但無論整車廠商、互聯網巨頭,還是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都低估了現實的困難,傳感器和通訊技術尚不成熟,法律和政策還不完善,城市道路環境的千差萬別,都讓這些美夢難以經得起考驗。
特別在2018年,投資環境緊縮,給大躍進中的自動駕駛行業狠狠踩了一腳剎車。
2018年,金龍客車推出的L4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也開始量產下線,在中國北京、江蘇及日本等地小批量運營。但這一進展并沒能為百度財報做出實質貢獻。一邊是移動業務的轉型,一邊是資本市場對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頻頻詰問。于是,“人工智能只是公司包裝噱頭”的聲浪此起彼伏。
不過,百度戰略并沒有發生搖擺。
李彥宏稱,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他以智能駕駛為例,可能10年、20年都不會真正完全成熟,需要長期地、持續地投入。百度也隨即采取了“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策略。
例如,通過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對外賦能,Apollo和開發者相繼孵化出了零售車、環衛車、接駁小巴、教研小車等一批新物種,更拿出了實在的變現能力。2020年3月,百度中標了重慶5280萬元的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項目;8月,百度Apollo中標廣州新基建項目,金額約4.6億元,這或為當年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最大訂單;11月百度又以8669.77萬元中標河北保定交警隊智能交通項目。提振了外界對百度自動駕駛的信心。不久前,百度自動駕駛平臺Apollo聯合中標1億元成都5G智慧城智能駕駛項目,將在成都建設智能駕駛區。
另一邊,百度也在全面推進Robotaxi的落地,在長沙、滄州和北京“沿途下蛋”。2020年10月11日,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普通市民無需預約,可以直接在百度App上下單,免費試乘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目前,Apollo 是全球唯一在多城開展Robotaxi與Robobus運營的出行服務,接待乘客超過21萬名。這些標志性事件也引起資本界關注。“女版巴菲特”凱瑟琳·伍德操盤的ARK基金也重倉百度。百度股價不斷回調,市值從400億美元的低谷,站上了1000億美元的山峰。就在前幾天,百度Apollo又有新進展,獲得了滄州可收費示范運營資質。
苦修8年,百度自動駕駛終于熬出了頭。
除了移動生態、自動駕駛和智能助手,智能云業務也是支撐百度三大核心增長引擎之一。2018年,阿里、騰訊和華為在云業務上打得火熱時,遲來的百度剛把云業務戰略升級,此后又圍繞技術體系做了一系列調整。經過組織架構和人事上的不斷試錯,百度云把自己的差異化放在了人工智能云服務上,突出百度AI的技術優勢。
這個戰略顯然是成功的。在2020年Q4,百度智能云營收同比增長達67%,年化收入130億。這也是百度首次披露智能云的具體收入。在全球咨詢機構IDC發布的報告中,百度智能云連續三年AI Cloud市場第一,工業質檢領域第一、視頻云領域第三,金融云穩居行業第一陣營、市場排名前四。
越過此前20余年電商、社交、支付、搜索等行業的戰場,BAT間的刀光劍影已再次在人工智能的田野上亮起。
明天是今天,也是未來
中國互聯網有很多類型公司,很多公司追求商業模式的創新,這類公司靠補貼圈地,變現快,容易被看見;也有一些公司,靠技術、產品創新來謀布局,比如百度。
像百度這樣的公司,要想追求前沿技術浪潮,必須提前布局,這個提前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年兩年,可能要十年二十年。而且,要堅定,一旦沒有戰略定力、沒有耐心,一切都白費。
2018年,百度CTO王海峰和集團副總裁、負責AI技術平臺的吳甜找到李彥宏,三人就要不要升級深度學習框架飛漿(paddle paddle)進行了一番討論。
深度學習框架就像人工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具有戰略地位,它向下連接芯片、大型計算機系統,向上承接各種業務模型、行業應用,在生態中具有戰略性位置。此前,谷歌的TensorFlow和Facebook的PyTorch稱霸市場,籠絡了全球,包括諸多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心。
三人在李彥宏的辦公室熱烈討論了兩個多小時,得出幾個結論:國內數據量豐富,對人工智能需求多。如果一直基于海外的TensorFlow、PyTorch,等著別人開放功能,會喪失率先打開未知領域的機會;同時,如果只偏重在上層應用、忽視了底層技術,國內底層人才將空心化;而且,對云業務的長久發展來說,底層的先進性非常重要。
和此前幾次面對技術投入時的抉擇一樣,李彥宏和他的團隊一致堅定地確認了飛槳的戰略升級。
"飛槳的定位是在解決產業問題,我不認為飛槳的核心能力比TensorFlow和PyTorch弱,只是后兩者做得早。"吳甜說。截至目前,飛槳已經凝聚了194萬開發者,服務8.4萬家企業,創造了23.3萬模型,覆蓋通信、電力、城市管理、民生、工業、農業、林業、公益等眾多行業和領域。
除了操作系統, 2018年,百度還發布了自主研發的AI芯片——昆侖。AI時代的芯片,要根據深度學習框架來優化、迭代和設計,這可以明顯提高計算力,降低功耗。此前百度已對FPGA等關鍵芯片有研究,才有了之后自主研發芯片的底氣。
目前,昆侖芯片已經量產超過2萬片,7納米芯片昆侖2將于2021年下半年實現量產,性能預計會比昆侖1再提升3倍。昆侖使得百度大腦具備更完備的軟硬一體能力,百度也由此成為國內為數不多擁有從芯片到深度學習框架、平臺、生態 AI 全棧技術布局的巨頭。
而為移動生態、自動駕駛和智能云輸送養料的百度大腦,是百度AI技術多年積累和業務實踐的集大成者。
早在2010年,百度就開始秘密布局百度大腦。2014年李彥宏首次透露,這顆神奇的大腦相當于2-3歲小孩的智力。2017年,百度大腦全面對外開放。2019年,百度大腦升級為5.0,成為軟硬件一體的AI大生產平臺。目前百度大腦對外開放了270多項人工智能能力,日均調用量突破1萬億次。
百度大腦甚至能讓零技術基礎的人也能用上人工智能技術。比如,援藏醫生陳靜飛在西藏地區調研后發現,藏區牧民、牲畜寄生蟲感染率比內地明顯嚴重,但因為當地醫療單位缺乏技術過硬的檢驗人員,醫生不知道病人感染的是什么寄生蟲,也不知道該用什么藥。后來,陳靜飛借助了百度大腦的工具進行顯微鏡下寄生蟲蟲卵識別,系統學了幾個月后,識別能力就相當于一位有20多年臨床經驗的檢驗專家。
技術的堅持無疑是艱難的,它要抵擋住“今天”的誘惑,為“明天”長期投入。值得慶幸的是,百度堅持下來了,它正在把“明天”變成“今天”。
過去十年,百度打基礎、建生態,從一家互聯網公司進化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百度十年前對人工智能的投入,正在開花結果。
百度成為了一家AI生態型公司,集百度通用AI能力的百度大腦,已對外開放了270多項AI能力,日調用量突破1萬億次。飛槳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深度學習框架,是AI時代的操作系統,開發者達265萬、服務了10萬家企業;最近三年,在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和授予方面,百度始終排名第一;在云、AI、互聯網融合大趨勢下,百度形成了移動生態、百度智能云、智能交通、智能駕駛及更多人工智能領域前沿布局的多引擎增長格局。
如果說,很多公司稱自己為AI公司,大多數人認可,但AI生態型公司百度確實是站得住的,從底層技術到操作系統,從云端到產業到場景,百度做到了全棧布局。
這個為“未來”布局的百度,在今天嘗到了“果實”??梢哉f,百度的今天,是把明天拿來過。
今天是“明天”,明天也許就是“未來”。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