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沖突太平洋航母(90歲還開飛機,曾用古董武器摧毀德軍王牌戰艦的人竟改變了二戰)
空中沖突太平洋航母文章列表:
- 1、90歲還開飛機,曾用古董武器摧毀德軍王牌戰艦的人竟改變了二戰
- 2、果然言中,美日雙航母以戰斗姿態進入南海挑釁,警告性開火可遏制
- 3、倘若美日聯手,與中國爆發沖突,中國軍力能否抵擋得了?
- 4、南海再添中國海軍新艦,回首2016年中美對峙,那個扭轉國運的時刻
- 5、全面分析:如果臺海發生沖突,西方國家最先能派哪些軍備介入?
90歲還開飛機,曾用古董武器摧毀德軍王牌戰艦的人竟改變了二戰
擊落多少敵機是王牌飛行員衡量標準,人們都會想到德軍王牌哈特曼352架空前絕后的戰績。然而,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英國飛行員相比,哈特曼的戰績也要相形見絀。這個王牌飛行員的戰績,是一艘世界級超級戰艦!而且這一戰績改變了二戰局勢。
年輕時的莫法特在航母上和座機同框
這個飛行員叫莫法特,堪稱無名小卒,但提起德軍俾斯麥號則家喻戶曉,而莫法特就是俾斯麥號的克星。1941年,德軍艦隊為配合潛艇摧毀英國航運,決定派新服役的俾斯麥號戰列艦進入大西洋作戰,在大和號服役前,俾斯麥號堪稱世界最大最強戰列艦。英軍通過挪威德軍通訊量驟增等情況了解到敵情,派遣了新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王牌戰列巡洋艦胡德號進行攔截,雙方在丹麥海峽發生激戰。然而,和俾斯麥號及歐根親王號巡洋艦不足20分鐘的交戰中,胡德號被俾斯麥號命中彈藥庫秒殺,威爾士親王號也被重創,俾斯麥號僅受輕傷!
劍魚這種雙翼機在當時被形容為古董,沒人相信它能重創俾斯麥號
丘吉爾下了死命令,必須消滅俾斯麥號。此時服役于皇家方舟號航母的莫法特中尉和戰友們被寄予厚望,時年22歲的莫法特回憶:我們成為阻止俾斯麥號最后的力量,當時天氣糟透了,浪濤幾乎高過航母甲板,我們起飛時必須隨時注意不要撞到浪上;大風幾乎會把劍魚式這種老掉牙的雙翼機吹到艦橋上。航空指揮官甚至要將自己綁在崗位,用手勢告訴我們何時能起飛。
皇家方舟號是當時英國最佳航母,和赤城號、企業號、瑞鶴號等美日航母齊名
當時已接近晚七點,由于氣壓影響北大西洋上陰云密布,能見度極差,莫法特在內15架魚雷機只能靠領隊的機載雷達進行編隊。盡管成功起飛,可強風依舊使英軍機群顛簸如坐過山車,在友艦雷達指引下,他們找到了目標。莫法特回憶:我們在百米高度沖出云層,相隔兩海里我也能感受到俾斯麥號的龐大,雖然我們的母艦皇家方舟號已經很大,但相比俾斯麥號卻不算什么。它的高射炮火很密集,當時我不覺得我們的老式飛機能把它怎么樣。但我們別無選擇,大家一心想著要給胡德號的兄弟報仇。
莫法特的決定性一擊鎖定了俾斯麥號覆滅的命運
莫法特駕駛劍魚規避了高炮火力,抵達了攻擊位置。玩過游戲《空中沖突太平洋航母》的人都知道,魚雷機必須保持不變高度和較低速度并竭力冒著高炮靠近才能有效命中。當時波濤洶涌,如果魚雷扔到波峰就會自爆,莫法特機組觀察員米勒冒著墜海危險將身體探出機身,不斷報告海況。機槍手海曼和對方高炮形成對射,最終莫法特的魚雷成功命中。盡管15架劍魚只有2架命中,但莫法特的魚雷破壞了俾斯麥號船舵,大大降低了其逃跑速度,而且使其失控,只能朝著西北方英軍艦隊主力駛去。俾斯麥號幸存者雷希貝格回憶:我們得知戰艦失控后,感覺世界末日來了。
俾斯麥號的37毫米高炮性能低劣,甚至無法擊落古老的雙翼機
15架魚雷機全部返回母艦,俾斯麥號防空低能要怪37毫米高炮,這種手動裝填武器射速慢,轉速低,對英軍艦載機來說,俾斯麥號高炮的威脅還不如惡劣天氣下飛行起降!盡管如此,不知戰績的莫法特很沮喪,他認為高速的俾斯麥號將在次日進入德國空軍保護范圍,追擊戰會失敗。但很快,英國本土艦隊司令托維驚喜地發現敵人送上門來,次日在羅德尼號和喬治五世號兩艘戰列艦的主炮以及多塞特郡號巡洋艦的魚雷打擊下,俾斯麥號命喪大海。沒有莫法特關鍵一擊,俾斯麥號就能用速度優勢甩開重炮厚甲的龜速戰艦羅德尼號,溜到法國港口并大量牽制英軍主力,隨之而來的將是英國航運被嚴重破壞,同盟國會陷入不利境地。從這一點看,莫法特改變了世界戰局!
晚年的莫法特和博物館里的劍魚飛機重逢,回憶往昔烽火歲月
戰后,莫法特完成了大學學業,過上了普通人生活。晚年的他再次以開飛機進行娛樂,并用這種方式慶祝了90歲生日,并在那時完成了著作《我擊沉了俾斯麥號》。戰爭中,小人物關鍵時刻的表現不但能擊倒巨人,更可能改變戰局,莫法特就是這樣一個現實版擊敗巨人歌利亞的大衛。2016年12月,97歲高齡的他結束了不同凡響的一生。
果然言中,美日雙航母以戰斗姿態進入南海挑釁,警告性開火可遏制
美日航母進入南海之后,除了進行聯合演練外,第二個戰術目的就是伺機挑釁,這也是今年3月美日2 2會談的要求,提出了共同對抗中國和平崛起的措施。所以,美日航母進入南海之后,挑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遏制這種勢頭,在適當的時候,必須給予美日挑釁行為進行警告性開火。
出品:國科瞭望臺(第4022 獨家首發)
截止10月26日,美海軍CSG-1航母打擊群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JS Kaga (DDH 184)已經進入南海,這是美日航母首次在南海進行雙邊軍事行動。國科瞭望臺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就已經指出,美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在10月24日進入南海,很可能不止美軍艦艇,編隊中應該還有日本的加賀號直升機母艦。
這是因為美日航母編隊在孟加拉灣進行了聯合海空演練,這次返回西太很有可能是編隊行動,不會各走各路。當我們看到美海軍的官方通稿的時候,確認了這個推測,果然言中了,美日是以雙航母編隊的戰斗形態進入南海,而且是首次在南海實施雙航母戰斗機編隊。
美海軍的官方通稿是這樣寫的,在南海,美軍和日本自衛隊進行了海上安全行動,其中包括三項關鍵的聯合演練,第一項是飛行行動,這意味著美軍艦載機和日本加賀號上的直升機將進行聯合飛行,由于加賀號上只能搭載直升機,那么雙方的聯合飛行行動必然是反潛為主;
第二項是水面和空中部隊之間的協調戰術訓練,這個范圍極大,簡單說就是海空聯合演練,水面艦艇與艦載機之間進行聯合作戰,協調戰術動作,以便為可能爆發的沖突做好準備;第三項是海上打擊演習,這個措詞就很好理解了,美日航母進行了對海打擊演練,包括利用反艦導彈、艦炮對海目標實施打擊。美軍CSG-1編隊中有卡爾文森號航母、CG 57提康德羅加級尚普蘭湖號巡洋艦、CG 67希洛號巡洋艦、DDG 106伯克級驅逐艦,以及CVW-2艦載機中隊。
美日航母進入南海之后,除了進行聯合演練外,第二個戰術目的就是伺機挑釁,這也是今年3月美日2 2會談的要求,提出了共同對抗中國和平崛起的措施。所以,美日航母進入南海之后,挑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遏制這種勢頭,在適當的時候,必須給予美日挑釁行為進行警告性開火。就像俄軍蘇-24戰機所做的那樣,在美日艦艇的航向上投擲炸彈,一來不損傷雙方艦艇,二來能夠起到震懾的作用。反而言之,如果不做出有實質性的反制措施,美日還可能變本加厲。本文由 @國科瞭望臺 獨家首發,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
倘若美日聯手,與中國爆發沖突,中國軍力能否抵擋得了?
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而美日同盟是二戰之后美國在亞太地區最為重要的戰略核心。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始,幾乎每一屆美國政府都會強調所謂日美安保體制是“保護美國在東亞國家利益的基石”。
日本需要美國的保護,美國需要日本的支持,雙方可謂是你情我愿,一拍即合。而出于現實利益的考量,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潛在對手又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中國。
近二十年來,中國與美日在釣魚島、臺灣、南海等問題上已有過多個回合的切磋,僅僅是每年中國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隔空交手”就高達六七百次之多。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對付日本這種被“捆住手腳”的非正常國家應該還是不在話下的。不過,倘若美國與日本聯手向中國發難,中國以目前的軍力能否抵擋得住呢?
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顯然美日聯盟占據絕對優勢。然而,實力的強弱并不一定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否則歷史上就不會有如此多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了。
考慮到這場設想中的強強對話大概率會發生在中國近海(釣魚島海域或臺海),戰爭將以海空聯合作戰的形式呈現。
臨戰前,美國應該會調集西太平洋的所有海空力量,包括但不限于第七艦隊、第三艦隊、太平洋戰區空軍司令部等。日本方面應該會派出海上自衛隊與空中自衛隊的大部分兵力參戰。
自美國政府提出“新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就已經將超過半數的海外駐軍派到了亞太地區。作為美國海軍西太平洋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太平洋艦隊下轄的第七艦隊大約擁有50至60艘軍艦、350架戰機。
主要作戰艦艇包括“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3至4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18至20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5至6艘“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以及“圣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等5艘左右的兩棲作戰艦艇。
如果局勢緊張,美方很可能還會抽調第三艦隊進行支援,甚至不排除將第12航母打擊群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緊急調往亞太的可能性。
如此一來,經過加強的第七艦隊將成為一支擁有3至4艘核動力航母,40艘以上大型水面艦艇和若干核潛艇的超大型海上作戰力量。
此外,與美軍協同作戰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其主力艦艇包括4艘直升機航母,36艘驅逐艦,6艘導彈護衛艦,21艘常規潛艇等。
總體來看,有“第七艦隊反潛分隊”之稱的日本海自反潛、反水雷,以及防空、反導能力較為突出,反艦能力較為平庸,幾乎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
至于外界津津樂道的“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在缺乏預警機與電子戰飛機的情況下,實際戰斗力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強大,更何況其搭載的日本自產型F-35B要到2024年才能形成有效戰斗力。
因此,日本海自在這場對決中也就是給美軍打打下手,承擔一部分反潛、反水雷與防空任務。
在這支美日聯合艦隊中,對我方有較大威脅的有“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尼米茨”級核動力航母,以及“洛杉磯”級、“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裝備有“宙斯盾”作戰系統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是目前全球最強大的防空驅逐艦之一,總建造數量約為75艘。
如果太平洋艦隊精銳盡出的話,大約能一次性集中40艘左右的該艦,這一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中國海軍目前擁有的全部32艘“盾艦”。
考慮到中國海軍052C等早期“盾艦”存在系統不穩定,垂發數量過少等瑕疵,即便算上3艘已經服役的“全球第一防空驅逐艦”055型,中國海軍在艦隊區域防空方面依然處于下風。
而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憑借共計約640單元左右的導彈垂直發射單元,完全可以抵御一般規模的飽和攻擊。
如果說“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屬于帶刀護衛的話,那么“尼米茨”級航母就是美日聯合艦隊的真正核心了。
美國現役的超級航母無論是“尼米茨”級,還是“福特”級都具有噸位大,載機多,持續作戰能力強的特點。美軍的航母艦載機可以憑借不同的武器搭配,執行多種作戰任務。
而在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便是F/A -18E/F AGM -158C與F35C JSM JSOW-ER兩大組合了。
AGM-158是美國空軍裝備的空射型隱身巡航導彈,主要包括JASSM(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 )和LRASM(遠程反艦導彈)兩大系列,AGM-158C就是其中的遠程反艦型。
F/A -18E/F掛載的AGM-158C采用慣導、中段雙向數據鏈修正、末端GPS/紅外成像等復合制導方式,主要用于打擊敵方指揮與控制系統、通信設施、地面防空系統等高價值目標。
F35C掛載的JSM“聯合打擊導彈”與AGM-154C JSOW-ER增程型“聯合防區武器”同樣不可小覷。其中,JSM的射程可達555千米,超過了當今絕大多數防空導彈的射程。
而更便宜的JSOW-ER導彈配備了比JSM威力更大的戰斗部,一架F35C可在彈倉內掛載兩枚JSOW-ER導彈。
美軍的航母在混合部署3個中隊34架F/A-18E/F和1個中隊10架F -35C的情況下,一次出動可發射136枚各型巡航/反艦導彈進行遠程反艦作戰,理論上足以摧毀或重創一個航母戰斗群。
除水面艦艇外,全核動力的美國潛艇部隊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水下力量,其裝備的“洛杉磯”級、“弗吉尼亞”級等攻擊核潛艇在性能與數量方面遠超解放軍現役核潛艇。
而與之配合作戰的日本海自潛艇部隊也具有相當的實力。新近服役的“大鯨”級潛艇是全球首個配備“鋰電池 柴油機”動力組合的常規潛艇,水下隱蔽性較其它常規潛艇有了大幅度提升。
總體而言,美日聯軍的水下力量要比中國海軍強出不少。在美日高性能潛艇的聯合圍堵下,給解放軍潛艇部隊施展拳腳的空間并不大。
在反潛方面,解放軍雖然也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反潛體系,但諸如“空潛200”這樣的反潛機數量較少,相關經驗也不夠豐富,在戰時很難有效壓制對方的水下力量。
反觀對手,反潛恰恰是美日兩國的強項。先撇開美國不說,僅僅是日本海自就裝備了110架各個型號的P-3反潛巡邏機以及若干自研的P-1反潛巡邏機。
后者配備有世界上第一部實用性3面AESA機載火控雷達,某些性能比美國的P-8A反潛巡邏機還要先進。 與美日聯軍超強的海上力量相比,其空中優勢并沒有那么大。
美國空軍在亞太地區的空中力量由太平洋戰區空軍司令部(PACAF)負責指揮,主要裝備的機型包括F-22、F--16C/D、F-16CJ/DJ、B-52H、F-15C/D、A-10、E-3B/C、KC-135R等,總計約320架。
如有必要,位于美國本土的其它作戰單位也會前來馳援。
美國空軍承擔制空任務的主力當屬F-22戰斗機。作為全球首款第四代戰斗機,F-22將隱身技術、超音速巡航能力與超機動能力集于一身,其綜合性能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中國空軍擁有了可以與之匹敵的殲-20,機體日趨老化的F-22在中國空軍面前并無多少優勢可言。
美國空軍的另一款四代機F-35主要定位是對地攻擊與防空壓制,空戰并不是其強項。不過,該機具備了極強的態勢感知能力,可以通過數據鏈進行多機協同作戰。考慮到該機極為可觀的裝備數量,依然是一個絕不可低估的對手。
美國空軍的遠程對陸,對海打擊主要由B-52H、B-1B、B-2老中青三代轟炸機負責,三者均可發射AGM-154、AGM-158等巡航導彈,但B-2目前尚缺乏發射的AGM-158C遠程反艦型號的能力。
美國空軍除了上述作戰飛機外,還有大量負責預警、指揮、監視、情報搜集與戰場管理的飛機(E-3B/C、E-8、E-10A等),以及用來破壞敵方傳感器和通信設備,實施心理戰的飛機(EC-130、EC-37B等)。
上述這些飛機雖然不太起眼,但在戰場上的重要性堪比那些沖殺在前的戰斗機、轟炸機,是任何現代化軍隊都不可或缺的戰力倍增器。
作為美國空軍的幫手,日本空自的綜合實力則要遜色不少。由于F-15J/DJ 尚未完成升級,目前日本空自能與中國空軍一戰的其實只有區區20架左右的F-35A。
雖然從長遠來看,日本將成為除美國外,全球最大的F-35用戶(147架),但其目前所裝備的該機數量十分有限。
順便提一句,日方的航空反艦任務主要由空自的F-2A負責,該機搭載的ASM-1與ASM-2反艦導彈性能一般,對我軍威脅有限,但最新型的ASM-3反艦導彈由于具備超音速掠海飛行能力攔截難度較大。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在遠海,雙方都擺開堂堂之陣進行對攻,當下任何一支海空力量都不是這支美日聯軍的對手。那么,面對美日聯軍的來襲,中國方面會如何應對呢?
經過多年的建設,中國海空軍已經構建起了一套多層次,全方位的海上作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對于解放軍而言,能否讓己方的指揮通信系統不受干擾,能否抗住對手多波次,立體化的遠程巡航導彈打擊,確保己方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發射車安全(至少要撐到導彈發射為止)是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
在現代條件下,決定軍事行動勝負的關鍵是ISR(情報、監視、偵察)能力。高效的戰場情報勝于單純的火力已是各國軍界的共識,同時也在近年的歷次局部戰爭中一再得到印證。
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了“前哨”系列預警衛星、“尖兵”系列偵查衛星、P波段戰略預警雷達、空警-2000與空警-500預警機、“無偵-7”“無偵-8”等一系列遠程探測裝備,形成了海陸空天立體化預警、偵查體系。
我們都知道,美軍的戰斗力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其一體化的聯合作戰指揮信息系統。
美軍憑借強大的“網絡中心戰” 能力,可使前線部隊通過信息網絡達成對時間敏感目標實時打擊的決策、執行與監控,大大縮短了OODA(觀察、判斷、決策、行動)循環周期。
比如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就采用了LINK-16等數據鏈技術,將MQ-1 “捕食者”無人機、RQ-4“全球鷹”無人機、RC-135V/W電子偵察機、U-2高空偵察機、E-8“聯合星”戰場聯合監視機等單位聯系起來,實現了戰場信息的互通與共享。
此外,美軍在太空中還擁有大量如KH-12“鎖眼”、“大鳥”這樣的偵察衛星,新近出現的“星鏈”衛星群也將大大提升美軍戰時的預警與精確打擊能力。
不難想象,一旦戰端開啟,美日聯軍必將對中國的衛星、偵察機、潛艇部隊進行壓制,使其無法確定美國航母戰斗群的位置。
而我方也會對接近中國領空與領海的敵方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偵察機進行驅逐、干擾甚至擊落,并用網絡戰的手段摧毀美軍賴以生存的指揮協調系統,使其陷入“戰爭迷霧”。
屆時,雙方的運-8G、運-9G、殲-15D、殲-16D、E/A-18G、EC-130、EC-37B、RC-2等電子戰飛機將會頻頻穿梭于戰場之上,一場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電磁攻防大戰就此上演。
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美日聯軍在裝備數量,裝備性能,相關經驗方面還是要強出一籌。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有必要進一步提升指揮通信系統中的冗余度與魯棒性,不斷增強打“逆風仗”的能力,做好各種預案。要做到即便指揮中樞陷入癱瘓,部隊也不能陷入慌亂而喪失戰斗力。
在海上防御方面,我國目前的水上與水下作戰艦艇主要有052C/052D、055型驅逐艦,“遼寧”號與“山東”號航母,093系列攻擊型潛艇等。其中,滿載排水量超過1萬噸的055型驅逐艦堪稱是中國海軍的防空中堅。
該艦采用了可容納4個不同波段相控陣雷達的一體化桅桿技術,并擁有112個口徑為850毫米,且具備一坑四彈能力的垂直發射單元,主要武器包括“紅旗9B”與“海紅旗16”防空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魚-8A”反潛導彈等。
戰爭打響后,我海軍艦艇編隊會在岸基火力的掩護下進行前出,在近海建立起一個多層次的警戒防空圈,迫使美日聯軍在西太平洋中部區域提前展開,使其無法對我國沿海軍事目標實施戰役突襲。
此外,我軍還可以憑借航母艦載機,尤其是艦載預警機對美國航母實施持續跟蹤,更好地引導反艦彈道導彈實施打擊。
由于中國現役航母在綜合作戰能力方面還無法與美國的超級航母相抗衡,單純的航母PK中國將很難取得上風。
因此對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的打擊主要還是依賴于火箭軍的反艦彈道導彈、遠程巡航導彈,以及陸基航空兵的空射反艦武器。我方最大危險還是來自于敵方海量的巡航導彈。
美軍目前裝備的各種遠程巡航導彈如JSOW-ER、JASSM、LRASM具有射程大、突防能力強、打擊精度高等特點,能否對其攔截成功主要取決于防御一方的對空探測能力。
中國海軍052C、052D型驅逐艦上的517米波雷達與052DL型驅逐艦上的517B米波雷達配合346系列“海之星”相控陣雷達,可以對隱身目標進行有效探測和鎖定。
不過,當美軍一次性出動20架左右的B-52H或B-1B,同時發射約400-600枚巡航/反艦導彈進行飽和攻擊時,我方也會難以招架,從而陷入被動。
在岸基防御方面,我軍的主戰裝備包括鷹擊-62與鷹擊-12B岸艦導彈、“長劍10/20”與“長劍100”超音速巡航導彈、S300/400與紅旗-9/16/22防空導彈,海航殲-11BH、殲-10AH、殲轟-7A等戰機;
空軍殲-20、殲-16、殲-10C、蘇-35、轟-6等戰機,形成了海軍航空兵、空軍航空兵、岸艦導彈、地面防空等攻防一體的綜合作戰體系。
承擔制空任務的殲-20是除F-22、F-35之外,全球第三款第四代戰斗機。從性能來看,該機與F-22各有優劣,后者在發動機等分系統方面有一定優勢,前者在機動性、航程、改裝潛力與總體設計方面稍強一些。
在今年3月與美軍F-35的不期而遇中,殲-20與空警-500 的精妙配合給美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戰斗機外,目前主要承擔我軍對地與對艦打擊任務的是轟-6家族的大改型號——轟-6K遠程轟炸機。“六爺”的各種梗雖然已經被國內軍迷玩爛了,但不可否認該機在我軍現有作戰體系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對氣動設計、機載設備、發動機等進行升級后,轟-6K已經化身成一款類似于B-52H的巡航導彈發射平臺。
目前,該機主要配備有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長劍20”空射巡航導彈等武器,在近年對美軍航母戰斗群的攔截行動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威懾力。在解放軍近海防御體系中,火箭軍一直扮演著對敵遠程精準打擊的重要角色。
以“東風17” 為代表的高超音速武器,與以“東風-21D”、“東風-26”為代表的反艦彈道導彈體現了中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創新與進取意識。
上述三款彈道導彈與“長劍”系列巡航導彈配合使用,可從不同方向,以不同彈道對美日聯軍的海上艦隊與陸上軍事基地進行綜合火力打擊。
而就目前技術而言,對方并無特別有效的反制措施。不過,彈道導彈相比相近射程的巡航導彈要貴的多,萬一我軍的彈道導彈消耗殆盡,可能會在軍事上,甚至政治層面給對手造成可乘之機。
所以我軍負責打擊第一島鏈軍事目標的主力還是巡航導彈。昂貴的彈道導彈主要負責打擊敵方指揮與通信中樞等高價值目標。
此外,由于大家都知道我軍的彈道導彈威脅極大,對方肯定也不會坐以待斃。美國空軍的隱身戰略轟炸機B-2與未來的B-21就被賦予了定點清除“東風”導彈的任務。
好在目前美軍的B-2數量并不是很多,在隱身技術上也有些過時,解放軍的 JY-26雷達、609、610等雷達都有不錯的反隱身能力,三者的探測距離均達到了500千米以上,這一距離基本超過了B-2武器投射的距離。
考慮到解放軍戰時可能會對關島等位于第一島鏈的敵方基地進行火力覆蓋,美國空軍的轟炸機極有可能直接從本土或第三島鏈出動,經空中加油實施遠程奔襲。
這種轟炸機 遠程巡航導彈的組合極具威脅,中方只能通過天基預警等手段提前引導戰斗機實施遠程攔截,但就目前而言,這方面的能力還有所欠缺。
現代戰爭講究的是體系對抗,靠一兩件“殺手锏”武器改變戰爭局面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在彼此深度了解的情況下,這種大國間的軍事對抗只能是見招拆招,看誰做到先敵開火,誰的反制能力更強,應變能力更出色。
當然,這其中也會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成為關鍵性變量,如美國“迅龍”項目的推進速度;解放軍號稱射程達700千米的超遠距離空對空導彈是否已經列裝。
前者能在短時間內讓我軍的全部指揮系統與重要軍事設施陷入癱瘓,后者則是我方遠程偷襲敵方預警機的利器。
可以說,這場局部戰爭規模的軍事沖突不僅是武器裝備與指揮策略的角逐,也是軍隊承壓能力與民眾耐受力的比拼,以及雙方綜合國力的一次考驗。
筆者堅信,我軍在經過一番苦戰之后,定能憑借主場之利,給對手以迎頭痛擊,最終逼迫其放棄既定的軍事與政治目標,做出妥協與讓步。
南海再添中國海軍新艦,回首2016年中美對峙,那個扭轉國運的時刻
近些年,中國海軍入列了一批新的艦艇,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武器精良,技術先進,是同級別中的佼佼者。
中國作為一個臨海的國家,海岸線更是橫跨幾個省區,所以海軍的發展,對國家至關重要。
一、 中國海軍的發展史
1949年中國海軍成立,當時的海軍力量薄弱,主要依靠繳獲以及剩下的破銅爛鐵一般的艦船,東拼西湊組成了自己的艦隊。
通過購買蘇聯的軍艦,以及自己的改裝,使得海軍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相繼成立了自己的三大艦隊,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開始執行巡邏,沿海護航,出行等常規任務。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在軍事裝備上,更是有不可替代性,先進的武器裝備,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先進的武器,雷達,聲吶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根本。
經過了70多年的發展,現在的中國海軍,非往日而能比,三大艦隊,航空兵,導彈部隊,潛艇部隊,航空母艦,各個配屬編隊,一應俱全,做到了三維立體打擊,無論是空中,海上,還是海底,全方位攻擊。
二、 中美海軍南海對峙
熟悉歷史,關注時政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2016年中國和美國在南海對峙的時候,可謂戰爭一觸即發,對兩個國家都有很深刻的影響,現在就帶大家重溫那個令人窒息的緊張時刻,一探究竟。
中國和美國的關系一直是沖突與合作并存,發展與互相制衡相對應,自從20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到2016年雙方對峙沖突,如何處理兩個超級大國的發展和相處問題,是雙方共同的思考。
眾所周知的是,自古以后,中國就對南海擁有主權,這是毫無疑問的,南海資源豐富,且周邊諸如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窺視南海豐富的資源,趁我國海軍力量薄弱,妄圖侵占,都被中國一一打敗。
事情的開端是因為南海問題,美國暗中指使菲律賓,以南海主權爭端,提交國際法庭,妄圖篡改歷史,不承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中國提交了充分的證據,來證明對南海擁有的主權,但是在美國的操控下,國際法庭不可能公平公正地去判決,并且美國派航空母艦到南海附近。
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政府決定,在南海開展軍事演習,對美國的挑釁進行反擊,由于美國有兩個航空母艦編隊,所以中國也派出了三大艦隊主力,以及火箭軍部隊,潛艇部隊,一時之間,南海戰火熊熊,局勢也是空前緊張,毫不夸張地說,雙方都做好了開戰的準備。
經歷過對峙以后,美國主力艦隊離開了南海,南海的局勢一下子得到了緩和,所以人也長舒一口氣,畢竟作為世界兩個超級大國,很多人都不希望看到戰爭的發生。
三、 對峙背后的含義
很多人都會想,為什么美國會主動離開呢?
首先就說說軍事實力,現在的中國畢竟不是以前的中國了,中國海軍的實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再加上火箭軍的配合,以及核潛艇部隊,對美國的兩個航母艦隊來說,絲毫不遜色,所以美國看到軍事上面沒法占到大的便宜,肯定不會輕易開戰了。
其次,是為了利益,美國在南海挑起爭端,無非是未來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未來得到更多的利益,就制造事端,從中牟利,看到沒有多少利益,甚至會增加損失的時候,美國肯定會退回去。
而且兩個超級大國開戰,最后的結局肯定是兩敗俱傷的,早在朝鮮戰場,在裝備對比那么明顯的時候,都沒有戰勝中國軍人,更別提現在擁有了先進武器裝備的中國軍人了,而且對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有嚴重的削弱,影響它的國際地位,這是它不想看到的,所以最后美國主動撤走,做好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而中國則很好地宣示了主權,展示了自己的 實力,維護自己的主權完整。
縱觀中國的歷史,這樣的例子太多,說半天都說不完,為什么呢,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國家太弱,沒人把你放在眼里,想怎么欺負你,就怎么欺負你,根本不會考慮你的感受,就像清政府的時候,想欺負你,理由也不找,直接軍艦開到家門口,不聽話就直接開炮,哪有什么道理可講,所謂的國際法庭無非是他們的工具。
現在中國強大起來了,中國的軍隊也強大起來了,中國軍隊有能力,有實力去打贏現代化的戰爭,保家衛國,維護自己的國家主權。
當然我覺得這還不夠,我們的實力和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要迎頭趕上,努力發展自己的國防事業,早日建成可以和美國相媲美的海陸空三軍部隊,讓美國人害怕我們,不敢輕易挑釁我們。
四、 對峙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一直是期望和平的,從不想主動和哪個國家發生戰爭,和誰去爭奪霸權,只是希望實現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實現共產主義。但是我們不能對世界抱有太大的幻想,以前只是覺得好好發展,不影響別人,就沒事,現在看來,根本不行,只要咱們強大起來,就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威脅,各種問題,那么就只能強大自己,靠自己來保護自己,在真正強大的實力面前,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而且國際社會,區域發展合作,我們不能再單打獨斗,應該尋找自己的盟友,一起發展,共同提升自己的實力,這樣既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又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實力,幫助更多的國家,讓更多的國家接受中國,支持中國。
經過了70多年的起起伏伏,中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逐步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邁進,提前實現了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變好了,我們也希望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去幫助更多的國家和人民,在國際事務中,積極投入,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全面分析:如果臺海發生沖突,西方國家最先能派哪些軍備介入?
最近幾個月,西太地區風起云涌,我國海軍遼寧艦編隊出宮古海峽奔赴南海進行海上訓練,美國海軍戰艦空軍偵察機在我國南海東海地區大肆活動頻繁對我國進行抵進偵查,英法韓日加澳的戰艦軍機也紛紛不請自來,有意挑動地區局勢造成動蕩。
遼寧艦
在這樣的背景下,身處大國沖突漩渦的對岸,進行了一份關于“兩岸如果要解決長久累積的政治爭議,最終難免會發生軍事戰爭”的民調統計,民調顯示,有四成的對岸民眾同意對岸和大陸最終必有一戰這個觀點。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部分艦艇
四成,這個比例可以說很高。伴隨著祖國經濟穩步發展,軍事實力快速上升的今天,對岸支持和平統一的民眾比例理應是越來越高。以2018年的對岸民眾民調調查為例,僅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臺灣民眾就有62%,而如今,卻有4成以上的臺灣民眾認為兩岸一定會爆發戰爭。這其中之所以會發生改變,恐怕和西方國家最近兩年重新將重心放在亞太,向西太地區投射大量武裝力量,間接給TD勢力撐腰,使TD勢力更有底氣制造大量分裂言論有直接的關系。
那么,問題來了,若當下真的發生戰爭,美英法又吃了熊心豹子膽,不只是口頭說說而是真的要來干啥,這些TD勢力的“希望”,又能派出多少武裝力量呢。本文就為大家仔細分析一下。
美國一直引以為豪的航母編隊
對他國進行武裝干涉,乃至于直接介入戰爭,首選海軍力量,其次空中力量,最后地面裝備。不過,縱使美英法吃了熊心豹子膽,也頂多是進行地區干涉,不可能與我國進行一場局部戰爭。而說到地區干涉,體型巨大功能全面,能配備大量武器裝備,威懾能力強的海上戰艦,無疑將成為西方國家兩岸地區沖突的最主要力量。所以,美英法這些傳統海上強國,能派出哪些戰艦呢?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航母戰斗群
首先,就是“世界警察”美利堅。美國在沖突發生后,第一時間就能介入沖突的海軍力量主要是部署在日本橫須賀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第七艦隊目前正在編制內的主戰艦艇,1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艘藍嶺級兩棲指揮艦、4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和約20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以及6艘洛杉磯級/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這個規模可以說是相當之大。
美軍三艘航母的編隊
然而,受到造船廠維修保養保障能力不足的影響,擁有近300艘戰艦的美國海軍,能直接進行部署的作戰艦艇其實并不多,一般只有艦艇總數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2012至2018年間,由于維修船廠各種咕咕咕,美國海軍航母艦隊累積延遲部署超過1207天,水面艦艇高達18581天,潛艇7321天。
強大的海上編隊
直白來說,看著規模不小的第七艦隊,湊出3/1的戰艦都很難,最理想情況也就1艘航母、1艘兩棲指揮艦、8艘巡驅、2艘攻擊型核潛艇,共12艘主力艦。在亞太地區,還有羅斯福號航母和里根號航母也可以調動,再加上跟隨的護航艦艇,美國會集結3艘以上航母,外加1艘兩棲攻擊艦,以及30多艘各型戰艦和潛艇,可以說,這個力量也比較龐大,光艦載機就會有300多架。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斗群
然后,是大“嚶”帝國。今年,“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斗力的形成,著實給英國打了一劑強心針,不知從何而來的自信已經驅使英國組建航母艦隊準備前往亞洲。和家大業大的美國不同,算上剛服役不久還未形成作戰能力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整個英國海軍的主力戰艦也就2艘艦載機尚未配齊“伊麗莎白女王”級大型航空母艦、6艘45型導彈驅逐艦、13艘23型導彈護衛艦、4艘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3 3艘特拉法爾加級/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
一國海軍和平時期只有三分之一的艦艇可以隨時部署基本適用于所有海軍,既三分之一維護,三分之一訓練,三分之一可實戰部署。此次,英國向亞洲派遣1艘航母,2艘45型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攻擊型核潛艇,可以硬著頭皮部署。45型驅逐艦由于種種原因妥善率極低,這2艘45型驅逐艦不說是皇家海軍當下所有能動的導彈驅逐艦,但也差不離。換句話說,英國即將向亞洲派遣部署28周的航母艦隊,已經是兩岸若發生戰爭,英國武裝力量干涉的極限了。
法國在南海的軍艦
至于法國,法國雖然幾乎從未向亞太地區派遣過大型水面艦艇編隊,長期以來也沒有干涉我國內政的想法。不過今年2月,法國海軍先是“翡翠”號攻擊型核潛艇和1艘潛艇支援艦不請自來,造成地區局勢升溫。3月,還派遣“雷電”號兩棲攻擊艦和“絮庫夫”號護衛艦前往亞洲,計劃穿越我國內海瓊州海峽。有此先例,難不保兩岸發生沖突乃至于戰爭,法國也會插一腳。
法國潛艇
不過,法國的主要利益在地中海周邊地區,臺海若發生沖突,法國海軍頂多會派遣一支由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并額外編有護衛艦和攻擊型核潛艇為主的小型艦隊,為英美稍壯聲勢。類似的利益不在亞洲,但臺海發生沖突后,肯定會派出戰艦為美國稍壯聲勢的國家還有德國,至少派出一艘護衛艦,德國政府已經決定在今年八月遣一艘護衛艦穿越南海。荷蘭,至少派出一艘護衛艦,荷蘭海軍也已決定派出1艘七省級護衛艦加入英國航母艦隊,或一同前往亞洲。
韓國海軍力量也不可小覷
日本的直升機母艦
此外,日本和韓國作為美國的“大兒子”和“小兒子”,也會派出本國的直升機母艦,以及驅逐艦。屆時我國兩岸發生沖突乃至于戰爭,美國聯合西方介入,這兩個國家肯定馬首是瞻,并成為“八國聯軍”的橋頭堡。澳大利亞海軍加拿大海軍也是我國南海的“常客”,美國需要的時候一呼即應,尤其是澳大利亞,只要有添亂的機會,一定會不余遺力的攪局。而加拿大能向我國派遣的艦隊規模和數量應該不多,頂多就是哈利法克斯級這樣的老式護衛艦,和荷蘭和德國一樣走個過場,借此表明是站在美國這一邊的。
美日澳南海聯合演練
除了上述提到的美英法德荷韓日澳加9國,意大利和新西蘭,乃至于身陷新冠疫情地獄的印度其實也有向南海派遣軍艦攪局的想法,不過新西蘭曾表示不會站隊反華勢力,這些國家亦是將來可能會阻撓我國統一大業的潛在威脅。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
2021年,對我國注定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今年,至少來自9個國家的海軍將齊聚南海地區。我國若不能借此機會,從相同實力的地位出發,拿起獵槍告訴這些豺狼什么叫做規則,什么是不能觸碰的底線。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國家認為我國軟弱可期,來南海搞事,穿越海峽給TD勢力撐腰,甚至在未來我國的統一大業中,集中更多力量對我國施加更強有力的干涉活動。
中國海軍航母戰斗群
盡管,仔細分析下,這十幾個國家能同時向我國周邊海域派遣的海軍力量絕不可能超過我國海軍的三大艦隊,這些國家能在日韓橋頭堡部署的空軍力量也不會超過中國空軍。然而,如果我們能在可預見的短期內在外交和海上更加強勢,營造出像平常俄羅斯“你敢來我眼皮子底下挑釁?你不找我麻煩,我也要給你制造點麻煩”這種令人敬而遠之的形象,也許就能很大程度上緩解西方國家對南海的侵入,最終讓西方國家只能嘴上說說,不敢實際干涉我國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