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k歌2013版(數讀|音樂APP掘金難?網易云、騰訊音樂再起紛爭)
酷我k歌2013版文章列表:
- 1、數讀|音樂APP掘金難?網易云、騰訊音樂再起紛爭
- 2、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名單公布,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位列前十
- 3、騰訊音樂上市背后的產業格局
- 4、背靠騰訊音樂的音兔短視頻,能用版權優勢制衡抖音嗎?
- 5、無論是李榮浩還是素人,要想在平臺發歌,審核攏共有幾步?
數讀|音樂APP掘金難?網易云、騰訊音樂再起紛爭
4月27日,網易云音樂再次叫板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已就騰訊音樂不正當競爭行為正式提起司法訴訟程序。
當日下午,騰訊音樂品牌公關負責人陳默在朋友圈回應網易云音樂,“碰瓷營銷無助于行業發展”。
2021年初,音樂獨家版權雖被解除,但頭部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之爭仍未平息,9年來訴訟不斷。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裁判文書網數據發現,自2014年至今,頭部音樂APP就版權等不正當競爭問題發生多次訴訟。
這也折射出在線音樂行業掘金不易,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透過財報數據為你解讀,后版權時代,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這兩個頭部音樂APP盈利能力如何?
1.自2014年至今
網易云音樂和騰訊音樂多次對簿公堂
4月27日,網易云音樂在官微和微信公眾號發長文聲明稱:“長久以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通過非法盜播偷放無授權歌曲、批量化冒名洗歌、跟隨式抄襲網易云音樂產品創新、逃避甚至對抗監管等方式侵犯網易云音樂著作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當日下午,騰訊音樂品牌公關負責人陳默在朋友圈回應網易云音樂,“碰瓷營銷無助于行業發展”。
事實上,自2014年以來,雙方就已多次對簿公堂。2015年國家版權局頒布“最嚴版權令”,各網絡音樂服務商紛紛下線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自此,各大音樂APP圍繞版權的競爭逐漸“白熱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目前裁判文書網查詢到雙方在過去九年中存在多次糾紛,騰訊曾多次向法院申請“訴前行為保全”,稱網易云音樂侵害了騰訊的權利,而騰訊也有撤回訴訟的情況出現。
2021年7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責令騰訊音樂30天內解除獨家版權。自此,在線音樂平臺依賴獨家版權“躺賺”成過去式。
2.音樂APP“掘金”越來越難
2021年騰訊音樂凈利潤縮水 網易云音樂仍虧損
盡管中國音樂產業已經培養了用戶為優質音樂內容付費的習慣,在線音樂行業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音樂APP從用戶“耳朵”中掘金越來越難。
網易云音樂短短四年半就積攢4億用戶,營收差距與騰訊音樂也越來越小。但兩家上市公司的日子都不好過。騰訊音樂去年凈利潤相比前年大幅縮水,而網易云音樂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在此前已經發布2021全年財報,騰訊音樂首破300億營收,云音樂營收則近70億。2018年,騰訊音樂年營收是網易云音樂16.53倍,2021年這一數字縮小到4.46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財報發現,近年來,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營收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均呈下降趨勢,2021年度,公司營收增長率首次跌至個位數,為7.17%,而2017年其營收增長率為151.80%。
而盡管云音樂2021年度營收增長率為44.45%,卻仍處于虧損之中——從2020年的-29.5億元收窄至2021年的-20.6億元。
2021年7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要求騰訊音樂在30日內解除獨家音樂版權協議、停止高額預付金等版權費用支付方式、無正當理由不得要求上游版權方給予其優于競爭對手的條件。在線音樂領域的“獨家版權”時代終結,市場迅速反饋,在2021年第四季度,騰訊音樂總收入降幅為8.7%。這也是自2018年年底上市以來,營收增速首次出現季度下滑。
云音樂也于2021年8月與華納音樂集團達成直接協議,這意味著云音樂目前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均擁有直接數字分銷合約,同時云音樂的曲庫還新增了來自摩登天空、英皇娛樂集團等流行廠牌的受版權保護音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財報發現,由于云音樂的會員訂閱銷售收入大幅增長,成本控制也有所改善。去年云音樂銷售毛利率終于變成正數,從-12.16%升至2.04%。
3.為愛歌奔波多個音樂APP
這屆年輕人聽歌付費意愿更強
九年過去了,版權問題仍是音樂APP的“心頭刺”。目前音樂平臺仍面臨版權風險、短視頻平臺競爭和用戶流失的風險。
2018年初,在國家版權局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
然而,基于音樂版權庫的龐大,僅1%的獨家版權依然是個不小的數目。
因此,當前用戶仍要在不同音樂APP之間“為愛歌奔波”。
不同年齡段的用戶都在用什么APP聽音樂?百度指數顯示,在2022.3.1-2022.3.31期間搜索QQ音樂、網易云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的人群年齡分布略有差別,在29歲以下的人群中,搜索 QQ音樂、網易云音樂占比較高;在30以上的人群中,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用戶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而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都是騰訊音樂旗下運營產品。
除音樂APP版權之爭外,短視頻平臺“BGM”(背景音樂)的繁榮也導致騰訊音樂APP用戶分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財報發現,2021年第四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月活躍用戶數量同比下降1%至6.15億。財報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輕度用戶流失到其他泛娛樂平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騰訊音樂和云音樂的財報發現,同比2018-2021第四季度,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數量逐漸緩慢下降,而網易云音樂是以歌曲評論UGC社區為特色的音樂APP,在用戶活躍度和用戶黏性更高,在近年來一直保持增長,但2020-2021年增長速度放緩明顯。云音樂財報稱,2021年,網易云音樂每名日活躍用戶每天平均花費約78.2分鐘聽歌。同時, 近一半的用戶聽歌的同時亦瀏覽“評論區”。
盡管騰訊音樂月活數量有所下降,但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用戶繼續實現強勁的同比和環比增長,創下新高7620萬;在線音樂付費率從上市前不到2%增至12.4%。
騰訊音樂稱,這部分的增長主要來自音樂訂閱與長音頻,但被再授權、數字專輯銷售和廣告業務的下降所部分抵消。
而云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月付費人數從1600萬人增加至2890萬人。增速達80.62%,在線音樂服務收入也從26億增加到33億。在線音樂服務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從8.4元降至6.7元,這是由于云音樂于2020年至2021年與其他平臺合作增加聯合會員套餐的銷售,將自己的會員訂閱以折扣價出售,以推銷網易云音樂的訂閱以擴大服務覆蓋面。
4.尋求新增長
騰訊音樂發力長音頻 云音樂扶持獨立創作人
騰訊音樂旗下運營的產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和愛聽卓樂五大產品。而云音樂的業務則圍繞著“網易云音樂”以及附屬的社交娛樂產品如“LOOK直播”“聲波”及“音街”。
近三年來,騰訊音樂凈利潤增長率呈持續下降趨勢,網易云音樂凈利潤增長率波動較大,頭部音樂APP紛紛主動尋求新增長點。
騰訊音樂選擇著力發展長音頻業務,扶持播客主播,加速擴充PUGC和UGC的長音頻內容,收購懶人聽書并開始進行業務融合,發布全新長音頻品牌“懶人暢聽”。
云音樂則加碼扶持獨立音樂人,推出內容創作者扶持計劃“云梯計劃2022”, 上線中國領先的一站式Beat(伴奏)交易平臺BeatSoul,為Beat制作人、說唱音樂愛好者擴寬交易渠道,以培養用戶黏性。
騰訊音樂財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長音頻月活躍用戶在第四季度超過了1.5億,同比增長達65%。長音頻營收的強勁增長推動了騰訊音樂第四季度在線音樂服務的營收,增至28.8億元,同比增長4.3%。騰訊音樂還發布TME Live、TME數字藏品等創新模式獲得發展紅利,豐富和完善其業務生態與商業模式。
云音樂旗下的主要產品網易云音樂則著力于扶持獨立音樂人和對原創音樂的支持。截至2021年年底,網易云音樂擁有超四十萬獨立音樂人,而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騰訊音樂人平臺入駐的獨立音樂人數量僅達到30萬。
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名單公布,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位列前十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連續8年開展中國互聯網企業綜合實力研究,10月29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互聯網企業綜合實力研究報告(2020)》發布會暨百家企業高峰論壇。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還發布了2020年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前百家企業,其中,中國在線音樂娛樂服務領航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位列前十,同時也是十強企業中唯一一家專注于音樂產業創新發展并成功上市的數字音樂公司。在十強企業中,騰訊、美團等公司同樣在列。
為加強推進互聯網產業發展,自2013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協會堅持開展中國互聯網企業綜合競爭力研究,獲得了業界、政府部門以及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據今年的報告顯示,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中,作為將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典型場景,互聯網產業表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一是新基建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激發消費潛力。二是加速產業互聯網布局,跨界融合程度將進一步加深。三是平臺化產業新生態迅速崛起,信息技術有效提升互聯網服務質量。四是互聯網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助力經濟社會快速復蘇。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服務領航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穩扎穩打的市場表現也很好地反映了報告趨勢。
深耕產業多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擁有四大國民級音樂產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以及領先的B端商用音樂整合服務體系,通過兩端發力、多平臺開花,共同串聯起全產業鏈,搭建起覆蓋行業的平臺基礎。憑借在內容方面的優勢、行之有效的付費策略以及不斷完善的推薦功能,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不斷攀升,根據集團今年第二季財報顯示,其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4710萬,同比增長51.9%,付費率達7.2%。如今,集團也與全球音樂伙伴行業邁入價值共創的新階段,今年8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環球音樂戰略續約并共建廠牌,掀起了全球音樂合作的浪潮。
不僅如此,隨著流媒體的深度應用及5G時代的浪潮來襲,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敏銳嗅探到了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體驗需求,加強了在定向分發、場景推薦、智能交互、定制服務等上的技術努力,開始在長音頻、音樂直播、線上演出等融合領域開展廣泛探索,并憑借良好的效果進一步拓展了拓展音樂的消費場景。今年疫情期間,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更是前瞻性地推出全景音樂超現場演出品牌TME live,不僅在特殊時期為音樂人提供舞臺、為用戶帶來溫暖陪伴,并在繼“數字專輯”等創新模式之后,再次此引領創造數字音樂新藍海。
如今,通過全球獨特的“在線音樂 社交娛樂”雙輪驅動模式,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不僅正在為中國數字音樂賦予新價值,還轉變了用戶的數字音樂消費理念,創造音樂新消費,這一契合中國數字音樂發展需求的商業戰略與布局也獲得了行業內外的廣泛認可。誠如中國互聯網協會多年來堅持互聯網企業綜合實力研究的初衷,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創新前沿的音樂探索也將不斷為數字音樂產業輸送范本,為互聯網企業在前進的道路上提供新模式、新業態等方面的借鑒。
騰訊音樂上市背后的產業格局
12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騰訊音樂)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開盤價為每股13美元,最終報收每股14美元,較發行價上漲7.69%。按收盤價計算,騰訊音樂的市值約為228.94億美元,與國際公認的最大流媒體播放平臺——瑞典在線音樂服務商聲田(Spotify)比肩。不過,與聲田的“廣告 付費訂閱”盈利模式不同,騰訊音樂提供在線音樂服務和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形成了付費訂閱、數字專輯、虛擬禮物和增值會員等多元化盈利模式。
近年來,我國數字音樂快速發展。12月19日在京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音樂產業大會發布了《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該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音樂產業規模達580.6億元,同比增長9.6%。報告同時指出,我國數字音樂付費會員訂閱付費率僅為4%左右,未來仍具備較大的提升空間。騰訊音樂等數字音樂平臺基于用戶需求,力圖創新多渠道盈利模式,打造泛娛樂全產業鏈,“音樂 ”業態融合成為推動我國數字音樂產業發展的新動能。11月8日,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CISAC)在上海發布的2018《全球版稅報告》和《中國專題報告》也顯示,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下稱音著協)的數字版權收入自2013年以來增長了5倍多,幾近全球數字收入份額(13%)的3倍,這主要得益于音著協與中國主要數字平臺騰訊達成了許可協議。此次騰訊音樂上市,更是受到各方關注,《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認為這是我國音樂產業投融資發展里程碑式的事件,可見國際投資者對于我國音樂泛娛樂產業發展體系的信心,也展現了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無限成長空間。不過,《中國專題報告》指出,盡管數字音樂許可領域的開拓令人鼓舞,但未經許可使用仍是中國市場的一個隱憂。
提高數字音樂付費率
招股書顯示,騰訊音樂在2018年前三季度凈利潤27.07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同期暴漲244.8%。“騰訊音樂目前已經實現盈利。”騰訊音樂CEO彭迦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騰訊音樂能夠實現盈利,社交消費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騰訊音樂招股書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在騰訊音樂2330萬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中,超過40%在虛擬禮物等社交產品上貢獻收入,而這種“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消費”占當季度騰訊音樂總收入的70.4%。
在騰訊音樂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這四大音樂平臺上,社交消費引發的全民使用熱潮屢見不鮮。據介紹,2014年,QQ音樂獨家互動直播歌手華晨宇北京火星演唱會,在6天內共計線上直播門票購買次數超過12萬,刷新行業記錄。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6.55億,付費用戶2490萬,付費率3.8%,每付費用戶月均付費額(ARPPU)為8.5元人民幣;社交娛樂服務月活躍用戶2.25億,付費用戶990萬,付費率4.4%,ARPPU則達到118.5元人民幣。相較之下,國外流媒體播放平臺的營收模型一般為根據時長和歌曲數量設計不同價位的套餐,或簡單地依照有無廣告來設定售價。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音樂付費用戶雖然有了顯著增加,但與聲田的訂閱付費比率高達46%相比,我國還存在較大差距。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春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在我國數字音樂出現之初,普遍采用免費模式,這與國外市場環境有所不同。近幾年來我國的數字音樂進入幾大平臺爭霸階段,經過多年的市場醞釀,平臺方提出了付費下載的模式,但還保留了單曲免費消費的模式,從免費到有條件的收費,再到全部收費,消費者接受還尚需時日。各大數字音樂平臺也認識到這一點,在提供免費服務的同時,也希望能逐步提高訂閱付費在營收中的比重。騰訊音樂CEO彭迦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可以持續的把更多的音樂特權加入到付費服務里面,讓用戶真正感受到,他作為一個付費用戶真的是VIP的感覺,除了這些不同的增值模式以外,我們也可以借鑒全球領先的其他國家的音樂付費的模式,在不同的演變中我們一定會發現更多的商業發展機會。我們相信,在健康的行業生態下,在線音樂付費率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推動數字音樂正版化
我國數字音樂市場快速發展,提振了從業者的信心,但盜版仍時有發生。對此,除了國家相關部門通過“劍網行動”等專項整治措施對數字音樂等盜版多發領域進行重點監管外,各數字音樂平臺也在通過購買版權、轉授權等,建立起各自的版權庫,進而推動了數字音樂的全面正版化。
以騰訊音樂為例,早在2015年,騰訊音樂就率先與網易云音樂達成了轉授權合作,涉及包含環球、華納、索尼全球在內40余個廠牌,后續雙方也在版權合作上不斷深入。近年來,騰訊音樂已經陸續與阿里音樂、百度音樂、唱吧、快手等十余家平臺達成了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涉及國內外音樂平臺、K歌平臺、直播平臺等。今年,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達成了深度轉授權合作,騰訊音樂向網易云音樂轉授權的歌曲數量比例由96%上升到99%,促進了音樂作品的廣泛傳播,對形成開放的版權生態具有積極意義。
不僅如此,數字音樂平臺還積極扶持上游原創音樂人,推動用戶使用正版音樂作品。比如,2014年,蝦米推出尋光計劃;2016年,網易云音樂公布石頭計劃,投資2億元人民幣扶持獨立音樂人;2017年,合并后的騰訊音樂傾集團之力,推出“騰訊音樂人計劃”。
此外,郭春飛認為,音樂行業的繁榮需要各方努力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除權利人和傳播者以外,對于侵權行為,司法機關應提高判賠額度,但目前對侵權行為的判賠還不足以彌補權利人的損失,不具有震懾作用。
對于騰訊音樂上市,郭春飛認為,騰訊音樂上市代表我國音樂市場走向資本化運營模式,上市籌集到的資金將會有益于平臺方探索更多的商業模式,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娛樂產品,同時也會反哺到上游權利人,為我國音樂行業注入創新發展的新動力。(侯 偉)
背靠騰訊音樂的音兔短視頻,能用版權優勢制衡抖音嗎?
36氪獲悉,10月17日,騰訊在App Store上線音樂短視頻App音兔(Intoo)。據應用商店中的介紹,該App有智能照片分組、智能匹配背景音樂和智能匹配轉場特效三大核心功能,擁有QQ音樂全網曲庫,用戶可以使用它將視頻與圖片素材進行多段合成和自由剪輯,并自主添加音樂和畫面效果,快速制作音樂短視頻。
打開歸屬于攝影和錄像類別的音兔App后,會看到不同于微視、有視頻的簡潔頁面,主要有底部的三個按鈕可以切換頁面。體驗來看,目前最大的看點是音樂館,點擊到二級頁面會看到14大類別,這些背景音樂多在2分-5分鐘左右,粗略計算大概有上百首的歌曲。像王菲在綜藝節目《幻樂之城》中所唱的《夢中人》;在抖音上大火的《學貓叫》、《答案》等曲目都在列。
音兔App首頁以及音樂館頁面截圖
目前,音兔還沒有上線安卓版。可能是剛推出的原因,iOS的一些功能還不是很穩定,像中間部分的曲目展示以及各類效果的展示,在第一次打開時只顯示了很少一部分。
音兔承載了騰訊怎樣的戰略目標以及未來的打法,可能還需要先追溯一下這款產品歸于哪個事業群。
此前,騰訊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后,微視隨SNG、有視頻隨OMG一并歸入到了新成立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而負責短視頻內容供給及審核的都是騰訊內容開放平臺旗下的企鵝號。36氪就此詢問,對方稱并不知道音兔的事情。
查詢音兔在App Store中的隱私條款可以發現,承擔隱私責任的主體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在TME擁有的產品或服務一欄的介紹中,便包括音兔、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酷狗直播、酷我聚星、騰訊音樂人、5sing等。
據此可以判斷,音兔可能是TME推出的一款音樂短視頻產品。
提到音樂短視頻這一垂類,musical.ly、抖音、muse等產品都為大家所熟知。騰訊現在才推出類似產品,會不會為時已晚?
早在三年前,中國上海聞學網絡開發的音樂短視頻musical.ly就火爆海外,C輪融資時估值高達5億美金。16年9月,今日頭條順勢推出了音樂短視頻產品抖音。隨著抖音慢慢有了聲色,musical.ly又打算開辟國內市場推出muse,但加上快手以及頭條的矩陣打法,突圍不太可能。最后,頭條以10億美金的估值收購了musical.ly。今年8月,抖音海外版與musical.ly升級為統一品牌TikTok。抖音此前宣布,其全球月活用戶達到5億,在國內3億的月活也已經超過快手。
在這樣的背景下,微信曾給微視開放朋友圈流量,騰訊視頻、企鵝號等優質視頻資源傾斜有視頻,但都未曾打破格局。不過,背靠TME的音兔的優勢在于,前者擁有8億的用戶,以及無數的優質音樂版權。
TME此前提交的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公司月活用戶超8億人,日均使用時長70分鐘。另據Questmobile 8月數據,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月活躍用戶數分別達到3.6億,2.8億和1.3億。
版權方面,TME也有絕對優勢,除了擁有索尼、華納、環球這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TME又通過一些列轉授權獲得了滾石、華研、寰亞等公司的版權。另外,騰訊音樂通過《創造101》、《明日之子》等綜藝節目直接或間接的獲得更多的獨家版權。
要知道,短視頻已經成為音樂宣發的重要陣地。尤其是抖音,此前已經帶火多款歌曲,而且在App中推出了音樂榜、與網易云音樂合作了抖音排行版,以及與Apple Music也達成了版權合作。
既然TME擁有海量的版權優勢,自然會把這一塊業務僅僅攥在自己手里。而且抖音用戶所使用的音樂內容的版權一直也被外界所關注,而音兔恰恰可以利用TME的版權優勢來制衡抖音。
無論是李榮浩還是素人,要想在平臺發歌,審核攏共有幾步?
新專輯早在5月份制作完畢,一直等待公司安排發行。而從9月等到12月,新歌遲遲未有定論。已經有一年多未出新作的李榮浩,這一次真的急了。
11月28日,歌手李榮浩在微博上發帖叩問:“我想問一下各大偉大的音樂平臺和我偉大的經紀人,我想上一首新歌,就那么難嗎?”
對于李老師的多次盤問,經紀公司的回復總是驚人的相似:“一切需要流程。”
圖源:李榮浩微博截圖
音樂平臺:流程的鍋我們不背
看見李老師這般訴求,網友們不禁要問,在音樂平臺上發歌,究竟要走什么流程,非得讓發歌心切的李榮浩等上幾個月不可?
36氪從資深從業人士處獲悉,各大音樂平臺的發歌流程相似,無論獨立音樂人還是依靠經紀公司的簽約藝人,發布新歌通常要經歷三個步驟。
首先,藝人方向音樂平臺發送包含歌曲音頻、MV、歌曲封面、滾動歌詞以及相關創作人員信息的物料包,以供審核。平臺審核的重點通常集中在歌詞內容和詞曲匹配度上。對于有歌詞中的敏感詞句,平臺將及時跟藝人方面反饋,要求藝人退回修改。
其次,通過審核之后,藝人方可以視各家音樂平臺提供的宣傳資源的優劣,確定合作平臺,簽訂獨家或者非獨家授權協議。
最后,等待新歌上線發布。
與平臺對接 資源評估 確定上線日期,一套流程走下來,正常情況下,不過1-2天的時間。即便是對于有宣傳需求的藝人,加上平臺為其調度宣傳資源的時間,比如,安排版面位置、確定排行榜名次以及停留時長等等,最長也不超過兩周。
更何況,像李榮浩這么大的流量,對于各大音樂平臺來說,都是“香餑餑”,更不大可能存在宣傳資源挪不開的問題。該業內人士認為:“平臺巴不得李榮浩發歌,如果李榮浩選擇獨家發布,估計走綠色通道當天就能出來。”
這樣看來,經紀人口中所說的“流程”,或許不是音樂平臺方面的原因。
李榮浩能否換個路子?
“要是12月5號發不了,我就找個電動車維修論壇,發個帖子,把歌發了。”李榮浩在微博立下flag。
歌手著急,粉絲更急。粉絲們紛紛在李榮浩微博評論區里支招:“李老師,看看我們B站,比發帖子省事!”
歌手在B站發歌,并不是沒有先例。鄧紫棋新歌《句號》的母帶公司在美國,在制作費用上投入巨大,據說達到格萊美級別。可是音樂平臺與工作室卻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只肯出白菜價簽約她。最終,這首歌沒有在內地的音樂平臺上線。
11月早些時候,鄧紫棋工作室正式入駐B站,新歌《句號》的MV在B站和微博上同時發布,B站的播放量已經達到193萬。
鄧紫棋團隊B站官方賬號 圖源:B站截圖
如今,積極向二次元外擴展的B站也正在向專業的音樂平臺邁進。前不久,B站推出了“音樂星計劃”的音樂人招募公告,無論是音樂愛好者,還是音樂平臺認證的音樂人,B站都想招攬。
此前,因創作神曲《野狼disco》的寶石GEM也被B站拉攏過來,宣布正式入駐。B站的審核政策更加寬松,原來無法在主流音樂平臺上線的鬼畜、說唱等作品,在B站也能上線。對于原創音樂人來說,B站不失為一個更好的選擇。
簽約原創音樂人,也不是B站一家平臺在做的事情。今年5月,抖音發起2019“王老吉·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以競賽的形式征集原創音樂作品,為參賽音樂人提供資源支持。
快手緊隨其后。11月23日,快手聯合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5大音樂平臺,共同發布“音樂燎原計劃”,幫助更多音樂人出圈。
如今隨著各類視頻平臺異軍突起,并且有意識地向音樂領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視頻平臺正在成長為重要的音樂分發入口。就連像王力宏這樣主流頭部歌手,也曾在抖音上為自己打歌。
除此之外,去年2月,B站還上線了自己的音樂庫,為網站的大會員提供音樂服務,全庫歌曲兩萬首左右。隨著曲庫一步步擴充,未來看見像李榮浩這樣的頭部流量歌手在B站上發歌,也并非全無可能。
圖源:李榮浩微博截圖
“當然不排除營銷的可能。”另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李榮浩已經很久沒有新作品了,平平淡淡也是發,搞個大新聞也是發。”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李榮浩抱怨“發歌難”的微博發布前半個小時,他還發布了另一條微博:“12月5號,有個事兒要公布。”大概也是說的新歌事兒。這樣看來,李榮浩早已對新歌發布的日期成竹在胸。
不過,前一條反響平平,后一條“發歌難”的微博卻獲得174萬的點贊和近10萬的轉發。如果是為了宣傳,目的顯然達到了。
頭圖來源:李榮浩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