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質量效應3幻影人(范希平委員:上海迪士尼半年運營交出靚麗答卷)

導讀質量效應3幻影人文章列表:1、范希平委員:上海迪士尼半年運營交出靚麗答卷2、英國摩飛與天才槍手,混血小家電收割中國中產3、黑色南方與產業升級的中國文藝電影4、花12億買了6

質量效應3幻影人文章列表:

質量效應3幻影人(范希平委員:上海迪士尼半年運營交出靚麗答卷)

范希平委員:上海迪士尼半年運營交出靚麗答卷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申迪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希平。新華網梁鴻儒 攝

新華網上海1月15日電(梁鴻儒)開園半年多時間過去了,上海迪士尼的運營情況如何?它的開啟對國內主題樂園發展有何借鑒?圍繞這些問題,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申迪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希平在兩會期間談了他的一些收獲與啟發。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迪士尼入園游客達560萬,這一數字比肩日本迪士尼樂園,接近香港迪士尼開園一年的游客人數,為全球迪士尼旗下樂園游客人數最快突破500萬的樂園之一。” 范希平說,上海迪士尼樂園不負眾望,交出一張讓中美雙方都滿意的靚麗答卷。

靚麗答卷底氣從何而來?

答卷靚麗,不止體現在其開園以來的穩定人流,而更是因為“高質量、高標準”的“沉浸式體驗”所彰顯出的獨特魅力。范希平表示,上海迪士尼開園半年多,這只“漂洋過海的米老鼠”大受國內游客喜愛,整體運營情況符合預期,讓人滿意。

“目前,整個迪士尼游客人群中,上海本地游客約占到27%,長三角其他省份約占到26%,其他國內游客占比44%,境外游客3%。”他介紹,從第三方機構的數據來看,游客的滿意率達到了80%,“原汁原味迪士尼”和“別具一格中國風”相融合的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受到中國游客的認同。

“迪士尼原創的知識產權,是與眾不同的。”范希平表示,獨一無二的故事與人物,會給游客帶來獨特的體驗。此外,對國內游客來說,如何讓上海迪士尼樂園有親切感,克服“水土不服”,把迪士尼這顆“大樹”真正植入中國土地,是上海迪士尼在設計之初與運營中格外重視的一點。

范希平介紹,進入迪士尼樂園,中國元素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比如,在迪士尼樂園入口的米奇噴泉廣場,噴氣船就取自中文“一帆風順”的寓意;廣場的路燈、花壇則選取了玉蘭樹與玉蘭花的造型;十二朋友園景點;奇幻童話城堡頂端的金色牡丹等諸多細節,都透露出許多中國風。

不止這些,本土元素還體現在運營上。范希平告訴記者,運營半年,小到指示牌,大到門票種類,對員工的管理等等,針對這些當地實際做出的調整,上海迪士尼也是全球之最。而馬上,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即將迎來開園后第一個農歷新春,迪士尼樂園和度假區都為游客呈現了一系列精彩熱鬧的祝福和賀歲活動、以及豐盛的團圓飯、新年福袋和年貨商品,年味越來越濃。

此外,范希平還表示,另外有些數據也能得出上海迪士尼樂園令人滿意的底氣:迪士尼配套酒店客房入住率達到95%;因受到追捧中文版《獅子王》半年演出場次220場,達到迪士尼連續演出場次之最;上海迪士尼APP下載量半年過百萬,其速度同為迪士尼全球樂園中之最。

與時俱“新” 里外飄香

不僅僅是游客喜愛,范希平的另外一個滿意之處在于,上海迪士尼在行業內所得到的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他介紹,開業半年來,上海迪士尼樂園以其世界級的景點和現場娛樂演出,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其中,由國際游樂園及景點協會(IAAPA)主辦的2016景點博覽會本周在美國奧蘭多舉行,會上,上海迪士尼樂園在國內外眾多主題樂園中摘得唯一“杰出主題樂園成就獎”。

此外,還有世界主題娛樂協會(TEA)授予上海迪士尼樂園三項杰出成就大獎,以表彰其在主題娛樂行業的杰出成就。獎項包括:上海迪士尼樂園榮獲主題樂園類杰出成就獎,中國首現的“加勒比海盜——沉落寶藏之戰”與“古跡探索營”榮獲景點類杰出成就獎,“點亮奇夢——夜光幻影秀”被評為本年度最富創意多媒體演出。

范希平說,迪士尼本身的發展,離不開“夢想”,也同樣離不開“在質量上、規模上、細節上、原創上的大量投入。獲得這些殊榮是對所有上海迪士尼工作人員,甚至是對上海的肯定。

“對外而言,上海迪士尼得到了國際認可,也提升了上海的國際知名度和綜合競爭力;對內來說,上海迪士尼的成功運營填補內地旅游產業空白,有助于刺激本土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加速發展。”他說,受上海迪士尼影響,上海浦東新區中部目前正逐步形成文、旅、體等眾多要素集聚的區域,“迪士尼效應”愈發明顯。

作為一個標桿項目,上海迪士尼無疑會對國內主題樂園的發展起到極大地促進作用。范希平表示,中國游客的感受與對品質的要求日漸提升。國內類似項目如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從知識產權、景點設施、時尚氛圍、餐飲特色,衛生條件、便利程度、管理能力等著手,提高各自的運營水平,抓緊消費者的心。

找準“最大公約數” 成就同一個夢想

創意帶來目光,與時俱“新”才會經久不衰。單純的復制并不能真正讓人尊重,更不用說獲獎,而令范希平自豪的是,上海迪士尼的成功,是源自“漂洋過海”后仍“一切皆可創新、能創新、敢創新”。他說這之中,離不開中美雙方項目人員的共同努力。

“美方的優點是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調研,標準很具體,容易量化,每一個關口都能找到負責人,精益求精,而中方的長處在于熟悉當地實際情況。”范希平說,大家通過互相學習,把經典的“迪士尼標準”和“上海最佳實踐”相結合,才成就了上海迪士尼的成功。

“穿著對方的鞋子來走路”,是雙方在建設以及運營上海迪士尼過程中,范希平常用來形容彼此的一句話。他說,迪士尼項目的順利推進和運營,是中美雙方深化共識,謀求雙贏的一次融合。這一過程中形成一整套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獨特合作架構與問題解決模式,創造了迪士尼海外樂園項目的“上海模式”。

如果說“上海迪士尼樂園是紅花,那么樂園周邊一些中方運營的產業項目則是必不可少的綠葉。”范希平說,“當好合作方的本地向導”一直是中方的理念,如今結果喜人,“紅花”飄香,“綠葉”茁壯,更能體現出雙方是“同一個團隊,同一個夢想”!

英國摩飛與天才槍手,混血小家電收割中國中產

文 | 五環外OUTSIDE,作者 |劉奕然,編輯 |車卯卯

廣東順德,天才槍手。

當代中產堅信,居家生活的幸福感,取決于居住環境內的小家電數量。

很多人對小家電寄予厚望,家務能被科技魔法最大化代勞,作為小家電的主人,你需要做的僅僅是動動手指。

蕭琦,一位在上海工作的金融白領,就經常從不同的居家生活博主那兒看到同樣的產品:摩飛——負載一種英倫生活理念的多功能炊具。

英國摩飛和她過去買過的十幾種小家電有一個共通性:看起來實用的同時又能給家里帶來一些裝飾性輔助。她已經通過購物網頁的廣告圖預想到擁有它的生活,無論是一人食、快捷早餐、朋友到家聚會、日常三餐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她想,如果這個高顏值的舶來品早兩年出現,家里就不會有其他丑丑的國產廚具存在。

直到用過幾次后放到柜子里吃灰閑置時,蕭琦都始終不知道,她花高價購買的中高端英國電器,從設計、生產再到發出,永遠都沒離開過它的中國老家:廣東佛山順德區的代工廠。

01 摩飛,中產的西式生活幻影機

“我不是需要,只是想要。”

生活品質,在年輕中產們心中占據的位置不容小覷,居家生活中尤其。

這意味著要有兩個掃地機器人每天在家各司其職,以及盡可能在家里的每個角落都安插上小家電作為代勞,他們購買所有小家電的初衷都不是“需要”而是“想要”。

蕭琦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摩飛多功能鍋出現5次以上的的時候,就決定等618好價買下,畢竟對生活的投資最終都會回應到自己身上。

自從種草摩飛之后,生活方式博主的軟文和視頻,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一直被大數據送到蕭琦面前。像小時候在電視上反復播放的洗腦購物廣告,所有平臺的博主都在通過小小屏幕向她展示一種美好的生活范本。

似乎只要有了這個多功能料理鍋,她會不會做飯、有沒有時間做飯都不再重要。

僅憑這一個產品,她就能迅速得到在國內共享歐美餐桌的氛圍和機會。周一5分鐘快手三明治早餐、周中下班夜晚10分鐘章魚燒、周五一人食獨酌牛排晚餐、周末朋友聚會燒烤火鍋全搞定。

而擁有這樣口腹身心靈魂全滿足型充實人生,只需要花費四位數。小家電,就是當代年輕中產心中的居家賽博靈寵。

還等什么呢?蕭琦對自己說。把鏈接發給朋友后,迅速得到“不錯,周末聚餐拍照也好看”的回復,她心里塵埃落定,點擊了立即購買。

摩飛多功能料理鍋在2018年冬季上市,兩年之間在鍋內賣出150萬余臺,離不開千千萬萬個蕭琦。

小家電已經逐漸演變成中產家庭的新型軟裝

2019年時英國摩飛的小家電霸主元年,多功能料理鍋的爆火,讓摩飛在2019年以200%的量級增長。

英國摩飛將“洞察消費者生活場景”作為成功經驗,他們是經營氛圍感的大師,深諳自己的精準用戶對生活品質的執著追求,所以摩飛需要做的就是利用產品,變成年輕中產們的西式生活幻影機。

英國摩飛從所有宣傳片和KOL的推廣中都能看出來,他們更喜歡自己的精準客群,將摩飛當作一種中產群體生活種的社交貨幣,就像蕭琦的心動原因之一就是在和朋友聚會的時候特別“適合拍照”。

他們似乎也完全不在乎,發這一次朋友圈的成本是不是有些過高。他們甚至不在乎這個究竟有沒有那么實用,會選擇購買摩飛的中產群體早早就已經解決了剛需,蕭琦家里的鍋也遠不止這一個。

要把英國摩飛的產品放在“蕭琦們”的家里不突兀,是他們的首要任務。所以博主們在推薦英國摩飛的全線產品時,幾乎都會提到一個詞:高顏值。他們的產品定位等同于一個接近軟裝的實用擺件,其中“英倫配色”和“英式線條”是博主們最常提到的字眼。

各個社交平臺的推廣信息像是一個互相纏繞補充的造夢機,通過使用英國摩飛的產品,為潛在用戶鋪設一場英式生活的全息投影。

使用英國摩飛的產品,能夠完成早上做西式早餐、喝咖啡;中午以鮮榨果汁作為工作學習時的臨時代餐,制作帕尼尼;晚上使用無法在中餐中派上用場的西式刀具,多功能料理鍋煎牛排,再在一天的尾聲用真空機保存廚余。在中國過一種西式生活,在英倫風格的高顏值設計輔助下,摩飛利用長尾效應,成為了很多中產家庭中的心頭好。

“英倫風”于產品概念、設計及營銷中全面穿插

如果打開摩飛的國外官網,我們能看到主推系列永遠是咖啡機和面包機,大爆款榨汁杯難覓蹤影,養生壺和保溫杯從來沒出現過。甚至從摩飛國內的產品線中也能看出點端倪:一個英國的品牌,為什么要為中國人特需的養生茶壺和保溫杯單開一條產品線?

因為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英式生活造夢機,英國摩飛國內熱銷的拳頭產品,所有都是徹頭徹尾的中國貨。

天才槍手—廣東新寶

“廣東順德的混血小家電冠軍。”

廣東順德的一個工業園區內,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咖啡機和多士爐在流水線上組裝完成,其中大部分,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在歐美家庭的廚房和餐桌。

這里隱藏著一家全球家用小電器的天才槍手:新寶電器。

新寶在小家電業內具有極高的江湖地位,是小家電行業出了名的“代工大王”,并且盛傳“全球每10件小家電中就有1件來自新寶”。公司從1995年創立開始新寶已經積累了2300多項專利,連續七年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全球超過1000個品牌有合作關系。

飛利浦、松下、伊萊克斯、西門子等等世界知名品牌都由新寶負責代工,東菱,就是新寶電器于09年開創的自主品牌。很多人即便從來沒聽過新寶電器,但家里用過的東西極有可能都從同一個地方發出。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購買新寶旗下的摩飛,也算是一種形式的支持國貨。

英國摩飛放在今天可以對標小家電界的流量明星,但它在國內的最初晉升之路也不能算是一帆風順。

2013年新寶作為摩飛的代理方,彼時雙方都還沒太摸清英國摩飛在國內的定位。在剛進入國內市場的時候摩飛還非常老做派,也不太理解當時國內年輕中產的消費習慣,十分實誠地拿出自家在海外賣得不錯的咖啡機和面包機作為主打商品,導致好幾年都沒激起什么水花。

2017年,才是摩飛湊齊天時地利人和開始逆襲之旅地開始。

彼時,正逢新寶電器的發展瓶頸期,潛在合作對象開始逐漸收縮,外銷的毛利潤遠低于自主品牌內銷,新寶本身對小家電的制造已經很有心得和成就,在這個基礎上為什么要一直為別人做嫁衣?

所以開發自主品牌就是新寶電器的下一步打算,期間還研發了自主品牌東菱,最終于2017年11月底簽下了摩飛在中國的10年獨家代理權。

從研發、設計、創造、營銷和推廣全有新寶電器的獨立團隊全面操刀,這些通通專供國內銷售,貼牌命名:英國摩飛。

達成戰略合作的當時,也正好占了中國"社交電商渠道"崛起的天時。

對蕭琦這樣的年輕中產群體來說,已經早已不吃傳統的廣告營銷的一套模式,在小紅書、抖音等等社交媒體上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體驗和氛圍。互動、體驗和口碑是這這代人看中的關鍵。“產品經理制”&“內容經理制”的聯合下,打造出精準吻合客群需求的產品,高顏值、體驗感強、適用場景多樣化。

18年摩飛多功能料理鍋問世后,新寶電器的內銷毛利潤扶搖直上達到32.72%,而作為業界知名的“海外代工大王”的外銷業務僅有18.54%。

從這個時間節點開始,摩飛和新寶正式進入小家電的黃金時代。多功能料理機和榨汁杯都成功成為“一個產品帶火一個類目”的典型案例。同時成為被大眾模仿的標桿——美的、小熊、九陽、蘇泊爾等等也都紛紛上新了相似的產品類目。

互聯網博主們開始有了新的題材,“千萬多功能料理鍋和平替的終極對決”“摩飛實測究竟適不適合買”。

英國摩飛這樣的網紅產品的品牌效應有它自己的高明之處,大家習慣在購買前看無數相似測評,即便面對不實用、涂層容易刮花和智商稅的負面評論下,部分人心中始終覺得“可是那是摩飛啊,貴有大賣的東西一定有它貴的道理...”

在社交平臺KOL的正反加持下,一個廚具品牌開始從各方面逐漸凸顯社交貨幣屬性。

年輕中產們一向樂于為這種心安和生活儀式感買單。

來源據小紅書用戶,摩飛產品更新到二代后,對老版出問題產品以新換舊

新寶電器曾經測算過,一個黃金爆款的生命周期只有不到3年,研發和創新對一個“網紅品牌”來說始終是持久戰。

但即使不斷地推陳出新,英國摩飛沒能延續之前的一年一個爆款。根據新寶電器2021半年報顯示,摩飛再半年間收取7.7億元,同比增長10%。時間跨回到一年前,摩飛于2020年的半年財報中顯示,當時的營收增長是240%

摩飛的研發團隊不得不另辟蹊徑,開始推出養生茶壺、榨汁杯的改良版本——榨汁桶,以及不停增加多功能料理機的花樣配件。也學會炒炒冷飯,把多功能料理機更新到二代。根據2021年第一季度新寶財報的數據來看,這些招數顯然不那么奏效,第一季度的國內營收同比只增長3%,被相對穩定的17%外銷反超。

也許是因為疫情的消費降級,也許是中產們也開始逐漸追求性價比,摩飛也漸漸增長乏力。這不算是冷知識——成熟年歲更久的韭菜總比新長出的嫩芽更難下刀。

如今的社交平臺真實體驗評價早已好壞參半

小家電界的天才槍手的野心變大,也會開始遭遇一個個小的滑鐵盧。

為什么中產需要小家電?

“國產英國摩飛對中產的精準打擊。”

英國摩飛的品牌定位非常清晰:中高端品質小家電。

在早期研發出爆款的時期,摩飛的創始團隊始終圍繞在“洞察消費者生活場景”打轉,但在近兩年他們的洞察力似乎有些失靈。很多產品的存在意義對不需要只想要的中高收入人群來說,也顯得有些多此一舉。

比方計量每餐要吃多少米飯,一種依托生活智慧和個人習慣的行為,并不需要交給小家電來代勞——這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會花費300元來盛放大米?

蕭琦截圖聲稱能防蟲防塵的微型米缸發給朋友,并附言:“我媽要是聽說我為大米還買個機器,一定在它還能正常工作的年限里堅持叫我敗家子。”

很多新品&配件月銷個位數是中產用戶們給出的具體答案,爆款難再現。

摩飛善于在社交平臺上營造氛圍感,會將自己定位成聚會中的靈魂人物,以及生活中的好幫手。但它不會告訴你刷鍋和清理時有多狼狽,以及買了自己真空機,還需要從他們那兒購買特定的真空機專用食品袋。

蕭琦在買過之后會偶爾懷疑,摩飛的一件產品,其中雖然有7成十分好用,剩下難用的三成是秘密關卡,只留給真正會頻繁使用的人們發現。良好體驗只留給這七成使用頻率極低的客戶,這樣才能留下不錯的印象并閑置,閑置后才好再買下一件新品。

摩飛的走紅有極大程度是因為寄生于互聯網,除了借助KOL、測評以及反向帶貨外,還和一眾美食博主相互養活。

食欲總是人們在午夜下單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時候購買力甚至只來自于一份用多功能料理機做的錫紙烤魚食譜。摩飛成為了網紅能自帶流量,制作食譜的博主引入流量的同時也能成為流量。

“產品經理制”&“內容經理制”的核心概念被摩飛團隊玩兒的得心應手。

生活氛圍組圖有時就是對摩飛的最佳營銷

中高端品質的產品,專供中高端地位收入的人群。摩飛的所有營銷內容都在向人傳達一個信息,就是:擁有他們品牌產品,就約等于是幸福生活的開端。

所有產品的標簽,就是高顏值、簡約、能提升幸福感,所有都正對年輕中產的心理剛需,即便只存在于表象。坦白講,摩飛旗下的每件單品都有平替選擇的存在,大家很清楚,但為著泡影式的生活,人們還是愿意繼續買單。

沒人會把摩飛的產品視作生活必需品,就像蕭琦家單論鍋的類目里也不會只有這一個。摩飛系列對生活來講是錦上添花,是一種“非必要但想要擁有”。

摩飛在產品設定的初期就已經巧妙避開了蘇泊爾類的剛需小家電,電飯煲和熱水壺都沒有當作主推的打算。摩飛總能十分精準地抓住客戶群體痛點,對他們來說?需要填補的就是很多人心中對“非必需品”的小小追求和縫隙。

只是,假如英國摩飛改名叫“廣東飛摩”,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還會為混血家電的氛圍格調持續買單?

閑魚才是小家電的歸宿

蕭琦把英國摩飛買到家以后實際只用過5次就直接閑置,算下來平均用一次將近300塊。想了想日后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場景后,打算在二手平臺低價出售。

只是沒想到,居然還有人掛出成色比她更新的同款鍋,要價僅僅是當初入手時的一半。一聲嘆息后,蕭琦決定自己留著,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只是朋友圈就不能再發了——廉價的社交貨幣在發過兩次以后就會迅速貶值。

蕭琦自嘲"果然電子產品掉價快,最可笑的,是我還專門為這幾個使用率不高的鍋賣了個柜子,現在總要定期除塵。"

說起除塵,蕭琦開始對摩飛的微型除塵器動了心。不過通過這幾年的沉淀她已經不會再沖動消費,開始在二手平臺搜索關鍵詞:摩飛,微型除塵,99新。

*文中人物為化名。

黑色南方與產業升級的中國文藝電影

華語電影中的“南方”是個相對的地理概念。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2006)里“更南的南方”是廣東;王家衛電影中的“南方”轉向則指南洋/東南亞。刁亦男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以下簡稱《南方》)之“南方”,盡管是個模糊的符號性城鎮,取景在“華中”地區的“千湖之城”武漢。過去近四十年曾在武漢取景拍攝的電影,既包括《女大學生宿舍》(史蜀君,1983)、《生活秀》(霍建起,2002)、《萬箭穿心》(王競,2012)這樣關注女性命運的平實的現實題材電影,也有《扁擔·姑娘》(王小帥,1998)、《江城夏日》(2006)、《浮城迷事》(婁燁,2012)這類“第六代”導演執導的、帶有奇情色彩的故事。《南方》中武漢的城鄉結合部與城中村被臆想為法外之地,貧窮混亂之野生活力烘托著一部向無數國外“黑色電影”與國內“地下/文藝電影”致敬的、包藏“文藝”內核的商業電影。

《南方車站的聚會》海報

一.中國特色的“新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film noir)最早由法國評論者Nino Frank于1946年命名,因這類電影的故事多設置于夜晚,布光、氣氛與道德觀都比較陰暗含混。多為低成本電影,敘事常關于謀殺,主要人物常為罪犯與偵探,結構常使用閃回與旁白敘述。然而此稱謂當時并未被好萊塢及美國影評人廣泛使用,人們以“犯罪片”、“黑幫片”、“情節劇”等談論此類電影,“黑色電影”之名,直到七十年代后才被廣泛采用(當時又出現“新黑色電影/neo-noir“,如羅曼·波蘭斯基的《唐人街》【1974】)。它是“類型”(genre),“亞類型”(subgenre)還是“模式”(mode),至今在學術與評論界仍有爭議。人們傾向于認為,在1940至1958之間,美國大小制片公司拍攝了約三百部可被視為“黑色電影”的電影。早期“黑色電影”范例有比利·懷爾德的《雙重賠償》、《日落大道》(1950)等,威爾斯的《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1958)常被視為經典好萊塢時期最后一部黑色電影。當然,黑色電影不僅限于好萊塢,四、五十年代法國、英國、墨西哥都有類似電影。近年人們也在日本、韓國、中國電影中找到痕跡。

《歷劫佳人》劇照

好萊塢電影類型中,最男權中心的包括三種:西部片,公路片,黑色電影。值得探討的是,在當代中國電影界都很風靡,尤其后二者。我們不妨設問:為何在美國黑色電影 “黃金時代”(公認1940-1958之間)已過半個多世紀而在當代中國生出“惡之花”?暗示人群尤其男性之焦慮挫敗?中國當下社會矛盾累積的戾氣之散發形式?跨國電影接受的延時反哺?我們無法否認即使再與社會現實無關的虛幻商業片都或多或少折射了一些時代癥候,美國黑色電影的文化資源包括廉價偵探小說、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等,其社會背景資源陰暗壓抑:三十年代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四十年代“二戰”與五十年代反共“冷戰”等。1947年,美國Life雜志刊登署名Donald Marshman的文章寫道:“1946年常光顧影院的人可能會發現陷于‘二戰’后好萊塢對病態電影的執迷。一年到頭,陰暗的影子、緊握的拳頭、開火的手槍、殘暴的惡棍與女主角在銀幕上折磨著觀眾,以最丑陋的方式不斷展示著精神病癥、低俗性愛與謀殺。”

男權資本主義低谷與毀滅性戰爭帶來更深的創傷與挫敗感,男性創作者們構想出極具誘惑性的“神秘危險”女性角色為“黑色電影”提供情欲載體與消遣化身,然后再以“蛇蝎心腸”的理由在片尾將她們毀滅。這樣的女性人物通常被稱為“femme fatale”(紅顏禍水),這種“厭女癥”可以追溯到希臘神話中的莎樂美。“femme fatale”著名案例包括芭芭拉·斯坦威克在《雙重賠償》(比利·懷爾德,1944)中扮演的殺夫者、麗塔·海華斯在《上海小姐》(奧遜·威爾斯,1947)中扮演的出賣丈夫與情人的Elsa及在《吉爾達》(1946)中扮演的性感獵物。刁亦男的當代中國“黑色電影” :《白日焰火》(2014)與《南方》,將其最惡劣的傳統——厭女癥候發揚光大。兩部片中都窺視式展示女性身體部分(桂綸鎂扮演的角色)——不呈現頭部的鏡頭取消人物作為個體的能動性而只將焦點專注于被物化、色欲化的肢體。兩部影片也都呈現男性對女性的性暴力,若說《白日焰火》中還有牽強的敘事功能,《南方》中盡管施暴者(黃覺扮演的短暫出場人物)受到懲罰,此段落被一些觀眾與評論者質疑為對劇情與人物發展都“毫無必要的強暴戲”。或許《南方》結尾陪泳女劉愛愛與“寡婦”楊淑俊懷抱三十萬現金并肩前行的場景給人“女性團結勇敢”的錯覺,看似比《白日焰火》中桂綸鎂扮演的“蛇蝎美女”更積極一些。然而,刁亦男電影中的女性只與“性愛”(劉愛愛)或“缺乏性愛”(吳志貞、楊淑俊、《夜車》中的法警吳紅燕)有關,只與動物本能相關,被男性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界定,社會性顯得次要,更不需說作為與男性平等的社會主體之獨立自主性。導演也在訪談中不無贊賞地說道:女人因愛而勇敢。將女性簡化為“愛情/性愛動物”、男權結構中可有可無的附庸,的確是時下很多中國電影對女性角色居高臨下、膚淺狹隘的理解。當然,在有些觀眾看來,《南方》中所有人物都如提線木偶,被導演賦予的工具性大于真實可感性。

談及“黑色電影”的風格,其對光影明暗與夸張影子的設置,靈感源于19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這些布景與表演受到表現主義戲劇影響的影片(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諾斯費拉圖》等)擅用燈光與影子制造心理懸念與恐怖氣氛。后來一些德國燈光師、攝影師、導演(包括《M就是兇手》的導演弗里茲·朗)因逃避納粹迫害等各種原因等到好萊塢,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美國“黑色電影”(film noir)影像風格。也有說希區柯克懸疑片擅用影子源于他年輕時到德國攝影棚拍電影經歷,他的《美人計》(Notorious, 1946)、《火車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a Train,1951)等也常被作為黑色電影討論。《南方》用力營造“黑色電影”氣氛,尤其閃回敘事結構與夸張的影子。有意思的是,有些美國B級片黑色電影風格形成與經濟原因有關,如幽暗的燈光可以節電,還可讓布景看起來不那么廉價(煙霧同理)。而夜戲通常是因預算拮據而趕拍攝進度;人物行為動機不明與轉場突兀有時是由于倉促寫就的劇本,而有些場景并非總是有資金或時間拍攝。可作為對照的是,《南方》有充足資金與時間而刻意追求此類效果,布光與布景都足夠充足與豐富,夜戲為主與野鵝塘的夜霧故意施放,布置神秘不安氣氛。有時因人物動機不明、邏輯不洽和轉場突兀被觀眾詬病,卻是與客觀限制無關。

希區柯克的《美人計》

《南方》中很多場景似曾相識,因借用、引用許多其他犯罪片/黑色電影/藝術電影中橋段,也被閱片量巨的觀眾批評為“影迷堆砌般的致敬”。最明顯的為德國導演弗里茲·朗第一部有聲電影《M就是兇手》(1931),關于警察和黑幫分頭尋找臭名昭著的殺害兒童的連環殺手的故事。黑幫搜尋一是因為警察不時全城突襲令他們做不成生意,二是他們出于一種認為自己道德上比變態殺手高級的正義感。在《南方》,起因不同,故事動機是警察和偷車幫黑社會都在找周澤農,后者為了私仇及三十萬舉報費——這點令人想起英國導演卡羅爾·里德(Carol Reed)的黑色電影《虎膽忠魂》(Odd Man Out, 1947),出獄不久的男主角誤殺警察被全城通緝而引起多方出于不同原因的搜尋。《M》里,警察開會與黑幫開會交叉剪切,使得初看此片的粗心觀眾幾乎分不出哪撥是哪撥;警察研究地圖分組分片爬梳全城區域,黑幫也采用同樣辦法,甚至監控網更嚴密——他們利用乞丐,跟蹤追擊精密到每個街口;朗啟用真的犯罪分子來演自己,導致非常寫實,也導致拍片時警察到現場逮捕了二十多人。這三種敘事手法與扮演方法,《南方》中都充分使用(其群眾演員中包括真實生活中的小偷)。法國導演雅克·貝克(Jacques Becker)的越獄片《洞》 (Le Trou, 1960)也邀請了有越獄經驗的人作演員及技術指導。

《M》運動鏡頭、畫外空間與聲音使用精妙,有聲片初期的技術限制中對聲音的設計使之成為教材式范本。朗也體現了令人驚詫的幽默感與無奈感交織的社會批判,“私設公堂”上關于“人權”、“法律”的論辯頗富深意,納粹上臺前“山雨未來風滿樓”的暴民心態與不安感暗流洶涌。此外,影片給人印象深刻與否,全賴精細巧妙的細節。《M》中人物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栩栩如生,即使只有一個鏡頭的小人物都令人過目不忘。除了批判格局與社會分析能力,《M》中生龍活虎的市井氣和江湖氣是《南方》缺乏的,雖然場景都在最“市井”之處拍攝,人物都應是最“江湖”的人物。生活的質感與細節欠缺,還有放不下身段的矜持,導致符號堆砌不會自然產生化學反應。聲音設計也更多考慮戲劇效果與人物心理(如夸張放大的爆米花及扔垃圾聲音),缺乏構建日常的想象力。

另外一些不知是致敬還是巧合的場景:“黃毛”在飛馳的摩托車上遭叉車斷頭,費里尼向愛倫·坡致敬的短片《該死的托比》(1968)中有類似詭譎場景,人物開著敞篷跑車,遭遇鐵絲,夜空也如“野鵝塘”般多霧。劉愛愛在橋下說話聲音被過路火車淹沒,類似處理在希區柯克《西北偏北》(1959)與布努埃爾《自由的幻影》(1974)中出現,不過后者中充斥對中產階級嘲諷色彩。周澤農赤膊自己纏繃帶,楊延晉電影《小街》(1981)里有類似場景,張瑜用一長條白布束胸要扮作男孩。周澤農陷入譫妄以槍指墻的派頭也令人想起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汽車司機》(1976)。追逃中出現游藝大棚、多個鏡子中人影的懸疑感,奧遜·威爾斯《上海小姐》(1947)結尾游樂場中的“鏡子迷宮”幾乎登峰造極(劉愛愛并排點兩枝煙的誘惑暗示,也來自《上海小姐》)。動物園槍戰那極具奇觀性的場景,令人想起李玉第一部劇情長片《今年夏天》(2001),逃犯逃到動物園與警察展開槍戰……一些隧道逼仄空間追逐場景有卡羅爾·里德《第三個人》(1949)風格。城鄉結合部桃紅艷粉的霓虹燈造成的超現實荒誕感,如《銀翼殺手》(1982)中的科幻末世。

這與后文中會提到的“交換文學/電影”有一定關聯,即電影之間彼此指涉,形成一個閉合循環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而與現實關系不大。當然與批判現實主義電影不同,傾向于逃避現實的商業電影的慣例是人們無法要求其如實反映社會現實。如法國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獨行殺手》(1967)中警察安排證人辨識疑犯的場景向美國導演約翰·休斯頓《夜闌人未靜》(1950)致敬。偶爾致敬或可成神來之筆,若全片太多致敬則不易形成自身風格,何況工作人員與其他當代國片重合及影像風格高度趨同:《南方》攝影師董勁松拍過刁亦男所有電影,也是畢贛《地球最后的夜晚》(2018)攝影;燈光師黃志明為多部重要的王家衛電影布光,也與賈樟柯合作了《山河故人》(2015)、《江湖兒女》(2018);美術師劉強與刁亦男、賈樟柯、畢贛長期合作。主演了《路邊野餐》(2015)的陳永忠(畢贛的小姑爹)在《南方》客串,如刁亦男在《江湖兒女》客串。創作者互相支持自是積極之事,法國“新浪潮”和臺灣新電影早期也是如此(如侯孝賢抵押房子支持及主演楊德昌電影《青梅竹馬》)。需要謹慎的一是風格避免趨同,尤其形式主義表象而內核空洞化趨向,二是閉合循環空間內靈感極易枯竭,而真實的生活是不盡之源,自我隔絕在咖啡館、工作室與電影院里不可能維系創作活力。尤其因為刁亦男式中國特色的“黑色電影”似乎并不標榜為自我閉合于現實的商業電影,無論深陷國企改制經濟衰落工人下崗的東北還是城中村與鄉鎮無序活力的武漢,都表明:我與中國現實相關。然而這種現實及其中的民眾被推至背景甚至虛焦處理,幾乎只是鬼影幢幢。

《江湖兒女》劇照

二.“產業升級”的中國文藝電影

被稱為“人民作家”的趙樹理(1906-70)曾戲稱某些未脫歐化習性、有精英色彩的文學作品為“交換文學”,因為這些作品只是圈內知識分子、文藝愛好者與寫作者之間交換傳閱,無法抵達更廣大的讀者群。有些新文學的內容固然進步,形式對勞動人民來說卻顯得高不可攀。當然,近年國內文藝創作多元共生,先鋒探索無可厚非,但書寫時代民心也是創作者職責之一。國有制片廠體系解體之后的中國電影作為技術、藝術、娛樂等混雜的媒介工業與文學不同,實際上就能夠在影院上映的劇情長片而言,在當今我國不再可能有僅供圈內人士欣賞的“交換電影”——電影全方位資本運作的行業氣氛中,即使再注重“個人表達”的電影也要放到商業市場中去跌宕一番。《白日焰火》、《南方》這樣的電影,既能成為標榜“藝術”的國際電影節的常客,也利用“明星效應”和商業類型片形態搏擊國內商業電影市場,可謂具有開創性的“雙贏”。那么所謂“交換/圈子”的實質,如前文例舉的,體現于內在趣味的延續性與互文性,有意無意地隱在五光十色的形式色彩之下。

這種趣味,大約是九十年代以來以京城文藝圈(戲劇、搖滾、美術、文學、電影等)為首的一些男性創作者熱衷的。它有點幻滅,有點憤世嫉俗,有點存在主義焦慮,對現狀不滿又缺乏更明確的解析批判,充滿“懷才不遇”無法自處的自戀囈語且將在他們看來更“弱勢”的女性視為附庸與欲望對象來呈現男權視角的扭曲情欲。若說九十年代一部分“理想主義者”在社會普遍捉襟見肘的物質條件下有些“視金錢為糞土”的清高意味,那么過去十幾年來,各文藝行業本國與跨國“產業化”潮流(以電影與藝術界為翹楚)使得“主流”與“非主流”都野心勃勃地匯入大潮。于某些“藝術家”而言,除了支持藝術創造力,資本的各種形態提供了機會、便利、體面,遠大于生活,接近于童話。當然,資本看重的是利潤回報,即使從最長遠和抽象的角度而言。電影大制作的奢侈,也意味著更大風險。在此條件下,創作者與資本攜手,很多時候他們的共同敵人來自某個框架的約束。這個框架,盡管應受到批判,但在資本主義叢林階段的野蠻中,不時起到平衡作用。這令人想起1930年代初在美國嚴格發揮效力的“海斯法典”(The Hays Code,其審查約束力持續到1968年改為分級制),由認為色情暴力、道德敗壞的電影腐蝕青少年觀眾的宗教人士提倡而形成,著名案例包括霍華德·霍克斯的黑幫片《疤臉人》(1932),除了黑幫一定要被警察打死以示懲戒,還被審查方建議加上一個對觀眾有勸誡意味的片斷;阿爾弗雷德·格林的《娃娃臉》(1933)中不斷以美貌利用男性上升社會階梯的唯利是圖女主角,在審查方的干預下,在結尾表現出懺悔及相信愛情。《南方》中一些R級血腥或色情鏡頭盡管遭到一些刪減,保留了最核心部分,基本呈現導演意圖(尤其叉車斷頭、雨傘血花等段落)。觀眾反響不同:有的歡呼大尺度,有的驚詫如此能通過令人生理不適。懸念迭出令觀眾欲罷不能的犯罪片也可能暴力血腥是缺席的,如《M》未明寫任何暴力鏡頭,緊張氣氛主要靠劇作與剪輯。當然,當今電影工業標準是喂食觀眾愈來愈多簡單粗暴的刺激性場景使其如吸毒般麻木和依賴,也使得留白、復雜性、想象空間難于實現。

《娃娃臉》劇照

具體到中國電影近年經歷的轉型與“升級”:九十年代中到大約十年前的一些低成本獨立/地下/文藝電影,被人戲稱為“警察妓女黑社會,黑燈瞎火長鏡頭”,無論題材人物還是風格樣式,幾乎與商業類型片一樣形成某些套路。關注被壓迫與損害的“底層/邊緣”人物自然是有正義性的,不過在一些影片中這樣的人物被從那個階層的人群及社會結構與關系中抽離出來,被居高臨下地隨意扁平化,甚至被抽象為符號,因而失去寫實性及與觀者共情的根基。影片針對“結構”的批判,也就顯得太過生硬刻意。畢竟,刁亦男認為:真實要服從于風格。隨著資本注入與“產業升級”,很多文藝電影們超脫“黑燈瞎火長鏡頭”風格,在布景、燈光、攝影、服化道、剪輯、聲音等方面已明顯精致化、多樣化,有些自然嫁接商業類型電影手法。再具體到《南方》,它延續著刁亦男前作《白日焰火》有關基層人員的犯罪片/黑色電影外殼,也包裹著一種中年男性對“存在”與“藝術”的探求的精英內核:“男人的英雄主義夢”。

有關“警察妓女黑社會,黑燈瞎火長鏡頭”的戲言,《南方》沿襲了前半句(題材),升級了后半句(樣式/風格),升級為一個影像和聲音精美的、有點文藝色彩的商業電影。《南方》是個奇異的矛盾結合體,充滿張力與解讀空間。比如,“土/洋”、“高/低”、“內/外”之間(此處二元對立或許有些簡單化,卻有助于厘清問題):影片選取最“土”的城中村熱氣騰騰的市井生活,胡歌/周澤農與桂綸鎂/劉愛愛這兩位無論如何“扮丑”都無法掩飾其洋氣精致的人物徜徉其中,導致觀眾感覺“出戲”,而這種游離的曖昧距離,大約恰是導演追求的狀態。生猛充滿煙火氣的武漢話被兩位主角講出氣若游絲的文藝腔,如王家衛電影中的粵語。同樣,這些小人物的“底層”生活,在充滿精英氣的俯視目光之下展開,如高樓頂端那些虎視眈眈的俯拍鏡頭,凝視人物在窮街陋巷困獸猶斗。在趣味上亦然:有精英趣味及向各國經典影片致敬的甚至匠心獨運的段落,也有可被稱為“重口味”甚至“惡趣味”的極具感官刺激甚至會引起觀眾生理不適的橋段:叉車斷頭、雨傘穿身、過度使用的血漿、莫名其妙的強暴戲、劉愛愛吐向湖中的白色液體……談及“內/外”,這種“陌生化”的視角,不僅是中產看底層的、外來者看武漢的,甚至是看中國的。這種“自我奇觀化”,也常帶來“自我東方主義化”的批評,因為不止一位憤怒的觀眾認為此片的目標觀眾并不是他們,而是國際電影節的西方人評委,似乎在咖啡館里構想了各種光怪陸離元素,然后拼盤組合,有如“大數據做出來的電影”。

《南方》中諸多元素如生的食材堆成一桌,卻非烹調搭配好的美餐。靈魂、結構、深度、整體性,都付闕如。有人批評此片“有角色而無人物,有劇情而無故事,有風格而無精神,有佳句而無佳章”,可謂恰切。電影風格為整體,并非只是視聽語言。如在那些經典黑色電影中,豐滿立體人物及社會背景是構成風格的重要部分。《南方》中主要人物無來龍去脈,次要人物更形同道具。導演刻意將人物抽象化,呈現的情緒與狀態都刻板表面,為表演提供的空間有限;他也強調弱化內心戲,要演員靠肢體表達,然而抽離了身份內核的外部動作,必然僵化甚至造作。

《南方》的內在矛盾還在于:如一些好萊塢電影,細節上極力追求“真實”(如為追求場景與表演延續性甚至使用耗資耗時耗力的“順拍”方式),內核卻是個難以自圓其說的虛幻世界,因此這種“真實”不過浮游在最表層強行制造戲劇性,那些最破敗貧瘠怪異的市井空間及其中的民眾也就被置換為陳列的景觀,無論關于拆遷安置場景還是周澤農穿的某某工廠的工作服都成符號點綴。因為缺乏了對人與世界的感情、對底層生態洞察與了解的努力,漂亮的燈光與華麗的技術凸顯出人工性與冰冷的機械感,如商場櫥窗里昂貴的裝飾商品,是精英的自信,也是屈從于電影產業邏輯的感知力貧乏。如《白日焰火》中冰天雪地的東北,潮濕氤氳的武漢被《南方》利用,被奇觀化和異域化,連同那里的人,都被抽象為視聽符號,完成一位心懷市場的精英導演關于“北方”或“南方”的黑色幻想。

花12億買了6架大力神,僅6年就摔了一半,印度:質量不行

2017年,一名印度飛行員正光榮的開著C-130運輸機在北部邊境降落,可誰知,他聽到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金屬碰撞聲,就在飛行員剛準備檢修的時候,龐大的運輸機卻像沒有扎口的氣球一般,突然開始了在跑道上的舞蹈,不僅如此,在配合著爆炸做出華麗的謝幕后,其碩大的螺旋槳甚至飛到了一位空軍將領面前,差點直接結果了他的性命。

要知道,C-130大力神運輸機可是印度在2008年,豪擲12億美元,從美國手中購買的“國之重器”。事實上,這已經是該運輸機自2011年正式服役以來,經印度空軍之手墜毀的第3架了,換句話來說,印度只用了6年,就讓2億美元一架的運輸機折了一半。

有意思的是,就在墜毀事件發生后,一眾印度媒體卻率先發表了看法,他們表示,真是高看了美國,產品質量根本就是一言難盡。然而,就在印度媒體說出迷惑言論的時候,軍方卻做出了更令人費解的操作,在已經墜毀了一半的前提下,他們竟又追加了12億美元,意圖再從美國購買幾架同型號的運輸機。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究竟是印度飛行員的問題,還是美國產品質量堪憂?而面對印度,僅用6年就將大力神摔毀一半的情況,美國又作何表示呢?

從某種角度來看,大力神運輸機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性能也最為豪橫的一種多用途中型運輸機。

50年代初,美蘇冷戰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作為在歐洲享有優勢的一方,蘇聯自然不會放任美國對歐洲國家進行援助,所以在1954年底,蘇聯進行了封鎖德國的行動,在這其中,哪怕是首都柏林的空域,都被蘇聯空軍圍了個水泄不通。

要知道,彼時是美國為了抗衡蘇聯,對德國實行馬歇爾援助計劃的第7年,正是較勁的時候,也正因如此,美國當局表示,一定要研發一款載重超過12噸,至少能投送一個街區單位的物資,并且突防封鎖能力很強的運輸機,而老牌軍工巨頭,洛馬公司自然也接下了這個大活。

不得不說,洛馬公司確實是有兩把刷子,一方面,他們早就預料到了事態的發展,所以早在1951年就事先做好了該類型運輸機的規劃,并推出了代號為YC-130的原型機,而這也是他們能在接到美國當局通知,僅用5個月就完成了對YC-130的整改,并推出大力神的原因;另一方面,除了美國政府提出的民用物資投送的要求之外,洛馬公司還賦予了大力神投送士兵的能力。

初代大力神采用的是單翼雙發動機的設計,為了增強機體結構,洛馬公司甚至還為其配上了堪稱黑科技的“不銹鋼蒙皮”,而在發動機的選用上,大力神也裝配了當時最為出色的“艾利遜”發動機,這便讓它擁有了搭載92名傘兵以及若干貨物,卻仍能以2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掠地飛行的本事。

而在后來,隨著美國航空科技的發展,蘇聯又在冷戰中敗下了陣,所以,大力神也得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迭代機會。事實上,從1954第一架大力神誕生,一直到2004年,被稱為超級大力神的C-130J服役,洛馬公司已經將該型運輸機拓展成了,一個擁有30余種機型的大家族,與此同時,因為其并不屬于純粹的軍用運輸機,所以在幾十年間,美國也將大力神作為“拳頭”產品,銷往了60多個國家。

不過有意思的是,即便是贊比亞、也門這樣的小國,都擁有大力神運輸機,可唯獨印度,不在美國當時的外銷名單上。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自從1947年建國開始,印度就一直在接受蘇聯的援助,而在幾十年間,印度不僅從蘇聯得到了,足以完成全國工業化的資源,更是將讓本國軍隊,使用上了幾乎清一色的蘇式裝備。

而在后來,蘇聯解體便意味著,已經形成高度依賴的印度,根本沒有辦法從頭建立一套自主的工業體系,也正因如此,即便俄羅斯是擺明了賣給他們高價武器,印度也從未有過任何怨言。

當然,印度作為一個想要稱霸南亞的大國,也曾想過“自救”,只不過就像咱剛剛聊過的,因為用了幾十年,都沒學會最基本的工業能力,所以印度做出的自救措施是,不把雞蛋全部放在俄羅斯這一個籃子里,而這也正是印度總被嘲笑,使用“萬國牌”武器的原因。

與此同時,由于印度在一些列強國家面前,總是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所以即便是不爭氣,也經常被當做是墻頭草,印度依然能通過巧舌如簧,說服一些西方國家賣給他們最先進的武器,不僅如此,由于在軍購時秉承“只買最貴、不買最適合”的理念,所以,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印度也成為了一些西方軍火商發財的天堂。

就拿法國達索公司來說,他們曾將幻影2000戰機,以每架2.2億美元的高價賣給印度。要知道,彼時市面上銷售的最先進的F35戰機,也才8000萬美元一架,換別的國家估計早就不樂意了,但印度卻感恩戴德的收下了這一批戰機,除此之外,他們甚至還與達索公司展開了諸多合作。

在此之前,美國一直都對印度市場帶有一種“鄙夷”的神色。這是因為,在上世紀60年代時,印度購買了法國的一款戰機,然而,心比天高的印度軍方竟然私自改裝,導致飛行員在降落時,錯吧導彈發射當成了起落架按鈕,直接將自家機場炸了個稀巴爛,使得可憐的法國公司無故經歷了一場公關危機。

從這點也能看出,作為軍火公司,印度這種客戶帶來的產品負面效應,顯然比從他們口袋里掙點錢影響更大。

不過,就在印度花2.2億購買幻影-2000之后,美國無疑是看到了希望,畢竟沒人會跟錢過不去,也正因如此,當印度在2008年提出,想要軍購6架多用途運輸機的時候,洛馬公司也試探性的派出了銷售員。

起初,洛馬公司并沒有想到印度會如此豪爽,一方面,印度近年來在各國間的橫跳,以及不愛結尾款的毛病可謂是人盡皆知;另一方面,政府要求的每架2億美元的報價,也著實不便宜,即便是財大氣粗的印度,也可能會知難而退。

然而,事態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洛馬公司的預料,在銷售員為印度簡要科普了大力神的光輝歷史后,印度不僅沒有還價,還當場拍板,直接訂購了6架大力神,更令人驚奇的是,短短一個星期后,12億美元的全款就出現在了洛馬公司的賬戶上。

面對如此財大氣粗的客戶,洛馬公司自然不敢怠慢,他們甚至專門為印度開辟了一條生產線,并在2009年,將6架大力神全須全尾的交到了對方手上。

然而,讓洛馬公司更沒想到的是,無論是怎樣先進的飛機,落到印度手上都難逃碰撞地面的命運。

2013年3月,一架大力神剛從印度中央邦的一處機場起飛,不知為何就與地面失去了聯系,因為大力神是美國飛機,所以,地面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還以為是自己出了問題。然而,就在指揮塔內的技術人員進行調試檢修時,卻發現起飛不久的大力神竟飛了回來,不僅如此,隨著高度的下降,這架大力神的機頭還緩慢的轉向了控制塔。

技術人員哪里見過這樣的情況,為了保證安全,他們連調試也顧不上,就趕緊朝室外跑去。可人的兩條腿又怎么跑得過飛機呢?短短5秒時間,這架大力神就一頭撞向了控制塔,隨著一聲巨響,地面的20名技術人員與5名機組人員,也葬身在了爆炸與沖天的大火中。

要知道,自從2009年美國交貨,這是印度空軍在完成了2年的試飛后,第一次派正式服役的大力神完成任務。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硬實力不怎么樣,但印度空軍的公關能力卻堪稱是全世界獨一檔的存在,因為在這次大力神墜毀后,外界竟根本不知道墜毀的原因,只是從空軍發言人口中得知,飛行員與地面人員的操作沒有問題,是大力神的雷達系統出現了不可調試的毛病。

而在2017年,一名印度飛行員駕駛大力神從中央邦出發,剛接觸北部邊境機場的跑道,就又發生了墜毀事件。事實上,這已經是6架大力神中墜毀的第3架了。

與此同時,在這次事故發生后,空軍還沒站出來甩鍋,印度媒體就提前站在了真理的巔峰,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早就知道美國產品的質量不好,可憐了他們優秀的飛行員;不僅如此,印度軍方也巧妙地順勢而為,表示雖然墜毀方式不同,但此次事故的癥結,依然出在大力神的雷達系統上。

這自然也讓外界頓生疑惑,墜毀1架也就算了,作為放眼世界都排得上號的大力神運輸機,連也門這樣的小國都能玩明白,怎么來到印度,就得遭遇6年折損一半的代價呢?就在外界百思不得其解時,一名軍事專家道出了此次事故的原因。

原來,印度北部邊境大多都處在高原,空氣稀薄再加上天氣變化無常,無疑對大力神產生了影響。在這起事故當天,倒霉的大力神恰好碰到了一場風暴,使其前翼與螺旋槳都被凍住了一部分,也正因如此,飛行員是在失速的條件下硬著頭皮降落的。

不過,因為失速的并不嚴重,該機本身又配有除冰裝置,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起落架能正常打開就能降落,無非就是機體受到一定的損壞罷了。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自從這批大力神2011年正式服役后,印度竟然沒進行過哪怕一次維護,而這也就導致了,在此次事故發生時,飛行員都快將相關按鈕按爛了,仍沒能逃脫撞擊地面的命運。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客觀來說,大力神屢次墜毀,既不是印度飛行員水平不行,也不是美國產品質量堪憂,而是印度空軍光用不養導致的,不過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媒體的言論也沒有錯,畢竟在沒進行過維護的條件下,大力神才撐了6年,又有何顏面吹噓自己歷史悠久,皮實耐用呢?

有意思的是,洛馬公司面對印度潑來的臟水,沒有像法國一般費盡心力的解釋,而是搬出了一副“躺平”的態度,很顯然,洛馬公司肯定是很早就預料到了這一情況,也正因如此,在印度后來又笑嘻嘻的找上門,表示準備繼續追加購買時,洛馬公司還是禮貌的接待了對方,還是那句話,畢竟沒人和錢過不去嘛。

不得不說,相比于法國公司費勁的公關,洛馬公司顯然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應對印度客戶的新思路,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或許正是印度將摔飛機變成了習慣,才讓他們在屢次胡攪蠻纏的情況下,依然能用上“萬國牌”的武器。

這部來自戰斗民族的冷門劇,已經飚到9.3分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只看熱門劇的你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神作。

比如Sir今天要說的這部。

來自戰斗民族的——

《切爾諾貝利·禁區-無人原樣而歸》 第二季

чернобыль зона отчуждения 2 сезон

這兩年大熱俄劇不少,《戰斗民族養成記》《背叛》《美諜入俄記》。

但《切爾諾貝利》還是證明了——

我們對這個國家的腦洞依然認識不足。

一言以蔽之,這是一部穿越劇。

主人公們穿越阻止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因而也改變了歷史進程。

你會由衷地感嘆:同樣是穿越劇,差別咋這么大呢?

這些——

《宮》《相愛穿梭千年》《雙世寵妃》

除了和老祖宗談戀愛,你們還會干點別的么?

再看《切爾諾貝利》,花樣就多了去了。

2014年播出的第一季,一共8集,幾乎一集換一個類型。

看第一集以為是無聊的青春片,看兩集變靈異,三集槍戰四集科幻……@皮皮一號

在第一季的結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沒發生爆炸,而美國的卡爾弗特懸崖核電站卻爆了。

也就是說——歷史沒有被阻止,它只是以另一種形式發生了。

劇情的燒腦和環環相扣,都是基于這個設定。

我們都知道,切爾諾貝利本來是壓垮蘇聯的一根稻草,而在劇中——

蘇聯老大哥沒垮,還當上了全球霸主!

第二季的開頭,人家在歡慶“十月革命”紀念日呢,到2017,剛好是100周年。

用西方發展中國家的山寨貨在這里行不通,大家用的都是根正苗紅的國貨,手機用的都是鐮刀錘子的開機畫面,叫做俄瘋8。(感謝字幕組的翻譯)

夜晚,是一派社會主義賽博朋克的祥和氣氛;

CCCP,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縮寫

白天,到處都能看到美麗的天際線,鮮紅的旗幟,和領袖的肖像。

而昔日的死對頭,美國,要完蛋。

白宮,塌了,自由女神像,倒了。

還爆發了內戰,左派的奧巴馬發動工農武裝革命,代表大資本家利益的特朗普政府撤離華盛頓,逃到一個太平洋的小島(夏威夷)上去了。

(這劇情咋看著眼熟呢……)

于是美國請求蘇聯派出維和部隊,平息國內局勢。

這歷史背景,刺不刺激?

這時我們的主角該登場了。

上一季,5個小伙伴為了追小偷,追到了切爾諾貝利遺址,中間遭遇了各種離奇事件,幻影人,幽靈狗……

最關鍵的是,他們意外地得到一臺時光機,由此也開始了一場時空冒險之旅。

效果像這樣

這一季,他們將去拯救水深火熱的美國了。

這里面有女神阿尼亞,帶頭人巴沙,富二代果沙,小忠犬廖沙,叛逆少女娜斯佳。(從左至右)

第二季,除了巴沙,四個人都失去之前的穿越記憶,根本不知道有蘇聯解體這一回事。

他們改寫了歷史,連同自己也被改寫了。

穿越而來的巴沙,遇到這個時空的自己,然后目睹“他”被刺殺。

原來他們已經被知曉內情的克格勃盯上,如果不離開蘇聯,大家都得沒命。

然而巴沙口中的核爆炸、時空穿越,其他小伙伴根本不相信。

來,讓彪悍的戰斗民族編劇給你示范,什么叫“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

巴沙試圖勸說最聽話的廖沙,可是依然行不通,他只好說,沒關系,我們還是好朋友。

但下一秒,握手的瞬間就給他戴上一個手環。

然后解釋說,這是炸彈,不跟我走我就引爆它。

委屈巴巴的廖沙只好來求娜斯佳:我知道你其實喜歡我,幫個忙吧。

最難突破的是高干子弟果沙,又紅又專,不肯離開蘇聯,而且他還是最慫的一個。

于是娜斯佳找到果沙:我知道你喜歡我,如果你答應去,我就答應讓你做你愛做的“那件事”……

終于,組隊成功。

《切爾諾貝利》第二季驚奇依舊,說是去拯救美國,但他們要顧好自己都很成問題。

一下飛機,先是遇到美國土匪。

被追殺,被綁架,阿尼亞和娜斯佳還險些被匪幫老大強奸。

然后是美國警察。

個個是糊涂蟲,就在爆炸發生前幾個小時,把五人被關進監獄。

發現了吧,這五個蘇聯青年的歷險把美國黑了個遍啊。

每集的劇情都腦洞炸裂,讓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棋。

把他們帶到美國的面具人,和上一季被時光機傳送進樹里的人是同一個嗎?

在飛機上有個說“貓讓我變強大”的通靈者,主角穿越回1956年的美國為什么又遇到了他(身份是一個牧師)?

這一切又跟核電站事故有什么關系?

雖然每集都是一大堆黑人問號,但相信它會像第一季一樣,結局一定把所有的坑都填上。

各種連鎖反應、因果聯系、蝴蝶效應,混雜交織。

每個意外都不是巧合。

所以,這一季,他們五個最終能夠阻止美國大爆炸嗎?

或者這次核爆炸,又被轉移到了下一個國家?

神秘面具男似乎看穿了真相——

當然 你改變了很多事情

但水還是要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回看上一季,他們似乎成功了——

續命了蘇聯,整垮了美國。

可是他們的國家,好像風氣并沒怎么變,依然充滿了條條框框:

這個不能去,這個不能說,這個不能做。

變了的,是狂飆的經濟,是高端的技術。

不變的,是動蕩的人心,和頑固的制度。

要知道,《切爾諾貝利》是驚悚片沒錯,但那種驚悚、恐怖,是建立在歷史慘劇的基礎上。

在嬉鬧的同時,也是一處黑色幽默。

比如第一季,雖然故事情節是虛擬的,但所指向的是三十年前真實的災難事件——

切爾諾貝利大爆炸。

1986年4月26日凌晨,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爆炸,所在的美麗城市普里皮亞季成為鬼城。

反應爐1200噸的頂蓋瞬間噴入高空,一股超強輻射氣流蒸發,在核電廠方圓幾百公尺釋放鈾和石墨……這是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搶救切爾諾貝利》

更荒誕的是,爆炸發生四十個小時后,當地4萬3千名居民無人撤離,該吃吃,該喝喝,對3公里外的大爆炸一無所知。

為啥?

因為他們打開電視,新聞上只有欣欣向榮的消息。

當時的蘇聯政府決定,必須封鎖消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事故影響到全國歡度五一勞動節的熱情。

當時的大科學院士向克里姆林宮描述核電站的情況——

“反應爐絕對安全,甚至可以移到紅場,過程跟煮茶沒兩樣,就像在紅場擺個茶壺一樣嘛!”

善于制造謊言的人,對謊言上了癮。

等他清醒過來才發現,原來上當的只有自己。

我知道 我們那里存在著一個問題

就是人們太自信了

……

當所有人都明白這一點的時候

那就為時已晚了

現在你還認為《切爾諾貝利》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比起真正的說謊者,它只能說:承讓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胖鳥電影”搜劇名可下載

編輯助理:日以繼夜的四百擊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