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閃退是什么原因(TNT辦公初體驗 我被這些神操作驚了)
抖音閃退是什么原因文章列表:
TNT辦公初體驗 我被這些神操作驚了
作為桌面級別操作系統來對標,目前的TNT無疑是稚嫩的,甚至有些偏激;但是從交互邏輯,功能體驗來說,TNT在創新上確實是要領先一步。時間是檢驗一切的試金石,恰巧,TNT現在缺少的就是時間。
拿一個不完善的東西去對標一個成熟已久的平臺,這是一種相當盲目的行為。但是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TNT還是被推了出來,不過這一次TNT不再是以高昂售價的工作站面孔出現,而是成為了人人可以使用的獨立OS。
至于開放使用之后的輿論反饋,拋開“吊打Windows,Mac OS”這種無稽之談,忽略掉“閃開,別影響我用TNT”這種娛樂泛化認知,說真的,我相信不只是我,還會有很大一部分用戶對TNT還是抱有著濃厚的興趣。
雖然我之前體驗過TNT,但是由于時間匆忙,未免有滄海遺珠之恨。借著開放TNT大屏幕操作系統的內測機會,我決定利用TNT來完成一天的辦公任務。
當然,這次的體驗并非意在通過好壞來對TNT進行定義,你可以通過這篇文章了解到:
·TNT大屏幕操作實際辦公體驗
·目前TNT大屏幕操作系統的優劣點
·TNT大屏幕操作系統的前景解析
TNT設備需求
在目前,如果你想要體驗TNT大屏幕操作系統,你需要準備以下東西:
1.擁有堅果R1或者堅果Pro 2S,在官方論壇進行內測申請
2.一臺支持觸控的顯示器,如果不支持觸控,也可以利用鍵鼠模式進行操作
3.多功能拓展塢,功能多樣的接口可以允許你在使用TNT大屏幕操作系統的同時對手機進行充電。
TNT連接方法:
將搭載了TNT大屏幕操作系統的手機用USB Type-C轉HDMI連接即可,在屏幕出現錘子科技標志加載界面之后就可以進入系統。
系統介紹:
TNT大屏幕操作系統主界面
剛一進入TNT大屏幕操作系統,你會發現它的主界面可以說是相當簡潔,毛玻璃風格的Dock欄,擬物的圖標,總體風格還是十分不錯的。
TNT大屏幕操作系統按鍵功能
按鍵功能細節話不多說,直接看圖。這一點TNT還是不錯的,日常有需求的功能基本都覆蓋到位了,特別是閃念膠囊,能夠快速同步到膠囊任務中,實現隨時查看。不過由于是Beta版本,子彈短信功能總是閃退,還需要后續優化。
界面交互
界面交互
TNT大屏幕操作系統的本質更像是對桌面系統的移動化復刻,唯一的亮點還是在于觸控與語音。鍵鼠模式只是以鼠標點擊代替來手指點擊,鼠標滑動代替手指滑動,這樣的設計應對一些基礎的應用尚可,但如果放到沒有適配上的APP上,你就會發現這樣的操控還是會有些難受,比如說刷抖音,你必須用鼠標上下滑動來切換,而不能使用鍵盤上下鍵位或者滑輪來控制。這一點還是需要錘子科技再進行深度優化一下。
軟件辦公
理解完TNT大屏幕操作系統的基本使用方式,我們還是來看一下它的實際辦公能力如何吧。對于日常辦公,我們的幾大需求無非是文字編輯軟件,圖形編輯軟件,即時通訊工具。
在之前的體驗中,錘子科技是開放了自己的Office三件套,但是在Beta中,錘子科技并沒有開放這個功能。在這里,我需要對我們的后臺進行表揚,沒想到后臺界面在TNT的瀏覽器中兼容性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和Windows的文字編輯體驗簡直一樣。
搜索的看片臺功能
TNT在網絡搜索中加入了看片臺功能,支持使用多個搜索引擎對同一個結果進行搜索,用戶能夠通過這個功能提高信息檢索能力。在尋找資料的時候,這個功能確實能夠幫助你獲取到更全面的信息。
如果只是常規的碼字,TNT還是能夠勝任的,不過這是建立在你使用有線鍵鼠的情況下,如果連接的是無線設備,在操作的時候你能感受到明顯的卡頓。
在文字方面,TNT尚有余力進行處理,但是在圖片方面,TNT就有一點捉襟見肘了,雖然內置了圖片編輯功能,但是由于是面向移動端,因此無論是在功能性豐富,還是在用戶體驗方面,TNT還是要有所改善。
對于即時通訊工具,由于是手機系統的鏡像系統,TNT這方面自然是沒的說,從發紅包到小程序都可以實現。工作溝通交流,TNT都能夠滿足,但是如果你的辦公通訊軟件比較特殊,那就只能沒轍了。
將TNT大屏幕操作系統拆分開,你會很容易地發現這是傳統操作系統使用習慣與移動軟件結合的產物。單是從這一點來看,TNT似乎并沒有亮眼的地方,但是錘子的落腳點顯然不在這里,而是在于如何提高效率-即創新交互方式。觸控與語音向來都是TNT的靈魂,是它的精髓所在。
優勢:
1.高效率。如果體驗過TNT大屏幕操作系統,你會發現這一整套系統都是圍繞著高效率為核心,你完全可以通過各大神鈕來快速實現各種功能。不僅僅是在軟件上,語音 觸控的交互方式本身為了強化效率而存在的。
2.便攜性好。同屬于桌面級操作系統,TNT在硬件載體上擁有更高的便攜性,不同于傳統電腦的攜帶方式,TNT在做到方便攜帶的同時,又做到了工作的快速部署。相較而言,TNT沒準是你工作設備損壞時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3.數據共享。TNT的另一個亮點在于它的載體設備是手機,對比偏向夕陽產業的PC行業,手機未來無疑會占據人們更大的生活空間。在這種情況下,TNT在手機上能夠實現數據的快速處理,從而減少傳輸成本。
不足:
1.兼容性不足。這里的兼容性并非是指TNT不能支持軟件運行,相反,由于TNT根植于安卓,有著大量能夠運行的軟件。但是這些軟件一是與我們日常工作軟件相去甚遠,尚達不到重度辦公需求;二是軟件的適配不足,沒有針對“電腦模式‘做優化,應用還是保持著移動端的樣式。比如說抖音調用的依然是手勢觸控操作。
2.功能較少。在我們測試的Beta版本中,TNT能夠實現的功能還是處于初級階段,還是缺少圖形處理等一系列重度工作功能。作為一款以提高效率為核心的操作系統,TNT還需要再添加更多功能。
“安靜,別打擾到我使用TNT。”一句戲謔的話將TNT的價值徹底否定,但是在我的實際體驗過程中,在辦公室正常工作環境下,基于訊飛的語音識別還是相當精準的。更何況TNT也不只是語音完全占主導,觸控在交互中也占有很大的權重,所以我認為TNT是有缺點,卻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嘲弄靶子。
再回到語音這個吐槽點上,用戶擔憂的語音干擾其實不用太過擔心,阻止我使用語音的原因是我感覺這個行為實在是太羞恥了……
而這種羞恥的根源很大一部分來自語音反饋的單調,對于智能語音助手,獲得恰當的反饋可以增加體驗的趣味性。但是在目前這個階段,語音行為不僅變得毫無樂趣,非對即錯的回答還讓這個過程變得尷尬無比。
簡言之,在語音交互這個行為變得更加智能之前,想要取代傳統交互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如果說TNT上面的亮點,莫過于就是觸控,因為這是手機用戶最熟悉的交互方式之一。不同于Surface的觸控手勢,TNT的手勢用語音代替了右鍵點擊行為,減少了用戶操作成本。
從一開始,TNT大屏幕操作系統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效率。為了這個目的,從軟件到操作系統,錘子科技想從更深層次的領域去挖掘。對于習慣了傳統操作系統的用戶來說,TNT與PC的競爭仍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膠著。Windows和Mac OS也可以從軟件領域來實現效率的提高,因此TNT的轉機在于構建一整套完整的交互邏輯,形成高效率系統。通過這樣,TNT會在用戶群中凝聚自己的競爭力,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工具。
這是一篇用TNT碼出來的文章,從結果來看,貿然斷定TNT不可用顯然是錯誤的,但目前的TNT也并非是真正的高效率神器,還是那句話,請給TNT一點時間。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
沉淪還是崛起,談國產CPU自主之路
最近蘋果推出5nm的M1處理器,自2006年與Intel合作已經歷了15年,前后共更換三次指令集架構,在今年終于發布自研的Mac單芯SoC,M1,完成了整個生態閉合中的最后一環。M1各方面性能確實非常強勁,能耗比也沒的說。一方面我是欣賞、羨慕加嫉妒,另一方面想到國產CPU"缺芯"的局面也讓我更多了一絲擔憂。今我們就來好聊聊"龍芯",聊聊"鯤鵬",聊聊"上海兆芯",聊聊國產CPU的現狀與未來。
首先,我們在談CPU、指令集架構前要知道CPU為什么這么重要。隨著數字經濟成為各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針鋒相對的重點,以及"中興事件""華為事件"讓所有人意識到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平臺的重要性。
我這里畫了一個圖,可以看到完整的數字信息系統可以分為四個層級,
第一層是應用程序層,如微信、淘寶、頭條、抖音這類APP都屬于該層級,在應用程序這個層級我國比較發達的,背后的騰訊、阿里、字節跳動都是可以比肩美國公司的優秀企業。
第二層級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層負責為應用程序提供API接口,常見的API就包括C、Java、JavaScript、OpenGL圖形編程接口等等。我國基于上述API編程的工程師、軟件公司還是非常多,但是能夠設計API軟件,比如Java虛擬機、C編譯器這類的工程師卻非常少,華為方舟編譯器算是為數不多較突出的代表。
第三個層級是以CPU為核心的硬件系統也是我們今天要聊的重點,其中CPU是提供上一個層級需要的指令系統,也就是ISA,作為軟硬件的接口。常見的ISA包括我們熟悉的X86、ARM、MIPS等等。
第四層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晶體管這個層級。目前我國滿足40nm工藝已相對較成熟,有消息稱華為不使用美國技術的芯片工廠將在上海落地,計劃在2021年為物聯網實現28nm芯片,2022年前完成20nm芯片的供應。包括中芯國際也計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打造去美化生產線,計劃在2年內實現28nm的自主化。
可以看到,不管是操作系統、還是半導體制造都在加速實現自主化的突破和實現,諸多關鍵節點已經提上日程。那么,可以看出作為中間層的CPU,作為計算平臺的核心硬件以及信息化自主發展的關鍵部件,CPU的自主化速度,目前看來就顯得至關重要。
做"組裝廠"還是"技術廠"?
回看過去,我國第一個提出自主電腦芯片的人是倪光南院士。1995年6月30日的上午,聯想集團六層會議室,倪光南和柳傳志分坐在第一排的兩邊。聯想中層以上干部200多人參加了會議,在會議上,倪光南院士主張向芯片縱深發展,力主自主核心技術、對標Intel,搶占科技制高點,從設計入手作芯片。柳傳志則提出了反對意見,堅持要建一條電腦組裝線,先利用成本優勢占領市場,再談技術開發。在隨后的發言中,柳傳志聲淚俱下,侃侃而談。隨后,聯想董事會宣布解除倪光南總工程師和董事職務。
當時,倪光南院士則鎮定自若的說,"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不會忘記這樣一個大目標,那就是科教興國,而內心感到全心全意為了這樣一個大目標工作,永遠是最幸福的人。"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可以看到,聯想現在依然沒有改變"組裝廠"的事實,而這些年,倪光南院士則一直不惜余力的在為中國科技自主化發聲。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央視的紀錄片《不老人生》,里面倪光南院士的胸懷令人贊嘆。紀錄片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1983年,倪光南毅然放棄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機會回國。他說:"如果我不回來,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會對中國制造有所幫助。"
時間來到了2001年5月,在中科院計算所知識創新工程的支持下,龍芯課題組正式成立,被譽為"龍芯之父"的胡偉武擔此大任,龍芯最初的英文名字是Godson,后來正式注冊的英文名為Loongson。
這一年多的時間里,胡偉武團隊廢寢忘食,終于在2002年8月10日凌晨6點,隨著顯示器上"Login"字樣的出現,中科院計算所里歡呼沸騰,就在那天 32 位的龍芯 1 號獲得成功,我國計算機CPU終于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就在龍芯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時候,2009年一篇名為《龍芯無奈購美公司專利授權,"中國芯"光環褪盡》的文章徹底打亂了龍芯的節奏,龍芯花錢買MIPS架構專利的舉動被無線放大。由于輿論依然受"漢芯"事件影響,當時龍芯受到了諸多指責,依然有很多人對龍芯買架構的事情無法理解。
什么是芯片框架?
這里我必要給大家做一下科普,了解一下什么是芯片框架,或者稱之為指令集架構;所謂的指令集是儲存在CPU內部,對CPU運算進行指導和優化的硬程序。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體系結構:
一個是復雜指令集,也就是CISC,
另一個是精簡指令集,也就是RISC。
比如我們熟悉的X86就是經典的復雜指令集體系架構,Intel/AMD,為提高運行效率不斷加入各種復雜指令,逐步形成的復雜指令集計算機體系架構。而華為、蘋果采用的ARM屬于典型的精簡指令集處理器架構,比如說在很多鑲入式系統設計領域、便攜式設備、電腦外設,也常常會使用精簡指令集架構。這里其實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復雜指令集顧名思義就是非常的復雜,精簡指令集就順理成章的更加的精簡,更加的快捷。
這個認識應該說是非常片面的,我這里分別給大家展示一段CISC與RISC分別是如何實現一個簡單的乘法。
我們可以看到在復雜指令集下,每條程序的各條指令是按順序串行執行的,每條指令中的各個操作也是按順序串行執行的。而精簡指令集則是在復雜指令集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具有指令格式統一,尋找方式少的特點。但并不是說精簡指令集比復雜指令集優秀,這個結論一定要清楚。
我這里打一個簡單通俗易懂的比方。復雜指令集類似于沃爾瑪、家樂福這種大型的百貨商場,你會推著一個購物車把要買的東西一樣一樣的放進購物車,統一在前臺進行結賬,然后付款走出商場。而精簡指令集類似于我們身邊的7-11,美宜佳等便利店,即買即走,便利店的特點是什么,就是它的SKU可能并不多,物品品類通常只包含了我們日常需要的一些商品。
其實復雜指令集、精簡指令集如同我們的生活,并沒有因為便利店增多而出現大型百貨公司無法生存的現象。反而我們知道,百貨超市與便利店都是我們需要的,事實情況是經營好一家便利店的難度,其實并不比經營好傳統的百貨公司來容易。一個好的便利店,往往需要更具精準的商品選擇,更加高效的支付系統,更加優秀的供應鏈管理。
所以我要強調一個概念,好的ARM電腦處理器,是非常"吃生態"的,非常非常"吃軟件優化"的,我這里用了兩個非常。可以說,優化得好那就是天堂,優化不好,那便是一場災難。前段時間Linux之父托沃茲評價蘋果M1芯片,"除了操作系統,其它近乎完美"。這句話其實很有深意,這也是為什么適配M1芯片的蘋果自家的FCPX能夠運行如此順暢,而第三方軟件頻頻閃退翻車的原因。對于ARM處理器,生態、閉環、適配,這是一個非常復雜但又極為重要的一步,所以目前也只有類似于蘋果的M系列和華為的鯤鵬系列能夠做這件事情,為什么呢?因為只有這兩家公司有自己的編譯器,有足夠的實力和視野在生態這個閉環上進行打造。改天,有機會我和大家再來談談編譯器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說回龍芯,龍芯在2006年3月購買了MIPS的架構授權,如果大家看懂了上面的介紹,就會明白其實之前大家是真的冤枉了龍芯,反而龍芯選擇MIPS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我們要知道ARM公司主要是通過出售芯片技術授權,建立起新型微處理器設計、生產和銷售模式。授權一般不進行結構授權,只針對軟硬核授權。與ARM相比,MIPS是一個完全開放的架構,MIPS的架構授權并不限制任何對架構的更改,選擇MIPS,龍芯真的是從自主開發的角度選擇了一條相對最為艱難的道路,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
2004年,龍芯推出了2C;之后的四核龍芯 3A,八核龍芯 3B陸續推出,其中龍芯 3A 成為我國首款國產商用四核處理器,主頻達到 1GHz;2015年龍芯推出了3A2000/3B2000性能更高的產品;2016年完成3B2000/3B3000的流片與小規模量產。2019年各類CPU出貨量達到了幾十萬片。今年采用12納米工藝的龍芯5000系列CPU已經問世。"龍芯 Linux"的組合目前發展得還是非常順利的。龍芯值得我們期待。
除了華為、龍芯我們還有誰?
當然除了華為的鯤鵬和龍芯,我們國產CPU之路也并不是孤軍奮戰。比如說,上海兆芯、天津海光兩家公司就選擇了"曲線救國"的模式。上海兆芯花費2億多美金收購了我國臺灣地區威盛電子的X86專利。產品有開先 ZX-A,ZX-D,開先KX-5000和KX-6000等。開先KX-6000系列處理器主頻高達了3.0Ghz,性能與Intel第七代的酷睿i5相當。而后的KX-7000,據說采用了7nm制程,性能相對于KX-6000會有明顯的提升,雖然可能在性能上與最新的AMD、Intel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一些政企與工業市場還是有非常不錯的發揮空間的。包括天津海光,獲得了AMD的授權,同樣采用的是X86架構,在商用服務器也做出了不錯的成績。
又比如說天津飛騰公司,采用的是SPARC/ARM 架構,飛騰的FT-1000 和 FT-1500 系 列 CPU 已經成功應用于我國千萬億次服務器"天河一號"和"天河二號"。"天河二號"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天文宇宙科學研究、大氣海洋環境研究、 工業設計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開發利用、生物醫藥與健康醫療等很多領域。還有就是上海申威公司,采用了的是比較小眾的Alpha架構,產品有單核的SW-2,四核的SW-410和十六核的SW-1610等等,著名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安裝的就是40960個"申威26010"眾核處理器,在今年7月,就實現了千萬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也是非常突出的。
國產CPU的困境與思考
今年隨著英偉達宣布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公司,9月15日針對華為的第三輪禁令,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被列入了美國禁令清單。當下的情況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引進國外科技技術,特別是"根技術",也就是第三層,第四次的底層技術不是長久之計,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不管困難與否,都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實,我們剛剛提到了三種可行的模式,我們國家都有在嘗試:
第一種X86引進授權,曲線救國的形式;
第二種,ARM授權,高階架構授權魔改模式;
第三種,包括MIPS在內的架構上自行開發模式。
這三種模式,說實話此前華為的ARM模式是做得最好的,也是最平衡的方式,ARM架構CPU加上配套的編譯器,然后又有自主的鴻蒙OS,確實是有機會打造類似蘋果這樣的軟銀結合生態系統的。大家要知道,軟硬生態結合是各大巨頭夢寐以求的,即使三星、微軟、谷歌這樣的巨頭,努力了這么多年都能做到。
目前也只有華為和蘋果走在前面,搭載華為自研鯤鵬920 8核心處理器的華為臺式機已經剛剛上線,預裝的是我們國產銀河麒麟操作系統。暫時華為鯤鵬臺式機還是比較低調的,后續海思做出強于蘋果M系列的桌面SOC是遲早的事情。在美國禁令的現狀下,鯤鵬這個生態正在慢慢搭起來,潛伏發育,耐心等待。
而X86架構就不用說了,由于天津海光在國產商用服務器方面做得非常不錯,去年6月26日海光被美國政府列入了實體清單,AMD表示最新的架構不再進行授權;而上海兆芯由于沒有直接威脅到intel和AMD的產品,只要稍有威脅,上禁令名單也是遲早的事情。可以說,雖然X86生態確實比較完善,但這條路太窄了,一方面,授權渠道掐得太死,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生態太完善,也照成了往往只用簡單的,對X86硬件層進行簡單的拷貝粘貼,反而很難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發。
目前我個人是非常看好龍芯的模式,一開始確實走的是最困難的路,路上也是磕磕碰碰,但后勁卻往往是非常的有力度。比如說龍芯在航天領域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龍芯從2006年開始研制抗輻射CPU,自2013年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抗輻射/抗核CPU,包括我們的北大衛星,都是采用的龍芯芯片,2018年北斗三顆組網衛星均采用的是龍芯1E04和1F04處理器,至今工作運行非常良好。龍芯可以說為我國航空綜合電子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非常大的貢獻。
最后總結一下,自主創新是走向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經之路。"自主"才能"可控","可控"才能"安全","安全"了反過來又是"自主"的前提,這是一個循環,雖然我們國產CPU還有很多路要走,但是在上下一心,方向目標明確的趨勢背景下,形勢是一片大好的,國產CPU定會王者歸來!
成長就是不斷覺悟,突破自己的過程上
這幾天我們又新加入一位小伙伴,看到他短短幾天的飛速成長,我特別感慨。
他的心里變化過程,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分享給大家。
我們的這位小伙伴,叫小Y。談起他,感覺很有緣分。
前幾天我開播的時候,pad不小心掉到地上,在抖音上直播接連三次閃退,沒辦法開播。
之前在pad上安裝過小破站的直播賬號,于是和手機同步開播。
每次直播,和我們小伙伴分享起來,我都處于沉浸忘我狀態,顧不上看彈幕。
等我高談闊論一陣后,轉眼看了下pad,發現有人在打招呼。
是個陌生的名字。我就和他打了招呼。
他不像其他新進直播間的人那樣因為不熟,一句話不說。
他一邊聽我分享創業話題,一邊和我打招呼。
接著說了一句:老師我關注您很久了,看您的視頻,感覺很受益,沒想到您會開播。
我一聽特別驚喜,哇,原來這是遇到老朋友了!
雖然之前沒有交流過,但一想有粉絲一直在默默關注,而且有所獲益,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因為在小破站上,我只是每天分發一下小視頻,并沒有太多人關注,結果就好像遇到故友一樣,感覺非常親近。
因為我一直正對著手機視頻號的直播間,不能同時看兩個屏幕,就讓他過來視頻號,和其他小伙伴一起交流。
下播后加了我微信,因為每天我在朋友圈會分享一篇公眾號文章。
接著兩天,他每晚都準時跑來直播間,聽我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創業話題。也向他發出了加入我們的邀請。
等第2天下播,已經晚上12點了。過了10來分鐘,我稍微休息了一下,看到他給我發信息說,恩雅老師你還沒休息吧,我想請教你,請你幫我做一個規劃。
我說好啊,就簡單和他交流了一下。他還是有點小疑慮,因為感覺自己目前還沒到創業的環節,主要是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方面的問題。
這方面對我來說當然是小菜一碟!雖然作為職業經理人工作也就兩三年時間,其余都是在創業。
我作為招聘者,可是面試過接近百人的,還送過數十個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去不同企業工作。
所以不論是打工人角度還是企業、人力資源角度,我都門清。
我說沒有問題,你付完款我就先把你拉到會員群里,今天比較晚了,明天我們再詳細溝通。
結果,他沒有動靜。我當時沒多想,就問他,今天不定的話,那就明天,因為不付款我不方便拉你到群里去。
他說明天定,第2天大早,他給我發了很長一段話,介紹他的背景。
但我沒看到他的轉賬信息,心里就有點惱火,我說怎么這么不懂規矩呀!不應該先轉賬嗎?
其實我本來不是這么現實的人,主要見過太多不靠譜的人。所以現在都是先收費。
小Y感覺有點不好意思,他說,老師不好意思,我只顧著考慮自己了。
我說沒問題。問他是微信轉賬還是支付寶。他考慮了一下說微信,但半天還是沒動靜。
我是急性子,當時手上還在忙其他的事情,幾千塊錢對我來說,真是可以忽略。
不過付費是一個態度,這樣大家才會珍惜學習機會。
等半天終于準備轉了,結果微信果然開始實行監管政策,不能操作轉賬。
于是他又轉到支付寶,結果支付寶有風險提示,擔心有詐騙。
小Y之前應該沒這樣直接付過款,換兩個地方,不停提醒他風險,這時他又有點退縮了。
他說,老師我再考慮一下,最近手頭也比較緊張。
雖然我和他接觸很短的兩天,但我感覺他是個做事認真、嚴謹的人。
既然做了決定,一定是很想提升自己。不能因為一點小挫折就輕易放棄。
我是非常有信心指導他的。我馬上微信電話打過去,小Y也很真誠,電話溝通就順暢很多,原來他還是有點顧慮,擔心他的問題能否得到解決。
對于他們這種小菜鳥,那我簡直屬于骨灰級教授了,呵呵。
嗓門都提高了幾個度數,非常有底氣的把他說服了。幾分鐘我就掛了電話。
徹底打消了他的顧慮,馬上就付款成功了。
他說,心疼啊,但是想到能學到東西。壯士斷腕了
這時,我才開始看他那一段長長的背景介紹,包括個人成長和家庭遇到的問題。
看的時候,我當時心里真的很受觸動,感覺他非常不容易!都有點后悔收他的費。
但轉念一想,付費才會更有動力學習!
97年很年輕的小伙子,高中畢業,因為家里出了一點小變故,沒讀大學,但人很聰明,一邊在工廠打工,一邊自學軟件開發。
現在杭州一家企業做軟件工程師,薪資都過萬了,不過很有長遠眼光,很擔心35歲危機。
年紀輕輕,就這么有遠見,真是很不錯!
蘋果13手機用兩個月后的真實體驗
今年二月份買了一部蘋果13手機,剛開始用的感覺挺好,后來感覺蘋果13手機缺點還是挺多的。
首先,蘋果手機的信號不好這大家都知道,信號差是蘋果手機的通病。
在辦公室信號差,開著5G信號也是一樣的差。上網刷抖音根本刷不了,想都別想。
第二,看電影看著看著突然就閃退了,到底什么原因導致的不知道,在打卡看的時候又好了,看電影就是要閃退一次才可以
第三,微信視頻的時候,剛開始好好的,又是一個突然模糊不清,屏幕閃來閃去的,掛掉在視頻又好了,是什么原因不清楚。
第四,拍照片沒有微距,拍一張身份證只能稍微遠一點拍才清楚,近距離根本拍不了,模糊不清。
第五,平常上網上網看頭條都反應特別慢,還要等一會兒才顯示出來。但是如果打游戲那是相當的順暢,真是風雨無阻啊,一點卡頓都沒有。
第六,手機充電的時候電池發燙,電池耗電量也沒有網上說的那么耐用,我感覺還是把蘋果13夸大事實了。我晚上充完電,一晚上還掉了不少電,如果你不充電第二天看頭條耗電特別快。
目前用下來出現在我手機上的問題就是這六點,如果想買蘋果13還是想清楚,最好和國產的高端機對比一下,再做決定。
Win11自帶安卓?只適合開發者的半成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航通社(ID:lifeissohappy),作者:書航,原文標題:《Windows 11 安卓子系統:一個半成品》,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Windows 11 自公布之日起就承諾要原生兼容 Android 應用,吊足了人們的胃口。這一功能最終命名為“適用于 Android 的Windows 11 子系統”(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 WSA),10 月底向開發者公布。
航通社對于 Windows 11 以及 WSA 始終保持密切的關注,寫了一系列稿件來詳細解析。
5 月底的前瞻稿《我們永遠也夠不著的“下一代 Windows”》已經提到,WSA 將集成開源的 Android 系統(AOSP),但不會內置谷歌服務套件 GMS。
此后,Win11 Build 21996 提前泄露,向外界證實了 Windows 11 的新名稱,但沒有如約加入對安卓應用的支持,甚至在 Win11 推出第一個正式版時也沒有及時上線。
在等待過程中,社長寫了《在電腦上裝安卓摸魚,你要感謝一位中國工程師》,詳細解釋了 Windows 跑安卓的關鍵技術“英特爾 Bridge”,其前身 Houdini 以及領銜開發的中國工程師李劍慧。
如今,WSA 推出已經一個月,社長也是時候總結一下它階段性的使用體驗了。很遺憾,只能說現在的 WSA 還是一個“半成品”,有很多缺陷,而且更面向開發者而非普通用戶。鑒于以往經驗,微軟也有可能長期無法修補這些缺陷和問題。
安裝過程極其復雜
兩周前,在微軟中國官方微信號“微軟科技”上,發布了一篇教程《搶先體驗!如何在 Windows 11 上運行 Android 應用》。其中涉及大量的命令行以及復雜的文件名,甚至還包含一個非微軟官方的網址。
大哥,你是微軟官方號啊……
這說明什么?現在體驗 WSA 的過程就是如此繁瑣,沒法更簡單了。
WSA 剛推出的時候,號稱在微軟商店(Microsoft Store)下載“亞馬遜應用商店”即可自動安裝,無需手動配置。但是首先,你需要加入 Windows Insider 將你的系統變成不那么穩定的測試版。
你的電腦需要滿足 Windows 11 的最低系統要求,包括 CPU 在支持列表內,且內存大于 8 GB,還需要在 BIOS/UEFI 啟用虛擬化功能。
對于 Surface 等特殊機型而言,開啟虛擬化意味著你需要首先啟用 Hyper-V 功能,而這是僅在 Win11 專業版才有的功能,大多數機型預裝的正版 Windows 都是家庭版。Hyper-V 也可能會跟其它虛擬化技術比如 VMWare 相沖突。
接下來,要將微軟商店更新到最新;將電腦的區域設置為美國,使用美國 IP 并申請一個美亞賬戶,來使用“亞馬遜應用商店”。這些都搞完以后,你會發現亞馬遜應用商店只有 50 幾款應用可供選擇。
在中國境內完全無法使用“亞馬遜應用商店”,你可以用亞馬遜國區賬號登錄,但接下來就是白屏,顯示此服務不在你的國家提供。將賬單地址改為美國也不行。
國內用戶不論電腦配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必須通過上述“微軟科技”提供的復雜方式間接安裝,在非官方的網站獲取 WSA 安裝包的下載地址。
如果掛上魔法工具直通美利堅,那么跟 Linux 子系統(WSL)的情況一樣,整個虛擬機都無法上網了,百度也打不開。這個問題目前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有的資料說,對于 WSL 而言,可以在主機的“設備管理器”禁用 Linux 虛擬機的網卡,待主機連接虛擬專用網后再啟用,但 Android 系統就沒有網卡這種東西。
好在 WSA 支持側載,也就是可以直接安裝 APK 包,我們也只能用這個方式。但過程相當復雜,需要使用多個命令行條目。
側載 APK 包的步驟是:下載 ADB 調試工具 → 在命令行中運行并連接到虛擬機 → 輸入命令以安裝 APK(具體方法可以參考上述教程)。安裝好的應用會出現在開始菜單,并且可以用開始菜單的右鍵,或者“設置-應用”等方式卸載。
一位意大利開發者 Simone Franco 開發了圖形界面工具 WSATools,它讓 APK 安裝變得簡單:只需雙擊一下就可以,不需要了解和安裝 ADB。如果在你的 PATH 中已經有了 ADB 包,它將直接調用。
當然,側載 APK 并不能解決對谷歌服務的依賴。同樣,也有國外大神研究出了讓谷歌 Play 商店進駐 WSA 的方法,但難度比上面說的還要高,似乎讓人又回到了當年折騰安卓刷機的那段日子。因為我們不能使用魔法,所以不必考慮谷歌的問題。
WSATools 上架微軟商店后一度被下架,引發猜測。微軟后來跟作者解釋說,他需要做一個微小的改動,且最好不要使用 WSA 這種容易和微軟官方混淆的名稱。在滿足條件后,即可恢復上架。
WSATools 入住商店代表了 Win11 帶來的一個好的跡象,即商店開始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微軟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是想給其它開發者吃下定心丸,不過帶來了一個副作用——讓人覺得微軟已經放棄了官方改善 WSA 易用性的努力。
應用適配非常“拉胯”
在可以用正常方式體驗 WSA 的美國,The Verge 編輯 Tom Warren 分別在 Surface Pro X 和一臺基于酷睿 i9-11900K 的游戲臺式機上開展了體驗。由于 Surface Pro X 是 ARM 架構,它并不需要 Bridge 轉譯機制,理論上可以更平滑地運行。
這兩個機型都滿足(大大超越了)WSA 最小系統需求,因此可以不用破解安裝。在官方商店安裝“亞馬遜應用商店”的過程相當簡便,Windows 11 會在后臺靜默安裝 WSA。
如同上面講過的,Android 應用和原生 Windows 應用、固定在開始菜單的網頁應用(PWA)看起來一樣,用戶可以將其隨意固定到開始菜單或任務欄上、支持全局搜索、窗口縮放和多任務同時運行。
亞馬遜應用商店里的 50 款 Android 應用包含 Kindle……以及一系列冷門手游。不過在 Surface Pro X 上運行游戲的體驗也相當不友好,低幀率和卡頓是常態。
在體驗《最終幻想 15》游戲和某些應用時,如果你嘗試調節窗口大小,就會閃退。如果嘗試讓四個 Android 游戲并排放置那就會突然變卡,直到 CPU 占用率在幾秒鐘后恢復正常。
當然,這已經是最規矩和最理想的用法了。那么在社長的電腦上呢?
社長使用的是 Surface Go,它的 CPU 并不滿足 Win11 系統要求,平時寫稿都可能偶爾崩潰;而且因為在中國,就只能用非官方手段安裝 WSA,也加重了不穩定性。再加上我們需要測試一些國產應用,它們的開發方式各不相同,可能出現奇怪的癥狀。
不過,之前用的 VMWare 和網易 Mumu、雷電之流(以 VirtualBox 為基礎開發)都還好好的。那么,運行 WSA 的效果如何?
淘寶:可以打開,會在登錄頁面強退。
央視頻:多試幾次以后才能跳過引導畫面進入首頁,只要打開視頻或直播就會強退。
應用寶:APK 下載后不知道存在哪里,也不能用文件關聯打開,所以沒有用處。
ES 文件管理器:可以使用非 Root 功能。
微軟親兒子“你的手機助手”:提示“設備不支持運行所需的移動服務”。
抖音:強退 4~5 次以后才能進入,偶爾可以顯示視頻,偶爾黑屏。
微信:視賬號不同,有的可以正常進入,有的停留在“微信安全”驗證界面不動。由于有封號的風險,所以每個負責任的教程都會讓你謹慎使用微信。
大型游戲:沒有親測,但有人測試說打完一局《王者榮耀》就被封號了兩小時。
總結下來,WSA 在社長的電腦上有以下問題:
不能調用攝像頭(前后都是)。
硬件加速不可用(因為 Surface 系列用了特殊的顯卡驅動),所以除抖音之外,沒有成功在其它應用上看視頻,游戲也就用不著測試了。
閃退頻繁,且不知道原因。
遇到賬號驗證和登陸環節,大概率都會閃退。
上述問題使得眼下的 WSA 基本不可用。而它至少會占用你 5GB 的硬盤空間;裝好以后,再裝一個淘寶或一個抖音就 200~300M 了,而如果敢裝微信,用上半年以后就是十幾個 G 的空間占用了。
有趣的地方:安卓與 Win11 深度耦合
WSA 盡管可用性差,但它野心勃勃。跟我們熟悉的安卓模擬器相比,它并非在“沙箱”里運行,也不是完全隔離于 Windows 主機,正是這些對原生安卓的“魔改”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它的性能,但也預示著一些有趣的變化。
WSA 的設置界面只能訪問安卓子系統的“文件”應用,其自帶的系統設置被隱藏了。但是我們可以另辟蹊徑去看看,方法是安裝一個第三方的啟動器(Launcher),例如微軟的“微軟桌面”。
雖然裝好后啟動要等待一陣,也可能會突然強退,但進入桌面以后你就可以看到熟悉的齒輪圖標,點擊即可進入安卓系統的設置界面。
在這里可以發現,WSA 提供了 256GB 的虛擬存儲空間(非實際占用),存儲空間滿了也是要清理的。
但是如圖所示,社長只裝了 5 個應用,實際占用硬盤空間不到 6G,在虛擬機中卻顯示已使用 50% 即 128 G;其中應用所占的空間 3.1G 是正常計數的。——反正不影響使用,不管了。
此外,不同于 WSL 可以在“此電腦”訪問 Linux 盤符,Android 的存儲系統不能在主機的“此電腦”顯示,主機的硬盤內容也不能在 Android 里調用,是相互隔離的。
網絡連接里面有一個虛擬的 WiFi 信號連接到外部 Win11 主機的網絡,電池則永遠是 100%。
聲音部分,它的音量是不可調節的,跟外部一致。你在外部主機的音量多大,它的音量就多大。
設置項中的“應用和通知”“隱私權”“位置信息”“無障礙”等,點擊以后都會直接打開上層 Win11 系統“設置”的相應項目,這一點非常神奇。
比如,點進“應用和通知”,點“默認應用”就會彈出主機的“默認應用”設置界面。這里也不提供卸載功能,用戶需要在主機的開始菜單或設置里卸載應用。
“無障礙”部分的“顯示大小”即 dpi 設置,與你主機上的 dpi 設置相同,例如圖中是放大到 200%。不過,深色主題是可以與系統設置不同的。
WSA 輸入字符時會調用主機 Win11 的輸入法,即使你自行安裝了別的輸入法 APK,也不會調用。
上面已經說過,WSA 的文件關聯也被 Win11 接管了,所以才會出現打開 APK 安裝包時彈出了 Win11“打開方式”對話框的問題。這也意味著你可以將安卓應用設置為打開電腦上文件的方式;
然而又因為上面說的文件系統不互通問題,實際上你是打不開的。例如,你在 WSA 裝了一個 WPS 手機版,嘗試打開電腦上的文檔時,會停留在 WPS 的首頁,因為它找不到你的文檔。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出 WSA 在今后一段時期迭代更新所需要攻關解決的突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打通文件系統。
Android 是基于 Linux 但又不完全是 Linux,而且谷歌不斷在大版本更新之后,逐級提升 Android 文件系統的安全性,使得對其逆向工程越來越困難。社長并不確定微軟真的能最終搞定兩個系統互相訪問文件的問題。
另外,如果最終目標是讓消費者像安裝 x86 應用一樣簡單方便地安裝使用 APK,兩個系統的設置界面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
不過,如今的 WSA 顯然并不是為普通用戶準備的,只是希望開發者過來看看而已,所以社長也并不確定微軟是否還有意改善產品的易用性。
結論
WSA 消息一出,各大安卓模擬器廠商都在顫抖。有個梗圖(假的)說藍疊(Bluestacks)在推特發了一條消息:“F**k”。(順便一提,藍疊開發了在瀏覽器中運行安卓“云游戲”的技術。)
但現在看來模擬器們可以大大的松一口氣了。
不得不遺憾的說,WSA 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半成品”。之前承諾的安裝安卓應用的能力,實際上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蘋果推出的 Rosetta 2 轉譯功能是完成度非常高的,加上一體化的 M1 處理器,達到了基本不需要等待的效果。Windows 10 開始引入的 Linux 子系統的運行效果也好很多,這也許是因為不需要跨指令集。
但 WSA 是真的不行。這個測試階段的體驗,遠遠不能達到微軟在發布會上所宣傳的那種程度。
就像 Windows 此前的很多功能一樣,WSA 是還在開發中就被人研究了個底朝天,沒有半點神秘感。蘋果不可能干出這種事情。它不會輕易許下承諾,不希望外界窺探到正在開發中的半成品,也不會容忍半成品推向市場,比如放棄了 AirPower。
好在,換個方式理解,這就意味著 WSA 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在日后開發中逐漸把當初的坑都填上。只是我們不知道它會不會最終成功填坑,這取決于 Windows 開發部門設定的目標,以及具體開發是否會更困難——如果太困難了,就可能干脆整個扔掉了。
對于翹首以盼 Windows 兼容安卓然后上班摸魚的用戶,一個最簡單的建議是:再等等吧。
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LuZT8j0xpaMxR7EEQ7PXKA
https://www.microsoft.com/zh-cn/p/app/9n4p75dxl6fg
https://www.theverge.com/22737102/microsoft-windows-11-android-apps-support-feature-hands-on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航通社(ID:lifeissohappy),作者:書航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