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顯示soundmax音頻(沒有可用的音頻設備解決方法)
不顯示soundmax音頻文章列表:
- 1、沒有可用的音頻設備解決方法
- 2、任務欄沒有聲音圖標了怎么辦
- 3、燒友也玩Soundbar Polk MagniFi Max
- 4、N1刷機避坑指南:CoreELEC 9.2.0刷入eMMC及配置,外掛隨意
- 5、Soomal 2019版音頻客觀測試平臺更新說明 暨RME ADI-2 Pro圖集與介紹 [Soomal]
沒有可用的音頻設備解決方法
有時我們使用電腦的時候,發現電腦突然沒有聲音了,檢查了一番發現是沒有音頻設備。那這時應該怎么辦呢?今天小編就給你們帶來解決電腦沒有可用的音頻設備的方法教程。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往下看吧。
首先,點開始菜單,然后找到并點擊運行,在打開的運行窗口中輸入services.msc,再點確定。
然后,在服務本地右側找到Windows Audio這個欄目。
接著,雙擊打開Windows Audio。
下一步,將Windows Audio中的啟動類型改為自動,然后啟用即可。
最后弄好了之后點確定就餓可以解決好問題了
以上就是沒有可用的音頻設備怎么辦 沒有可用的音頻設備解決方法的全部內容了
任務欄沒有聲音圖標了怎么辦
任務欄,通常會顯示許多電腦相關的信息,同時還可以通過這個的選項進行相關的設置,比如說任務欄的小喇叭,就是用來調節電腦聲音的。但是,如果你電腦的任務欄右下角喇叭圖標不見了,我們應該怎么辦?
1、 點擊左側“通知和操作”,再點擊右側“啟用或關閉系統圖標”
2、 可以看到“音量”圖標是處于“關”的選項位置,點擊開啟就可以
3、 如果桌面任務欄顯示了音量圖標,而電腦還是沒有聲音的話,點擊音量圖標,選擇播放設備
4、 點擊揚聲器,選擇屬性
5、 點擊級別,調整Realtek HD Audio output為:65等等
6、 可以調整Rear Green In耳機音頻輸出,如果你要用麥克風,則調整Rear Pink In以及Front Pink In
7、 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整,而“Sound Blaster”不需要設置,而“高級”選項卡頁面,不需改變
8、 最后,點擊“配置”,即可在音頻聲道中點擊“測試”聲音
燒友也玩Soundbar Polk MagniFi Max
作為音箱發燒友在家看一場電影,單開機而言就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步驟:低音炮、前級、后級、碟機、投影機,甚至還有線性電源,電源處理器,硬盤盒等等需要打開;而一套音響的調試更加復雜,從擺位,統一聲壓,到測算人機距離,繼而調節eq等等調試步驟需要反復進行。傳統音箱的布線,體積,功放的散熱,又是另一個問題,加之價格不菲,能投入不菲的資金和相當多的時間去調試,再享受發燒級的觀影體驗,這般玩家仍然較少。而在已經完成裝修又未成布線的家里安裝一套心儀的影院系統則更加讓人頭疼。
有時候更多的想看一部熱火的連續劇,想想這些繁瑣的開機步驟都直接打了退堂鼓。現在的連續劇和電影拍攝技術越來越好,即使不提那些大成本制作,飛天遁地的電影,穿越爆炸的連續劇;就算是劇情片,其人物的對白聲、環境聲和背景音樂都有長足進步。雖然電視自帶的音箱也有進步,但其低頻的下潛,低頻的量感還是有所欠缺,而中頻的密度、細節、厚度,也有不足,好的電視高頻雖有細節但略顯單薄和尖銳,整體由于構架問題,聲場也較小。使用電視機自帶的音響來觀影,代入感和去體會一些人物的情緒就差很多了。
Soundbar系列喇叭的問世解決了諸如未提前布喇叭線,更加便捷的使用和調試等問題, Soundbar這類音箱,在科技進步的今天終于孕育而出,而且效果也越來越好,參與其中的品牌越來越多。
今天我體驗的是polkaudio普樂之聲magnify max的Soundbar音箱。polkaudio是屬于sound united公司,其總公司旗下擁有天龍、馬蘭士、dt、安橋等眾多音箱品牌。
首先,其無線低音炮的存在就解決了布線的問題;其次,自帶DTS和杜比解碼無需撥接功放了。
Polk audio有著自己獨到的聲音技術:其利用幾何結構減少共振改善音質,拓寬小型音箱系統的款散射陣列,專利導向孔設計確保低失真,對白修正技術帶來更加清晰的對白,SDA技術增加三維聽覺體驗。
它僅高53mm便于搭配各類型電視,其配置了4個3英寸橢圓形全頻單元,2個0.75英寸的高音單元以及1個獨立的1英寸中頻單元,三分頻單元讓負責每一個頻段的單元負荷更小,大聲壓下聲音失真更低,帶來了更好的分離度和密度。
再加之配合一個碩大的8英寸低音炮,整套系統能量感充沛。而其配置的無線低音炮除了解決沒有提前布置長長的低音炮線問題之外,更可以更加方便的去尋找最佳炮位,以達到更好的聲音效果。
MAX頂部設有實體按鈕便于手動操作,其并沒有設屏幕顯示,操作反饋主要依靠前面板的指示燈進行。MagniFi Max設有3進1出的HDMI接口,更加方便同時駁接多個設備(游戲機、高清播放機、電視盒子,正好三樣),而且其也支持了4K HDR的規格,同時兼容Dolby Vision。其主機還有擁有光纖以及3.5mm audio輸入,加上雙頻Wi-Fi和藍牙,駁接更多設備更加方便。
最后該說說聽感了。它聲音大氣中性,人聲對白的響度由于可以獨立調節,所以清晰度是絕對沒有問題;同時,人聲在其獨對白技術的加持下,還擁有不錯的脫箱感。聲音整體走質感路線,高中低頻較為均衡,沒有哪一個頻段過于突出。
其中低音炮體積雖然較大,但速度上絕不拖泥帶水,與中頻的銜接不錯,整體會因為低音炮的加入而獲得更穩的下盤,從而接近落體音箱的聽感。而其擁有獨立的人聲和低音炮聲壓調節,可以非常便捷地做到對白從紛繁復雜的聲效中脫穎而出。
MagniFi Max聲場的寬度能在前方形成一個較大的扇形,雖然不能與物理的5.1系統一樣,但也非常優秀,如果對環繞效果不是較高要求則已經足夠,但能買上帶有sr型號,使用無線環繞來對后方環繞效果進行補充則效果會更為優秀。
N1刷機避坑指南:CoreELEC 9.2.0刷入eMMC及配置,外掛隨意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作者:
創作立場聲明:大男孩的快樂,就是帶你們一起避坑,哈哈哈。
本文一共3467字,46圖,需用時10分鐘,請多多關照。
前言:
此篇文章開的早,本來是想多弄一些CoreELEC的插件的,但一直沒時間整理,又掉入了Homeassistant和Docker系統的坑,原本這篇文章就要沉入草稿箱了,一直以為大男孩的快樂是單篇熱度,沒想到是總和的。這篇文章也算是趕鴨子結尾,難免有錯誤,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之前這兩篇對系統介紹的比較簡單,主要針對的是刷機過程,本篇主要講如何把CoreELEC 9.2.0刷入eMMC,以及配置,至于外掛EmuELEC呢,還是Armbian,都隨便你啦。本文只提供9.2.0固件,感謝固件原制作者,忘了誰了(目前CoreELEC已經是9.2.2了,本文提到的是9.2.0,如果網上有N1適用的9.2.2固件,替換即可,不是N1的不能用)。
其他關于N1的內容,請參看我N1刷機避坑指南系列文章,在此不添加,因為相關性不大。
目錄
1、什么是CoreELEC
2、CoreELEC 9.2.0 刷入eMMC
2.1 刷入U盤
2.2 開機設置
2.3 刷入到eMMC
3、CoreELEC 9.2.0 設置
4、CoreELEC插件安裝
5、總結
1、什么是CoreELEC
CoreELEC是一個輕量化的Linux系統,并且針對Amlogic芯片優化,用于使用Amlogic芯片的盒子上運行Kodi。
Kodi媒體中心是一個屢獲殊榮的自由和開源的跨平臺媒體播放器和用于HTPC(Home theater PC,家庭影院PC)的數字媒體娛樂中心軟件,可以運行在Linux、OSX、Windows、Android系統。很多人會把Kodi裝載盒子的安卓系統下,也可以,正常使用問題也不大,就是有時候播放4K視頻時,安卓下的Kodi會掉幀。而CoreELEC下的Kodi,會發揮盒子芯片該有的性能。
Kodi媒體中心是一個屢獲殊榮的自由和開源的跨平臺媒體播放器和用于HTPC(Home theater PC,家庭影院PC)的數字媒體娛樂中心軟件,可以運行在Linux、OSX、Windows、Android系統。它是一個優秀的自由和開源的(GPL)媒體中心軟件。最初為Xbox而開發,叫XBMC(全稱是XBOX Media Center),顧名思義就是XBOX平臺的媒體中心。對于XBOX玩家來說如果沒有安裝XBMC,那么玩XBOX至少失去一半的樂趣。因為全世界開發者的參與,這個軟件已經擁有遠遠超過以往的功能,這已經不能用‘一個簡單播放器’來包含所有的一切了。因為這個原因,XBMC.14后更名為Kodi。
至于Kodi能干什么,這里就不過多介紹了,能干的事情多了,哈哈哈。
2、CoreELEC 9.2.0 刷入eMMC
準備工作:U盤刷機工具 (提取碼:vdnh)、固件(提取碼:qtxi)
2.1 刷入U盤
刷入到eMMC的教程其實比較簡單,首先呢,把固件先刷到U盤里,不明白的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固件9.2.0刷入U盤
可以看到U盤分為了一個可識別盤和一個不可識別盤。
兩個盤
然后解壓N1刷入coreelecv9.2替換文件,將里面的內容覆蓋到盤符為COREELEC的那個盤,替換掉原文件。
這些復制并覆蓋到COREELEC盤
2.2 開機設置
然后把U盤插到N1靠近HDMI的那個U口,上電開機,這一過程就是等待,期間可能會黑屏,不用擔心。
U盤安裝中
完成后進入首頁,語言先不要設置。
標志性的紅色主題
可以接入手柄或者鼠標進行操作,T1的遙控器在這里沒有用,手柄A確定,B返回,鼠標左鍵確定,右鍵返回。
可以更改自己的Hostname。
更改為自己的名字
可以通過網線和Wifi連入互聯網。
Wifi和網線都可以
SSH和Samba開啟并設置復雜性高一點的密碼。
打開SSH和Samba
最好設置密碼
下一步,下一步,就可以進入主頁了。然后要先把自動更新關閉,進入左上角齒輪設置。
齒輪設置
選擇最后一個CoreELEC。
CoreELEC
在Updates里的Automatic Updates的auto改為manual。
關閉自動更新。
退出進入到Interface設置。
Interface
先在Skin界面的fonts把字體從Skin default改為Arial based,否則中文會亂碼。
改fonts
然后去Regional里把Timezone country改為China。
更改時區
然后更改Language,聯網后等待一段時間再更改語言,否則可能里面沒有其他語言顯示。
坑1:一定要連接wifi后等待一段時間,語言里才會有簡體中文選項。
更改語言
改成簡體中文
2.3 刷入到eMMC
通過putty工具進入到CoreELEC的IP地址,輸入SSH的用戶名:root,密碼就是剛開始設置的密碼。輸入指令:
/flash/installtoemmc
然后界面會提示你是否確認此操作,確認請輸入yes。
輸入yes
然后中間會提示你是否把用戶數據拷入eMMC,選擇yes,也可以選擇no,然后開機設置到時候需要重新設置。
用戶數據拷入
過程很快,可能系統已經運行在內存里,所以拷入到eMMC特別快。然后會提示是否重啟,選擇y。
重啟
重啟之后,有可能會卡在安卓機器人界面,不要怕,拔掉電源,拔掉U盤,再插上電源就可以了。啟動進入到CoreELEC主頁后,其他用戶設置都在,除了網絡,所以網絡需要重新設置,如果是網線沒關系,Wifi需要進入到齒輪設置—>CoreELEC—>連接,選擇自己的Wifi連接即可。
3、CoreELEC 9.2.0 節目源設置
關于如何添加節目源和PVP插件的,本人用的是bilibili里的Kifen的步驟,可以詳細參考原作者的。
首先進入到電視,選擇進入插件瀏覽。
進入插件瀏覽
然后選擇PVR IPTV Simple Client確定。
PVR IPTV Simple Client
選擇安裝,會自動退出到上一個界面進行安裝。
安裝。
安裝需要幾分鐘,完成右上角會有提示,以及插件前面會變成√。
安裝完成
然后確定鍵進入插件,選擇設置。
設置節目源
節目源可以通過位置處確認鍵切換遠程路徑和本地路徑。遠程路徑只要填入URL的地址就可以了。
遠程路徑
本地路徑有好多方式,但是不要用USB,因為設置完成是要重啟的,插著USB會導致無法重啟到主頁。
本地路徑
本地路徑方式
如何把節目源放到CoreELEC里面,我使用的是WinSCP軟件,直接拖到主文件夾里的Music里。
另外,可以添加電子節目單,這樣子就能看到電視節目預告了。
電子節目單設置
設置后需要重啟
重啟后進入到電視—>頻道,就可以選擇想要看的節目啦。
頻道
選擇電視節目
如果想重新設置節目源,需要進入到齒輪設置—>插件—>我的插件PVR客戶端—>PVR IPTV Simple Client—>設置,進行重新設置。
節目源設置完后,如遇到沒有聲音,則需要設置一下音頻輸出,齒輪設置—>系統—>音頻—>音頻輸出設備,改為ALSA: AML-AUGESOUND, HDMI。
更改音頻輸出設備
如果還沒有聲音,需要到電視節目進行設置,選擇右下角的齒輪設置。
齒輪設置
選擇音頻設置。
音頻設置
把音量那一欄調為0,默認可能是個負數。
音量增益調節
音量設置最好有個鼠標接入會比較好調節,本人用的360手柄,著實非常難受,音量大小默認居然是右搖桿。
4、CoreELEC插件安裝
本來這部分割掉了,因為其他倒騰其他固件的影響,但是想想還是寫一點吧,雖然只裝了一個天氣插件。
默認天界界面是可以直接進入到插件安裝的,但是我這里為了文章先卸載了,所以顯示不對。
天氣界面
可以直接進入到插件庫來進行安裝,以下圖片可能會略微有順序錯誤,因為拍的比較早。
從庫安裝
所有庫
這里選擇天氣,可以看到有很多插件可以安裝的。
天氣
選擇雅虎天氣。
雅虎天氣
第一次需要安裝,過程和IPTV插件一樣的,然后需要進行設置。
這是安裝好后的界面
設置主要是設置你的地區,因為天氣預報是根據地區來的,可以添加多個地點。
地點設置
輸入需要用英文。
輸入地點
因為英文導致很多地區名稱一樣,所以需要在搜索出來的地點中選擇你的城市。
選擇所在地
設置好后,退回到主界面,就可以看到天氣啦,我忘了默認是10天還是一周的天氣預報。如果沒有顯示可以重啟一下系統。
天氣界面
天氣插件的安裝和設置非常簡單的,當然,可以看到插件庫有非常多的插件可以安裝,筆者在這里沒有時間一一嘗試,后期有空的時候再折騰這個CoreELEC吧,目前還在弄Homeassistant。
5、總結
這篇文章,我其實是不滿意的,因為還沒有設置局域網的硬盤,本人是想讓N1做一個輕量化NAS,然后部署個硬盤在上面,作為媒體中心和照片備份,這段時間出文慢了,卡在homeassistant的坑上,HACHINA的M1方案也不可行,所以我就把M1刷機了,另外刷機的還有TC1。
MQTT服務的搭建也花了我一些時間,網上的教程總是模棱兩可,目前解決了,docker搭建emqx和非docker搭建mosquitto。我會在下一篇homeassistant的文章里主要講TC1和M1的刷機(M1的劫持被我放棄了),以及MQTT的搭建,還有Homekit的連入。原本計劃的USB攝像頭,由于網絡的原因沒弄好,要先割了,雖然很需要這個功能來看娃。
另外,有一個小篇會寫一下,就是如何把N1強制刷回安卓系統(給需要的新手)。
Soomal 2019版音頻客觀測試平臺更新說明 暨RME ADI-2 Pro圖集與介紹 [Soomal]
在Soomal.com迎來十周年之際,我們終于下定決心更新測試平臺了,用RME ADI-2 Pro 代替服役近九年的EMU 1616m。放棄使用EMU 1616m,并不是因為它已經不中用了,而是Windows XP已經不中用了。2018年底,我們購買了一臺RME的ADI-2 Pro音頻接口作為新的測試設備,研究了幾個月,決定更新。操作系統也從Windows XP升級到Windows 10,順便換了一臺iMac 5k,用來裝Windows 10.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由于硬件和操作系統的更新,對測試結果有了一定的影響,2019年5月之后,通過半個月時間進行新老設備更替緩沖[也許只有極個別設備會使用老數據],2019年6月之后的測試數據,和之前十年的測試數據都沒有對比價值,但網友們看到公開發布的測試方法和分析方法保持不變。更詳細的測試分析方法,將不會在免費內容中看到。
ADI-2 Pro的介紹
ADI-2 Pro是RME的一套官方稱之為D/A、A/D產品,有點像專業音頻廠商轉向HiFi的一款產品,我們有機會也會把ADI-2 Pro HiFi應用的部分做專門測試,發布單獨測評報告,但今天先來介紹我們選用它做為錄音設備的原因。先來看套圖集。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RME ADI-2 Pro 音頻界面
ADI-2 Pro雖然沒有專業聲卡那樣8個甚至10個以上輸入通道,它只有兩個XLR的模擬輸入通道,和一個AES、一個S/Pdif通道。但它的模擬部分A/D轉換支持的規格為768kHz采樣率,這在多通道音頻接口錄音中是沒有的。當然,ADI-2 Pro在軟件多通道輸入下也只是支持到32bit/192kHz。
我們沒有對ADI-2 Pro進行拆解,但通過之前AKM的介紹,和目前AKM產品系列分析來看,它使用的是AKM的AK555x系列的ADC芯片,推測是AK 5552 ADC芯片,該系列還有多聲道支持更好的AK5554/6/8等,它支持兩聲道768kHz采樣率A/D轉換,支持DSD128的輸入,屬于AKM頂級的VELVET SOUND系列的ADC芯片。它的A/D轉換支持4種類型的數字濾波器,對于采集不同種類的聲音有對應的官方指導優化,當然,對于我們客觀信號分析,用處不大。
回到ADI-2 Pro本身,這是一款設計很有特色的產品。它的所有功能全部被集成在機器本身,即它的所有操作全部有機器內部的操作系統和軟件完成,連接它的電腦或其他設備除了傳輸USB數據,以及采樣率控制,沒有其他任何控制功能。對于錄音以及它想要主打的HiFi使用的各種玩法,通過機器本身的屏幕和旋鈕、按鍵就能完成,還是很有趣。這理論上排除了因外部軟硬件不同帶來的使用效果的差異。
前后客觀數據展示
下面,我們要展示幾組使用了ADI-2 Pro和使用EMU 1616m測試數據的差異。同時,也要展示在Windows 10下和Windows XP下,測試數據差異。被測試設備選用了Matrix Audio的iMini Pro 2S和vivo的NEX S手機。測試數據下方有一些分析,如果感興趣,可以閱讀。如果平時看Soomal評測,非常在意RMAA的客觀指標,那一定要閱讀。因為采用新平臺的測試結果和之前的差別比較大,而且是變差了。
第一組數據:Vivo NEX S手機,HiFi模式下,EMU 1616m分別在WindowsXP系統和Windows10系統下結果差異。
測試項目/Nex s | Win10 44.1kHz | XP 44.1kHz | Win10 48kHz | HiFi 48kHz | Win10 96kHz | HiFi 96kHz |
噪聲水平, dB (A): | -94.9 | -96.8 | -95.4 | -96.4 | -116.0 | -117.0 |
動態范圍, dB (A): | 94.9 | 96.6 | 95.3 | 97.0 | 116.8 | 117.0 |
總諧波失真, %: | 0.0005 | 0.0005 | 0.0006 | 0.0005 | 0.0003 | 0.0003 |
互調失真, %: | 0.0050 | 0.0042 | 0.0048 | 0.0039 | 0.0007 | 0.0007 |
立體聲分離度, dB: | -95.1 | -97.5 | -95.3 | -97.3 | -109.7 | -111.5 |
第二組數據:vivo NEX S,在RMAA6.4.5下,使用RME ADI-2 Pro得到的測試結果。
測試項目/Nex S | RME 44.1kHz | RME 96kHz | RME 192kHz |
噪聲水平, dB (A): | -94.8 | -119.4 | -119.3 |
動態范圍, dB (A): | 94.8 | 119.1 | 119.0 |
總諧波失真, %: | 0.00064 | 0.00041 | 0.00042 |
互調失真, %: | 0.00526 | 0.00109 | 0.00078 |
立體聲分離度, dB: | -94.0 | -102.0 | -102.6 |
第三組數據:Matrix Audio imini Pro2S解碼器,LO輸出,在RMAA6.4.5下,使用RME ADI-2 Pro得到的測試結果。并且對比了EMU在Win10和WinXP下測試結果,這組對比為RMAA6.2.3完成,可以看到小數點精度要少一位。
測試項目/imini Pro2S | EMU XP 44.1kHz | RME 44.1kHz | EMU 44.1kHz | RME 96kHz | RME 192kHz |
噪聲水平, dB (A): | -96.5 | -94.9 | -94.7 | -118.1 | -117.5 |
動態范圍, dB (A): | 96.6 | 94.9 | 94.6 | 117.8 | 117.1 |
總諧波失真, %: | 0.0006 | 0.00070 | 0.0007 | 0.00058 | 0.00058 |
互調失真, %: | 0.0045 | 0.00568 | 0.0054 | 0.00160 | 0.00125 |
立體聲分離度, dB: | -97.3 | -93.7 | -95.0 | -104.6 | -103.8 |
另外,測試逐步開始使用RMAA6.4.5版本代替原來一直使用的RMAA6.2.3版本。在新版本中,THD和IMD的測試信號進行了調整,分離度測試電平增加到0dB,強度更大要求更高。RMAA6.4.5的IMD和THD結果都增加了小數點后一位的精度。 IMD N的掃頻測試項目,以及THD掃頻測試方法結果有些詭異,尤其在高采樣率下,所以目前還不會使用。
為什么變差?仔細對比數據可以明白,這是Windows 10和Windows XP的差別,Windows 10下 EMU 1616m的成績也會更差,主要體現在信噪比這一項或者相關結果上,Windows XP下有一些設備可以達到16bit采樣精度下97.8dB的理論值,在Windows10下是不可能實現的。信噪比,也可以是噪信比即噪聲級,RMAA得出的類似-97.8dB的值,就是噪信比。測試方法是,測試前RMAA要求最大電平值,那么如果播放空信號,就是系統的底噪值、噪聲值。簡單的說,兩者用積分方法求比值,16bit的理論值是97.8dB,而不是直接用2的16次方求對數和比值。
當然,其實RME ADI-2 Pro的A/D錄入指標也并不比EMU 1616m更好,實際測試來看,要稍弱一點點,但同樣在Windows 10下差別極小。這里要順便表彰一下EMU 1616m的功勛成就,和顯赫身世。EMU 1616m使用的是AKM的前一代次頂級ADC芯片AK5394,上一代頂級ADC AK5397在兩聲道AD指標上仍然要高于目前旗艦型號AK555x系列,并且仍在銷售。如果單從指標來看,RME ADI-2 Pro的主要錄音性能還是稍弱于EMU 1616m。所以并不是1616m不中用了。
不再使用EMU 1616m從長遠考慮,第一,畢竟想要測試未來更多的96kHz以上采樣率設備,它無法實現;第二,十多年壽命,確實遇到了一些偶爾的不穩定;第三,創新基本已經放棄EMU更新,未來什么樣不得而知,而且對Windows 10的支持,穩定性存在可見隱患。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的測試要和EMU 1616m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