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天地無用主題曲(孫犁的家國情懷)

導讀天地無用主題曲文章列表:1、孫犁的家國情懷2、兩次易主的黃權 為何不僅沒人罵其三姓家奴還反受世人敬重3、太受女性歡迎我不能原諒的動畫主角排行榜4、于佩爾烙印 身為演員

天地無用主題曲文章列表:

天地無用主題曲(孫犁的家國情懷)

孫犁的家國情懷

作者:熊權(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

今年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孫犁誕辰110周年。1945年,孫犁發表《荷花淀》《蘆花蕩》等抗戰題材小說,在延安解放區成名,此后創作愈多、影響力愈大。孫犁曾說:“我最喜愛我寫的抗日小說,因為它們是時代、個人的完美真實的結合,我的這一組作品,是對時代和故鄉人民的贊歌。”不論孫犁的文學風格如何變化,贊美故鄉人民保家衛國、英勇抗敵一直是不變的主題。

各種版本的《荷花淀》資料圖片

對于自己早年的成名作《荷花淀》,孫犁曾有感而發:“這篇小說引起延安讀者的注意,我想是因為同志們長年在西北高原工作,習慣于那里大風沙的氣候,忽然見到白洋淀水鄉的描寫,刮來的是帶有荷花香味的風,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鮮吧。”在書寫抗戰的同時融入故鄉景物,讓鮮明地域風光與人性、人情之美交相輝映,成為孫犁文學的突出特色。

孫犁出生于河北安平縣,中學畢業后在安新縣同口小學當教員。同口鎮位于白洋淀之畔,入眼都是秀麗的波光水影。孫犁在這里工作才一年多,“七七事變”就爆發了。在日寇步步緊逼的危急情勢下,他毅然投軍入伍。雖然孫犁在安新縣居留的時間不長,卻難以忘記那里的人情風物。《荷花淀》《蘆花蕩》又名“白洋淀紀事之一”“白洋淀紀事之二”,分明寄托著濃厚的思念之情。《荷花淀》寫夏天的白洋淀,“水面籠罩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在這樣氣息醉人的月夜,水生匆匆告別水生嫂去參加游擊隊。后來夫妻倆在花葉葳蕤的荷塘偶然相遇,合力伏擊前來掃蕩的日本大船。《蘆花蕩》講述老船夫護送一對小姐妹過葦塘并智斗日寇的故事。趁著夜色,一葉小舟突破炮火的封鎖。無邊的淀水看上去幽深沉寂,內里卻暗流奔突:“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荷花、蘆葦作為自然景物富于柔美甚至柔弱,在孫犁筆下卻自有一種剛強。他寫茂盛的荷塘:“那一望無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來,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他俯瞰豐收季節的蘆葦:“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荷葉是哨兵林立的“銅墻鐵壁”,荷花苞如直指天空的“利箭”,金黃色的蘆葦堆積則筑起守衛的“長城”……關于景物的細節渲染出戰爭的嚴酷緊張,也可見一種全民皆兵的警備與激昂。在孫犁眼中,白洋淀盛產的蘆葦更有一種亦剛亦柔的奇妙。當它們被破成葦眉子,柔滑修長,又薄又細,在織席的水生嫂懷里跳躍:“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當它們掩護老船夫誘敵殺敵,則成了一道密不透風的屏障。其間點綴著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正是宣告勝利的旗幟。

1941年,日寇開始在華北淪陷區實施“治安強化運動”,以殘酷的“三光”政策打擊根據地。共產黨軍隊不得不從平原地帶退守狼牙山以南,孫犁等文職工作者也隨部隊遷往阜平山區。孫犁描寫山區游擊戰的名作,如《吳召兒》《山地回憶》《在阜平》等都是關于這一段生活的記錄。阜平地形復雜、物資匱乏,遠不及水鄉平原的豐饒,自然風景則變得峻拔雄偉。當地老百姓土里刨食,孫犁寫來也頗有詩意:“一家農民,住在高高的向陽的坡上,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因地制宜,栽上莊稼。到秋天,各處有各處的收獲。于是,在他的房頂上面,屋檐下面,門框和窗欞上,掛滿了紅的、黃的糧穗和瓜果。”描寫日常生活場景之后,孫犁接著帶出一筆:“黨領導我們在這片土地上工作的情形,就是如此。”窮山惡水的自然條件再加上侵略者的威壓,廣大民眾以及共產黨軍隊必須因地制宜、見縫插針才能存活下來。孫犁刻意營造文學的詩意,來撫慰難以言說的殘酷與艱辛。

阜平山地的老百姓長年累月吃糠咽菜,常用楊樹、杏樹等各種葉子充當口糧,性格上卻格外堅忍與熱情。為幫助游擊隊員躲避敵人追擊,一個只有十多歲的女孩吳召兒自告奮勇,帶領大家夜登神仙山。黯黑的天幕籠罩下,山勢如此險峻:“它黑得怕人,高得怕人,危險得怕人,像一間房子那樣大的石頭……一個頂一個,一個壓一個……一步登錯,一個石頭滾下來,整個山就會天崩地裂房倒屋塌。”后來,吳召兒為引開追敵又單獨跑上一條山道。陡峭大山把小女孩的身影襯托得格外美麗:“她登在亂石上跳躍著前進。那翻在里面的紅棉襖,還不斷被風吹卷,像從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游擊隊員們遇到奮不顧身的吳召兒,也遇到無數傾其所有的父老鄉親:缺衣少食的光棍漢在除夕夜送來豆腐和窩頭,無名少女送來一雙手織的襪子,以及無論何時何地都把行軍戰士迎進家門的老人……孫犁由衷感念這些無私的人們,抗戰的最終勝利離不開他們中的每一個:“關于晉察冀,我們在那里生活了快要十年。那些在我們吃不下飯的時候,送來一碗爛酸菜;在我們病重行走不動的時候,替我們背上了行囊;在戰斗的深冬的夜晚,給我們開門,把熱炕讓給我們的大伯大娘們,我們都是忘記不了的。”

《荷花淀》初刊于1945年5月15日《解放日報》

“他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云變幻”

孫犁深情描繪的故鄉景美、人美,卻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遭受嚴重的摧殘和破壞。在民族危亡之際,傳統家國觀念激發了巨大的抗敵熱情,促使這片土地的兒女英勇投入救亡洪流。孫犁刻畫那些征戰的男人、守家的女人雖有感傷卻極少悲凄,他們堅定地相信終有一天能趕走侵略者,從而迎來合家團聚。在家國同構與互動的視野下,孫犁抗戰文學的重點不是血淚控訴而是抒發樂觀與生機,為現代文學史創造了別樣的戰爭美學。

孫犁出生于華北農村,當然知道農民固守家庭,輕易不肯離開自己出生和勞作的地方。但孫犁深刻理解他們離別家人的心情:“他們當兵打仗,正是為了保衛他們。暫時的分別,正是為了將來的團聚。”這何嘗不是孫犁內心的聲音?孫犁是家中獨子,從小身體孱弱。“七七事變”爆發后,他通過同學介紹準備投奔河北自衛軍政府,然而家里人商量來商量去猶豫不決,最后還是孫犁的父親下了決心,他勸說惴惴不安的親人們:如果不去打仗,家里的這些地以及所有人的性命,將來恐怕都保不住。老人只有平實的生活經驗,卻不乏深明大義的理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自古就認為家國一體,在家庭結構的基礎上延伸、建構為宏大的國家體制。覆巢之下無完卵,國之不存何以為家?在民族國家遭受外敵侵略的危急關頭,孫犁與無數個像他一樣的普通人選擇拋家棄子,既是無可奈何,也是義不容辭。

孫犁寫離別抒發了自己的情感,更寫出了所有離家抗日戰士的感情,所有送走自己的兒子、丈夫的人們的感情。他通過小說人物的話不斷強調“還家”的信念,鼓舞民眾的斗志。水生臨行交代水生嫂:“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水生嫂駕著冰床子送短暫探親后的水生歸隊,臨別囑咐:“我為什么撐得這么快?為什么著急把你送到戰場上去?我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進攻我們的敵人,你才能再快快地回來。”水生夫婦的離別淡化戰火災難,強化了必然還家的希望。與之類似的,是《風云初記》里描寫春兒與芒種的一段。小說描繪春兒送別芒種不見離亂哀傷,反而洋溢著自豪和喜悅:

芒種背上槍,面對著春兒,挺直了身子。春兒又在槍口上拴了一條小紅布……兩個人一前一后,在街上一走,一群小孩子跟前,跑著跳著,扯扯芒種的褂子,又拉拉他的槍,農民們說:“芒種這是吃大鍋飯去嗎?”

芒種笑著說:“打日本去!”

婦女們問:“春兒干什么也穿得這么新鮮?”

春兒笑著說:“我這是去送當兵的!”

在孫犁小說中,“我”作為第一人稱敘事者也見證了許多為了還家的離別。《投宿》寫“我”在游擊途中向鄉親借宿,偶然住進了一對年輕夫妻的新房。這里的主人已經為了抗戰先后離家,但“我”對著整潔干凈的房子卻仿佛看到他們的身影。兩個青年男女恩愛眷戀的氣息,留在院子里茂盛新鮮的花草上,留在白得發光的墻紙上,以及裝飾著白蛇盜靈芝草故事的紅油木箱上……房子里的一切仿佛告訴人們,這里虛室以待、隨時迎接離家者的歸來。《紀念》回憶在定縣與還鄉隊的一段歷史。那時“我”經常去一個農戶家、借著便利位置監視敵情。這家的女兒小鴨和母親、弟弟日夜思念在東北的父親,某天終于收到他從遠方寄來的信。雖然信封磨破了,信紙也磨去了頭,還帶著風霜雨露的痕跡,足以讓一家人興奮雀躍。“我”把紙上的話一字一句轉給他們聽:“他在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現在又開到了冰天雪地的東北;上面寫著他爬過多么高的山,渡過多么險的河,現在已經升為營長。上面寫著他怎樣和日本鬼子作戰,現在又和國民黨反動派作戰;上面寫著他們解放了東北多少萬苦難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經歷的是什么樣的苦難!上面寫著他身體很好,勝利的日子就要到來……”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去八九年,一去千萬里,只要還有盼歸的家,還有等待自己歸來的家人,戰士就有永不泯滅的熱情。

孫犁在自己所有的小說中,最喜歡《光榮》一篇。小說雖然寫于1949年之后,仍是講述一個通俗、動人的還家故事。故事從原生、秀梅的少年時代開始。在黃昏的滹沱河灘,兩人意外從逃兵手里繳獲了一支槍,秀梅就鼓勵原生去參加游擊隊。在漫長的征戰歲月中,原生家里包辦的小媳婦逃走了,秀梅一直幫助照料各種家事。終于等到原生胸佩獎章、騎著戰馬回來的一天:“秀梅的影子,突然站立在他面前……他突然想起秀梅在河灘蘆葦叢中命令他去卡槍的那個黃昏的景象。當原生背著那支槍轉戰南北,在那銀河橫空的夜晚站哨,或是赤日炎炎的風塵行軍當中,他曾經把手扶在槍上,想起過這個景象。”數年征戰的煙塵消散,美好的少年時代宛如重來。當原生、秀梅有情人終成眷屬,全村人議論這段姻緣是那么美滿,就好像雨既然從天上降下,就一定是要落在地上,那么合理應當。“打走鬼子做夫妻”不僅僅是原生、秀梅得償所愿,也包含著民間百姓對團圓美滿的質樸想象。在孫犁筆下,兒女傳奇總是連接著離亂的艱難時世、連接著洶涌的社會浪潮,所以茅盾評價道:“他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云變幻,好處在于雖多風趣卻不落輕佻。”在家國同構、“還家”與“救國”互動的思想主題之下,娓娓道來的情長故事同時也是宏大壯麗的英雄贊歌。

1951年,孫犁攝于天津。資料圖片

“寫作者本身,便是革命行動力的人們中間的一個”

孫犁描繪故鄉風景、發掘日常生活的樂觀與生機,不僅開創了別樣的戰爭美學;而且歷經晉察冀抗戰運動的淬煉,拓展了“五四”以來的文學觀念。在晉察冀的抗戰語境中,孫犁走出知識分子的書齋、案頭,把文學作為呼應抗戰政治、積極介入現實的一項實踐行動,堪稱與時代主潮共鳴互動的“革命人”。孫犁其人其文,構成20世紀中國革命文學不可忽視的精神資源。

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像孫犁這樣“誕生”于抗戰期間的文藝工作者,與“五四”知識分子有著明顯的代際差異。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涌現出來的文人作家,大多數在城市從事與教育、出版相關的職業,屬于書齋知識分子。又因身處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大潮,他們深受西方“個性主義”“人道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孫犁從中學時代開始就喜愛新文學,好讀魯迅、茅盾、葉圣陶等的小說;但他后來抗戰入伍,積累了多年輾轉戰地以及深入鄉土社會的經驗。他回顧自己的創作起點:“隨著征戰的路,開始了我的文學的路。我寫了一些短小的文章,發表在那時在艱難條件下出版的報紙期刊上。它們都是時代的倉促的記錄,有些近于原始材料……生活就像那時在崎嶇的山路上,隨手可以拾到的碎小石塊,隨便向哪里一碰,都可以迸射出火花來。”相對于新文化運動限于知識精英圈子,抗戰文藝既是宣傳動員的方法也是邊區政府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途徑,力求面向更大多數的社會底層民眾。孫犁親歷其中,也形成了新的文學觀念及評價標準。

晉察冀文藝運動對孫犁影響頗深。1938年—1941年,日寇侵入華北之后忙于推進戰線,為共產黨隊伍在當地活動留下空隙,晉察冀邊區文藝也經歷了一個蓬勃發展期。在晉察冀根據地建立后的幾年期間,“文協”分會、文聯相繼成立,縣、區、村級的文建會也陸續建立起來。雖然出版條件有限,但各種文學刊物不拘于油印、石印紛紛出版。考慮到農村老百姓對演劇喜聞樂見,邊區政府又組織成立了多個話劇團、村劇團。另外,街頭詩、秧歌劇、歌詠、木刻畫、壁報等通俗文藝形式遍地開花。隨著當地文藝運動的發展,孫犁逐漸嶄露頭角。他主要從事抗日文藝宣傳工作,寫了大量文藝理論與批評文字,為后來的創作打下了基礎。為推動邊區的學魯迅潮流,他先后寫過《論魯迅》《魯迅、魯迅的故事》《少年魯迅讀本》;為了指導晉察冀通訊社的通訊員們寫稿,他寫下《論通訊員及通訊寫作諸問題》;參與“冀中一日”的群眾寫作運動,他寫的心得文字結集為《文藝學習》出版。

孫犁參與“冀中一日”活動,尤其值得一提。活動聚焦1941年5月27日“平凡的一天”,旨在發動盡可能多的群眾拿起筆講述抗戰軍民的日常生活。在這次文藝活動中,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連一些老秀才、夜校識字班的婦女以及目不識丁的老太太也被動員起來。他們有的自己動筆,有的口述請人代寫,場面非常熱鬧。孫犁在這次活動中擔任看稿、選稿的編輯,他與王林、李英儒等人合作,最后從五萬余篇來稿中選出兩百多篇分輯出版。在“冀中一日”活動中,孫犁具有雙重身份。他既承擔宣傳、組織的工作,也屬于“被教育”“被塑造”的一員,由此深刻認識到文學不僅是美學的,在抗戰語境下更是實踐的。他感嘆“冀中一日”活動讓“從前不知道筆墨為何物,文章為何物的人,今天能夠執筆寫一二萬字,或千把字的文章了”,“使上層文學工作者更去深入體驗生活,擴大生活圈子重新較量自己”。

抗戰文職工作塑造了孫犁對文學功用、對作者位置的認知。在他看來,文學止于個人抒情未免境界狹小,應當視為“中國人民的事業”:“今天應該把文學看作一種事業,中國人民的事業。過去,有人嚷著文學無用論。把文學叫作閑書,把作家看作狂生。我們覺得這個時期已經老遠過去了”。他重新為文學定位:“在今天,文學工作便是整個抗戰的工作的一部分。而寫作者本身,便是革命行動力的人們中間的一個。”在《“五四”運動與中國文學遺產》一文中,孫犁明確提出文學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推進文學與人民結合的目標,由此也反思“五四”新文學的不足:

“五四”以后的新文學,倒是多接受了一些西洋的東西……它使文學局限在少數知識青年圈子里,和廣大勞動人民失去了聯系……五四運動以來,無論在小說戲劇、詩歌翻譯,我們都可以整理出一定的成果。從這些成果中,自然可以看到文學與人民的結合,還有很大距離。

在孫犁看來,五四運動之功在于促使文學沖破貴族、山林走向民眾,然而未能將通俗化、平民化進行到底。作為一個富有才華的作家,孫犁當然認為文學抒發個性情感、展現個人天才;但在民族國家的危亡關頭,文學的更重要功能是宣傳抗戰、鼓舞民眾斗志。他甚至把自己的“戰士”身份擺在先于“作家”的地位:“從一九三七年的抗日開始,我經歷了我們國家不同尋常的時代……我有幸當一名不太出色的戰士和作家。”

親身參戰、體驗廣闊多樣的社會生活,孫犁的文字帶著山野田間氣息,真正從民眾視角來觀察現實、反映現實。正如丁玲晚年時相當認可孫犁以及其他在晉察冀邊區成長的作家群體:“(他們)與人民一道滾過幾身泥,吞過幾次烈火濃煙,學過使槍,學過使鋤,比較熟悉勞動人民,生活底子厚……他們有接近勞動人民的本領。勞動人民親熱地把他們看成自己人。”孫犁在邊區生活的多年,所見所寫都是“小人物”。他們沒有耀眼的光芒,在后代研究者、評論家那里也不怎么受關注。但孫犁后來塑造的一些典型形象,如水生、水生嫂、吳召兒等,都由此脫胎而來。

《邢蘭》的主人公邢蘭,是孫犁筆下第一個有名有姓、刻畫細致的人物。“我”作為駐村干部寄宿邢蘭家一間閑置的屋子,漸漸和邢蘭熟悉起來。這人家里的孩子穿不上褲子、自己又患著氣喘咳嗽的病,卻是出了名的操心。他翻山走遠路打探消息,趕在日寇掃蕩前通知鄉親們躲避。他在村里組織起互助團和代耕團,常常夜里做偵查白天下地干活,他還有爬到大樹上吹吹口琴的“雅興”。村里有人嘲笑邢蘭自顧不暇,“我”卻深深理解這個做實事“有癮”的人:“只有寒冷的人,才貪婪地追求一些溫暖,知道別人的冷的感覺;只有病弱不幸的人,才貪婪地拼著這個生命去追求健康、幸福……只有從幼小在冷淡里長成的人,他才爬上樹梢吹起口琴。”

孫犁的目光常常投向農村的女性群體,既寫她們作為妻子、戀人、妹妹等家庭角色,也描繪她們如何心向社會廣闊天地。《走出以后》中的王振中身上集合著邊區許多婦女的苦澀,幼年遭逢家難、被賣作童養媳。她在長年不如意的生活中變得性格內向但行事果斷,主動找村干部寫推介信,終于從婆家出走到游擊隊做看護。《丈夫》里的小媳婦是無數獨力持家的女性的化身,她心里埋怨丈夫常年不著家,當著家人和丈夫卻欲言又止咽下牢騷。后來目睹偽軍、漢奸受人指罵而丈夫為抗戰出力備受尊重,她終于放下滿肚子愁緒……這些女性與邢蘭屬于同一類人,一邊承擔現實苦難,一邊不失生活的熱情與趣味,“她們的顏色,是濃艷的花也不能比,月也不能比;無比的壯大,山也不能比,水也不能比了”。

綜觀孫犁的抗戰文學,從對故土家園的眷戀上升為追求國家獨立的信念,從個人抒情拓展為書寫愛國救亡的熱忱,體現了面向社會底層、與人民結合的誠摯愿望。雖然孫犁晚年文風上發生“衰年變法”,轉向批判丑惡人性;但他始終不悔少作,因為那些是發自內心的優美贊歌:“不管經過多少風雨,多少關山,這些作品,以原有的姿容,以完整的隊列,順利地通過了幾十年歷史的嚴峻檢閱。我不輕視早期的作品。我常常以為,早年的作品,青春的力量火熾,晚年是寫不出來的。”重讀孫犁作品,領略其人其文所闡揚的傳統家國觀念、所積淀的鄉土社會經驗等,在復興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當下仍然可以提供豐富的啟示和借鑒。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文學女性形象譜系與現代中華文化建構整體研究”[19ZDA276]的階段成果)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13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兩次易主的黃權 為何不僅沒人罵其三姓家奴還反受世人敬重

月半叔帶你品三國,玩游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眾所周知,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此戰不僅讓當時如日中天的蜀漢損失數萬大軍,還一舉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基礎。而比起軍力上的損耗,大批人才戰死流失才是對蜀漢最大的打擊,黃權就是這其中最可惜的幾位。

黃權最早效命于劉璋,據《三國志》記載,當劉備入蜀時,黃權是第一個持反對意見勸諫劉璋的人,“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當時的黃權無疑看出了劉備的來者不善,只可惜其逆耳忠言不僅沒有受到采納,反而被劉璋貶低為廣漢縣的縣令。后來的發展大家也都知道了,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在所有人都覺得劉璋大勢已去時,只有黃權沒有臨陣倒戈,直到劉璋本人投降后才歸降于劉備。

在劉備麾下的黃權屢屢建功,比如當曹操攻打張魯時,黃權是第一個注意到漢中戰略價值的人,于是向劉備建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今日坊間大多只知漢中爭奪戰法正居功至偉,其實黃權才是這場戰爭最早的謀劃者。直到后來的夷陵之戰,劉備不顧眾臣勸解一意孤行,致使黃權被敵人隔斷,只得投降于曹操。其在曹魏陣營也頗有人望,就連司馬懿都在與諸葛亮的書信中贊嘆道:“黃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嘆述足下,不去口實。”

雖然黃權在史書中聲名不顯,但其辛辣精準的戰略眼光及恪守臣道的高潔品格仍為后世所津津樂道,在不少文化創作乃至游戲中都有體現。例如在SLG游戲《九州劫》中,黃權就以五星武將的形象登場,游戲中為了還原他足智多謀,性情剛烈的性格特點,對其立繪的細節部分進行打磨加工,并拓展了在藝術層面的加工演繹。只見程昱劍眉星目、面容堅毅、英氣勃發、不怒自威。其身著翠金牛首戰鎧,手持古樸流紋重錘,即便身負流矢仍堅持傲立沙場的英姿亦無愧他快士巨量的豪杰美名。

在戰斗方面,黃權的專屬技能“計平漢中”可以大幅提升我方友軍造成的下一次傷害,并減少敵方目標所受到的治療效果。得益于“計平漢中”出色的增傷與減療效果,使黃權配合一些傷害較足的組合時能快速對敵方造成減員,從而獲得戰斗的主導權。這里推薦與大營諸葛亮、前鋒嚴顏進行搭配,一方面與嚴顏的組合效果“忠義諍言”能大幅加強諸葛亮的主動技能發動幾率與謀略傷害,配合其專屬技能“天地無用”可觀的謀略傷害,使組合的輸出能力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嚴顏的專屬技能“拒戰不降”可以有效降低其余兩人的所受傷害,在保證后排生存能力的同時也提供了不錯的輸出環境,讓組合的整體戰斗力如虎添翼,在國戰中發揮奇效。

筆者私認為如果黃權留在蜀中,即使無法頂替諸葛亮的位置,也會讓之后人才缺失的北伐戰爭多上不少勝算。對此小伙伴們有什么看法,快來一起分享討論吧。

看三國滄桑,品九州軼事,點點關注,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太受女性歡迎我不能原諒的動畫主角排行榜

在如今的日本動畫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非常受妹子歡迎的男主角,他們總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碰到許許多多的優秀的妹子,并將其吸引,然后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周圍環繞這女生的情況,讓眾多單身宅宅看著各種羨慕嫉妒恨。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個榜單,日本排行網站ranking.goo近日公開了由網友票選的《太受女性歡迎我不能原諒的動畫主角排行榜》,榜中列出了許多讓日本宅宅們羨慕嫉妒恨的男主,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第20名《盾之勇者成名錄》巖谷尚文

尚文為什么會上榜,他身邊的女孩子目前并不多啊,難道是拉芙塔莉雅和菲洛太受歡迎,導致尚文被宅宅們忌妒?

第19名《埃羅芒阿老師》和泉正宗

山田妖精、千壽村征、還有一只家里蹲的妹妹,想想確實不能原諒呢。

第18名《食戟之靈》幸平創真

這位靠的是手藝。。。“你下藥有我熟練嗎”

第17名《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愛!》高坂京介

我只要黑貓就行了。

第16名《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安藝倫也

因一己私欲,霸占校內大量女生資源,不可原諒

第15名《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司波達也

強,無敵!

第14名《惡魔高校D×D 》兵藤一誠

誠哥,傳說中的乳龍帝。靠著部長福利才能爆發力量。。

第13名《家有女友》藤井夏生

因為父親再婚而陷入了與橘陽菜及橘瑠衣姐妹的感情糾葛中。

第12名《我們無法一起學習》唯我成幸

你們看這圖。。。

第11名《Infinite Stratos》織斑一夏

你們再看這圖。。

第10名《搖曳莊的幽奈小姐》冬空凩

我也想住溫泉公寓!

第9名《魔法老師》涅吉·史普林菲爾德

第8名《天地無用!》柾木天地

第7名《魔法禁書目錄》上條當麻

問,當麻究竟救過多少女孩子?

第6名《純情房東俏房客》浦島景太郎

后宮漫的開山鼻祖

第5名《五等分的新娘》上杉風太郎

風太郎究竟選了誰?

第4名《化物語》阿良良木歷

阿辣辣雞君的后宮團,令人羨慕

第3名《偽戀》一條樂

不僅有后宮,還有基友(誤)

第2名《刀劍神域》桐人(桐谷和人)

光亞絲娜一個人就足夠令人嫉妒了。。

第1名《出包王女》結城梨斗

這是神!特別是他的摔跤技術。有未婚妻、有妹妹,還有各種各樣的妹子環繞,甚至還有個主動幫忙造后宮的小姨子。

確實不可原諒啊!

不知道上面這些作品大家看過多少,看的時候對這些男主角又是個什么想法呢,是否會把自己代入進去呢?

關注不迷路!分享更多精彩動漫以及精美壁紙。

于佩爾烙印 身為演員 她讓自己擁有了作者性

1

日前,北京國際電影節特別策劃的冬季影展,推出法國新浪潮的旗手之一克洛德·夏布洛爾作品展,他的五部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漂亮的塞爾吉》《女人韻事》《包法利夫人》《冷酷祭典》《亡情朱古力》逐一亮相。這五部作品除了曾向世人宣告新浪潮誕生的《漂亮的塞爾吉》,均由法國甚至國際影壇的常青樹伊莎貝爾·于佩爾主演。因此,該影展也可以視為導演夏布洛爾與演員于佩爾的共同回顧展。

《亡情朱古力》

夏布洛爾是于佩爾合作時間最久、次數最多的導演。除了他,于佩爾那張看上去似乎永遠蒼白,沒有表情起伏的臉,還吸引過諸多名導。從影近50年,她合作的導演還包括法國的讓-呂克·戈達爾、莫里斯·皮亞拉、伯努瓦·雅克,奧地利的邁克爾·哈內克,德國的沃納·施羅德,荷蘭的保羅·范霍文,美國的邁克爾·西米諾以及韓國的洪常秀等等。她是他們心中共同的繆斯。

但縱觀于佩爾主演的影片,不論導演是誰,她的面孔似乎都是最大的標簽,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電影里抵御歲月侵襲的象征。時間當然改變了她的容顏,可是她所詮釋的人物,總是離我們那么近又那么遠。“她們”無論身處哪個年齡段或階層,不管具有怎樣的職業或外在性格,小小的身軀內總藏著瘋狂錯亂的因子,始終在外部境況的打壓或囚禁中尋求突破。

按于佩爾自己的話,“我喜歡扮演不尋常的角色,并將其演繹得盡可能尋常,因為我們都知道,悲劇與反常往往隱藏在常態之中。這是我喜愛這類角色的原因——在表演中體現沖突,試著理解善與惡如何共存。”

這讓她不僅沒有淪為各位導演手中的棋子,相反,她與導演們一道,甚至用超越他們的方式,以游移在日常與邊緣的雙重形象,賦予不同影片里的人物統一的作者屬性:她能夠游刃有余地在鋼琴教授、職業作家、家庭主婦、企業高層、哲學老師、過氣演員、工廠女工、古典婦人、犯罪分子等角色之間轉換身份,但始終帶著鮮明的“于佩爾”烙印。

更為重要的是,她那些拍攝于不同年代,講述多個時期女性命運走向的代表性影片,關聯世界大戰、法國五月風暴、歐洲尤其法國人口結構變遷等時代事件,以及當下社會環境對于女性的改造、重塑或毀滅。

2

于佩爾與夏布洛爾的合作,始于1978年的《維奧萊特·諾齊埃爾》。此前,作為希區柯克“迷弟”的夏布洛爾,已用《漂亮的塞爾吉》《表兄弟》《屠夫》《血色婚禮》等沾染犯罪、懸疑元素的作品,確立他與戈達爾、特呂弗等其他新浪潮大師迥異的創作偏好。于佩爾則在《玫瑰花戀》《編織的女孩》等影片中有過既出位又出色的表現,具備塑造不同性情少女的特質。

根據真實犯罪事件改編的《維奧萊特·諾齊埃爾》,夏布洛爾為于佩爾提供了詮釋一人兩面的機會,被她牢牢抓住。

《維奧萊特·諾齊埃爾》劇照

上世紀30年代初期,在墨索里尼與希特勒的聯手之下,納粹思潮的波及范圍沖出意大利與德國,彌漫在歐洲各地。法國年輕男性聚集在咖啡館表達政治主張,把企業紛紛破產等社會問題的癥結,歸根于黨派之爭以及時任領袖執政能力的不足,將國家的未來寄托在法國能出現墨索里尼或希特勒式的人物。與這些情緒激昂的年輕人相比,社會語境下的焦慮氣氛,讓女主角維奧萊特的人生走向迷茫與虛無。

她在家庭內外過著雙重生活,一方面做著父母的乖女,另一方面用身體換取金錢,在某個旅館為自己創造了另一方“自由”的天地。她感染性病并被父母得知,行為卻沒因此收斂,反而為了“小白臉”男友的吃穿用度,打起父母的主意,從小偷小摸發展成妄圖毒殺父母,好將家中財產悉數占據,但只害死了父親。為了逃脫牢獄之災,她以幼年時曾被父親強暴申辯(影片并沒點明真假),不過還是受到社會與法庭的聯合審判。

影片結尾的字幕交代,維奧萊特1934年被判處死刑,但是經由法國幾任總統不同程度的赦免,她于1945年出獄,同時皈依宗教。重獲自由的她過上與人結婚、生養孩子的平凡家庭生活,直到1963年去世。

顯然,在夏布洛爾眼里,站在社會與家庭對立面的維奧萊特,屬于二戰前后瘋狂時代的犧牲品。當時代趨于理性,她也不再是人群中的異類。

于佩爾當時盡管只有25歲,卻已用鮮少微笑的冷漠面孔,精準演繹了維奧萊特的雙重面向,帶出夏布洛爾對于時代的指控,讓她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首度捧得影后獎杯,從此也開啟了拿獎拿到手軟的征途——戛納與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桂冠,她均獲過兩次。

3

10年后的1988年,夏布洛爾與于佩爾再度攜手,推出了同樣將女性處境放置在二戰背景下研討的《女人韻事》。

戰時充當德國傀儡的法國維希政府,將法國北部的大批男人與猶太人送往戰場或者集中營(其時緊張的社會氛圍在特呂弗1980年的《最后一班地鐵》中有過交代),沒被征調的法國男人,是因可以完成德國人不愿處理的“工作”,譬如清理法國同胞的尸體。留守女人生存下來的手段之一,是與駐守的德國士兵發生關系,導致孕婦數量明顯增多。鑒于維希政府嚴禁墮胎,不想生養的女性只能偷偷打掉腹中胎兒。

于佩爾出演的瑪麗從無意間幫助鄰居成功打胎得到酬勞中獲得啟示,悄悄在家里做起“私人大夫”,偶爾結識站街女郎后,又把家中房間變作“旅館”收取傭金,兩項收入讓她兩個孩子的飲食條件明顯改善,夢想成為歌唱家的她也有了金錢與精力發展愛好。丈夫從戰場歸來,沒有讓她心生喜悅,她對他原本就無感情。丈夫沒有工作可做,把生命的意義寄托在用廢報紙(主要用來找工作)的圖文元素拼成的圖畫上面,這也加劇了兩人的緊張關系。

瑪麗其后與街頭偶遇的年輕男子(他正是那種由于能為德國人辦事而留下來的法國男人)成為情人,對丈夫愈發冷若冰霜。為了讓丈夫走出家門,她讓情人給他找了份在碼頭巡邏的工作,并不在意這份差事蘊含的危險——但凡有法國人挑事,德國人便會展開十倍的報復。瑪麗的舉動一步步刺激丈夫寫下舉報信,她因為從事兩樁非法生意被推向斷頭臺,沒能像維奧萊特般從命運手中獲取免死盾牌。

像《維奧萊特·諾齊埃爾》一樣,夏布洛爾在《女人韻事》中也沒有注入任何道德立場,只是以冷峻、疏離的手法,陳述了一出時代悲劇,帶出瑪麗不過是政府維護所謂顏面,用來“殺雞嚇猴”的祭品,側寫出其時法國女人謀生、法國男人“無用”的兩組群像——正如片頭字幕,“此片獻給那些有過相似經歷的人們”。

《女人韻事》劇照

有趣的是,法斯賓德1979年執導的《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與本片形成對照。法斯賓德鏡頭下,德國女人瑪麗婭與丈夫新婚的次日,丈夫便去了二戰戰場,就此人間蒸發。瑪麗婭憑借用自身的智慧和美貌打造的“通行證”,戰時從美國軍官、戰后從法國商人兩任情人身上,獲得經濟的來源與生活的飛躍。一直對丈夫念念不忘的她,最終盼到他的歸來,卻發現他已暗中與法國情人達成協議,她的身體成為籌碼,以滿足情人當下需求的方式,換取丈夫未來生活的保障,隱喻了德國戰后的經濟騰飛,是靠戰時被德國男性拋棄的德國女性又一次的犧牲換取得來。

4

于佩爾在《女人韻事》里的多數時刻臉帶落寞,劇情行至后半段,她的眼神更近乎空洞,道出所飾角色對于不堪生活的適應與麻木。她唱歌跳舞或者與孩子、朋友、情人相處時的面帶笑顏,指向她對歡愉瞬間的希冀定格留存,屬于夏布洛爾有意設置的亮色。

順從生活、安于現狀與不甘如此、希望改變之間的差異,正是于佩爾在多部影片中抗爭的方向。只是造就差異的外因林林總總,既有大時代的無形之網,又有小范圍的可見束縛,她抗爭的方向也千差萬別。

皮亞拉1980年執導的《情人奴奴》,她掙脫沉悶的丈夫,奔向情人的床,是對法國五月風暴與歐洲性解放運動余音的回應。戈達爾同年拍攝的《各自逃生》,她從貧窮的鄉下來到繁華的巴黎淪為娼妓,身體成為抗衡花花世界的僅有資本。

夏布洛爾1995年導演的《冷酷祭典》,階級錯位成為矛盾的核心,她與同為底層人士的女伴聯手向富人舉槍施暴,變成摧毀階層鴻溝的唯一方式,就像以該片為靈感來源的《寄生蟲》,富人的死亡才讓寓言故事得以成立。范霍文2016年公映的《她》,為了免受或說少受傷害,她要用盡招數抵制現代社會隨處可見的精神與肉體暴力。米婭·漢森-洛夫亦于2016年拍竣的《將來的事》,她教授的哲學能否用來解決個體層面的情感與事業失落,以及社會層面的就業等問題,成為討論的關鍵。

《將來的事》

當與生活的對抗遭遇重重障礙,甚至掉入命運的泥淖,于佩爾的表演給出兩種極端的處理方式。伯努瓦·雅克2009年的《阿瑪利亞別墅》與巴沃·德弗恩2016年的《紀念》里,于佩爾將舊身份徹底埋葬,以新身份另起爐灶。獲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女作家艾爾芙蕾德·耶利內克編劇的兩部電影中(施羅德1991年的《馬利納》與哈內克2001年的《鋼琴教師》),她則葬身火海或消失于夜色,帶出耶利內克對于當代女性困境的思考。

《鋼琴教師》

5

哈內克與于佩爾合作的另外幾部電影,2003年的《狼族時代》、2012年的《愛》、2017年的《快樂結局》,某種程度上與《鋼琴教師》一樣,都是他犀利刺向歐洲中上層知識分子或者說人類整體社會的利刃,要么用于剝開他們偽善的面目,要么提醒他們直視人類共有的困境——這種困境不會懼怕任何階層,財富與學識即便聯手,也很難找出化解的途徑。

《狼族時代》用連綿不絕的荒原景象映襯人類失去精神家園的可怕。于佩爾與她的家人尋找精神圣地的旅途,親身見證極端環境對于人性的碾壓,獸性籠罩的大地只剩無盡的殘暴與傷害,比那趟“雪國列車”上的殺戮場景還要駭人。

《愛》中的老夫妻退休前均是音樂教師,相互扶持的生活一如兩人畢生熱愛的古典音樂般優雅體面,但妻子的兩次中風打亂了他們活著的節奏,不僅讓妻子慢慢喪失尊嚴,也漸漸加重了盡心照顧她的丈夫的無力感——在幫傭眼里對妻子不離不棄有著大寫人格的他,夢到一只從后腦勺伸來遏制他呼吸的大手。飾演女兒的于佩爾戲份不多,但也感受到命運強加在父母身上的兩種刺痛。最終,丈夫在未征得妻子同意的情況下,用“安樂死”的方式,讓兩人獲得解脫。

巧合的是,于佩爾2012年參演的另一部影片,意大利導演馬可·貝洛基奧執導的《沉睡的美人》里,也拋出“安樂死”是否有悖道德與人性的話題,同時亦像《愛》一樣沒有給出答案。不過影片中的于佩爾是“安樂死”的堅定反對者,她為了能夠喚醒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女兒,放棄了鐘愛的表演事業。

人物設置上與《愛》構成一定呼應的《快樂結局》,鏡頭借用社交媒體的交互手段,引領觀眾進入一個上層社會家庭的內部,和和美美的“全家福”內,盡是成員之間的互不關心。于佩爾飾演的母親再婚的宴席上,她的兒子帶領幾個黑人移民前來“祝賀”,引得在場上層人士錯愕不已的筆觸,則與哈內克2005年的《隱藏攝像機》一道,說出歐洲社會對于以難民為主體的弱勢群體的憐憫與接納,有著清晰的限度。

在人口結構已然更改的歐洲大家庭里,傳統意義上的歐洲人看待新移民的目光,表面看起來充滿文明與教養,其實深藏冷漠與虛偽,就像《快樂結局》中于佩爾雖對兒子的行為非常生氣,仍然從容地讓服務員為黑人兄弟另備了一桌美味。而她應對這起突發事件時的不動聲色,帶出了她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表演觀念。

“人們對于事物的反應很少是戲劇化的,除非他們遇到了極致的事件。當然,當你知道親近的人過世,你一定會有所反應。但大多數時候,即使你遇到了某種挫折,生活中,你并不會表現出很多。”于佩爾如是說。(梅生)

古人的8個好心態,看了寬心

今天的《夜讀》,為你送上八首“寬心詩”,愿你:

寬心、多笑、少糾結。

01

竹杖芒鞋,煙雨平生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與朋友春日出游,風雨忽至,同行的人都哀嘆連連深感狼狽,唯有蘇軾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一句“何妨”,一句“誰怕”,盡顯曠達超逸的胸襟和豪放不頹的氣節,實在讓人贊嘆。

自然界的晴雨變幻實屬正常,回過頭來看,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生活中的榮辱得失又何嘗不是如此?

面對人生,愿我們都有這般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瀟灑態度;也有這般寵辱不驚、超然物外的淡定心境。

02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天道

〔五代〕馮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人生在世,困厄有時,騰達有時,困厄時不必唉聲嘆氣,騰達時也要守住本心。凡事只要堅守原則、問心無愧,結果又何必強求?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但“莫問前程”并不意味著放棄努力得過且過,而是要在信念的引導下,不管別人是支持還是嘲諷,都堅定地朝自己的目標走下去。

冬天過去了冰雪就會消融,春天到來了花草就會盛放,明白了這一點,許多事就可以看透、想開了。

03

不爭輸贏,不計高低

題畫

〔明〕蒼雪大師

松下無人一局殘,

空山松子落棋盤。

神仙更有神仙著,

畢竟輸贏下不完。

南懷瑾先生曾這樣品評這首詩:“人生如同一局殘棋,你爭我奪,一來一往;就算是傳說中的神仙,也有他們的執著,也有他們一個比一個高明之處。這樣一代一代,世世相傳,輸贏二字永遠也沒有定論的時候……”

很多時候,學會放下執念,才可得人生自在。如棋局般撲朔迷離的人生,有那么多條路,即使無法達到最終所想,也沒什么大不了,走好能走的每一步,便不是死局;落下可下的每一子,便可以無悔。

04

低頭見天,以退為進

插秧詩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農夫在水田里插秧,一低頭就能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插一把秧就后退一步,不知不覺就插滿了整片田地。

很多時候做事、為人也是這樣:保持內心清凈,不被外界熙攘影響,海闊天空就在垂首之間;看似是在倒退和讓步,卻反而推進了工作的進展,所謂的后退,其實是另一種向前。

05

不促不隘,浮生偷閑

菜根譚(節選)

〔明〕洪應明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攘者自冗。

歲月悠悠,來日方長,別太焦慮和緊張;天地遼闊,世界廣大,別自己給自己設限;花、月、風、雪這些事物,看似無用,卻如此美好,何不好好欣賞?

生活當然少不了只爭朝夕的奮斗,但也別忘了從浮生里偷點閑,要是都像那高坡平頂上的采樵翁,“人人盡懷刀斧意,不見山花映水紅”,那就太可惜了。

愿我們都能活得更松弛,看天地之寬,享風景之美,讓人生變得遼闊而豐富。

06

花下酌酒,不負光陰

花下酌酒歌

〔明〕唐寅

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過不重來。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春光易逝,花易凋零,所以要趁花開得正好時,好好欣賞花的美麗,在花前來一場好醉,不然恐怕連花也要笑我們呆了。

年華易逝,少年易老,所以要好好珍惜人生的每一天,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盡情享受生活的饋贈。

好時光多么珍貴,別被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絆住,而辜負了它。

07

世事浮云,不問不念

酌酒與裴迪

〔唐〕王維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不如意的事,我們在生活中都多少經歷過。開始,我們可能會傷心難過,看開之后,才發覺唯天地無私,而世事如浮云過眼,不值一提,既不足道,那么也就不必費心煩惱了,不如多進飲食,保重身體。

對不值得的人和事,不糾結不在意,也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智慧吧。

08

心無掛礙,人間值得

頌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釋紹曇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莫將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美,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夏天的風冬天的雪,如果能沒有閑事煩心,沒有憂思悲恐纏繞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將是人間最好的時節。

最要緊的不要焦慮呀,我們不能在欣賞春花的時候,就開始憂慮它們的凋零,也無需在蒼翠的夏季,就開始為冬天的頹敗悲傷。盡情享受每個當下的美就足夠了。

希望你心無掛礙,不負人間每個時節。

文/央視新聞《夜讀》整編

圖/視覺中國

【寫留言】

分享你的“寬心語錄”

制片人 | 馬文佳 主編 | 王若璐

編輯 | 楊瑜婷 校對 | 高少卓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