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攝像頭驅動(羅技 Logi Dock 評測:集音箱、會議控制等于一體的萬能底座)
萬能攝像頭驅動文章列表:
- 1、羅技 Logi Dock 評測:集音箱、會議控制等于一體的萬能底座
- 2、嘉華龍馬:ICPrint成功案例—某國家級大型綜合勘察設計單位
- 3、保險行業重大事件快評:萬能險監管再升級,考驗資產驅動型險企流動性
- 4、AHCI就要過時了?新接口標準NVMe淺析
- 5、萬能險再迎嚴規,期限短于5年的產品或將告別市場
羅技 Logi Dock 評測:集音箱、會議控制等于一體的萬能底座
現在的筆記本廠商們都精的跟峨眉山的猴一樣,明明是摳成本,卻美其名曰說是追求輕薄化、給科技產品“減負”,砍掉了輕薄本上各種各樣的接口。于是乎,用戶買到一臺電腦,還要額外購買一臺擴展塢,又要接鼠標鍵盤,又要外接顯示器、移動硬盤,各種線纜在辦公桌上打架,桌面上總是一副亂糟糟的景象。
這還好,如果要參加一個小型視頻會議,那真就是雪上加霜了 —— 原本就不夠用的擴展塢接口,又要連接一堆線,什么電源、投影儀、音響、電視機等等,來回插拔,操作繁瑣,每次會議開始前,不額外預留一點時間調試設備,還真很難搞。
更難搞的是,由于缺乏專業的收音 / 攝像頭設備,每次會議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人聲時大時小、雜音太多的問題,不是聽不清就是看不見,萬一某天哪個大客戶因為這場糟糕的視頻會議開始懷疑公司的專業性,導致合作失敗,那可真就是得不償失了。
我們一直在想,怎么沒有品牌推出一款既能讓辦公桌面變得整潔,又能讓每次視頻會議都變得簡單高效的產品?
結果,羅技就來了!
今天我們要評測的就羅技剛剛推出的新品 —— 羅技 Logi Dock 3 合 1 音響級會議擴展塢。
不愧是第一 PC 外設大廠搞出來的產品,羅技 Logi Dock 集成了音響、麥克風、會議控制、擴展塢、無線藍牙連接等功能于一體。
放在個人桌面,它就是一臺能連接多設備的超級擴展塢和桌面音響;放在會議室,它就一臺即插即用,且收音揚聲效果出眾“會議控制中心”。
一、外觀賞析
打開箱子,先不說功能性,第一眼看著就很“高級”。
不同于傳統“扁平窄”的擴展塢產品,羅技 Logi Dock 采用了方盒子的造型,設計非常簡約百搭,外觀像是一臺桌面級的 Mini 主機,大小和蘋果 Mac Mini 差不多大小,整機 942g,方便移動,應用不同的辦公場景。
Logi Dock 機身側面被密集的織布包裹,不用說你也能看出來,音響效果肯定出眾 —— 因為很多高級音響都是這么設計的。
Logi Dock 頂部區域有五枚觸控按鍵,分別用于開關麥克風、調節音量、一鍵入會以及攝像頭開關,每顆按鍵都有單獨的背光。
在機身底部,還有一圈隱藏式的狀態指示燈,用于顯示設備不同的工作狀態,比如會議即將開始,紫色燈光閃爍提醒一鍵入會,會議進行中狀態燈顯示為白色,麥克風、攝像頭打開 / 關閉時,則會顯示紅色,隨時了解自己的狀態,根據需求及時切換。
背面,則是 Logi Dock 的接口區域。
如下圖所示,包括一個 USB-C 上行接口(支持 100W 供電)、兩個 USB-C 3.1 Gen1 接口、兩個 USB-A 3.1 Gen1 接口、一個 HDMI2.0 接口、一個 DP1.4 接口,以及一個藍牙配對按鍵。
在 Logi Dock 左側,還有一個單獨的 USB-C 3.1 Gen1 接口,支持 7.5W 充電。
每個接口的具體規格就不說了,肯定夠用,看下圖就行:
略顯遺憾的是,Logi Dock 沒上雷電,也不支持 Type-C 顯示器,同時也缺少了 3.5mm 耳機孔和 RJ-45 網線接口,不過通過轉換器也能實現,這就看個人是否有需求了。
配件方面,除了設備主體之外,還有一個碩大的電源,以及一根長度為 1m 的 USB-C 的線纜,用于連接筆記本和 Logi Dock,同時也給筆記本至高 100W 的供電。
簡單測試了這根附帶的 USB-C 線纜的規格,實測顯示,該線纜帶有 E-Marker 芯片,最高支持 20V5A 的充電功率,傳輸規格為 USB 3.2 / USB4 Gen2,最高支持 10Gbps / 20Gbps 的傳輸速率。
二、桌面清理大師
由于 Logi Dock 的重要接口均位于機身背面,因此當我們把 Logi Dock 放在個人辦公桌上使用時,所有的線纜無需在你眼前繞來繞去,直接走桌子背面,實現隱藏式布局。
筆者簡單設置了自己的個人辦公桌面,如圖所示,筆記本只需一根 USB 線和 Logi Dock 相連,即可實現外接顯示器、鼠標、鍵盤。因此,即便是外接這么多設備,筆者的桌面依舊相當清爽。
別說,面對這樣的辦公桌,996 都有動力了。
Logi Dock 背面的 HDMI2.0、DP1.4 兩個顯示器端口,均最高支持 4K,即 3840x2160@60Hz 顯示器接入。
筆者通過 Logi Dock 的這兩枚顯示器接口,分別與 MacBook Pro 連接,首先是 HDMI 2.0 端口,連接之后,顯示器當前分辨率為 2160p、24 位,刷新率為 60Hz:
隨后通過 DP1.4 連接,此時顯示器當前分辨率為 2160p、30 位,刷新率為 60Hz:
由此證明,兩枚端口都支持最高 4K 的視頻擴展。
作為一款具備強烈商務辦公屬性的會議擴展塢產品,羅技 Logi Dock 不僅僅適合適合筆者這樣的打工人,也相當適合放在老板的獨立辦公室。
很多企業高管都喜歡一個辦公桌上擺上兩臺顯示器,但是呢,很多時候擴展塢只有一個顯示器端口,不夠用。
現在有了 Logi Dock,這就不是難題了 —— 借助背面的 HDMI2.0、DP1.4,各自接入一臺顯示器即可,而筆記本要做的僅僅是通過 USB-C 連接 Logi Dock,桌面保持一如既往的整潔,下班帶走筆記本,也只需要拔下筆記本上的 USB-C 線即可。
操作簡單粗暴,沒任何上手成本。
三、會議控制中樞
疫情的反復,讓很多公司的業務不得不都轉移到線上來,以往的出差拜訪,也變成了線上的小型視頻會議。
但說真的,想必在座的各位打工人,一定遭受過視頻會議中各種突發問題的折磨,比如 ——
明明已經提前測試好設備了,怎么一開會,對方又聽不到自己說話了?明明確定好所有線材的連接了,怎么到關鍵時候某個接口又缺了某根線?明明已經.....
面對一場場“薛定諤視頻會議”,領導不想聽你蒼白無力的解釋,就像慪氣時的女朋友,只可惜領導不能哄,也不敢哄。
當然,有了 Logi Dock 后,這都不是問題。
首先,Logi Dock 針對主流的視頻會議軟件都做了相應的適配和優化,比如微軟 Teams、Zoom、騰訊會議、釘釘、飛書等,這些應用都能與 Logi Dock 配合使用。
以騰訊會議為例,當筆記本接入 Logi Dock 后,進入騰訊會議,此時在應用左下角的“選擇揚聲器、麥克風”選項中,可以選擇 Logi Dock,此時,Logi Dock 將成為未來開騰訊會議時默認的揚聲器、麥克風。
Logi Dock 內置的六個波束成形麥克風,頻率響應達到了 65Hz-8KHz,面對不同布局風格的小型會議,都能夠捕捉到每一位用戶的聲音,同時通過降噪算法,讓人聲呈現更為自然。
在視頻會議中,你還可以隨時通過 Logi Dock 頂部的按鈕,實現一鍵關閉麥克風、攝像頭等,此時 Logi Dock 底部的狀態燈也會變為更為明顯的紅色。避免在關鍵時刻,忘了閉麥,說了不該說的話。
小型視頻會議一定也少不了攝像頭,但是筆記本上古老的 200 萬像素前攝真的不夠用,且經常因為光線問題,導致視頻畫面嚴重模糊、變色。
因此,經常參加視頻會議的你,一定少不了羅技攝像頭。
本次測試,筆者搭配的是羅技 C1000E 攝像頭,這款 4K 網絡攝像頭支持 HDR 和 Windows Hello,并具有自動對焦和 5 倍高清變焦功能,可拍攝 30 fps 的 4K 超高清視頻,或者 30 或 60 fps 的 1080p 高清視頻,能力遠超筆記本自帶攝像頭。
搭配 Logi Dock,每次視頻會議,對方不僅能聽得清,看的也更清楚,讓你的工作團隊輕松獲得專業的音視頻效果。
視頻會議的硬件措施到位了,那么軟件體驗也一定要跟上。
為了讓用戶具備更強大的會議體驗,Logi Dock 還能搭配羅技的 Logi Tune 應用軟件。
Logi Tune
通過該應用,你可以設置 Logi Dock 的收音效果、揚聲器音效,或者是對羅技 C1000E 攝像頭進行變焦縮放、色彩預設、色彩調節等一系列操作。
Logi Tune 還支持 Office 365 和 Google 日歷同步。
比如,某天你有一個會議,通過 Logi Tune 同步之后,當會議開始的時間接近時,Logi Dock 會以燈光閃爍提醒,點擊機身上的圓形按鍵,還可以一鍵加入會議。
一鍵加入會議
四、桌面音響
工作太累,聽歌緩解疲勞也是必要的。但是手機、電腦單薄的揚聲器表現只能是聽個聲了。Logi Dock 可輕松變身桌面音響,既能夠通過藍牙和手機、平板、PC 等設備連接,也可以通過線纜作為筆記本的外接揚聲器。
在規格上,Logi Dock 內部搭載了兩個定制的 55 毫米釹磁鐵音頻驅動單元,兩側還各有一枚用于增強低音的被動輻射單元。
這規格,和筆記本的揚聲器相比,可真是綽綽有余了。除了聽歌,在視頻會議中,Logi Dock 也能夠做到讓室內的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楚,不錯過任何的關鍵信息。
總結:
簡單來說,這是一款非常適合企業高管、或者居家辦公的職場人士的產品,也很適合會議室里配置小規模音視頻會議。
說它是擴展塢,但集成的音響、會議功能讓 Logi Dock 并不能僅局限于擴展塢定位,在筆者看來,用“萬能桌面底座”來形容這款產品更為合適,它不僅能夠讓桌面變得更加整潔,更是可以實現相當便利、高效的視頻會議。
作為使用者的你,要做的只是“接線通電”,這簡直就是你高效辦公的“夢中情塢”。
嘉華龍馬:ICPrint成功案例—某國家級大型綜合勘察設計單位
中國作為生產航空武器和各種飛行器的大國之一,此次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彰顯國際地位,展現國家形象。ICPrint云打印管理系統作為文印管理領域的領頭羊,服務諸多智能制造企業,保障其內部文印安全,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踏實國產文印可控之路。
客戶單位簡介:
客戶單位成立于1951年的國家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設計處,是國家大型中央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直屬業務板塊。70余年來,作為我國航空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領域的主力軍和勘察設計行業的排頭兵,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項目規模:
打印機設備數百余臺,客戶單位用戶數千人。
項目需求:
隨著公司規模的壯大,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事業部、分中心的成立,目前形成了咨詢設計、工程總成、設備總成三大業務領域,現需部署安全可靠、移動便捷、環境穩定的打印環境,構筑起堅實的后盾,用卓越的實力不斷夯實工程,鑄造企業品牌,努力實現宏偉愿景!
方案部署:
打印機設備統一化管理
公司打印設備分布不均且設備型號較多,均需分別安裝各自打印驅動程序,雖解決打印問題,但實際使用起來較為繁瑣,ICPrint云打印管理系統作為高度集成化的管理軟件,使用統一客戶端,通過WEB進行后臺管理,計算機終端上安裝通用萬能打印驅動,不再安裝物理打印機驅動。用戶提交打印任務后,可在授權范圍的任意型號、任意打印語言的打印機中輸出打印作業,實現萬能打印,不再受到物理打印機品牌限制。無需安裝實際物理打印機的驅動,物理打印機在增、刪、改時,不需要用戶做任何變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記錄每次打印任務的用戶名、打印名、文檔名,單雙面等詳細信息。
集中化管理,統一分配權限
打印客戶端作為用戶的局域網內的唯一入口,通過客戶端進行身份校驗并登錄系統,才能進行打印作業的提交,確保文檔信息輸出的安全可靠。管理員能夠為每臺打印機分配不同的用戶和部門,未經授權的用戶不能通過打印機進行作業輸出。同時,針對于彩色打印機墨盒緊俏,對彩色作業輸出的權限也可進行分配,在打印前,嚴控把控每個用戶的打印權限。
內部辦公預算制定,成本透明化
首先,可為每臺打印機配置其所需的計費方式,例如顏色、紙張等,從而實現對用戶的每個打印任務的精確計費,并將費用統計生成后反饋給用戶、部門和服務器。其次,可以按項目名稱及其成員,在打印時選擇具體項目,從而實現項目的計費。按照成本中心化的理念,細化成本核算,將不同部門的用戶按照一個項目進行統計計費。最后,還可通過為每個用戶定義賬戶的類型及金額,當該賬戶余額不足時,將無法提交打印任務,還可限制在某段時間內的打印,使綠色環保的節約辦公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一卡辦公,作業便利的安全
基于ICPrint云打印管理系統配套刷卡器,通過綁定單位員工的身份卡,可進行跟隨打印,用戶在指定授權的打印設備上進行刷卡即可做到打印作業的輸出,只有本人在場的時候才可以把作業打印出來,避免了打印作業的浪費,也減少了文檔的泄密。并且做到助力企業打印設備資源的負載均衡,當常用打印機在工作中,可以到另外設備商進行刷卡提取作業,提高工作效率。
客戶評價:
隨著ICPrint云打印管理系統的成功部署,解決了打印機設備紛亂問題,實現設備的統一管理,管理員可以設置部門權限及項目計費,做到提前制定預算報表。通過刷卡進行作業的提取輸出十分方便,不會做到往期作業漏拿錯拿的情況,避免日常打印文檔的泄密。
公司簡介:
北京嘉華龍馬科技有限公司(商標為“安普銳”、“安普印”),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多項涉密資質,是業內極具影響力的信息安全技術專家。公司的總部設在北京,在上海、南京、杭州、西安、廣州、武漢、成都設有辦事處,在江門擁有全資控股的自建打印機生產基地,合作伙伴及服務機構遍布全國各省市。
嘉華龍馬及旗下公司的產品成功應用到 5000 客戶,提供包括軟硬件產品、系統和服務的安全整體輸出解決方案。核心客戶包括:十大軍工集團,各級部隊,中央和地方政府,金融,能源,通信,科技創新與智能制造,教育等各關鍵行業,《財富》世界500強中國大陸100多家公司中,30多家是嘉華龍馬的客戶。
旗下全資子公司:
1、江門市嘉華錦芯科技有限公司,是旗下專注于打印機及復印機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的一體化業務平臺;
2、北京合創芯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國內企業提供現代文印管理產品及服務。
保險行業重大事件快評:萬能險監管再升級,考驗資產驅動型險企流動性
事項:
據保監會網站信息 披露,保監會近日下發監管函,針對萬能險業務經營存在問題,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壽采取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的監管措施;同時,針對前海人壽產品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責令公司進行整改,并在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的產品。對其他在萬能險經營中存在類似問題的公司,保監會正密切關注其整改進展,視情況采取進一步的監管舉措。我們點評如下:
評論:
萬能險監管再升級,年內已經第三次。之前保監會分別于2016年3月和9月出臺對萬能險的監管新規,最重要的監管政策有兩個方面,包括對于萬能險保費的限制以及對萬能險結算利率的限制。萬能險保費方面的限制:1)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2)保費收入不超過最近季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不符合標準的給予5年過渡期(自2016年1月1日算起);3)存續期在1年以內的產品停止銷售;4)存續期在1-3年的,銷售額占中短存續期總額的比例,2016年控制在90%以內,2017、2018年控制在70%、50%以內。萬能險結算利率方面的限制:當實際投資收益率連續三月小于實際結算利率、且特別儲備不足時下調結算利率。
萬能險的“困境”源于“產品的剛性兌付 險企的彎道超車 投資端的資產荒”。萬能險的困境,始于產品在國內的“異化”。不同于成熟市場,國內萬能險更為側重于理財性質,且剛性兌付的金融環境放大了居民對萬能險的需求,部分替代了理財產品的功能,目前國內萬能險結算利率仍高達4%-6%,加上管理費用以及渠道費用,保單負債真實成本在5%以上。由于萬能險銷售可以迅速放量(代價為支付較高的保單成本),成為中小保險公司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但在資產荒的大背景下,也增大了資產配置的壓力,造成目前萬能險的困境。
資產驅動型險企面臨流動性壓力。我們認為資產驅動型險企流動性對以下因素較為敏感:1)新單銷售;2)退保率,側重理財性質的萬能險,保戶持有期一般較短,對流動性要求高;3)具備現金流基礎的投資收益,由于舉牌上市公司所的股權按權益法計入長期股權投資,若上市公司不分紅,則只能帶來賬面投資收益,并無實際現金流支撐。目前,激進型險企萬能險占比在80%-100%之間(前海人壽為80.2%),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本次監管趨嚴將使激進型險企流動性面臨較大壓力。
海外成熟市場,保險公司如何成長為行業龍頭?參考海外成熟保險市場,優質龍頭幾乎都是通過在產品或承保端建立優勢來實現超越行業的發展,這也是保險公司中長期發展最大的“安全墊”,僅靠投資難以建立長久優勢(我們深度報告中多次闡述這個邏輯),無論壽險還是財險都體現出這個規律,這也是我們堅定看好優質傳統險企的核心邏輯。就行業格局而言,傳統保險公司已經在保障產品以及代理人渠道上建立深厚優勢,本次萬能險監管升級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品端的價格競爭,減輕傳統險企資產負債管理的壓力。我們長期看好新業務價值率具備明顯優勢的中國平安(A 股)、中國太保(A 股),以及轉型期的新華保險(港股)。
AHCI就要過時了?新接口標準NVMe淺析
【PConline 雜談】微星在前段時間放出消息,用戶通過更新旗下X99、Z97、H97系列主板BIOS到最新版本,即可獲得對NVMe的支持。官方表示,相比目前主流的AHCI,通過新的NVMe標準接入的SSD,可以獲得大幅度的性能提升。但是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NVMe接口標準可能并不熟悉,即使有所耳聞,可能也覺得只是在高端專業領域應用得多,與一般民用無緣。但隨著SSD性能的提升,SATA接口和AHCI已經逐漸成為存儲的瓶頸所在,PCIe和NVMe的組合取代前者只是時間問題。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簡單解析一下NVMe的特性,以及相較于AHCI究竟有哪些優勢。
AHCI就要過時了?新接口標準NVMe淺析
在開始介紹NVMe技術之前,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一下2011年時的SSD產品。當時市面上絕大部分的SSD產品都跟2.5英寸機械硬盤一樣,有著同樣的外形規格,使用同樣的SATA接口,以及同樣的接口標準(AHCI)。雖然當時SSD的性能和可靠度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難以達到SATA 6Gbps的極限,限制SSD性能發揮的,更多與SSD內部的閃存、主控和固件有關。然而,新技術研發總是具有令人驚嘆的前瞻性——2011年3月,NVMe 1.0標準正式發布。
事實上,NVMHCI(非易失性存儲主控制器接口)最早在2007年的Intel 開發者論壇上已被提出,并在同年由Intel 領銜成立了NVMHCI工作組。該工作組的成員還包括了美光、戴爾、三星、Marvell、NetAPP、EMC、IDT等公司,而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將未來存儲產品的性能,從SATA和AHCI之中解放出來。下面我們就來談一下NVMe的優勢所在。
低延遲
因為AHCI標準本身就是為高延遲的機械硬盤而設,雖然SSD發展至今,主流產品依然沿用了機械硬盤時代的那一套,但已經開始不能滿足性能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在延遲方面。而面向PCIe SSD產品的NVMe標準,降低存儲時出現的高延遲,就是其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NVMe PCIe SSD可有效降低延遲
造成硬盤存儲時延遲的三大因素,存儲介質本身、控制器,以及軟件接口標準。由上圖可以發現,比起AHCI,NVMe可以大幅度降低控制器和軟件接口部分的延遲,原因有以下兩個:
NVMe面向的是PCIe SSD,原生PCIe主控與CPU直接相連,而不是傳統方式,通過南橋控制器中轉,再連接CPU(當然,如果設備是接入到南橋提供的PCIe接口上,那么這部分的延遲也不會降低多少);
NVMe精簡了調用方式,執行命令時不需要讀取寄存器;而AHCI每條命令則需要讀取4次寄存器,一共會消耗8000次CPU循環,從而造成2.5μs的延遲。
但我們從圖中也可以看出,即使NVMe有效降低了控制器與軟件接口之間的延遲,存儲介質本身仍然是造成延遲的最主要原因。撇開延遲有點突破天際的機械硬盤不說,現在SSD使用的NAND閃存本身也會造成約50μs的延遲(不同NAND的延遲差別也比較大,僅以圖中例子說明)。要解決存儲介質造成的較高延遲,還需要依賴于未來可能應用的諸如PCM、RRAM、MRAM等新式存儲器。
IOPS性能提升
隊列深度的大幅提升
另外,NVMe的另一個重點則是提高SSD的IOPS(每秒讀寫次數)性能。如果我們有詳細了解過SSD的主控參數,應該知道會有隊列深度這個參數。理論上,IOPS=隊列深度/ IO延遲,故IOPS的性能,與隊列深度有較大的關系(但IOPS并不與隊列深度成正比,因為實際應用中,隨著隊列深度的增大,IO延遲也會提高)。市面上性能不錯的SATA接口SSD,在隊列深度上都可以達到32,然而這也是AHCI所能做到的極限。但目前高端的企業級PCIe SSD,其隊列深度可能要達到128,甚至是256才能夠發揮出最高的IOPS性能。而NVMe標準下,最大的隊列深度可達64000。此外,NVMe的隊列數量也從AHCI的1,提高了64000。
(圖表數據來自Tom's Hardware)隊列深度基本要達到128以上,才能發揮最高性能
驅動適用性廣
主流操作系統已經逐漸開始支持NVMe
NVMe標準的也解決了不同PCIe SSD之間的驅動適用性問題。此前的PCIe SSD,均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后才能正常使用,而不同的廠商又各自為政,每個廠商產品都有自己的驅動,SSD也不能作為引導使用。但支持NVMe標準之后,PCIe SSD就可適用于多個不同平臺,也不需要廠商獨立提供驅動支持。目前Windows、Linux、Solaris、Unix、VMware、UEFI等都加入了對NVMe SSD的支持。(當然,這個優勢并不是相對AHCI而言,而是相對于其他需要采用獨立驅動的PCIe SSD)
低功耗
最后,在功耗方面,因為原生PCIe可以直接與CPU相連,沒有了中間轉接過程所產生的功耗;另外在能耗管理上,加入了自動功耗狀態切換和動態能耗管理功能,相比起主流的SATA接口SSD也擁有較大的功耗優勢。
微星以 Intel P3700 SSD為例,演示AHCI與NVMe性能差別
本文最初提到了微星率先在旗下9系主板中加入了NVMe的支持,但是否意味著支持NVMe的PCIe SSD就會很快在民用平臺普及開來呢?筆者個人認為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微星加入對NVMe支持具有更多的象征性意義。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目前普通民用級PC完全用不到這么高的性能,即使真讓我們使用了,當前的應用體驗也不會讓我們有那種當初從機械硬盤跨入固態硬盤時代的“快感”。
Intel DC P3700 800GB SSD售價2414美元
支持NVMe的SSD的售價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然達不到普通民用可以接受的水平。企業級的Intel P3600 800GB 官方指導價為1569美元,P3700 800GB更是高達2414美元。三星的SM951 M.2 SSD勉強也算是民用級支持NVMe的SSD,但是面向OEM領域,主要用于高端超極本之中,雖然萬能的X寶也有賣,不過256GB版本的價格也達到了1799元。
下代CPU直接提供的PCIe 3.0通道數仍為16條
平臺方面,目前主流消費級CPU,提供的PCIe 3.0通道數為16條,下一代的Skylake-S同樣維持在這個數目。把NVMe SSD接入到與CPU直連的接口中,會搶占顯卡的PCIe通道(如果你有安裝顯卡的話),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顯卡性能;但如果接入的是南橋提供的接口,延遲和傳輸帶寬也可能會受到影響,也不能完全發揮出NVMe SSD的性能優勢。
因此,綜上所述,在兩年內,NVMe依然很難在主流領域普及開來。但是在SATA 6Gbps和AHCI已經逐漸成為存儲設備發展瓶頸的今天,各種走PCIe通道的SSD,以及NVMe標準將會是接下來存儲產品的發展趨勢。Intel 9系主板就已經加入了可走PCIe通道的M.2接口,100系主板還會有對同是走PCIe通道的SATA Express的原生支持。值得一提的是,100系的中高端芯片組還將支持到PCIe 3.0,通道數量也會有較大提高(9系為8條,100系中Z170為20條,H170為16條),帶寬和擴展能力都能達到極大的提升,這無疑也是Intel 為PCIe SSD的普及而鋪路。
下代芯片組的擴展能力將會大大提升,PCIe SSD也將走入主流
萬能險再迎嚴規,期限短于5年的產品或將告別市場
幾年前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萬能險產品如今正面臨著一輪又一輪的嚴監管。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近日,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了《萬能型人身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從產品設計、資金運用、銷售等方面對萬能險進行全面收緊。
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征求意見稿顯示,整個文件共有55條,分為十章,規范了萬能險的方方面面。其中,市場較為關注的是萬能險形態基本被收縮至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三種產品;萬能險保險期限不得低于五年;并且,具有1年以上保險銷售經驗才能銷售萬能險。
“經過前幾年主要針對萬能險的一系列監管規定,其實大部分險企的萬能險已趨向理性,這次發文是為了引導萬能險進一步回歸保障本源。同時,萬能險之前各項規定較為分散,這次征求意見稿也將萬能險的各項規定歸集,作為一類險種專門規范,顯得更為清晰。”一名壽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下發萬能險新規征求意見稿的同時,銀保監會也開始了對各人身保險公司萬能險存量業務相關情況的摸查。
萬能險再迎嚴規
“萬能險的保險期限不得低于5年。”此次征求意見稿中的第9條,對萬能險的期限長短再次做出收緊。
早在2015年前后,萬能險成為一些險企進行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重要載體,在這種模式下,“短錢長投”使得萬能險較易發生資產錯配,從而增加流動性風險,因此實質性期限較短的萬能險作為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典型成為上一輪監管重點。
在監管重拳之下,近幾年的萬能險期限普遍拉長,一年期產品被叫停,大部分產品期限均為5年及以上,不過仍存在一些保險期限短于5年的產品。而此次征求意見稿第9條若最終保留,則意味著這些期限在5年以下的萬能險產品將告別市場。
同時,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合理調整退保費用、部分領取費用、保單持續獎金等產品設計要素延長保單實際存續期限,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長期保障需求。保單持續獎金發放時點不得早于第五個保單年度末。并且,鼓勵保險公司開發保險期限二十年及以上的萬能險,結合附加重大疾病保險、附加意外傷害保險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萬能險風險保障水平。
而在萬能險的種類上,此次征求意見稿則規定,除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外,其他產品和附加險不得設計成萬能型。這對于市場上一些實質上偏向理財的萬能型護理險的合規性形成挑戰。
由于萬能險在國內具有理財屬性,因此對于其資金運用管理以及結算利率等設置也成為此次征求意見稿的重點。
征求意見稿規定,保險公司應當用萬能單獨賬戶資產的真實投資收益進行保單利益結算,不得通過調整賬戶資產、調高賬戶資產價值等方式虛增賬戶投資收益。對于個別以超出實際收益來剛兌所謂的“預期收益率”用以吸引客戶的險企,上述規定無疑堵上了這條風險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見稿還新增了關于特別儲備的規定,以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權益。征求意見稿明確,保險公司應當對萬能單獨賬戶提取特別儲備,用于平滑未來的結算收益,其權益屬于保單持有人。
在資產配置方面,征求意見稿也做出了部分上限規定,即流動性資產的投資余額不得低于賬戶價值的5%;未上市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和其他金融資產的投資余額不得超過賬戶價值的50%,其中單一項目的投資余額不得超過賬戶價值的10%。
另外,在萬能險銷售方面,此次征求意見稿給出了更為嚴格的限制。在銷售人員資格上,征求意見稿規定銷售萬能險應當滿足具有1年以上保險銷售經驗,并無不良記錄,且需通過專項測試。而在銷售行為上,則規定不得使用“利息”“預期收益”等詞語宣傳產品;不得為萬能險產品提供間接或隱性擔保;不得誘導投保人退保,變相縮短產品實際存續期限等。
排摸存量情況
此次和征求意見稿一起下發的,還有一紙《人身保險公司萬能險情況簡表》(下稱“簡表”)。這張簡表的下發,緣于監管對萬能險存量業務相關情況的摸查。
根據第一財經獲得的簡表內容,此次監管摸查的內容分為總體情況和產品情況兩部分。前者涉及險企在今年9月末的萬能險賬戶價值、責任準備金、特別儲備以及流動性資產等各類資產賬面價值情況等信息;而產品情況則包括萬能險產品的保險期間、實際存續期間、最低保證利率、年化結算利率、目前的法定責任準備金以及未來幾年基于當前假設估計的責任準備金數額。
事實上,萬能險作為“舶來”險種,從2012年互聯網保險崛起伴隨著險資運用放開的大背景,開始進入大眾視野。而在2015年~2016年的中小險企舉牌潮中,萬能險更是承擔了重要角色,從而得到迅速發展。
從銀保監會公布的年度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其主要構成為萬能險)數據中,可以一窺萬能險近幾年的規模變動。數據顯示,其自2014年~2016年迅猛增長,2016年達到1.19萬億元的頂峰,之后由于監管的重拳出擊在2017年幾近腰斬。在行業重新調整之后,再次有所增長,不過和當時的頂峰相比已相去甚遠。
來源:第一財經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梳理
“此次征求意見稿下發對于大多數險企來說影響并不算大。同時萬能險將在監管文件引導下更加向著理性的方向發展,對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來說頗具意義。”上述高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