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湖北教育云app(全省各地高考報名咨詢電話公布)

導讀湖北教育云app文章列表:1、全省各地高考報名咨詢電話公布2、湖北武漢:讓雙減走上智慧之路3、校長說 | 喚醒每一個、成就每一個,數字化轉型打開教育新視界4、中國互聯網發展最

湖北教育云app文章列表:

湖北教育云app(全省各地高考報名咨詢電話公布)

全省各地高考報名咨詢電話公布

昨天(11月1日)

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公布

2023年湖北省各市、縣考區

普通高考報名咨詢電話

點擊查看稍早前消息↓↓↓

《高考報名時間定了!》

“返鄂寶·出行”

湖北出行服務平臺

↓↓↓

如何使用“返鄂寶”

關注“長江云”官方微信

點擊菜單欄“返鄂寶”

進入服務平臺

出發地、目的地風險情況、出行政策

輕松查詢

不斷提高常態化疫情防控科學性精準性,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最新公告,這些考試暫停

來源 | 湖北省教育考試院

責編 | 馮圓

湖北武漢:讓雙減走上智慧之路

來源:【人民網】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為代表的智能技術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與思維方式,促使社會轉型加快、科技革命加速、教育變革加深,科技與教育兩大領域都在以主動的姿態向對方滲透,且呈現出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

“從2020年開始,我國教育進入數字化轉型的新階段。”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教授鄭旭東說,教育信息化開始致力于通過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教育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帶動教育的整體性變革,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校的發展方式,構建形成高質量教育體系。

在湖北武漢,智慧教育一步步從理念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深度體驗科技對生活和學習的有益影響。

一站式智慧教育系統走進課堂

“剛剛我們通過‘云’平臺看到了全國各地的地標建筑,那如果同學們要向外地的朋友推薦武漢的景點,你們會選擇下面哪一個地方呢?請大家選擇。”話音剛落,學生手中的平板電腦上,立刻出現了黃鶴樓、武漢大學、武漢長江大橋等圖片選項。點擊屏幕,投票完成,數據分析報告實時完成……這是出現在武漢市楚才中學課堂里的一幕。

2013年,武漢市教育局就率先在全國建成全市域基于云構架的“互聯網 教育”大平臺,開展了以網絡學習空間為基礎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嘗試將多種技術和平臺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如AI行為分析、智能閱卷系統、班級優化大師評價系統等。

2020年上半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復課難題,全市1000余所學校基于武漢教育云平臺的“空中課堂”在全國率先啟用,給全市104萬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站式”智慧教育系統,成為推動智慧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比如,智慧教育產品和業務,囊括教研、備課、教學、作業、考試、課后服務、管理等全場景,過去老師要花幾個小時完成的全班試卷或作業批改,智慧系統幾分鐘輕松搞定。

而眼下,教育領域的“黑科技”正被很多學生所熟知和使用,AI學習桌、學習打印機、AI護眼燈等智能學習產品,以及面向學校的智慧教育產品。

加速建設智慧教育領先區域 14個案例獲評全國優秀

今年8月,“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項目專家組秘書處公布了“2022年度智慧教育優秀案例”名單,確定了123個智慧教育優秀案例。在全國智慧教育優秀案例中,武漢共有14個案例入選。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減負”“提質”“增效”成為社會高度關注且熱議的高頻詞。武漢積極打造一流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工作,夯實智慧教育基礎設施,推進全市中小學寬帶、5G、多媒體教室、教師移動終端、智慧教室建設,實現國家、省、市、區、校平臺數據和行業數據互聯互通。以武漢教育云為基礎,實現教育資源主動服務、精準服務、個性服務。

武漢經開區于2021年6月啟動智慧教育規模化應用,以“數據驅動智能化教育決策”為特色,將“智慧教育”作為推動區域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模式變革和教育生態重構的重要工程,打造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

以數據治理為例,科大訊飛與武漢經開區創新組織管理機制,構建政企社新型協同關系,建成覆蓋全區37所學校、4萬多學生、3千多教師的“教、學、管、評、研”全場景智慧教育環境,搭建車谷智慧教育云平臺,開發區域數據洞察系統,形成個體“小數據”到區域“大數據”的匯聚。

目前,該平臺匯聚教學資源71萬份,顯示備課次數近91萬,授課次數36萬,師生課堂互動次數22萬,作業批改次數92萬……各類數據的匯聚,讓全區各校教育教學應用情況有據可依,為教育管理者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抓手。

(責編:郭婷婷、張雋)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校長說 | 喚醒每一個、成就每一個,數字化轉型打開教育新視界

校刊《陽光里》首發儀式上,彭葆蓓給九年級學生贈書(資料圖)。

校長名片:

彭葆蓓,中學高級教師,第三屆全國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武漢市漢陽區學科帶頭人。

武漢市二橋中學從2007年起在“陽光教育”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全面實施課改,形成陽光教育體系,被譽為“全國城市課改的旗幟”。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二橋中學作為武漢市唯一的學校受邀分享“虛擬實驗教學”改革經驗,標志著學校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率先扛起“智慧教育”課改大旗,進入“二次飛躍”。

接任校長一職,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這所課改名校在數字化轉型時代中繼承“陽光教育”辦學理念和優良傳統,向高品質教育全速邁進?繼承不是照搬,無論怎樣改革,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改變,校長的職責與使命是要給師生搭建發展成長的舞臺,喚醒每一個,成就每一個。

■ 挖掘大思政實踐樣態

賡續紅色基因傳承

“大思政”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型課程教育理念,聚焦時代,學史明理,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學校與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多次開展大學中學同上一節思政課。我受邀參加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長江日報“同上一節思政課”活動,分享學校依托大思政課實踐樣態,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實際探究大思政課活動新內容,轉化學生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的成功經驗。

我們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積極打造高質量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強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活動設計,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和學生活動的主題之中,引領學生從理論學習走向社會實踐,從獲得知識走向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曹藝齡同學代表漢陽區參賽“武漢紅色故事匯”,榮獲優秀講解員稱號,充分展現陽光學子賡續紅色血脈的獨特價值。

當中國空間站“天宮”再次開課,我們邀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的漢陽學子蘇巖,給孩子們分享他“從仰望星空到圓夢藍天”的追夢歷程。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技與夢想的種子,樹立強國志向。

■ 拓展體美勞教育路徑

變革新型教學生態

隨著“雙減”深入推進,體育教育逐漸走向“五育”的中心。學校通過創新大課間活動、開設體育社團、舉辦校園體育節等形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精準把握體育教育的本位價值,不僅培育出健康向上的陽光少年,還在各類專業體育競賽中涌現出一批佼佼者。游泳健將王寶駿、楊佩琪在第46屆長江渡江節中奪冠;楊佩琪在第47屆長江渡江節中成功衛冕;湖北省第十六屆運動會游泳比賽中男子組李中一奪得4枚金牌,女子組楊欣其奪得4枚金牌;2021年校啦啦操隊在全國聯賽總決賽中勇奪冠軍。

學校將美育作為強化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立學生審美立意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跨學科美育課程體系,構建大美育教育觀。利用傳統節日和重大紀念活動,組織學生制作手抄報、書畫等作品,詮釋積極向上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攝影大賽突出愛家鄉的美育主題,抒發自己對家鄉美景獨特的藝術感受;在美術社團活動中創作關心、支持和建設國防的美術作品,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學校積極推進勞動教育擴容,依托“一田一園一瓶”小天地,推動勞動教育常態化,將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貫穿其中。校外建勞動教育基地,校內開辟“一米園”,開發具有班級特色的各類勞動課程。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自制的“瓶子菜園”,每日觀察記錄,感受生命成長的意義,讓教育悄然發生。勞動課期中考試的“答卷”也被擺上了展臺,成績單變作品展。

■ 營造中華風文化氛圍

厚實書香校園風韻

如今,“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已經上升到國家文化戰略的高度。為了讓孩子們好讀書,讀好書,今年學校對圖書室進行升級改造,新建成的陽光書屋成了孩子們最愛去的場所。校園里隨處可見的小書屋放滿了學生喜愛的雜志、報刊,讓孩子們的閱讀隨時發生。

2021年9月,學校創辦《陽光里》校刊,目前已出版4期。《陽光里》用時代思想哺育師生、用名人智慧激勵師生、用身邊典型影響師生,深受師生們喜愛。在教室、走廊、墻面、立柱等位置張貼讀書名言,展示師生閱讀作品,通過校園文化布置增添書香風韻。

學校還開展豐富多彩的“中國風”活動。“古文秀場”深化古文育人功能,傳承傳統文化和中華精神,在傳統文化視域下彰顯了“義理解讀”的道德價值。“課本劇表演”在故事創意中提升思維品質,在劇本編寫中進行語言建構,在個性表演中促進文化傳承,在鑒賞品析中培養審美情趣,全方位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增強文化自信。

■ 轉型數字化教學環境

豐富智慧教育內涵

未來已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為代表的智能技術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與思維方式。

二橋中學積極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積極探索智慧校園建設,逐步從教務、教學、教研、OA、大數據分析等方面覆蓋各項工作,實現了教學環境和管理范式的轉型。

8月19日,我代表二橋中學在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上發言,分享學校推動實驗教學的數字化轉型,實現更高水平智慧教育應用的探索與經驗。物理老師姚佳以《聲音的特性》為主題,運用“央館虛擬實驗”重新編排了一堂形式新穎的實驗課。她以一首自己作詞作曲、女兒演唱的歌曲《最美的星星》開始,引出音色的概念,并現場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樂器。以往教學中,只能用圖片呈現音色、響度和音調知識點,而這節課上,她使用3D實驗交互課件,為學生動態展示了不同樂器發聲時的波形變化,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振幅、頻率、音調、響度、音色等物理概念。

近年來,學校建設了數字化課堂教學環境,支持跨校區共享和協作,搭建了央館虛擬實驗教學系統與武漢教育云雙平臺,將互動教學優勢與虛擬實驗系統的VR體驗相結合。在華中師范大學專家的指導下,八年級的4個班開展沉浸式翻轉課堂教學與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對比實驗,從實驗知識、學科素養和學習體驗評價分析學生學習成效,從學習滿意度、動機等7個維度測量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兩年多的實踐與探索,學校基本構建起了完整的沉浸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虛擬實驗環境中開展自主探究與協作學習,推動學生基于體驗的深度學習,實現“教”與“育”的深度融合。

■ 原創IP“陽陽”誕生

涵育陽光文化底蘊

今年暑假,我找到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一起設計了二橋萌主“陽陽”。這只原創IP是一個溫暖的小太陽,它呈現出9種形態,代表著9種陽光少年應具備的品質,彰顯出二橋中學“培育愛心,激發活力”校訓內核。目前學校文創產品越來越豐富,它已成為學校有溫度、有趣味、有藝術、有內涵、可持續的傳承。

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變。正如“陽陽”的形象“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這是我們對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不懈的追求。這一年,我們登上了全球智慧教育論壇分享經驗;CCTV-13新聞頻道《國際時訊》欄目報道李璨顏同學與漢語橋冠軍羅邁在戲曲進校園專場同臺演出;“五化·五型”作業設計方案入選武漢市落實“雙減”工作優秀案例……學生的成長、家長的滿意、社會的認可,這就是對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陽光教育的最有力回應。

一時的成績好壞,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感知幸福和終生成長的能力,才是我們畢生的追求。教育,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培養孩子,對一個國家來說,就是創造未來。在這片灑滿陽光的校園里,我和孩子們一起向陽成長。

(文/武漢市二橋中學校長 彭葆蓓)

【編輯:張文輝】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中國互聯網發展最新成就如何?這組數據值得我們自豪

11月9日下午,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烏鎮召開,會上介紹了《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等重點內容。

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新聞發布會。央視新聞 圖

藍皮書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重要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由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牽頭編撰、國內外互聯網領域高端智庫和研究機構支持參與,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

其中藍皮書提及的這組數據,集中展示了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成就:

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45.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了39.8%,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2021年,中國數據產量達到6.6ZB,位居世界第二,而中國數據存量則已達到598.4EB。

截至2021年底,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100%。國家數字教育資源體系接入各級平臺233個,累計上架教育服務應用176個,供廣大師生免費獲取。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有力支撐“停課不停學”,云平臺瀏覽次數達到35.38億次。

2021年,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為13.52億人,電子社保卡領用人數超過5億人,已開通459個渠道、62項全國服務、1000余項屬地服務,全年累計訪問量超過112.51億人次。

根據CNNIC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4.4%。

2022年上半年,在全國現有行政村“村村通寬帶”的基礎上,又實現了“縣縣通5G”。全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2.93億人,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8.8%。

截至2022年6月,全國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超過90%的縣(市、區)。

截至2022年6月,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5.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了4.55億,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

截至2022年6月,452家網站和App完成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并通過水平評測,不同群體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得到較好的滿足。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喊窮直播籌款引關注:已籌近263萬元,約150只動物被認養

↑動物園直播畫面截圖

紅星新聞記者|宋昕澤 藍婧 實習記者|閆沫琛

實習生|李雨果 吳亦陽

編輯|官莉 潘莉

“紅山動物園最近窮得揭不開鍋了,開放了一批動物認養。”

近日,博主“七英俊”的這條推文在微博上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眾多微博大V紛紛轉發,目前這條微博的轉發量已達到1萬多次。還有博主稱,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從10月29日封園開始,“每天都是0收入,非常艱難,需要大家的支持”。

自2020年出圈后,紅山森林動物園在坊間贏得美譽。但這已經不是外界第一次聽到這家動物園面臨困難。

2020年7月,紅山森林動物園園長沈志軍曾在演講中表示,疫情導致該園閉園51天,動物園收入為零,損失了2000多萬。“有人說疫情過后會有一波報復性出游,可是我等了三個多月,還沒有多少人來報復我。”

在困難之外,紅山森林動物園并沒有放棄自救。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10月29日閉園以來,紅山森林動物園的賬號每天都會直播,“營業”的動物主要為考拉、長頸鹿、猩猩、細尾獴、小熊貓等明星動物。小動物們憨態可掬,吃喝玩樂,一如往常地生活著。此外,動物園還于去年開通了線上認養。

收入銳減:

動物園一天數場直播,已籌到263萬捐款

11月7日上午11時許,在紅山森林動物園的直播間里,一只考拉蹲坐在樹杈上,抓起樹葉往嘴里送,模樣憨態可掬。下午,兩名講解員又將鏡頭移至室外,為觀眾介紹起園內的植物,接著去到狼、猞猁所在的館舍進行探訪。陽光下枯葉飄落,偶有游客經過。晚上8點,動物園又開始了一天中的第三場直播,飼養員直播如何為4個月大的紅吼猴“石榴”制作奶昔。

直播過程中,講解員不斷提醒觀眾,“特殊時期我們感謝大家的陪伴,也需要大家的幫助。大家可以點擊右下角的藍色愛心進行捐助,我們的捐助資金會全部用于保護動物。”

此前媒體也曾報道,紅山森林動物園收入的80%以上來自門票。受疫情影響,2020年該園共虧損3000多萬,占往年收入的40%。最困難時,動物園賬面上只剩下50多萬。為了保證動物的飼料供應,園長甚至扣下了員工的半年績效。

為了自救,紅山森林動物園早就采取了網絡直播、動物愛心認養、創建Zoo商城、上架周邊產品等多種措施。

從2018年開始,紅山森林動物園就開始在各個平臺試水網絡直播。2020年時,動物園已經積累了一些直播經驗。在以才藝表演為主的大環境中,該園以保護動物的視角和內容脫穎而出,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播出的時候全網熱度很高,每天都有幾萬十幾萬的人在直播間觀看.”

此后,紅山森林動物園會在周末進行直播。如果碰上閉園,他們會增加直播頻率,也為想念動物的人們提供一些慰藉。最近,動物園的直播間附上了捐助鏈接,點擊上面的藍色愛心,會跳轉至捐款界面,觀眾可以選擇10元、20元、50元、100元或自定義金額進行捐助。捐款的目標金額為264萬元,記者注意到,截至11月8日晚11時許,在近18萬人的幫助下,已籌到將近263萬元。

↑面向不同受眾的動物認養

動物認養人:

想要一個近距離接觸動物的幕后體驗

此外,紅山森林動物園于去年開通了“云認養”功能。

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認養活動早在2001年就已經在線下開展,受眾包括個人和部分本地學校。2019年,隨著粉絲不斷增加,線上認養的需求逐漸增加。2021年,動物園又開發了微信小程序,開通了“云認養”模式,公眾可以在線上進行登記預約、簽訂協議、辦理認養證書等。

據動物園發布的《動物認養服務細則》,認養人通過小程序或官網選擇認養動物,付款后會收到工作人員的郵件,并添加微信,后續有認養紀念品郵寄、個人或家庭幕后體驗活動(到動物館舍做客等)。

紅星新聞記者進入小程序中的“愛心認養”界面,發現有獰貓、野豬、水獺等動物可以認養,價格在800-2000元不等。

紅山森林動物園有線下認養和“云認養”兩種方式。傳統的線下認養人每年有一次深度探訪的機會,可以到場館進行飼養體驗,協助打掃衛生,了解飼養員日常如何照顧動物,還可以參與“動物館奇妙夜”等科普教育活動。云認養主要針對無法到場館實地參觀的受眾,每月都會有一次點對點直播,在直播中他們能夠觀看自己認養的小動物。

紅山森林動物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認養人可以在小程序后臺獲取動物的最新動態,“比如場館里增加了什么設施,它新添了哪個小伙伴,有沒有懷孕、生孩子,甚至是有沒有跟小伙伴打一架。這些有趣的、好玩的事情都會進行反饋。”

通過認養,公眾與動物形成一種特別的緣分,認養人可以定期、全程追蹤動物的動態,見證動物的成長,還可以了解園區的基礎設施、動物的生活環境。

認養人阿暉在11月7日早上認養了水豚“福寶”。“福寶是我感興趣(的動物)里面最便宜的,只要五百,一個月幾十塊錢也不多,其他貓科或者象要一兩千。”剛認養“福寶”后,阿暉就在小程序中收到了動物園發來的認養日記,“感覺他們做得很用心。”

另一位認養人小利于2021年10月拿到第一個月工資后,“趕緊認養了”一只自己喜歡的狼。

小利認養時并沒有抱著“拯救這個動物園”的心態,“純粹想要一個近距離接觸動物的幕后體驗。”2021年12月26日,她來到動物園進行幕后體驗,主要工作是鏟屎、打掃籠舍,給動物準備食物和玩具。

“狼是群居動物,個體不好辨認。它們會躲避陌生人,除了狼王把老婆孩子護在身后,另外兩只狼都縮在角落。”在體驗過程中,飼養員突然喊道,“這是你領養的那只”,那一刻小利特別激動。

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已有150只左右的動物個體被認養,她認為動物認養對于園區的經濟狀況有一定幫助,“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精神鼓勵和支持。我們一直把認養視作連接動物園和公眾的方式,它更是一種深度的教育體驗。通過這樣一種交流,用溫情喚醒更多的人關注野生動物,讓大家從內心、從情感上面,認同和支持保護野生動物。”

對于動物園目前的收支情況,該工作人員不愿透露過多信息。

↑熊貓嬉戲。圖據紅山森林動物園

動物園從業者:

不是我們在養動物,是動物在養我們

從事動物飼養管理和研究工作多年的呂亞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國內動物園的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的90%左右,不同動物園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差別不大。此外還有一些科普活動、文創產品及餐飲配套的收益。近幾年,客流量減少,門票收入銳減,許多動物園無以為繼。呂亞奎還介紹,我國動物園一般分為財政全額補助、差額補助和自負盈虧三種。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紅山森林動物園是全國唯一一家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性質的動物園。

除了門票收入銳減,飼料成本上升也是動物園面臨的一大困境。呂亞奎介紹,動物園的很多飼料來源于周圍農民,既能保證飼料新鮮,又能帶動農民致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疫情導致周邊很多飼料無法運輸;此外大范圍的物流不便,也導致了動物園所在區域物價的整體上漲。動物園區別于其他旅游行業的一點就是,動物園不論閉園與否,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食物。

呂亞奎說,為了降低成本,動物園會采取開源節流的方式來進行維持。節流在于除了動物飼養、醫療、動物福利等核心人員,減少其他配套設施的員工人數;而開源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數字賦能,來提高園區的影響力,如打造明星動物、網紅IP、網絡直播、線上科普和線上認養等。

對從事動物保護的人來說,養好動物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使命和責任。和同事交流的時候,呂亞奎常常有一種感覺,“不是我們在養動物,是動物在養我們。”

呂亞奎說,園內的很多珍稀動物都是國家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重要的物種資源。而動物園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遷地保護,“動物園的個別物種數量已經很少了,甚至在野外基本看不到。因此,動物園目前雖道阻且艱,但是期盼其負重前行,蹄疾步穩,走出寒冬。”

(阿暉 小利為化名)

―EN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