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領紅包游戲(天子劍好賺人民幣的游戲,三年老司機經驗總結)
賺錢領紅包游戲文章列表:
天子劍好賺人民幣的游戲,三年老司機經驗總結
前言:《天子劍》,游戲工作室比較少的一款網游,可能是因為它太小眾了吧,大家看不上?這游戲我玩了三年,個人認為算是比較好賺人民幣的網絡游戲了。
首先,談下《天子劍》人民幣和元寶兌換比例:天子劍充值1元=100元寶,淘寶1元=108元寶,新區開區10天內1元=110元寶(dd或uu),后期1元=115元寶穩定。(交易平臺去dd或uu)
天子劍怎么賺錢?攻略如下:
首先,先買多游戲開器,還加IP,注意,一IP最多開6號,超過6號容易封號,建議電腦能開90號以上。
1、開區一星期的金鹿,打金鹿有機率給金豆,金豆可以開出座騎(綁定),元寶(100-1000),流通錢幣,裝備(開出和世界等級差不多的值錢,可流通),法寶(紫的值錢,暗金的很值錢能賣幾十塊),粗糙的金礦石(可流通或賣商店換流通幣,一金礦=1W流通幣,前期一金礦能賣3-5毛),京東卡(10-500不等),運氣逆天還有愛瘋8(10多區只聽過一次,還不知道是哪個)
2、你在野外掛機升級的時候,可以獲得五行靈石,奇石,前期是比較貴的,可以先賣掉,一般前期百來元寶1個,到后期也許就百來元寶1組。所以趁前期市場好,賣掉,能賺點。
3、女兒紅,也是野外掛機升級的時候能獲得的,女兒紅是綁定的,將它挖成藏寶圖就是可流通的了,你可以直接賣掉,一般最低是30元寶一張圖,前期更貴可以50或者60元寶一張,或者自己挖成寶石再賣,運氣好的話,一個寶圖能挖到4級5級的石頭,那真是賺到了,特別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石,攻擊類的寶石,比較值錢。
4、粗糙的金礦石,你可以直接賣,150-200元寶一組或者自己點,打出更高的金礦石,你也能賺上一筆,礦石在蟄龍關的西戎巫術的西戎騎兵身上出,單人去打的話,可以找這幾個怪,如果能跟著團隊打物質車那得到的就更多了。
5、法寶靈氣,靈氣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東西,加注在法寶上可以增強法寶的威力,這個靈氣需求量是很大的,前期100W靈氣可以賣1W元寶哦...勤勞可致富,這話是沒錯的..靈氣的主要來源是蟄龍關的斥候和打裝備地圖的精英怪出的法寶,分解不用的法寶就可以獲得靈氣。
6、法寶7屬性,打到法寶后,一定要看下屬性,如果有亮閃閃的,特別屬性是7階的,那么一個最少能賣200元寶哦..8階,9階,甚至10階的價格,更高的多,這個生財之道是很不錯的!
7、說到打裝備地圖的精英怪,這也是一個可以賺錢的點,精英怪除了必出一個法寶外,還會出紫裝,暗金裝,好屬性的裝備絕對是搶著要的,所以..你懂的..
8、跟著團隊打BOSS分元寶..如果勢力里有人組隊喊去打BOSS什么的,那么就積極的去參與吧 ,一般團隊里打到什么暗金法寶暗金裝備之類的,都會進行拍賣,而拍賣所得的錢,肯定是出力的這幫人一起分享的,所以參加集體活動也是很重要的。
9、御馬寶典,拉鏢和參加日?;顒涌梢垣@得流通的御馬寶典,這個也算是土豪專屬吧,他們比較著急著升級坐騎,所以會掃貨,你看著寄售的價格掛就可以了,小賺都是有的。
10、1到50級前期沖級一定要快,特別20級可以接皇榜的時候,千萬不要舍不得花那300元寶委托皇榜,因為等級沖前面了,錢幣給的獎勵可是足足..不過如果沒給錢幣的話,那肯定是你已經晚一步了.
11、主城內掛機打紅包,收益是非??捎^的,土豪開財神下凡撒下來的紅包也是很可觀的,小紅包一個2888,中紅包一般1W左右,大紅包最多是9W ,一個號主玩,一個號掛城里打點錢這也是極好的。但最容易封號的,雖然1級號就可以掛紅包。
總結:
除了以上這些賺錢方法,天子劍其實還有個技術性的賺錢機會,我知道但沒那技術!(比如:錘法寶、錘器靈,高錘的很值錢,開新區的時候很多人訂貨,還有合五行、合寶石),沒技術別搞,虧的機率很大,有技術、有實力的人才可以試試。
開心客棧的游戲體驗
網絡廣告現在成了重災區,平臺播出這些廣告時,根本沒有審核其內容,致使某些無良的游戲商可以為所欲為,無恥到了極點!大部分都是廣告打得滿天飛,實則半真半假。那些所謂的演員,一個個看起來人五人六的樣子,信誓旦旦用自己的良心和人格擔保:試玩他們的游戲就能賺好多錢。下載完成后,都是幌子,提現的時候有很多門檻!這些廣告的作用只能是逗大家笑一笑他們的人格。
下面是我體驗《開心客棧》手游的過程:
提現界面分兩種:一種是元寶提現,1000元寶兌換一毛錢。一天可以兌換五六毛??匆曨l注意有些界面要劃拉一下,不然收不到視頻獎勵。
元寶提現界面
這種視頻界面需要劃拉一下
另一種是紅包提現。最惡心就是這個紅包提現,當我攢到50塊錢想提現的時候,提示余額要滿150塊錢才能一天提50塊錢。我估計余額的滿150塊錢的時候,估計又會有別的門檻。果然,我攢到了150塊錢想提現,平臺又提示:邀請8個人才能提現。這些門檻廣告里是不會跟玩家說的。
余額50塊錢提現界面
余額150塊錢提現界面
果斷卸載!
萬字長文:剖析羊毛黨的賺錢邏輯
羊毛黨是一定得拉社群嘛?”
“差不多吧,不然日均效益拉不上去。有的羊毛游戲得組人頭”
他又再群里發了幾個推廣。
“沒社群啥都干不了?!?br>
幾條感謝聲把他的推廣擠了上去。
今晚的羊毛party似乎依舊紅火…
大家好,我是老John,一個混跡于羊毛、黑客話題中的產品經理。
我的頭像
羊毛黨,當代人最喜歡佩戴的標簽之一。
每天夜里,一大群人討論著自己買的便宜東西,自己玩的哪個游戲提現每分鐘提現3毛。
在旁邊,有一些躍躍欲試的人,他們覬覦那些點點屏幕就能得到的錢。
又害怕那句“天上不掉餡餅,只會掉屎盆子”的老話應驗在自己身上。
他們的謹慎是正確的,羊毛的世界沒有不是金磚鋪路的魔幻之城。
那些刷刷刷的到賬聲,那些各大平臺薅來的便宜的不得了的褲子、衛生紙,很可能是用無數的技巧與努力才搶到的。也可能,在買到便宜東西之前,付出了不少額外的代價。
但,大可不必擔心這“代價”會讓自己自己追悔莫及。
因為現在整個羊毛鏈條已經變成了“量錢互換”的交際場,很多時候你付出的只是“捧個人場”。
你可以不相信任何人,但你可以相信一個熟人羊毛黨。
羊群:有的吃草,有的圍觀
那么,羊毛黨到底是什么?
是好人,還是壞人?
他們為什么能買到便宜東西?他們又為什么拉我進群?
“羊毛”一詞網絡含義的起源
在我說全部的答案之前,我先給給一些名詞做一些定義:
利用互聯網占便宜,就是薅羊毛。
薅羊毛的人呢,就叫羊毛黨。
羊毛的分類:信息差與主動讓利
聲明:為了不破壞現有的薅羊毛生態,本文涉及到的關鍵羊毛平臺均用簡稱 “**”表示
在文章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先把薅羊毛中的“羊毛”按照獲得方式分成兩大類。
信息差:這類占大約1%。商品的錯價,商品的套利,或者是機制漏洞、無檢測可打金游戲等。比如1毛錢買茅臺這種。大家喜歡把這種叫“神車”。又或者是一些網賺游戲,因為機制沒設計好導致可以用特殊方法作弊,比如原先某個莊園類打金小游戲可以靠改封包做到單賬號日打金300元(當然,這個游戲已經死了)。
主動讓利:這種大約占99%。商家、社群為了拉人頭,會讓一部分商品以很低價格賣給用戶,使得聚集人氣。其實呢,也不光是讓利這一個因素,還有一個因素是“清庫存”,比如服裝行業,這種庫存能壓垮一家公司的行業,在迫不得已時低價傾銷是很可能的。這就是為啥總有人能買到1塊錢的褲子。
那么:
搶茅臺算不算薅羊毛?
用程序搶算,用刀搶不算。
搶web3的空投呢,算不算薅羊毛?
算的。如果按照“利用互聯網占便宜”這個廣義定義來看的話,自動化打金、nft鏈游打金等都算薅羊毛——當然,這些更是羊毛黨們鐘愛的項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經??吹接腥舜蟠蠓椒降卣f自己就是羊毛黨,然后開始介紹起自己簡單的各種“好單”。
有時呢,
我們能輕松找到這種人,找到各種“神單群”。但當我們滿懷感激地希望這些神單群能多送我們一些神單,好讓我們從日常開銷省一些錢時,他們就開始推銷性價比不高的產品了。
我們失望了,
慢慢的我們也意識到,我們碰到的這些是“短期放出主動讓利的商品,長期用社群淘客變現”的社群。
這仿佛是一個陷阱,一個困局:我們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真的羊毛群,也不知道這個羊毛產業鏈是怎么運作的——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這些群會不會最終坑我們管我們要錢。
困局,唉。
不過在困局之中,逐漸有了有勇敢的破冰者。
其中一些人有倔強又堅忍的學術精神——比如在虎嗅、36kr上對各種羊毛神單進行刨根問底的人——他們在羊毛產業鏈上左右俯沖、上下求索,想要摸清這個行業的全貌;
也許是機緣巧合,他們最終都會得到一個“這些都是淘客套路”的結論。
之后,他們反思,他們“否定之否定”,他們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索的精髓來分析自己的結論,最后以一個升華的主旨來完結他的論述,伴隨著掌聲、好評與粉絲數增加,一切都很美好,仿佛一段佳話。
————除了,他們并沒有摸索出整個羊毛產業的門路來,甚至在摸索到這個產業的骨架之后,就欣然結尾了。
這些勇敢的破冰者們的探索精神讓我有了啟發,
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章。
我要做的,是相比前輩們,更深一些地摸索羊毛產業的全貌,并努力繪聲繪色地把我知道的一切、發現的一切與思考的一切描述給大家。
同時滿腹疑惑的讀者們掃除自己對羊毛產業鏈的疑惑,同時知道要從哪里下手參與這個碩大的產業鏈條。
所以本文非常非常適合兩類讀者:
賺錢門路的嘗試者:想試試看,能不能在羊毛產業鏈中找到自己能扮演的角色,從中分一杯羹。
想了解一個大產業的全貌的知識渴望者:他們在撰寫文獻,或者想梳理自己的想法,他們想了解羊毛黨們更多一些,而不是停留在“啊呀我知道的羊毛黨就是黑產與灰產的交界產物啦”這種曖昧的描述上。
那么,讓我們開始吧(^_^) 。
羊毛起源: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錢是好東西,誰也不嫌多”
這是我常聽到的話。咱們老百姓想買一些實惠點的東西,是為了省錢。老板們想多賣一些東西,是想賺錢。這是一對不可調和之矛盾。
羊毛黨介于百姓與商人兩者之間,他們是為了“占便宜”,
通過對便宜商品的購入與轉手,實現一定程度上的開源節流,從而攢下小錢錢。
不難發現,一些商人們很多選擇利用這些羊毛黨,為自己獲得便宜一些的流量。
那么,究竟是“先出現了利用商家的低價漏洞而賺錢的羊毛黨,還是先出現的利用大眾的商人的營銷策略?”。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回答一些對薅羊毛這個行為抱有謹慎懷疑態度的人的疑問“為什么他們會有便宜的商品”。
這道題,
行業內的普遍答案是:先有的是羊毛黨。
不錯不錯,不必對這種愛恨糾葛的起源進行沒完沒了地討論了呢。這樣這篇文章也會短不少了,不至于長到讓讀者睡著咯...
在互聯網上,除了有無數的沖浪能手,還有普通網民們很難想象到巨大的信息差:相比線下這種信息不流通的場景,線上的信息差更容易用一些技術檢測到。
我大致說一下,用技術獲取信息差最全面的思路就是:窮舉所有可能有信息差的web,然后爬蟲定時監測,系統地分析信息查的價值,最后加以利用變現。
有朋友吐槽:這也太tmd難了吧,百度爬蟲也才爬一部分web啊,你這工程得耗資幾萬億吧?
那么,為了在盡可能有效地獲取信息查的前提下,降低信息查的獲取成本,就是早期羊毛黨的主要工作了。
一些有頭腦的前輩們,經過摸索,設計出了一種“情報積累 爬取入庫 雙循環”的模式。
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不斷嘗試一些可能的方向上的網站,找到羊毛漏洞后就開始自動化利用,然后本次羊毛漏洞利用的經驗會指導下一次。
比如啊,比如:(這里得舉個栗子,不然也太籠統咯跟天書似的)
一個羊毛黨在持續關注某打金游戲的羊毛,對多種可能存在的羊毛(在某一等級是高收益段,或者新區新號福利好、市場活躍)進行嘗試過后,發現了“不斷跳新區來增加收益、降低被封號風險”的羊毛,然后再對這種漏洞的持續自動化利用之后,就得到了“下次在新的游戲也不斷跳新區”。
打金,養活了世界上千萬人口。
朋友們,如果我們按馬克思主義原理來分析,這個薅羊毛過程是一個“實踐——認知——實踐”的過程,可以說非常科學了。
但是,科學的真理在時間的流逝下很可能變成富有玩味的謬誤。
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歲月蹉跎之下,這種“一個人就能干”的單人技術薅羊毛模式,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情報源的不穩定性:一個獨行俠羊毛黨,可能只能找到一個方面的情報,別的方向的情報壓根弄不到。也就是說消息面不夠寬,最終會導致獲利池比較淺。
羊毛漏洞的利用成本增加:除了少見的商品邏輯漏洞(比如之前拼xx的無門檻券漏洞),大部分漏洞的“實踐”過程都需要進行逆向分析,技術棧選型(面向圖色還是面向封包)和風險分析(用某某工具某某技術會不會被抓進去)。你一個人要做的工作太多,要學習掌握得太多,你的技術短板決定了你某些羊毛薅不了,這樣你的盈利面就小很多了。
商業模式單一:羊毛黨的收入主要靠這些饑一頓飽一頓的套利行為,如果膽子大一些,有一些羊毛黨技術人員會選擇賣腳本(這里插一嘴,現在主流的是基于卡密的腳本租賃模式,相比直接販賣多少高級了一點點hh)。但就這么兩條路子,在商業上無法形成生態閉環——換成普通話就是:沒有可持續地回頭客。
好了,看到這里,頭有一些大了吧?
我們先休息一下,把目光轉到更有意思的另一邊:互聯網上的各種店鋪、公司。
互聯網上,商人們安居樂業,彼此信息流通,顧客共享。簡直是商業的烏托邦。
這時候,羊毛黨們聞著味就過來了——開始薅。在商城里薅,在有交易的游戲里薅。
敏銳的商人、游戲公司的策劃們,很快就意識到初期的“技術羊毛黨”的存在。
他們對羊毛黨的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的心境,經過了一個有意思的變化過程:
從“什么?羊毛黨?兄弟們抄家伙有人砸場子啦”
——到“這群人太多了,兄弟們我們投了吧”
——最后到“羊毛黨,也是流量啊,我們能不能利用他們一波”。
有人云:
“羊毛黨和商人們就像是一對從初識到婚姻,坎坷不斷的恩愛新人,拋開過程不談,如今這對夫妻的小日子很是甜蜜。”
——安夏?碩徳
做運營的朋友們應該知道,策劃一個活動第一條就是要考慮“怎么別被羊毛黨薅禿了”。
一般叫這個為“活動風控”。但大部分活動,又不把“排斥羊毛黨”當成風控的第一要義,這波天然的流量如果能給活動帶來好看的數據,那運營們是舉雙jio歡迎滴。
好了,目光回到羊毛黨這里。
時代變化,草木葳蕤。
世界推動著羊毛黨前進,他們有的面臨遷徙,有的即將掉隊。
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一個詞:“變革”。
而變革,只有兩條路:
有技術羊毛黨們,聯合起來:通過整合已有渠道,建立強大的“工具——技術——外包人員”三合一中臺,建立強大的統一羊毛黨技術平臺,為平臺里每一個羊毛兄弟賦能。
向商人們妥協:優先選擇商人們放出的線報,并在自己社群里推廣。同時,主打拉人頭等羊毛玩法,確保一切都掌握在商家可控范圍之內。當然,還衍生出一種“廣告聯盟”玩法,后面再表;
看到這里,朋友們很容易發現,
這兩條道路,其實是分別對應了本文第一部分里提到的“信息差”與“商家讓利”兩個方向。
這兩條道路,可謂涇渭分明。
前者精益求精,不斷更新迭代新的技術工具與技術集成方案,形成了自己的玩法。
后者依仗著規模優勢,逐漸形成了兩個有意思的生態——“淘客生態”,“廣告聯盟生態”
兩者都是時代選擇的結果。
兩者彼此壯大,彼此孕育各自的技術棧。
時代浪潮推動技術棧的開花結果,也帶來了法律、輿論與技術本身的碰撞。
碰撞之中已過10年:這10年里最大的爭論點就是
“什么樣的羊毛技術,才不是有害的羊毛技術?”
羊毛之刀:如何分辨技術的善惡
羊毛之刀
有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教爬蟲的那些視頻下面,總有人刷“爬蟲學的好,牢飯吃的飽”。
學安全相關的技術的人,也都聽過一句調侃般的勸誡:“在學習之前,要先學會刑法”。
這句話的核心含義就是:“你很可能一不小心觸犯了刑法”。
仿佛,技術的使用,與牢飯只有一線之隔。
其實是顯然的,有人用技術作惡,那人民與法律肯定不能放跑他。
那么,哪些羊毛技術才不會被當成作惡?
那么,哪些羊毛技術才高枕無憂。
哪些羊毛技術沒有使用風險?哪些是我們容易學會的?
在回答這一連串問題之前,我先來為大家梳理一下羊毛涉及技術的脈絡。
習慣上,我們把單人羊毛技術分成兩大類:
基于圖色的模擬性薅羊毛技術:我一般把圖色模擬稱為“羊毛技術的終極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就是“模擬一個人來操作鍵鼠、手機屏幕等,從而解放自己的雙手”。我說其為最終解決方案,是因為涉及的無障礙檢測、檢測特征等底層反薅技術,可以通過加密、模擬器等方式解決80%。而行為檢測,最終也會被成熟的模擬方法或者機器學習等方式繞過。以及:在非高頻情況下,這種行為一般不會碰到法律的紅線。還有兩個優點:工具相對易于維護、開發門檻非常低。
基于內存逆向、封包的脫機薅羊毛技術:這里是羊毛黨們最推崇的方式,這種方式效率高可以脫機(就是不用實際打開界面),開發周期相對長一點。而這種技術最大的缺點就是:是否觸犯法律要看具體行為,被舉報后有可能會負法律責任。主要看其“是否惡意修改內存、封包,是否惡意逆向、是否過于高頻”等。
這是比較沒有爭議的兩大類,如今絕大部分的單人羊毛技術都是基于這兩種思想。當然,在以社群玩法為核心的群體性羊毛技術,又增加了兩個功能性的技術棧:
以爬蟲、api為核心的羊毛情報服務體系:這個已經有很大的規模了,尤其是其中的以“淘客”為招牌的各種平臺。
以各種機器人技術(tg、v、q為主)為核心的自動化羊毛運營技術。機器人技術的門檻是很低的,和公眾號的平均實現難度差不多。除了機器人外,還有云卡運營的部分(就是自動化銷售卡密等)。
看著好多哦,
確實不少,但其實很多東西彼此相通。
基于圖色的羊毛技術,核心就是繞檢測、比對控件或圖片、順序邏輯。
其實和那些學爬蟲的使用的selenium stealth的爬蟲懶人萬能解決方案有異曲同工直面。這種腳本的編寫很符合我們的直觀邏輯:下面是偽代碼hh
//屏幕上有一個按鈕控件,旁邊寫著按下就給1元按下他()//看廣告,每個廣告30s,看完就給5分毛,假如有無數個廣告。while True: 看廣告() 利用圖形比對別額外的寶箱按鈕() 按下返回鍵()
圖色腳本幾乎擁有100%的合法性。
而封包腳本,如果不涉及逆向的話,那實際上和大家學的普通模造http請求的網絡爬蟲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一些涉及逆向的封包普遍是tcp。這些封包技術合法性需要分類討論。
而用來幫助社群輔助運營的技術,比如聊天機器人技術,現在已經逐漸變成了“低代碼領域”的天下。機器人工具數不勝數,比如C**x6等。相對低齡的網民們也開始了造聊天機器人做玩具的熱潮,除了滿足新奇感外,這也說明了機器人也變成了互聯網上的基礎設施。
也許,現在只有像tg這種用純英文文檔的機器人,才會難以在中國做大眾化的普及了吧。
言歸正傳,其實群體羊毛技術涉及的API與機器人,已經有比較成熟的一條龍解決方案。
尤其是一些主打“淘客”概念的中小平臺,一般會提供淘客機器人,幫忙做社群推送。
這里舉個例子:折推推。
這種社群羊毛技術是完全合法的——除了一些平臺抵觸機器人、多開等行為,可能造成封號。
做網安的讀者朋友們會發現,我幾乎把“逆向”產業歸到了“羊毛”產業之中了。
這并不是想擴大羊毛黨的定義,主要是出于一些原因:
技術人員群體重合
盈利性質相似很難一刀分開
在時代發展下,兩者的產業鏈趨于融合
那么,這些技術中,哪些是善,哪些是惡。
哪些不能眾目睽睽,
哪些又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家常便飯。
我們急需要一把刀把羊毛技術整體切分為二,一邊是純白干凈的群眾性盈利福祉,而另一邊則是于黑灰和法律中掙扎的技術手段。
我稱這把刀為:羊毛之刀。
這把刀就是:偽造數據與超高頻
這是刀,切割出來的就是紅線。
這個紅線的名字是:“破壞性”。
在羊毛之刀切線的左邊,是白色,是合法領域,開發難度低成本低,情報需求低,風險低。
在羊毛之刀切線的右邊,是黑色,是黑灰領域,開發難度高成本高,要求有合理的情報系統,有法律風險。
比如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某莊園類網賺游戲的羊毛,這個已故的游戲有嚴重的邏輯漏洞,可以通過篡改 批量高頻重發關鍵封包的方式,大批量獲得游戲內代幣,而且居然tmd可以日提現300。
——這真是網賺界的一大福報了,要知道大部分網賺類游戲已經被壓迫到每天5元的提現上限了。
奈何劣幣驅逐良幣,老天爺想餓死瞎家巧,這個良心的游戲離開了我們的生活。
這里回答一下大家的疑問,就是這種羊毛游戲的存在意義是什么?
其實就是“廣告聯盟模式”的套利,做小程序的或者uniapp開發的應該比較熟悉:
每個廣告的有效點擊會有分成(就像知乎的知 自選一樣),經營方拿出廣告商給的一小部分錢分給看廣告的人,這樣就完成了一次套利——當然,羊毛黨的自動化,并不一定能造成有效點擊,而且會傷害一些項目的扶持方,所以他們對羊毛黨也是若即若離的態度
這種把游戲弄垮的惡意薅羊毛行為,
就是典型的在紅線上跳舞,在羊毛之刀的刀尖上舔血。
總共就兩條準則,他可真是都雨露均沾了。
這里稍微講解下羊毛之刀:超高頻的一個定義吧:就是超過人的小手手太多的速度。這種一般是在涉及到商品或者虛擬道具的羊毛上存在。使用太高頻的自動化羊毛不僅給服務器造成了壓力,而且破壞了公平。咱老百姓要買的東西,都被你的小機器人兒買了,那老百姓肯定是想揍你的。
在面對機器人搶購的時候,很多策劃和運維也商量了,直接用三種小策略:
以令牌桶思想為核心的訂單系統架構設計(當然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緩解突發的訪問壓力):嘿,小子兒,我先刪你一部分請求,我看你怎么搶。你跑的越快我刪的越快。
ip黑名單:老實說吧,這方法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于一點用都沒有。
逆向加固:嗯,挺有用的,掀起了一陣子的“抓提前包”熱。促進了羊毛黨的學習,鍛煉了羊毛黨的吃苦精神。
超高頻羊毛技術與反超高頻之間反復的軍備競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電商平臺的沒落,與降低了大平臺的耐性——“實在不行咱報警吧?”
目前,已知的是,如果編寫的羊毛爬蟲過于高頻致使網站暫時癱瘓的,有可能會被定性為“網絡攻擊”。
涉及網絡攻擊的罪名描述的更新雖然暫時不夠及時,但執法的嚴正性還是被廣泛認可的。朋友們有興趣的不妨去打聽下有多少“寫爬蟲進去了”的人是做了如上描述的事情的(逆向 高頻)。
當然,我不是想說爬蟲違法都是因為如上行為,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碰到敏感數據”。但本篇講的是羊毛黨,羊毛黨們幾乎不會涉及敏感數據——大家只是想占點小便宜而已啦。有興趣的話,我也會寫一篇關于爬蟲的合法性的文章。
我真正想說的是,只要不越過羊毛之刀切割出來的紅線,那么一切都會和平、合法。
沒錯,不破壞地薅羊毛,才是好薅羊毛。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說“面向圖色的羊毛技術”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了。
從古早的腳本精靈,到移動端的諸多腳本編輯器(autojs系列,Ham系列與節點系列等)和趨近于萬能膠水腳本定位的py,都能做類似的工作。py如果配合yolov系列,可能會有更具想象力的玩法。
另外我跟大家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一些逆向技術教學機構,也陸續開設了諸如yolov5等工具的教學課程?!?/em>
這個羊毛之刀理論也能解釋一下為什么“商家讓利型的羊毛會占主流”
——因為這個行業“完全合法”。正因為合法,所以鋪設成本相對較低,可能油水更足一些呢。
同時,社群羊毛的玩法,可能讓普通人更容易參與進來。
社群羊毛的技術體系也經過長久的自我革新與內卷,變得更加易用方便。
匯川入海:世界的終點是社群?
我們來回顧一下前面我們說過的內容,羊毛黨隨著時代的變化,分流成了兩類。
一類是通過構成技術團體,采取“團體賦能模式”的抱團取暖模式,讓有技術的羊毛黨聯合起來大秤分金銀。
另一類是與商家共舞,共割韭菜,逐漸形成的“羊商互利模式”。
兩者在形式上看上去是分道揚鑣的,但他們面對的問題都是相同的:
在形成群體,怎么進行更好的變現,
怎么把自己的“群體”轉化為“利潤”,而不是只是做熱鬧的烏合之眾?
兩大類羊毛黨們,一起思考,一起成長,
他們有一個祖宗,一個希望,
他們有同樣的眼界,同樣的夢想。
他們彼此交融,彼此碰撞:
最終,他們得到同一個方向:
這方向正是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最終答案:社群。
做運營的朋友可能會比較熟悉:一個好的社群,最核心的是要有“社群的主題”。
在此基礎上,這個主題要有持續性滴討論點,
持續性滴足夠好玩
或者持續性的足夠賺錢。
否則,這個社群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成死社群。毫無價值,只有人數。
而社群要做到這個“主題”,也不是把群名改成“xx交流群”或者把群規改成“不許討論xx之外的內容”就夠了的。
技術羊毛黨們是怎么做社群的呢?
他們依托于某些開源工具、集成工具、集成面板。
以某一種技術的討論群為名號,拉起了技術羊毛黨聚眾分享的天堂。
而這些開源工具,主要有Auto*s,E***Click等,后者通過實現多端的免無障礙技術,加上專員做社群運營,有了不錯的成績。
還有一些業內比較出名,但很不出圈的,比如“青***面板”等。
青***面板的logo
同類的面板大多沒有這種圈內的知名度。
這種知名度除了表示統帥力,也象征著責任:要保證羊毛黨的用戶體驗。
技術羊毛黨們以各種交流群的名號,聚集開發人士與吃瓜群眾以形成情報共享規模,
后面再改變改變,加一些可愛的風格,形成名如“xx吃大米”,“xx小日記”等大小社群。把人群分布引流到dis、tg等分社群,以確保社群長期穩定而不會突然全盤雞飛蛋打。
再各個平臺拉內容矩陣、拉同步頻道,從而實現盈利的多元化。
可能大家反應過來了,很多打金公會、工作室,都是這種形式。細細一品,這些都是技術羊毛黨的生態之一。
大家也發現了,技術羊毛黨們的社群,森嚴且分明,
有自己的商業生態閉環,開放性不高,
一般來說,圈外人士短時間內不容易融入進去。
“羊商互利”羊毛黨們是怎么運營社群的呢?
這個是最值得討論的地方,因為這個生態足夠豐富。
也就造成了羊商互利的社群結構更專業更有延伸性。
這種羊毛社群的本質模式不是社群本身,而是“流量源 變現社群”的分級運營模式。
流量源負責引流拉新,拉粉絲,做內容,一般有3種分類:
內容矩陣賬號:比如在知乎上總能看到的一些拉人進神單群,給人講解神單操作方法的賬號。這類賬號不光在一個平臺發布,往往內容多平臺并行,然后每一個平臺有承擔運營工作的運營專員。就是在內容的評論區、私信等地方進行引流、回答問題等——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賬號、博主的操作實際上是常見的自媒體矩陣玩法,通過有限的內容,做矩陣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實現流量獲取。
引流“馬爾可夫鏈”:這類與內容矩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通過“關系”邏輯來引流拉新的。比如他們寄生于一些已有的強關系社群(比如大學的某某學院年級群,互助群等),然后在社群內部通過私信、被動吸引等方式,尋找到更多的強關系社群。與此同時,把其中一些高質量用戶拉近變現社群。(老實說,這種一定程度上是違規的,因為具有欺騙性)
平臺團體:相比于“引流馬爾科夫鏈”,這種相對不那么讓人反感,因為他是基于弱關系社群的——這種社群中大部分人沒有友情級別的交集,所以想要推廣,就要有一定的“干貨內容”了。
內容矩陣賬號,我相信大家一定見多了,所以這里不細表。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知乎或者別的平臺搜一搜“怎么薅羊毛?”一類的關鍵詞,出來秀神單的99.99%是這種內容矩陣賬號。
我說一下第二種:引流馬爾科夫鏈。
大家可能在一些帶有點澀澀的社群里,或者活躍的游戲群里,見過一些引流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用著個美女頭像,從個簽到照片墻上看,這可能是一個撩人的美人胚子。
然后這些機器人說一些撩人的話,然后再補充一下“老公 ”或者“哥哥 ”。
等真的加上后,就發現這些機器人讓你把她介紹給3個大群...
這就是典型的“引流馬爾科夫鏈”機器人。也叫推廣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最終會把你引入到一個群里——這個群你不用太期待,99%是那種并不實惠的自動化淘客群。
同時,我們很容易頓悟:這tmd是欺騙吧?
沒錯,這種確實是欺騙,但我們回顧下羊毛之刀的內容:偽造數據與超高頻。很遺憾這種欺騙并沒有在被羊毛之刀切割的紅線上,所以即使舉報,大部分也就封號了事了。
最后我說一下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平臺團體。
這類在各大社交論壇、平臺上比較常見。這種是三種流量源中最靠譜的。
他們在這些論壇中開辟一個專門的小區域,用來發一些羊毛信息,用于引流。通常是以“羊毛小分隊”、“羊毛天堂”,“薅羊毛吧”等來命名,實際上相對于一個在原有的弱關系論壇上獨立出來的一部分,例如下面這種:
某APP的羊毛小分隊
這類是流量源的最佳形態。
因為這種子平臺往往是弱關系社群,每個用戶之間彼此并不知根知底。
所以,在這種有嚴格自我管理機制的平臺下,只有真正有優惠羊毛才會被大家推崇
——如果你敢弄假羊毛,群眾們就會用jio投票,讓你在這種平臺中無法生存。
這種平臺,只有“好”的羊毛車才會被推崇。那么,哪些人知道真的“好”的羊毛情報呢?
沒錯,我說這種平臺有意思,是因為這種地方很可能存在一些技術羊毛黨們才有的情報。
他們為了積累人氣,會把一些真的“神單”放出來,真的羊毛放出來,
所以在這類平臺中,大家總能拿到一些真的福利。
這是社群羊毛黨們互相內卷的結果,
這是技術羊毛黨與羊商互利羊毛黨們握手合作的結果,
這也是社群迭代又變革的結果。
聚沙成塔,是互聯網的靈魂。
—— 沃·茲基碩德
羊毛社群變現:一套簡單的邏輯
接下來,是關鍵問題:社群引流之后,他們是怎么變現的?
又到了討論變現的問題,這個相對隱晦一點,而且內容很多。
所以,這篇我就簡單說一下大致的方向,盡量不碰到太多羊毛黨的逆鱗:
淘客變現:門檻最低,也是最主要的玩法。就像我上面提到過的折**推等,附帶了相應的機器人與API工具。一般都是一鍵配置。一個人在綁定好自己的淘寶或者京東等推廣賬號后,選擇自己要推廣的貨源,然后把機器人一鍵配置在自己的小社群里就OK惹。現在很多平臺同步支持了QQ,微信與TG機器人。
人頭變現:邀請玩法的聚眾游戲。比如在自己的社群內邀請大家成為某個羊毛活動的被邀請者(也就是下線,不過下線這個詞不好聽,哎)。邀請者能獲得被邀請者的持續性的收益——這一般是商家推廣的手法,目前來看還合法,這種推廣的APP沒有1萬個也有8千個了,所以這種社群也能如常青樹般不老永生。
工具變現:衰落中反復燃起的模式,通過出租自己的某一些腳本(一般是用云卡賣卡密,或者把一些腳本放在成熟)或者工具,進行變現。一般提供從安裝到使用的一條路服務。一般會有1-2級代理,互相以師徒相稱。這是各種打金羊毛腳本社群常見的變現體系。
流量變現:新時代互聯網人的選擇。這個社群的本質是“私欲流量”,群主在做的其實是粉絲運營。讓粉絲在社群里活躍、拉新、爭論吵架、玩梗。以作為自己的矩陣流量賬號的潛在流量源,為自己之后發布的內容、視頻等提供初始流量。
還有諸如“打假”等羊毛變現社群,因為涉及了一些比較復雜而且有些偏題的內容,這一篇文章先不論述,有興趣可以點贊關注噢。
我會努力更新滴~
用戶精準度:羊毛變現社群運營的不二法門
而不同的流量源,不同的要用的變現方法。
無論你是運營一個技術羊毛黨社群,還是運營一個羊商互利的淘客群。
都要對你的流量、粉絲進行精準的區分。
因為用戶精準度幾乎決定了社群最終日均收益。
比如你的用戶都是擼鐵的男大學生,那么你社群里推送的商品如果都是死亡芭比粉口紅,
那你覺得你變現會很順利嘛?
如果你的社群都是游戲玩家,我相信你也不會主推死亡芭比粉口紅。
你要精確的知道用戶的類型,你要把用戶畫像刻在腦子里。
所以,你就得從最開始,就精準引流你需要的用戶,這樣你的變現才會事半功倍。
一般而言,專業的羊毛黨社群運營者會選擇3種獲取精準用戶的模式:
內容篩選模式:從推廣時的內容出發,在源頭上進行分類。比如一個羊毛矩陣賬號,最開始就選擇只推送女性服裝、用品等,那么拉來的粉絲,大部分也是以女性為主的——也包括一些為女朋友準備禮物的人,他們也一樣是潛在用戶。
熟人模式:讓推廣團隊,去融入到各個社群中,去手動的與一些潛在用戶處好關系,或者成為社群的KOL,或者直接拉熟悉的KOL進來參與推廣分成——老實說,有夠累累的。這是比較古老的方法,看過《阿里鐵軍》這本推銷學神作的朋友,應該能體會到這種推廣方式的辛苦。
工具平臺模式:這個是最現代化最科學的精準引流方法。通過在工具平臺上花一些小錢錢,讓一些搶紅包的用戶看到你的宣傳,從而讓被你社群的優秀內容所傾倒的用戶自己跑過來。這種模式是比較新興的,前兩年知乎也弄了個差不多的發紅包推廣,效果在當時比較好評。
這里我著重介紹一下最專業的工具平臺模式:
這種工具平臺一般圍繞著微信社群,
主要是因為,微信的社群是真“強關系社群”。
一般只有必要時候才會加微信,所以微信本身就是很強的強關系紐帶。
微信用戶關系相對私密化,因此精準度更高
與此同時,微信的支付場景豐富,讓社群變現的方法會更豐富。
常見的推廣工具有各種被封了又封的批量微信處理工具,同時也有人使用一些不合規的工具人。
但很少很少的工具能做到微信社群的超精準引流,
新時代會有新的專業的平臺,服務這些需要精準拉人的社群主,
其中做的比較好的是17年后逐漸火起來的一款工具:*信圈(這里屏蔽掉了該工具的全稱,有興趣的可以嘗試去搜索)。
其主打的就是一個簡單易用、和低成本。
這種平臺的產品思維比較直觀,就是早些年各大游戲社群開荒用的“紅包玩法”。
就是那種“加群咯,發紅包咯”的最快吸引人氣策略的自動化實施。
但其之上大幅度提升了精準度。
我看了他們官網,發現他們主玩的是一種“集成紅包朋友圈”模式。
其主要采取了主動用“朋友圈 微信紅包”的方式獲得海量曝光,無論是想讓全國范圍的人都看到,還是只讓北京的美女看到,都能根據你的需求,精準投放。
*信圈官網的宣傳圖。
讓大家像在微信發朋友圈一樣,簡簡單單就能有效拓客引流。
他們做的就是簡單的三步走:
通過平臺聚集潛在用戶
通過紅包主流量打法,讓潛在用戶向投放推廣社群主聚集
把用戶推微信給社群主,社群主自行運營與選擇
簡單粗暴,但卻有效~
*信圈的負責人這么總結他們模式的優勢:
“如果你想快速加滿微信好友,并且加你的,都是你需要的人,那么這個功能最適合不過了。微信人脈功能用保證金的方式,篩選出你需要的人脈,快速拓展微信人脈?!?/p>
也許,這種工具賦能社群的推廣法,正在互聯網中成為一個曼妙的主旋律。
分享傭金模式就是一個能幫你的社群在微信中快速分享傳播的工具,
用傭金的方式激勵大家,搶著把你的信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里。
讓你的有意思的內容變成用戶生活圈與玩樂時光的一部分。
推廣與玩樂,彼此模糊了一些界限。
但界限重要嗎?
推廣效果好,才是王。
對吧?
尾聲:web3時代羊毛產業的思考
未來是什么樣的?
互聯網的未來是什么樣的?
羊毛黨的未來又是什么樣的?
如我們所說,羊毛黨們千姿百態。
他們無限細分,有的變成富翁,有的殷實生活,
有的因為羊毛之刀的仲裁落下,而淪為囚徒。
無論他們中的個體百般變化,但他們的方向從來不變:
“他們走在時代的前面?!?/p>
相信我,羊毛黨們從來沒輸給過時代。
web3是未來的基礎設施技術,
它要解決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場景問題。什么樣的場景下,只有web3的技術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web2不滿足呢?
或多或少接觸過一些小圈子的人,可能會不假思索的給出一個現在的最佳答案:想要沒有阻力野蠻生長的需求場景。
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回答,但這是技術發展的一些內在成因。
在這些場景下,可以說羊毛黨們的技術體系會大放異彩:
自動化游戲,自動化空投,自動化的養號。人們仿佛早在web2時代的時候就進入web3時代了。
b站或者其他中視頻、短視頻app用戶,可能會發現現在有很多鏈游打金、nft空透與“加密xx姐”賬號出現。
一個時代的降臨,往往伴隨著“資本尋找大的IP”這個過程。
你的機會,或許就在這里。
我是老John,
關注約翰異聞錄,
帶你刨析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
2018最賺錢的項目之一 誰能先搶占先機?
互聯網時代 比的是資源 誰的資源多 誰就是贏家! 微信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數據顯示,微信9月平均日登陸用戶達到了7.68億,同比去年增長35%。另外50%的用戶每天使用微信的時長達到了90分鐘,消息日發送總次數較去年增長67%。視頻通話總次數1億次,較去年增長180%。而微信紅包的日發送總次數達到了23億5千萬次。
如此大的流量和使用量其潛在的核心價值可謂是深不可測的,這也讓小程序之父張小龍探索出了其中的奧妙之處.
張小龍說道:"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隨地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我們來舉個例子:例如最近刷爆朋友圈很火的一個小游戲"跳一跳".誰人又知道這個近乎讓四億人瘋狂的小游戲,竟是一個小程序.
并且還出現的外掛 代練等現象!!! 這個你們誰敢想象~
單純的一個小游戲 日使用量近四億 如果在這個小游戲的使用界面添加上一個廣告模塊,那這個廣告費用就算按照人頭來算 一個人一塊也收入了近400000000元人民幣 這樣的暴利你們誰敢想象?
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品牌 微信小程序提供的微信的流量 可能入口比較深 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半年之后 小程序將會在互聯網平臺上占有一席之地!!這就像支付寶 滴滴打車 線上支付等功能剛出來的時候 還不那么被待見 但是現在幾乎人人手上都有一個支付寶 所以小程序更方便 且不用下載 即用即掃 掃完即走.不拖泥帶水 更不會時不時給你推送什么資訊 造成軟件噪音.
不過目前小程序對接的功能還不是特別的方便 注冊的流程包括嫁接的或者關聯的操作也會比較繁瑣,市面上也已經有一些免費的小程序模塊可供使用 但是微信注冊小程序還是要給300元的注冊費用的(針對企業).
最后提醒大家 可以嘗試著去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說不定發家致富 走上人生巔峰~thx 完.
小程序模塊使用 定制開發可聯系我:13242200866
中國社交二十年
1995年8月初,清華學生ace用臺灣大學椰林風情站的系統,在實驗室的一臺386/Linux上架設了BBS。8月8日,中國教育網第一個BBS“水木清華”正式開放,IP:166.111.1.11。
在這里,一個北京的小程序員,通過IP字段發現了同樣在方正工作的暗戀對象。生活中羞澀的他在網絡里卻是如魚得水,和女神天南海北聊得異常投緣,最終抱得美人歸。
這就是周鴻祎和愛人胡歡在BBS上發生的故事。這篇中國社交二十年,便打算從這里說起。
BBS,社交媒體的蠻荒時代
1994年,中國大陸第一個互聯網BBS——曙光站上線;1995年,馬化騰在家搭建了慧多網深圳站點,起名Pony-soft;1996年,求伯君在珠海架設了“西線”BBS站,雷軍在北京架設了“西點”。同年,丁磊加入廣州飛捷,架設了基于公網的BBS,并在上面認識了周卓林;汪延和李嵩波加入四通利方,利方在線成立,并先后開辟了“談天說地”和“體育沙龍”版塊。
彼時的BBS尚未普及,Telnet協議下的界面簡陋、操作繁瑣,但敏銳的嗅覺和對網絡的渴望,讓那些后來在互聯網時代聲名在外的大佬們紛紛聚集在這里,開拓了中國網絡社交的蠻荒時代。
1997年,國足第六次沖擊世界杯失敗,最有希望的一屆國家隊折戟在通往法蘭西的路上,無數球迷失望收場。幾天后,癡迷足球的福州男人老榕,在四通利方的體育沙龍上義憤填膺地寫下了那篇讓所有球迷落淚的文章:《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
這篇帖子隨后傳遍全網,引起足球界和媒體界的廣泛關注,并被《南方周末》于1997年11月14日整版轉載,四通利方連同論壇版主的名字“Gooooooal”第一次登上報紙,他就是后來新浪網的第一位編輯,陳彤。
這篇文章讓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互聯網空前的傳播效應,十強賽、老榕、四通利方,這幾個毫無關聯的詞語,卻在1997年成為了中國網絡論壇興起的標志。
這一年,丁磊了創辦網易。同年10月26日,一位剛剛過完生日的長沙青年在網易上掛了個論壇,功能很簡單:一個TV Game資料的信息庫,和一個TV Game同好灌水撒野的聊天室。
這位長沙青年本名田哲,沉默寡言不善交際,除了上網和電視游戲外別無愛好。他給自己取了個網名,叫Mop,意為“拖把”。這個網名直接催生了“貓撲”這一后來在網絡世界影響深遠的詞匯。
1998年春天,畢業于南京動力交通學校計算機系的宅男劉琥,利用業余時間在家搭建了西祠胡同的原型,并于4月14日正式發布,華語地區第一個大型綜合社區上線。
劉琥選擇“響馬”作為自己的網名,意為“攔路搶劫的強盜”,但在現實里,身為大學老師的響馬為了維護西祠的服務器卻不得不過著吃泡面的窮苦生活。他絕不會想到日后西祠會跨越地域,成為中文網絡的一桿旗幟。
同年12月1日,四通利方與美國華淵合并,取名新浪。
而在???,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邢明已經是股神級的人物,他有個很特別的網名“968”。這一年,968決定把自己在股市中掙到的錢,投入到網絡論壇這個未知的行業中。1999年3月1日,天涯上線。
也許是創始人骨子里的文人氣息,天涯吸引了大批網絡寫手,流傳出《武林外傳》、《明朝那些事》等暢銷作品。那時候的天涯文化,幾乎就等同于網絡文化。天涯也迅速站上了網絡社區的鄙視鏈頂端。
從此,“網民”成為了一個新興群體、網絡用語開始流傳在大街小巷。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灌水、潛水、隔壁、菜鳥,以及早被掃進故紙堆的GG、PLMM、恐龍,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那時候,大家都一門心思撲在眼花繚亂的論壇內容和網戀上。968有一句名言:沒網戀過的人沒有網感。
IM,騰訊QQ的封神之路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隨著互聯網的崛起,以貓撲、天涯為代表的BBS逐漸開花結果,進而發展出了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而另一邊,遠在深圳的Pony站長,即將帶著他初生的QQ,走上中國社交的封神之路。
不知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QQ的原名:OICQ,即Open ICQ。
1996年,三個剛剛服完兵役的以色列青年發布了一款支持網絡聊天的軟件,起名ICQ,意為I SEEK YOU。不到一年時間,ICQ就成為世界上用戶量最大的即時通信軟件,并于1998年底被美國在線以4.07億美元收購。此時,ICQ的用戶數已經超過1000萬。
目光回到中國,潤迅的一名員工很早就注意到了ICQ這款軟件,他就是慧多網深圳站的馬站長。
當時馬化騰已經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曾經的慧多網網友、如今的網易創始人丁磊,通過開發郵箱系統成了小有名氣的百萬富翁,這給了他最直接的刺激。不過他并沒有想做類似ICQ的軟件,因為彼時已有PICQ和網際精靈等效仿者。
創業的沖動不斷地催促著年輕氣盛的Pony馬,終于,按捺不住的他找到老同學張志東,說想要做一款“網絡尋呼機”。雖然從現在看,那絕對是個糟糕的產品,但為了這個創意,馬化騰和張志東又先后找來了許晨曄、陳一丹和曾李青。
自此,騰訊五虎集結完畢。現在,神話的誕生只差一個契機了。
很快,一次偶然的機會到來。廣州電信公開向全社會招標類似ICQ的中文即時通信工具,馬化騰五人決定試試看。由于時間緊迫,只來得及出了一個技術方案,它就是OICQ。
可惜,那次的中標者早已內定了飛華公司旗下的PCICQ。盡管如此,執著的馬化騰依然決定把OICQ做出來,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1998年11月11日,騰訊公司注冊成立,馬化騰的“騰”,即時通訊的“訊”。1999年2月10日,OICQ正式發布,版本號99beta build 0210。
說起來好笑,當時騰訊的目標是:第一年發展1000個用戶,第二年爭取3000~4000個,第三年達到1萬個。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僅僅9個月后OICQ的注冊用戶便突破了100萬。
可惜現實是殘酷的,騰訊的收入根本養不起這個“滴滴”叫的小精靈。由此引出的團隊到處接活掙錢補貼家用、全體員工工資減半、開價300萬出售騰訊、生死線上拿到IDG投資,又是另一個緊張的故事,在這里就不詳細展開了。
時間來到2000年,OICQ席卷中國的同時,一紙訴狀發到了剛剛成立3年的騰訊公司:ICQ的母公司美國在線起訴騰訊侵權,并要求收回OICQ.com和OICQ.net兩個域名。
歷史性的轉折到來了,OICQ必須改名。但是,起個什么名字好呢?這一度讓騰訊苦惱異常。
在當時,由于網絡聊天軟件以ICQ和OICQ最為著名,因此這類軟件在業內被親切地稱為“QQ”。馬化騰急中生智,決定將這個詞據為己有。
2000年11月,QQ迭代歷史上的經典版本QQ2000正式上線。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QQ的用戶量很快突破1億,在即時通訊這個領域一騎絕塵,后來微軟的MSN大舉來犯,也沒能阻擋這只外表人畜無害的企鵝走上社交神壇。
至此,騰訊奠定了社交帝國的統治基礎,在今后的日子里挾用戶以戰天下,可謂是神擋殺神,無堅不摧。
Blog,自媒體的破曉黎明
跨入新世紀,席卷全球的互聯網泡沫和資本寒冬,讓許多后來知名的網絡公司命懸一線。
但是,正如尼采說的:“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被ヂ摼W這個新物種,注定要在新的千年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幸運的騰訊拿到投資后改名換姓重獲新生,接下來,中國的互聯網也進入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季節。
一方面,戴志康和他的Discuz給論壇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轉折,各種地方論壇、軟件論壇、小說論壇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另一方面,Blog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自媒體的雛形即將誕生。
2002年7月6日,已經小有名氣的專欄作家方興東發布了兩篇文章:《向微軟投降》和《微軟為什么》。
這兩篇文章如往常一樣被刊登在了各大網站的推薦欄目上,但令他驚訝的是,短短兩個小時,所有文章遭到微軟的強勢封殺。方興東進入IT業以來,第一次在網絡上失去話語權,這讓他覺得可笑又可悲。
那一年,互聯網開始回暖,搜狐率先宣布盈利。也是在那一年,方興東知道了Blog,機會叩開了這位博客教父的大門,他意識到,博客對于中國的互聯網來說將是一次巨大的改變。
于是方興東和王俊秀一起發表了《中國博客宣言》,第一次將Blog翻譯成博客,并將其稱之為信息時代的麥哲倫。在宣言的最后,方興東寫道:
“博客文化能引領中國向知識社會轉型,博客關懷能開啟一個負責的時代?!?/p>
2002年8月,博客中國成立。
同年,中科大大二學生郭曉雷用200多元單槍匹馬架起了Blogbus;在杭州讀大三的季華開發了Blogcn,隨后胡之光加入,“中國博客網”誕生??上У氖?,博客教父預言的新時代沒能到來,開放性差,使得博客始終沒有進入大眾的視野。接下來,戲劇性的一個人登場了,她就是木子美。
2003年6月19日,一個名叫木子美的網絡作家在博客中國創建了個人主頁,8月某日,她在著名的《遺情書》中實名敘述了與廣州著名搖滾樂手的“一夜情”故事。該篇被網友轉載到西祠胡同,引起軒然大波。
11月11日,三大門戶網站分別在頭版頭條推薦了關于木子美的文章,博客中國訪問人數瞬間突破十萬。方興東自嘲說:“精英們知道博客是因為我,而大眾們知道博客卻是因為木子美。”
2003年底,天涯博客試行版推出,成為國內第一個將公共社區與個人博客相結合的網站。隨后天涯陸續出現竹影青瞳、流氓燕等新的“木子美們”,博客就這樣被印上了色情的胎記,以一種尷尬的方式流行起來。
兩年后,新浪高調出手,于2005年9月8日推出Blog2.0公測版,借助名人效應在博客領域進行“圈地運動”,短短兩個月用戶數量突破百萬。緊接著騰訊、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相繼開火,門戶博客全面爆發。
有了博客這支生力軍的加入,論壇、社區和各類門戶網站進一步發展,更多的新銳寫手不斷涌現,木子美逐漸被人遺忘,取而代之的是網絡文學、新聞評論、知識分享,是更接近方興東心目中的理想國。自媒體的種子也在這段時間生根發芽。
而隨著寬帶入戶,互聯網也逐漸走進了平常百姓的生活。2003年12月3日,貼吧正式上線,成為了百度在社交領域的拳頭產品;2005年3月6日,阿北創立豆瓣,全網文青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角落。
中國互聯網全面進入Web2.0時代。
SNS,熟人社交全面爆發
web2.0時代以來,人們很快遇到了一個尷尬的局面:
一方面,互聯網的內容生產幾乎沒有門檻,但缺乏內容的梳理和傳播機制,大量信息被淹沒;
另一方面,互聯網連接的人越來越多,但主流網站都以內容為中心,熟人關系在網絡中的滲透遇到了阻礙。
此時的大洋彼岸,以六度空間理論為基礎的社會化網絡SNS,正在Friendster和Myspace的帶領下發展的如日中天,哈佛校園也即將迎來Facebook的誕生。
在這樣的背景下,另一個對創業充滿強烈好奇的大男孩登場了,他就是王興。
2003年冬天,在美國讀博的王興決定回國創業。他找來了兩個人,清華保送中科院的本科室友王慧文,和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中學同學賴斌強。三人一直都有朦朧的創業想法,王興的回國成為了一個契機。
三個人就在清華附近的海豐園租了一套房子,開始第一個產品——社交網站“多多友”的開發。
也許是應了那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多多友上線后并沒有收到好的反響,接下來的一年里,他們又陸續嘗試了好幾款產品,全部以失敗告終。值得慶幸的是,2004年在中國起步的SNS都發展得不太理想,意味著王興還有機會。
2005年,一股反思SNS的思潮在網上彌漫開來:中國人保守,不愿意把照片和真實姓名等信息發布在網上,SNS可能不適合中國。但王興他們并不懷疑,因為1999年陳一舟的ChinaRen就是基于真實信息的社區網站,可惜ChinaRen在資本寒冬下賣給了搜狐,否則中國的Facebook也許早有定論了。
后來,在翻看多多友的數據時,王興他們發現很多人會每周登陸一次,和朋友互相留個言、發個私信。他們隱約覺得,問題不在于用戶愿不愿意留下真實姓名,而在于網站有沒有東西讓用戶覺得留下真實姓名是有價值的。
那個東西就是熟人關系,2005年12月8日,模仿Facebook的校內網正式上線。
校內網沒有QQ那么幸運,早期的用戶都是團隊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拉來的,門票抽獎、大巴車接送火車站、贊助學生拍攝DV。但和QQ一樣的是,產品做對了。校內網的用戶慢慢達到了1千、1萬,競爭對手也蜂擁而來。
北大的底片網、復旦的飽蠹、人大eDorm、北航的looface、中山大學的億友,李肇星的兒子哈佛歸來做了dorm99、耶魯MBA的張帆夫婦做了占座網、陳一舟做了5Q網。SNS一入校園,立刻像四濺的水花,爆發出和當年BBS一樣的生命力。
和競爭者相比,校內網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了Facebook成熟的UI和交互。雖然一度背上抄襲的罵名,但省時省力,而且比起其他網站的盲目創新來說,對用戶也更加友好。有趣的是,也正是因為抄襲Facebook,校內網才進入了紅杉資本的視線。
可惜,彼時的王興還是個稚嫩的大男孩,商業模式的缺失和一時的心高氣傲,使得校內網最終與紅衫失之交臂。最后,校內網彈盡糧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得已賣身給了陳一舟的千橡集團。
2006年,校內網與5Q網強強聯合,最終成功占領了校園市場。通過熟人關系的突破,SNS終究還是在中國找到了出路。
但是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另一邊,開心網異軍突起,通過白領圈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2008年3月,定位在白領圈的開心網成立,并在隨后的兩個月內上線了朋友買賣和爭車位應用,類似朋友圈小游戲的社交裂變模式第一次出現在SNS網站上。短短一年時間,開心網的注冊用戶量就突破了1500萬,直追校內網。
隨著開心網平地而起,SNS開始走出校園,新浪朋友、搜狐白社會、淘寶淘江湖、阿里人脈通,一時間各路資源爭先恐后地殺入這個賽道。2009年8月4日,近7000萬注冊用戶的校內網,正式更名為大家所熟知的人人網,標志著中國的SNS網絡進入鼎盛時期。
用關系鏈作為過濾機制,用feed流進行內容分發,人們的上網體驗終于自博客時代以來又上了一個臺階。加上API接入的社交游戲等第三方應用,屬于Facebook的勝利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了。然而,人人網們想要成為Facebook,還有最后一戰要打,橫亙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條巨大的天塹,對面站著的是那只帶著紅圍巾的憨厚企鵝,和它身后的騰訊帝國。
早在2005年4月,騰訊就推出了另一款社交產品,QQ空間。彼時的QQ空間還是一個blog氣息濃厚的QQ附屬品,但嚴格說來,這個企鵝家族的新成員身上,已然帶著前所未有的SNS基因。它靜靜地蟄伏著,等待著一鳴驚人的出場。
2009年1月,QQ校友上線,騰訊以防御人人網的姿態向SNS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同年11月,騰訊買下qzone.com域名,QQ空間正式開啟由個人主頁向SNS網絡的轉型。
只是原以為會驚心動魄的戰役,卻打得毫無懸念。短短幾個月內,QQ農場等空間應用迅速殺死開心網,QQ校友也在用戶體量上壓制人人網,SNS之戰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收官。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QQ龐大的關系網絡,在這只企鵝面前,人人網只能俯首稱臣。
2010年四季度,QQ空間用戶超過4.8億,2013年末,QQ空間被列為世界第三,中國第一的社交網站。
中國為什么出不了Facebook?
因為有QQ,這幾乎成為了后來互聯網人的共識。
SNS大戰看似草率的收尾,讓騰訊再一次穩固了自己社交帝國的統治地位。但是,戰爭還遠未結束,屹立不倒的騰訊帝國將繼續迎接挑戰,這一次,勝利卻屬于別人。
微博,網絡傳播的社會化時代
我們先把時間倒回2007年春天,在這篇社交二十年里,那個叫王興的大男孩還有屬于他的第二次出場。
校內網加入千橡集團后,王興等人并不是那么如意,王慧文、賴斌強等人紛紛出走,王興也在度過鎖定期后離開了千橡。這一次,王興找來在百度工作的學弟穆榮均,說他打算重新做一件事,絕不是為了某一天再把它賣掉。
王興和穆榮均就這樣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創業,他們將目光瞄向了Twitter。
上線半年多的Twitter是一種微博客,用戶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在上面發送限制在140個字符以內的消息。2007年3月,Twitter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舉辦的“西南偏南”活動上一炮而紅,每天發送的消息量達到了六萬條。
在王興眼里,Twitter這種輕便的模式,可能會重新定義互聯網 傳播信息的方式。
2007年5月,飯否網上線。經過這些年的創業,王興在業內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也認識了很多朋友,這些人都成了飯否的首批用戶。同時,秉著自由、開放的精神,飯否網也贏得了一些博主和互聯網深度用戶的青睞。
不過早期大家都不知道140字寫點啥好,雖然SNS已經步入正軌,但用戶的分享習慣還沒有完全培養起來。就互聯網的大環境和手機的功能來說,2007年的飯否網在國內算是比較超前的,以至于后來王興他們轉而做了一款面向白領的SNS網站“海內網”。
當然,由于種種原因,海內網并沒有像開心網那樣進入SNS的第一梯隊,而在忙碌海內網的一年里,飯否卻悄然生長起來。
2008年,Twitter的熱潮傳到了中國,這種微博客的形態滿足了用戶隨時隨地進行記錄和分享的需求,也比傳統門戶網站有著更直接的新聞獲取和傳播能力。飯否繼承了這種發璞歸真的簡單交互,在接下來的一年里,爆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2009年,飯否網用戶突破100萬,越來越多的新聞從飯否上傳播開來,例如湖北巴東鄧玉嬌事件、石首事件等,飯否開始有了社會輿論平臺的雛形。這也給飯否帶來巨大的壓力,按照法律監管的要求,王興他們不得不刪掉很多敏感詞。
令人惋惜的是,不懂政治的王興依然小覷了輿論的威力。下半年,烏魯木齊事件爆發,飯否則迎來了長達505天的關停。
王興在社交領域的出演就此告一段落,接下來美團網的征程,又是另一個波瀾壯闊的篇章。值得慶幸的是,在飯否停滯的一年多里,只有兩個員工離開團隊,其中一人便是張一鳴,而未來被新浪微博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今日頭條,也都是后話了。
飯否雖然被和諧了,但微博這種短平快的模式卻已經深入人心,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線,成為第一家開放微博服務的門戶網站,并且再一次復制博客時代的名人策略,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吸引了全網的注意力。
隨后,各類門戶網站微博、電子商務微博、SNS微博紛紛成立,連電視臺、電信運營商也開始涉足微博業務,中國真正進入微博時代。
與此同時,遠在硅谷的喬布斯一年之內發布了iPad和iPhone 4兩款產品,21世紀剛過10年,移動互聯網突然到來了。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具有天然移動屬性的微博進入空前鼎盛的時期,其中新浪微博一馬當先,在經歷了大浪淘沙之后,迅速成為了國民性的現象級產品。李開復以自己的開博經歷出版了一本書,書名為《微博,改變一切》,并認為:“因為有微博,網絡傳播的社會化時代已經到來!”
可惜這一次,騰訊似乎慢了一拍。
騰訊微博上線于2010年5月,比新浪微博整整晚了8個月。社交網絡天生具有贏家通吃的特點,8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曹國偉和陳彤確立新浪微博的統治地位了。
接下來的一年,也許是馬化騰最痛苦的一年。騰訊微博焦頭爛額地追趕新浪,不料一篇《狗日的騰訊》讓騰訊陷入內憂外患、腹背受敵的境地,著名的3Q大戰也就此拉開序幕。
2010年底,在和360大戰打得頭破血流之際,新浪微博宣布用戶量達到1億,并推出了具備通訊與媒體傳播雙重功能的新浪微群,直接向QQ群發起挑戰。正如打敗QQ的,絕不會是另一個QQ,打敗微博的,也絕不會是另一個微博。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騰訊對新浪的勝率十分渺茫。
社交帝國的未來一時間顯得黯淡無光。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3Q大戰竟是PC時代的血色絕響,在遼闊的互聯網世界里,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微博戰場的失利,也沒能影響騰訊的再次涅槃。
微信,移動互聯網的到來
2010年10月,一款名為“kik”的應用登陸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短短15天內就有超過100萬人注冊下載。這款通訊工具的登場,像極了當年的ICQ。
在這個領域,反應最快的是曾經的“西點站”站長,雷軍。在經過金山的洗禮后,雷軍已經是中國互聯網界的傳奇人物之一。他認為,擺在眼前的很可能是占領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極佳切入點。
短短37天后,小米發布了中國第一款模仿kik的產品——米聊。
“如果騰訊介入這個領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據內部消息,騰訊給了我們3個月的時間?!?/p>
在米聊發布后的一次聚餐中,雷軍如是說。
彼時的騰訊深陷3Q大戰的泥潭不能自拔,“一直在模仿,從來不創新”的指責直接挑戰了騰訊的產品信仰,對“弱連接社交”這樣戰略性平臺的誤判更是導致微博戰場的全面潰敗。而米聊的出現,則很可能是騰訊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現在,輪到那個被稱為神的男人出場了。
1996年,網易開發的WebMail,讓丁磊成為互聯網產業里第一個賺到真金白銀的創業者,同時直接刺激了馬化騰的創業夢想。而幾乎同一時間,一位畢業不到兩年的研究生,獨立編寫了知名的郵件客戶端Foxmail,他就是張小龍。
當時中國的聯網速度慢,客戶端反而比較快,Foxmail上線一年,中文版的使用人數就超過了400萬,英文版的用戶更是遍布20多個國家。張小龍因此成為華南地區的傳奇,被視為繼求伯君之后的第二代軟件工程師的代表。
那時馬化騰還在經營深圳站點,他曾給張小龍寫過一封郵件,指出了Foxmail的一個設計錯誤,這便是pony站長與微信之父的第一次交流。
但與丁磊和馬化騰不同的是,生性內向的他對商業并不感冒,因此一直沒有成立自己的公司。1998年,Foxmail作價1200萬賣身博大,張小龍輾轉做了企業郵箱服務器;2005年,Foxmail在QQ防御MSN的戰役中被騰訊收購,張小龍因此進入了QQ郵箱。但由于郵箱的盈利模式模糊不清,他的職業生涯依然不溫不火。
2010年11月,在廣州離群索居的張小龍注意到了kik,并在一個深夜發郵件給馬化騰,建議由他的團隊做一個類似的產品。這對他和騰訊而言,無疑是值得慶幸的。因為如果沒有這個決定,少年成名的張小龍,或許便從此泯然眾人,而騰訊也將徹底與移動時代失之交臂。
于是,2010年11月20日,在工信部官方調停3Q大戰的當天,“微信”項目正式啟動,次年1月21日,微信上線。從時間上來看,騰訊最終只給雷軍留了40天。
接下來,便是米聊與微信的生死時速。
一開始,米聊和微信都表現平平。因為在國內,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提供了豐富的短信套餐,和kik一樣以省短信費為賣點,并沒能成功突圍。同時,微信在1.2版本中提供了圖片分享功能,然而反響也不熱烈。
不過總體來說,米聊團隊表現出了極強的戰斗力,穩穩保持著先發優勢。此時,香港的一款同類產品Talkbox,以語音對講機為賣點,已經獲得了三四百萬用戶。2011年4月,米聊借鑒Talkbox,率先推出對講機功能,5月,微信迅速跟進。終于,用戶量迎來了井噴。
經過了短時間的落后,張小龍和他的微信開始狂奔,“搖一搖”和“漂流瓶”相繼上線,雖然爭議不斷,卻推動了用戶的增長。而沒有打過大型社交戰役的米聊團隊,基礎性能的薄弱開始暴露出來,用戶量的激增導致米聊服務器頻頻宕機,甚至會有某個地區的米聊用戶集體掉線的事情發生。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微信。
7月,張小龍團隊打出決定性的一擊,“附近的人”功能正式上線,微信的日新增用戶在沒有QQ資源的前提下達到了驚人的10萬,從此戰局徹底扭轉。11月,馬化騰干脆停止了將在北京、上海投放的微信戶外廣告。微信在與米聊的戰爭中宣告勝利。
很快,雷軍退出了與微信的競爭,全身心投入硬件的開發,此后來自丁磊的易信、中國移動的飛聊、馬云的來往,都只對微信造成了極其微弱的抵抗。
2012年3月29日凌晨4點,微信用戶突破1億,歷時433天。這幾乎是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奇跡,QQ在線用戶數突破1億用了將近10年,Facebook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4年。這場戰役,以微信的勝利告終,同時,微博的戰爭也已經沒有繼續的必要了。
2012年4月19日,朋友圈上線,微信完成了通信工具向社交平臺的升級,基于手機的熟人社交圈正式出現,微博、人人遭到沉重打擊;8月23日,公眾平臺上線,一個全新的輿論生態在微信上出現,此后紙媒開始雪崩式倒塌;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上線,微信支付用戶數量直逼支付寶,騰訊通往電商的最后一塊壁壘被擊碎。
短短三年,張小龍幾乎再造了一個騰訊。
微信的成功,不僅延續了社交帝國的繁榮,更激起了騰訊一個極大的野心:微信有可能成為移動時代新的桌面系統,完成一個閉環的社交和商業生態鏈。而小程序的誕生,便很可能是這個生態鏈的最后一塊拼圖。
馬化騰曾說,微信是騰訊拿到的移動互聯網“站臺票”,現在看來,微信早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收費站。
重新起航,百花齊放的新篇章
微信從QQ手中接過帝國的榮耀,但社交創業的浪潮卻遠還沒有結束,移動社交從此進入寡頭統治的戰國時代。
一方面,在移動大戰中失語的手機QQ率先變革,深耕娛樂化、場景化社交,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同樣主打“附近的人”,陌陌從微信手里接過“XX神器”的標簽,做成了又一個上市公司;阿里的來往團隊苦心修煉,開發了辦公領域的釘釘;還有語音的YY、職場的脈脈、直播的映客……
另一方面,陌生人社交領域催生出更多細分市場:有主打顏值的探探、主打心靈匹配的soul、主打同志交友的blued、主打情侶互動的戀愛記,以及最近被稱為“社交新貴”的子彈短信、愛情銀行和數不清的00后社交產品們,這篇作為歷史回顧的篇章就不再一一細數了。
最后,未來的社交產品會是什么樣子,未來的微信是否會被顛覆,我們不知道,但我們永遠心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