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全民學習網(新年啟航 再譜華章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長春開放大學)
長春全民學習網文章列表:
- 1、新年啟航 再譜華章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長春開放大學
- 2、新年啟航 再譜華章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長春開放大學
- 3、以史為鑒:五次戰勝特大疫情的中國力量
- 4、最新通告:尋人!暫停!立即報備
- 5、長春市綠園區召開機關干部讀好書活動動員會
新年啟航 再譜華章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長春開放大學
開放大學是在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的新型高等院校,是我國集中力量發展全民終身教育的一個創舉。
2020年9月,教育部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為此,全國各地39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將統一更名為開放大學。12月2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長春開放大學。
2021年1月6日,長春開放大學即將舉行揭牌儀式。新年伊始,學校將牢記薪火相傳的教育使命,深化創新發展的辦學內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接新時代,開啟新篇章,邁向新征程。
歲月流金,41載譜寫電大“春天的故事”
作為全國45所省級電大之一,41年前,伴隨中國特色現代遠程教育的開啟,長春廣播電視大學開始描繪屬于自己的新篇章。
足印41年,穩中求進。1979年,以吉林廣播電視大學長春工作站之名開啟征程;1986年,探索舉辦普通高等專科教育;1990年,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批準長春廣播電視大學為獨立設置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2000年,長春市成人文理學院并入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同時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2010年,長春全民學習網開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2011年,長春特殊教育學院成立;2015年,老年教育學院成立;2017年,長春社區大學成立;2021年,更名長春開放大學……
2020年吉林省暨長春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總開幕式
數說41年,碩果累累。學校目前下設5所分校、9個學習中心、8個合作辦學單位,在職員工144人,專業技術人員119人,副高級以上職稱52人,博士2人,碩士65人。學校開設7個學科門類33個專業,現有在校生3萬多人,目前學歷教育累計為社會輸送了以全國勞動模范李萬君、聶永軍為代表的15萬優秀畢業生。“十二五”以來,學校完成科研立項133項,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勵 142 項,發表學術論文 479篇……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41年的守望堅持,長春開放大學積土如山,以山為基,攜手并肩,墊肩成梯,打造成惠及萬千百姓的新型大學,譜寫了屬于自己的“春天的故事”。
杏壇錦繡,各類教育孕育多層次杞梓之才
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學習載體,學校堅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多年來,學校向開放大學轉型的腳步始終前行,構建了以開放教育為主體、以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辦學格局,形成“開放教育 特殊教育 社區教育 繼續教育 老年教育”的“五位一體”辦學模式,推進服務地方全面深化,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黨委書記孟繁軍在四十周年校慶為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校長常冠群在開學典禮為畢業生頒發學位證書
學校學歷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和排名屢創歷史新高;繼續教育穩步推進,培訓平臺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基本落實,年開展繼續教育培訓近萬人次;老年教育蓬勃發展,豐富的專業深受老年人追捧;社區教育成績斐然,成為全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先進典型,尤其是長春數字化學習港免費向市民提供學習服務;特殊教育成為長春特教品牌,建設的省內唯一的殘疾人遠程特殊教育學院面向長春市殘疾人開展遠程學歷教育。
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動力引擎。學校探索“互聯網 ”學習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搭建適應自主學習需要的學習平臺;以專業為基礎,以核心課、精品課為單位組建網絡教學團隊;以微課、論壇、網絡直播課等形式為載體開展網上導學、助學和促學,讓時時、處處、人人可學變成了現實。
長春市教育直屬單位2020年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
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金聲玉振,桃李門墻。學校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及類型實現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重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詮釋了開放大學的服務模式,在全民終身學習的氛圍下,為長春的人才培養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未來可期,服務區域助推學習型城市建設
新的時代,新的使命。如今,學校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融合日益創新的現代信息技術,從最初廣播電視的運用,到互聯網云技術的充分融合,不斷與時俱進,構建“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與普通高校截然不同的興校之路。
2020年長春全民學習公益大講堂
學校建立了嚴格規范的教學管理和科學有效的學習制度,努力提升科研水平,服務社會的貢獻力得以增強;提出并實施“1111工程”,打造精品課教學團隊,加強課程資源建設。扎實推進“人才強校、質量立校、開放辦校、創新興校”四大發展戰略,加強校企合作,全面推進辦學教學理念、管理體制機制等模式創新,全校辦學水平、教學水平、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2019年長春開放大學老年教育學院文藝匯演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的昨天載譽收官,長春開放大學的今天芳華無限。未來可期,學校將主動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終身化、融合化教育發展趨勢,努力把開放大學建設成長春市終身教育的主要平臺、在線教育的主要平臺、靈活教育的平臺、對外合作的平臺,為長春教育的發展注入新活力,為構建學習型城市建設添磚加瓦,賦能提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華欣欣
圖片由學校提供
來源:中國吉林網
來源: 中國吉林網
新年啟航 再譜華章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長春開放大學
開放大學是在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的新型高等院校,是我國集中力量發展全民終身教育的一個創舉。
2020年9月,教育部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為此,全國各地39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將統一更名為開放大學。12月2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長春開放大學。
2021年1月6日,長春開放大學即將舉行揭牌儀式。新年伊始,學校將牢記薪火相傳的教育使命,深化創新發展的辦學內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接新時代,開啟新篇章,邁向新征程。
歲月流金,41載譜寫電大“春天的故事”
作為全國45所省級電大之一,41年前,伴隨中國特色現代遠程教育的開啟,長春廣播電視大學開始描繪屬于自己的新篇章。
足印41年,穩中求進。1979年,以吉林廣播電視大學長春工作站之名開啟征程;1986年,探索舉辦普通高等專科教育;1990年,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批準長春廣播電視大學為獨立設置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2000年,長春市成人文理學院并入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同時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2010年,長春全民學習網開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2011年,長春特殊教育學院成立;2015年,老年教育學院成立;2017年,長春社區大學成立;2021年,更名長春開放大學……
2020年吉林省暨長春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總開幕式
數說41年,碩果累累。學校目前下設5所分校、9個學習中心、8個合作辦學單位,在職員工144人,專業技術人員119人,副高級以上職稱52人,博士2人,碩士65人。學校開設7個學科門類33個專業,現有在校生3萬多人,目前學歷教育累計為社會輸送了以全國勞動模范李萬君、聶永軍為代表的15萬優秀畢業生。“十二五”以來,學校完成科研立項133項,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勵 142 項,發表學術論文 479篇……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41年的守望堅持,長春開放大學積土如山,以山為基,攜手并肩,墊肩成梯,打造成惠及萬千百姓的新型大學,譜寫了屬于自己的“春天的故事”。
杏壇錦繡,各類教育孕育多層次杞梓之才
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學習載體,學校堅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多年來,學校向開放大學轉型的腳步始終前行,構建了以開放教育為主體、以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辦學格局,形成“開放教育 特殊教育 社區教育 繼續教育 老年教育”的“五位一體”辦學模式,推進服務地方全面深化,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黨委書記孟繁軍在四十周年校慶為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校長常冠群在開學典禮為畢業生頒發學位證書
學校學歷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和排名屢創歷史新高;繼續教育穩步推進,培訓平臺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基本落實,年開展繼續教育培訓近萬人次;老年教育蓬勃發展,豐富的專業深受老年人追捧;社區教育成績斐然,成為全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先進典型,尤其是長春數字化學習港免費向市民提供學習服務;特殊教育成為長春特教品牌,建設的省內唯一的殘疾人遠程特殊教育學院面向長春市殘疾人開展遠程學歷教育。
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動力引擎。學校探索“互聯網 ”學習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搭建適應自主學習需要的學習平臺;以專業為基礎,以核心課、精品課為單位組建網絡教學團隊;以微課、論壇、網絡直播課等形式為載體開展網上導學、助學和促學,讓時時、處處、人人可學變成了現實。
長春市教育直屬單位2020年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
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金聲玉振,桃李門墻。學校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及類型實現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重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詮釋了開放大學的服務模式,在全民終身學習的氛圍下,為長春的人才培養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未來可期,服務區域助推學習型城市建設
新的時代,新的使命。如今,學校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融合日益創新的現代信息技術,從最初廣播電視的運用,到互聯網云技術的充分融合,不斷與時俱進,構建“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與普通高校截然不同的興校之路。
2020年長春全民學習公益大講堂
學校建立了嚴格規范的教學管理和科學有效的學習制度,努力提升科研水平,服務社會的貢獻力得以增強;提出并實施“1111工程”,打造精品課教學團隊,加強課程資源建設。扎實推進“人才強校、質量立校、開放辦校、創新興校”四大發展戰略,加強校企合作,全面推進辦學教學理念、管理體制機制等模式創新,全校辦學水平、教學水平、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2019年長春開放大學老年教育學院文藝匯演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的昨天載譽收官,長春開放大學的今天芳華無限。未來可期,學校將主動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終身化、融合化教育發展趨勢,努力把開放大學建設成長春市終身教育的主要平臺、在線教育的主要平臺、靈活教育的平臺、對外合作的平臺,為長春教育的發展注入新活力,為構建學習型城市建設添磚加瓦,賦能提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華欣欣 圖片由學校提供
以史為鑒:五次戰勝特大疫情的中國力量
抗鼠疫
伍連德發明“伍氏口罩”中國六個月戰勝鼠疫
1911年4月,萬國鼠疫研究會參會人員合影,前排右四為伍連德
1910年冬,中俄邊境小城滿洲里的一家客棧里,從俄國歸來的兩位皮毛商人,突然口吐血沫而死,死后全身皮膚呈紫紅色。很快越來越多的人染上了這種病,且從滿洲里向哈爾濱乃至整個東三省蔓延。當時清政府擔任外務部右丞的施肇基被指派全權負責此事,為了盡快控制并消滅這場疫情,施肇基大膽啟用了年僅31歲的中國第一個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伍連德。伍連德臨危受命,通過解剖鼠疫患者尸體和對大量被感染者的觀察,認為此次疫情為鼠疫。鼠疫曾在歐洲流行,被稱為世界第一號傳染病,使歐洲人口減少了1.6億。要阻止疫情的蔓延,首要任務是找到病原體及其傳播方式與途徑。起初懷疑病毒是通過老鼠傳播的,但在檢驗的13000只家鼠身上并未發現任何鼠疫跡象,通過進一步研究,伍連德認為這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肺鼠疫。肺鼠疫的宿主是蒙古旱獺,它的皮毛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死于滿洲里的皮毛商人,正是接觸了染病的旱獺皮才感染上的。隨著年關返鄉潮的臨近,鼠疫很可能迅速向全國蔓延。形式緊迫,伍連德采取了隔離消毒、阻斷交通、戴口罩、火化鼠疫患者尸體、建醫院收容病人等一系列科學防疫措施。戴口罩,即由伍連德發明的“伍氏口罩”,用兩層紗布中間隔一些藥棉,能夠有效阻斷人與人之間的鼠疫傳播,尤其對一線的醫護人員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當時國際上派來調查鼠疫的法國醫師梅尼,對伍連德提出的飛沫傳播和戴口罩等不屑一顧,在巡診過程中穿白服、戴手套,就是不戴口罩,沒想到巡診三天后就染病,很快就去世了。最有希望對抗鼠疫的專家竟死于鼠疫,這一消息震驚了全世界,事實證明“伍氏口罩”的確具有防護作用。1911年,蔓延六個月、共吞噬六萬多人生命的鼠疫宣告結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學抗疫,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住了傳染病。1911年4月,由11個國家、34位著名鼠疫專家出席的萬國鼠疫研究會在沈陽召開,伍連德擔任會議主席并提出了肺鼠疫學說。此后,他專注于中國防疫體系的建設,在全國創建了二十多所醫學衛生機構。1935年,伍連德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成為第一個獲此提名的華人。
滅天花
齊長慶發明“天壇株”中國是最早戰勝天花的國家
齊長慶
天花在人類身上傳播了大約3000多年,至少奪走了5億人的生命。染病后,重者死亡,輕者麻臉、眼瞎或耳聾。天花病毒通過空氣傳播,在世界上無孔不入。中國是最早想辦法應對天花的國家,也是最早戰勝天花的國家。早在明朝,人痘接種術就已在民間流傳,即將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細末,用毒性較低的天花病毒讓人輕度感染進而產生抗體。到了清朝,人痘接種術已在民間普遍推廣,中國的人痘接種術保護了世界各地無數人的生命。18世紀末,受中國人痘接種術的啟發,英國醫生琴納發明了牛痘,牛痘比人痘更安全。1805年,牛痘接種術傳入中國,生產天花疫苗的毒種也都來自國外。1926年,一個30歲的年輕人下定決心要用中國的毒株生產出中國的疫苗,他就是中國現代生物制品事業的奠基人和開創者齊長慶。他把從天花病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接種到猴子的皮膚上傳了2代,再接種到家兔的皮膚上傳了5代,又接種到牛的皮膚上傳了3代。經過10代減毒之后,免疫力好、副作用小的天花痘苗毒種“天壇株”就此誕生。但新中國成立前,“天壇株”因為接種數量有限,并未從根本上控制住天花的流行。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高度重視對天花的治理。1950年10月,為了在新中國徹底消滅天花,周恩來親自簽發了《關于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要求全民種痘,由國家承擔種痘的所有費用。為了保證全民種痘,國家撥巨款先后新成立和完善了專門研究疫苗等防疫制品的北京、長春、蘭州、成都、武漢、上海六大生物制品研究和檢定所。生產痘苗的原材料是5歲的雌性黃牛,從大草原運到研究所后,要經過60天的隔離檢疫才能用于生產。制作痘苗前,先要給牛洗澡,要用溫水和高級香皂洗上七八遍才行。制備痘苗需要科技也需要體力,僅剃毛這一項就需4個男同志來完成,接下來種痘、看護、刮痘,整個過程需要30個人來完成。接種天花毒種五天以后,就到了收獲痘苗的日子,一頭牛身上刮下來的痘苗大致夠10萬人使用。1950年,首都北京的種痘率達到了80%以上,從1950年5月以后,北京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天花病例。1951年7月,天花在上海銷聲匿跡。1952年,全國各地接種疫苗達五億多人次,有效地控制了天花的泛濫和蔓延。后來,中國醫學界又對“天壇株”天花痘苗進行了不斷革新,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趙鎧用“雞胚細胞”培植的痘苗就比以前用5歲的雌性黃牛培植的痘苗更方便、更省力,也更安全。另外,中國科技工作者還研制出了耐熱液體痘苗。這種痘苗的耐熱和穩定性更強,延長了疫苗的保存期,滿足了廣大農村邊遠地區和氣候炎熱而又無冷藏設備地區種痘的需要。1961年6月,中國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發痊愈出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只用了11年時間就消滅了天花這個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瘟疫,比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消滅天花的時間(1979年12月9日)提前了十多年。現在,“天壇株”已經成為多種重組疫苗的載體。除了天花疫苗、乙肝疫苗外,世界上第一個全面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也是以“天壇株”為載體重組的。
抗瘧疾
屠呦呦發明青蒿素 中國實現本土瘧疾清零
、
屠呦呦在工作中/新華社
瘧疾,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是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寄生蟲感染,主要通過按蚊傳播。人患瘧疾后會出現急劇高燒、全身出汗、時冷時熱,故中國人又稱瘧疾為“打擺子”。20世紀60年代,由于引發瘧疾的瘧原蟲對藥物產生了抗藥性,昔日的氯喹、乙胺嘧啶等抗瘧藥全部失效。面對席卷世界的抗藥性瘧疾大暴發,毛澤東決定興舉國之力來研制抗瘧新藥,一個代號“523”的秘密科研項目在中國大地悄然展開。1969年1月,屠呦呦以北京中藥研究所科研工作者的身份承擔了“523”項目的課題任務。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帶領課題組在經歷了數百次失敗后,終于將目光鎖定在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上。1972年初,屠呦呦等三名科研人員申請成為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首批人體試驗“小白鼠”,經過一周的服藥觀察,證明藥物是安全的。1972年底,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從青蒿提取物中成功分離出三種結晶成分,并找到了一個對瘧疾抑制率高達100%的有效單體,定名青蒿Ⅱ號結晶。但在1973年的第一次臨床觀察中發現,制成片劑的青蒿素,由于制作環節問題影響了藥物吸收。為此,屠呦呦決定將青蒿素藥物原粉直接裝入膠囊,再一次進行臨床試驗。1974年,經過臨床觀察認定青蒿素是有效抗瘧的特效藥,完全能夠治愈惡性瘧疾且安全無毒。1976年,柬埔寨暴發瘧疾,中國緊急派出了一支由“523”項目人員組成的瘧疾防治醫療隊,中國醫療隊攜帶的青蒿素挽救了一大批人的生命。很快,青蒿素療法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1981年10月6日,由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世界衛生組織瘧疾化療科學組主持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全世界從事瘧疾研究的頂尖級專家悉數到場,中國向世界分享了青蒿素的功效。2015年,憑借對人類健康的突出貢獻,最早分離出青蒿有效抗瘧成分青蒿素的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本土進行科學研究首次獲得的諾貝爾科學獎,也是中國中醫藥成果獲得過的國際最高獎。2017年,中國首次實現了本土瘧疾清零。
圍殲血吸蟲
毛澤東發動愛國衛生運動 中國基本消滅血吸蟲病
1950年代全國廣泛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
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緊接著,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在松江、嘉定等滬郊一帶加緊水上練兵,卻未想到3萬多戰士不幸感染上了血吸蟲病。血吸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傳染性極強,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釘螺是血吸蟲唯一的中間宿主,血吸蟲在患病的人或動物體內產卵,隨糞便排出,然后在水中孵化為毛蚴,毛蚴侵入釘螺,發育繁殖為尾蚴。當人或動物接觸了有尾蚴的水,就會感染上血吸蟲病。一個毛蚴侵入釘螺后,會繁殖出成千上萬的尾蚴,人體一旦接觸水面,只要十秒就會被感染上血吸蟲病。患此病者,兒童影響發育,婦女影響生育,男子失去生產能力,很多人因此致殘甚至喪命。如果能盡可能地消滅自然界中的釘螺,血吸蟲病自然難以傳播擴散。然而,釘螺的分布極其廣泛且繁衍能力極強,一對釘螺一年可繁殖25萬只。毛澤東親自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防治血吸蟲病戰爭。1952年12月,第二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召開,毛澤東為大會題詞:“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就此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全面展開。在愛國衛生運動影響下,衛生事業不再僅僅是醫務工作者的事業,而是一項全民的事業。大家采取一切措施消滅血吸蟲,如清除垃圾、疏通渠道、清潔水源、修建衛生廁所,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害蟲,開展滅螺、埋螺運動切斷疾病傳播途徑等。1955年11月,毛澤東在杭州召集會議研究農業問題時強調:“血吸蟲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它關系到民族的生存繁衍,關系到生產的發展和新農村的建設,關系到青年能不能參軍保國,我們應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共產黨人有責任幫助群眾解除疾苦,把血吸蟲病消滅掉。”1956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再次發出號召:“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為此,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流行地區的省、地、縣各級黨委也紛紛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各地建立了許多防治血吸蟲病的醫院和防治站,甚至在許多公社的生產隊都設有治療點,大批醫務人員積極響應黨和毛澤東的號召,深入疫區為群眾診治血吸蟲病。1985年,上海宣布全面消滅血吸蟲病。2004年,全國12個血吸蟲病流行省份全面實現了血吸蟲病傳播控制目標。今天,通過70多年的砥礪奮進,中國基本上消滅了血吸蟲病。
消滅脊髓灰質炎
顧方舟發明“脊灰活疫苗”中國阻斷本土脊灰野病毒傳播
1959年,顧方舟(前排右一)在昆明與職工創建生物醫學研究所,正在建設工地平整地基
1955年,一種怪病在江蘇南通大規模暴發,造成1680人癱瘓、466人死亡,且患者大都是兒童,這種病就是“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病毒很快蔓延到全國各地,好好的一個孩子,突然就變癱了、變拐了,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恐慌之中。危機時刻,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所的顧方舟臨危受命,和全國的專家一起,打響了與脊髓灰質炎病毒之間的戰爭。1959年3月,中國衛生部派遣顧方舟、董德祥、聞仲權、蔣競武四人前往蘇聯莫斯科的血清生物制品研究所學習脊灰疫苗制造。1959年10月,顧方舟等四人學成歸來,中國迅速成立了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究小組。經過5個月的不懈努力,1960年3月,中國試制成功了脊灰活疫苗。接下來需要在動物和人體進行試驗,動物試驗成功后,須在人體進行三期臨床試驗。顧方舟毫不猶豫地自己先喝下了脊灰活疫苗,試驗成功后,又瞞著妻子帶頭讓自己不到一歲的孩子喝下了脊灰活疫苗,其他研究人員也以他為榜樣讓自家孩子先喝下了脊灰活疫苗,很幸運也成功了。緊接著,在北京進行了2000名適齡兒童的二期臨床試驗,試驗成功后,又在全國進行了450萬名適齡兒童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證明疫苗安全可靠! 為了讓全國7歲以下的孩子都能用上疫苗,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國家衛生部在昆明建立了脊灰活疫苗生產基地。為了專心研制疫苗,顧方舟舉家遷往昆明。1961年,脊灰活疫苗正式開始生產,首先生產出來的是液體疫苗,存在需低溫保存、保質期短、運輸難、口感差孩子不愿喝等問題。又經過一年的努力,研究團隊將需要冷藏的液體疫苗制成了固體糖丸,一名兒童只需服用一粒小小的糖丸就可達到免疫效果,這是世界首創。2000年,經世界衛生組織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證實,中國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傳播已被阻斷。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黨和人民追授顧方舟“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從戰勝鼠疫、天花、瘧疾、血吸蟲和脊髓灰質炎的抗疫史中,我們見證了中國醫生伍連德、齊長慶、屠呦呦、顧方舟等人的科學精神和無私品格;見證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團結一心、排除萬難,一次次戰勝疫情的驚世之舉;更見證了中國政府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強大力量,見證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貴品質和英勇氣概。以史為鑒,我們堅信新時代在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也必將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取得勝利!
(作者:劉寶珍,為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 中華讀書報
最新通告:尋人!暫停!立即報備
河北3地緊急尋人
邯鄲市曲周縣
曲周縣疾控中心關于尋找次次密接人員的通告
2022年1月14日晚,曲周縣疾控中心接到上級推送的協查信息,我縣馬某某為河南確診病例朱某某的密切接觸者梁某的同車廂人員,為次密接人員。經調查:馬某某于2022年1月5日13:00從邯鄲東站乘坐813公交15:00左右到廣平縣平固店下車后返回家中。請在上述時間段同乘813公交車的人員看到通告后,立即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或鄉鎮、村(社區)報告,并主動配合接受核酸檢測及其他防控措施。
請廣大群眾關注官方權威發布,主動提供信息,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同時,要進一步提高防范意識,做到“戴口罩、一米線、勤通風、常消殺、不聚集、用公筷”,主動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聯系電話:0310-8813019
曲周縣疾控中心
2022年1月15日
秦皇島市盧龍縣
盧龍縣緊急尋找次密接及風險人群
楊某某為天津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王某某的密接,現已在吉林省長春市集中隔離。2022年1月9日楊某某由天津返回長春市途中,曾在盧龍高速服務區上洗手間,到服務區麥小悅煎餅手抓餅店和服務區南區超市購物。
1月9日12:35時-12:38時在盧龍高速服務區南區上洗手間人員;
1月9日12:40時-1月14日15:00時在盧龍高速服務區南區麥小悅煎餅手抓餅店購物人員;
1月9日12:40時-1月14日21: 30時在盧龍高速服務區南區超市購物人員
請以上人員看到本公告后立即向縣疾控中心報告
盧龍縣疾控中心聯系電話0335-71390007139567
邯鄲市廣平縣
廣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關于尋找次次密接人員的通告
全縣廣大居民:
2022年1月14日22:30,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市疾控中心轉推石家莊市橋西區疾控中心《關于天津確診病例孔某玲的密接郭某的同乘人員的協查函》,涉及我縣人員白某某。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白某某活動軌跡如下:
1月6日下午15:00--15:30在金廣源路中段路北喜樂佳超市購物。
請在上述時間段在上述地點有活動軌跡的人員看到通告后,立即向防控辦及所在鄉鎮、村(社區)報告,并主動配合接受核酸檢測及其他防控措施。
聯系電話:0310-2630260
河北7地停止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
廊坊市
廊坊市教育局
關于全面停止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的
公告
鑒于天津市疫情狀況,為配合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員聚集產生感染風險,1月9日,全市各縣(市、區)、廊坊開發區均發布通知,要求停止校外培訓機構所有的線下培訓內容,望周知!
以下是各縣(市、區)、廊坊開發區校外培訓機構投訴舉報電話,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舉報違規辦學、違規開課機構。
三河市(0316-3221408)
大廠縣(0316-5276097)
香河縣(0316-8080062)
廣陽區(0316-5266836)
安次區(0316-5125704)
固安縣(0316-8936965)
永清縣(0316-6680570)
霸州市(0316-7235860)
大城縣(0316-5513533)
文安縣(0316-5223956)
廊坊開發區(0316-2807027)
廊坊市教育局
2022年1月10日
邯鄲市叢臺區
叢臺區教育體育局
關于暫停校外培訓機構開展線下培訓的公告
為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維護廣大師生生命健康,進一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認真做好寒假期間“雙減”工作的通知》《邯鄲市教育局關于暫停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的緊急通知》文件要求,現公告如下:
1.從2022年1月10日起,全區校外培訓機構暫停一切形式的線下培訓活動,嚴禁組織學生培訓和以素質拓展、思維訓練、家政服務、研學旅行、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比賽演出等名義的各類活動。
2.我區無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社會上宣傳招生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均為非法機構。學科類培訓主要涉及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學習內容。
3.我區無線上培訓資質的校外培訓機構,嚴禁轄區內的培訓機構組織任何形式的線上培訓。
4.嚴禁無辦學許可證的各類學校、公司、輔導班等違法開展任何形式的學生培訓。
5.區教體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大督查力度,對違反要求私自開展線下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嚴懲重罰,做到發現一處、處置一起、通報一起,形成警示震懾。
以上內容,敬請社會各界及廣大學生家長積極支持和配合,加強監督,積極舉報。
叢臺區監督舉報電話:
0310—3128017
0310—3126659
叢臺區教育體育局
2021年1月14日
點擊查看此前河北5地相關報道↓↓↓
石家莊校外培訓機構暫停線下教學
唐山校外培訓機構暫停線下教學
定州、保定市蠡縣、滄州市獻縣校外培訓機構暫停線下教學
立即報備!河北3地最新提醒
石家莊市長安區
石家莊市長安區發布最新提醒:
外市來石返石人員,須持48小時內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村)和單位報備,配合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措施。
按照“非必要不舉辦”的原則,嚴格控制紅白事舉辦范圍,倡導“紅事緩辦、白事簡辦、宴會不辦”。暫停舉辦各類集會、廟會等活動,盡量減少人員聚集。
全區賓館、酒店等提供住宿的單位嚴格落實對所有入住旅客測溫、查驗“兩碼”(健康碼、行程碼),發現有中高風險地區或有陽性病例地區旅居史的來(返)石人員,要及時向所在社區(村)報告,并配合落實相關管控措施。商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場所,要嚴格落實體溫檢測和“兩碼”聯查,采取各種形式提醒有中高風險地區或有陽性病例地區旅居史的來(返)石人員主動報告,并配合落實相關管控措施。
請已接種新冠病毒滅活疫苗2劑次或腺病毒載體疫苗1劑次滿6個月18周歲及以上人群盡快到我區各接種點完成加強免疫接種,完成加強免疫,攜手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長安區各疫苗接種點地址及聯系方式:
除固定接種點外,各街鎮均會設立臨時流動接種點,請有意接種的居民及時關注所在街鎮及居委會通知,第一時間完成接種。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凡舉報各級防控辦不掌握的境外、中高風險地區及涉疫地區返回我區人員,經核查情況屬實的,將給予舉報人1000元現金獎勵。
保定市
目前,國內天津、河南、上海等多地報告本土病例,全市疫情防控面臨境外境內雙重風險。2022年1月13日,天津市新增34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3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河南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8例,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1例。上海市新增2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春節將至,人員流動更加頻繁,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在即,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依據“四早”原則,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從嚴從緊,科學精準,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保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廣大市民朋友有以下情況人員,請立即報備:
一、以下重點地區返保人員:
1月9日(含)以來途經或旅居大連市甘井子區泉水街道;
1月4日(含)以來途經或旅居河南信陽市新縣;
1月3日(含)以來途經或旅居河南信陽市固始縣;
1月2日(含)以來途經或旅居廣東中山市坦洲鎮;
1月1日(含)以來途經或旅居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
1月1日(含)以來途經或旅居浙江金華市永康市;
12月31日(含)以來途經或旅居河南商丘市睢陽區;
12月31日(含)以來途經或旅居上海市寶山區楊行鎮、羅涇鎮,浦東新區航頭鎮、宣橋鎮。
二、與發布病例軌跡有交集人員;
三、接到外省(市、縣、區)各級疾控中心電話告知的密切接觸者等風險人員。
廊坊市
廣東珠海市中山市來廊返廊人員,請立即主動報備
1月14日,廣東省珠海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珠海市新增1例確診病例,6例無癥狀感染者,經基因測序初篩判斷為奧密克戎病毒,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切實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確保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廊坊市疾控中心請廣大市民朋友積極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1、主動行程報備。請2021年12月29日以來有廣東省中山市、珠海市旅居史的來(返)廊人員,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村居)或入住酒店報告,有工作單位的同步向所在單位報告,并配合做好相關疫情防控措施。
2、合理安排出行。廣大市民近期非必要不出市,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如必須前往,務必提前向所在社區(村)以及所在單位報備,并做好個人防護,返回后按要求配合落實相關管控措施。
3、請廣大市民朋友日常生活中繼續做好個人防護。一旦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腹瀉等不適癥狀時,請及時就近至附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就診過程中請做好個人防護并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綜合:河北新聞網微信綜合自邯鄲新聞網、廊坊市教育局、健康曲周、盧龍發布視頻號、廣平發布、秦皇島晚報、保定市疾控中心訂閱號、河北青年報、石家莊長安區發布、廊坊市疾控中心
來源: 燕趙晚報
長春市綠園區召開機關干部讀好書活動動員會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關于全民閱讀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實《吉林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和長春市《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書香長春全民閱讀活動方案”》的有關要求,4月21日,綠園區召開機關干部讀好書活動動員會,標志著全區全民閱讀活動正式啟動。區委副書記徐偉民,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麗麗參加活動,并為機關干部代表贈書。
會上,宣讀了區委宣傳部和區直機黨工委向全體機關干部聯合發出的倡議,倡導區直機關各單位利用每周三下午半小時開展讀書活動。隨后,區教育局和區文旅局干部代表作了表態發言,表示將帶頭多讀書、讀好書,為建設高質量城鄉一體化新城區提供思想支撐和智力保障。
活動以“倡導全民閱讀 培育書香綠園”為主題,秉承“營造閱讀氛圍、彰顯閱讀樂趣、養成閱讀習慣、傳授閱讀方法、創造閱讀條件”的宗旨,共分四個層面,其中機關干部作為“排頭兵”參加讀好書活動將貫穿全年,除倡導機關各部門每周三組織集中學習外,還將在微信公眾平臺,開設“薦書臺”欄目,每月發布一期“好書分享”,并適時更新優秀讀書心得。年末,組織機關干部通過報告會、交流會等形式展示帶頭讀書的成果,提高讀書學習效果,切實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下一步,將以實現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組織全區大中小學學生積極開展“人人爭當讀書好學生”活動;以“迎國慶 為祖國獻禮”為主題,組織轄區企事業單位職工開展“多讀書、強技能、比貢獻”活動;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內容為重點,依托農家書屋、社區閱讀空間,組織社區、村屯居民群眾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閱讀活動,讓生活在綠園、工作在綠園的人崇尚讀書、熱愛讀書,共同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